纵兵夺鼎-第36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尽管司州、并州一带通往冀州的路并不只有这一条,但现在他们还能选择什么呢?难道要带着皇帝去走太行八径吗?且不说在燕北授意下黑山军会不会让皇帝通过,单单蜿蜒回转的太行山道与口粮不足带来的危机,就足够让满朝公卿为之却步。
等他们抵达冀州,这七八万人还能剩下多少?
“陛下,燕将军去意已决,不过他也说了,他仍旧是汉家臣子,若陛下欲迁都邺城,他也不会阻拦。”伏完这么说着,给刘协身边惊慌失措的皇后伏寿送去安心的眼神,拱手说道:“前将军的兵马在济水河畔等待三日,是邺城还是洛阳,他交给陛下裁决。”
交给陛下裁决!
这话听着刘协心里真舒服!长久的时间里,董卓四年,王允一年,李傕四年,这天底下什么事轮得到他这个皇帝亲自裁决了?他八岁登基,又无母后相佐,就连娶谁亲谁都不得自己考虑,想不到亲自裁决的第一件事,竟是迁都这般的大事!
为此刘协当即再度召集百官于温县官寺,问道:“洛阳年久失修,近畿田地荒芜,已不适合作为国都。朕欲迁都邺城,诸公意味如何?”
说实话,若在先前燕北在时皇帝提出这样的要求,诸多公卿多半以为是燕北胁迫皇帝迁都,打从心底便不乐意。可如今燕北都负气离去,洛阳又着实难以作为国都,这下子便教这些朝臣各个哑口无言了。
就连先前对燕北十分不放心的钟繇,此时也没有做声。他本想借着燕北在的时候与他好好谈谈,看看他是否有足够的治国方略,毕竟如今主少国疑,天下又时局动荡,钟繇也生怕皇帝所托非人——进了冀州,便是将刀柄交给燕北,他所行何事,可就在无人能约束了。
只是他没想到,燕北竟将对董承的怨气猛地全都发泄出来,更是负气而走引得朝中带兵诸将除了匈奴人竟是一个不剩皆鸟兽散。
这又何尝不是让他认识到如今朝廷的局面,并非是燕北强逼着朝廷迁都邺城,是朝廷求着燕北迁都邺城才对啊!
虽然相通了关节所在,钟繇心里还是对燕北这样拥兵自重的诸侯感到不快,只是现在却说不得什么了。除了燕北,朝廷再无其他选择。
有心劝皇帝前往兖州,虎牢关的道路却为燕北部下将领徐晃把持,何况如今曹操还在河内与燕北军交战,这让诸多公卿对此时仍抱有疑虑。至于荆州更是不必想了,张济正率领兵马大掠南阳,华山底下就那一条路,除非他们能战得过凉州骁锐,否则荆州根本不可能。
其他州域,更是指望不上。
如今能保全皇帝威仪的便只有迁都邺城一途,再无他选!
许多朝臣的心里同钟繇想的一样,而更多的人如今则只寄望于迁都邺城后能吃到些像样的饭菜,不必与人同挤一张床榻或露宿荒野,当即堂上一片附和之音。
自然也有对此感到不快的,伏完一直盯着董承,眼见他左顾右盼寻不到能够说话的同僚便想开口,连忙率先打断道:“董将军最好还是不要开口了……燕将军在济水等着您,想要问询阁下在关中向皇后拔刀的事呢。”
伏完轻飘飘一句话,吓得董承面无人色。
在函谷关以西时,李郭相攻,董承带皇帝逃出大营步入野地,六宫妃嫔都步行出营跟随。伏皇后手持细绢数匹,董承见到后威逼伏皇后交出细绢,不过稍有迟疑便引得董承大怒,喝命符节令孙徽持刀相逼,斩杀皇后左右侍女,血都飞溅到皇后衣襟之上。
这件事伏完知道,却不敢在行军队列中责骂部下有千余西凉兵的董承。就连皇帝在逃难中都顾全不了自己的性命,又哪里敢去惩处有救驾之功的董承呢?直到燕北帐中问他董承可有跋扈之举时才和盘托出,引得燕北大怒。
此种事件,说大可大说小可小,可偏偏董承最怕的就是这种事被燕北知晓。他三番五次触怒燕北,如今这事便正像是将刀子递给燕北让他将自己杀死!
此时伏完说出这话,董承哪里还敢再说什么,满脑子都在思虑自己今后的退路。
没了董承多嘴,皇帝的迁都邺城提议转眼便在朝臣中得到众多支持,当即飞马传信济水河畔,告知燕北这个消息。
尚未行至济水的燕北收到皇帝诏令,脸上这才露出复杂而踌躇满志的神色,当即安排杨奉等人前往济水排出适合行军的仪仗,亲领六百武士前来温县接驾。
回告皇帝的书信一同飞马而还的,还有燕北对随行百姓的安排……这次迁都邺城,因为需要穿越战场,他只带皇帝、三公及百官中年过六旬者,其余人等数万皆要先由河内郡安置,待战争结束再派遣兵马前来接应。
在燕北前来温县的头天夜里,甚为燕北所惊骇的董承卷了沿途各地太守进贡给皇帝的金玉器物,领其麾下六百余西凉兵偷开温县西门,向南投奔攻打南阳的张济去了。
第一百零五章 泣涕横流()
“董承跑了?”燕北惊奇地瞪大眼睛,真没想到这位国戚对自己这么害怕,翻身下马稍歇片刻这才扬鞭笑道:“国丈可知他逃到哪里去了?”
因为与燕北有过相对友善的交流,外戚伏完再度被皇帝派出温县来做这接引燕北的事宜,显然伏完因董承离去感到心神畅快,面上皱纹仿佛都透着喜意,摇头道:“听说左贤王的意思,是跑向关中,若不是向西投奔了马腾、韩遂,便是要南下投奔张济。”
燕北稍加思虑,便叫过军中一队斥候骑兵向南追踪董承而去,即便过去一夜,路途踪迹也断不了。真是得来全不费工夫,董承若是不离开皇帝身边,若想除掉他或许还要多些困难,不过若董承逃亡他处,那他燕北想要杀谁,便断然没有杀不了的。派出斥候后,燕北这才摆手对伏完笑道:“国丈不必多虑,马腾韩遂那边路途遥远,董承跑步过去,多半是去南阳了,恐怕他这趟要落个空,张济都死半个月了!”
董承完全是自寻死路,走就是了,还席卷了各地太守进贡给皇帝的器物,这不是给燕北寻了一个堂堂正正杀死他的借口吗?难不成他还以为逃出河内,燕北就还真找不到他了?
亏得是一心做着执掌朝堂之梦的国戚,天真!
这位安集将军根本不明白什么是权势。
其实一开始燕北对董承是很有好感的,这个国戚与焦触相近,筹划了一出让燕北领兵入洛驱赶李傕郭汜的大事。燕北还以为他是真对自己有好感,听说过自己的才能与气度。却不想,等他见到皇帝才知晓,董承这个人只是不安分罢了,想要利用他除掉李傕郭汜,便想着过河拆桥驱逐自己。
只是燕某人是那么容易就被拆了的吗?请神容易,送神可就难了!
“张将军也死了?”
伏完这个‘也’字用的真妙!
“时运不济,攻打南阳时被守军用箭射死。”燕北咧咧嘴,他跟张济没什么恩怨,自然不会在这事上落井下石,只是感慨地说道:“现在领兵的是他侄子,西州叫做张绣的后生,小小年纪能镇得住上万西凉军,是个人杰。他年少时曾在祖厉杀过我部下大将麹义的兄长。”
燕北没在这事上与伏完多言,麹义宗族的事情他知道的也不多,麹义从来不说,似乎也没拿他那死掉的兄长当成什么要事。单单就董承逃亡一事上看来,如果董承真逃到张绣那里,传书一封让张绣把董承杀了,应当是可以协商的。
天下局势诡异多变,若张绣不知道他需要有权势的朋友这个道理,只怕也难以被称作人杰了。
无论如何,知晓董承逃走的消息让燕北非常开心,连带着起色都仿佛好了一些。而朝廷公卿对燕北只带三公与年老之人感到不满,他们心里仍旧担忧燕北会对皇帝不利,故而最终皇帝开口让燕北先带文武百官至邺城,他们的家眷与随行可以停留在河内,待到时局平息再向邺城前行。
对此燕北也不拒绝,这并不违背他轻装简行的意愿。
在温县城外接到皇帝仪仗后,燕北亲率六百武士前呼后拥地领着百官公卿六宫嫔妃足有千人前往济水。
路上皇帝让燕北策马在銮驾左侧,右侧是策马的左贤王刘豹。行进之路走的并不快,一来是武士担忧行军过快会伤到燕北的身体,二来皇帝也担心累倒那些徒步的大臣,逶迤拖沓直至傍晚才赶到济水。
而就在济水之畔,刘协此生第一次见到如此庞大而严整的军队仪仗。
燕北的随行兵马并不多,留在济水的武士本部只有千余,但若加上杨奉的白波各部与焦触的西凉兵便无比庞大了,接近三万兵马扎营于济水河畔,火把篝火将整个河畔数十里映得星星点点。在太史慈与典韦的安排下,无论外围军帐还是内里仓促扎筑的军寨营垒各有章法。
沿途,各处明哨暗哨安插不在少数,虽因白波军与西凉军战力参差不齐稍显散乱,却也在早有安排下尽显精锐。皇帝从未仔细观察过兵马布垒,对燕北问个不停。
早年朝政被军阀把持的经历令刘协很希望自己也能懂得些许兵事,早在前些日子便对刘豹问了不少,不过刘豹到底是匈奴人,对汉人战法有所涉猎却懂的不多,他们打仗还是依靠骑射来的多些,这些安营扎寨的学问是万万不懂的。
燕北见皇帝有兴趣,便沿途指引道:“最外是匈奴左右贤王部的营帐,他们多为骑兵来去如风,若战事一起,便可策马离营在外游曳,伺机而动;匈奴兵里面后部与左右翼则是白波军,白波各部虽凶猛善战,但兵甲不一少有弓弩,不善久战但兵员众多。前营则是偏将焦触部下的西凉兵,凉州人生性骁勇,近几十年战乱频发,虽然不过几千却是最好的冲阵之士。”
“若遇到战事,可由西凉兵作为先锋正面冲突,以左贤王的匈奴部袭扰或冲击敌军侧翼与后阵,待敌军大乱时白波军趁势掩杀过去,在平原上遇到同样数量的敌人,则大多可以取胜。”
燕北说着,便已领着百官走到中间的营垒中,左右到处是与寻常军卒气质截然不同的重铠武士,执兵刃守卫营垒,燕北指着他们对皇帝笑道:“这是臣的本部,随臣平定幽冀,各个都是百战精卒,尤善恶战浪战,兼得铠甲精良兵刃锋锐,即便战局不利,他们也能护卫陛下与百官臣僚冲杀突围。”
年少的皇帝看着各个精悍的燕赵武士,神情既有安心也有忧虑,对燕北问道:“燕将军,这曹兖州攻打河内,朕听说局势不利,迁都邺城的路,可能冲得过去?”
“哈哈哈!陛下勿忧!”燕北朗声大笑,笑的虽然快意,胸口却也不太好受,歇了数息才有了精神对皇帝说道:“孟德敢攻打河内,燕某亦使校尉徐晃自虎牢攻其陈留,他撑不了多久就会退军。有陛下威仪,他敢不退吗?陛下不要担忧这些,想必百官臣僚都食腻了野枣,昨日粮船停靠济水,卸下精梁米与冀州大酱,还赶下十余头大猪,济水的鱼儿也足够鲜美!对了,还有冀州的美酒,燕某请诸公共饮!”
燕北的话音越来越大,身后衣衫褴褛的百官公卿尽管极力克制,却仍然让侍卫的燕赵武士听到他们吞咽口水的声音,营寨中数十口大锅正升腾出伴着油腥香味的热气,堆积若小山的酒坛放了一摞又一摞!
这一夜,百官开荤,锦衣玉食的他们因金黄的小米与鲜嫩的鱼脍泣涕横流!
第一百零六章 阴差阳错【加个更】()
燕赵武士见多识广,但百官公卿一顿饭便将他们吃得目瞪口呆。从辽东走到大河,谁也没见过能因为吃一顿炖猪肉和黄粱米吃得泪流满面的。但看跟着将军一道回来的这些人,最前头掉了漆色的破车,校尉说那是銮驾,只有皇帝才能乘坐;衣衫褴褛嚷嚷着要武士给再盛一碗粟米的老头,腰间悬着银印青绶,和他们的主君一样都是朝廷九卿之身。
尽管这情景本该令人忍俊不禁,可不少燕赵武士却酸了鼻子湿了眼眶。这是他们汉朝的贵族,各个是天下的名门贵胄,却落魄成了什么模样?
朝廷在去年定下东迁的议定,拖沓之下接连经历李郭、段煨等人的兵乱,从长安到河内走了足足一年,粮草断绝,可想而知这一年百官公卿是如何撑下来的。
燕北却没多少心酸,成现在这般模样,还不都是贵族们自找的,袁绍这个王八蛋诓着何进召董卓进京,害的百官公卿被折腾成这副模样,自己倒跑到青州逍遥快活,嘁……真是气人!
不过也多亏了袁绍,让燕北用区区炖肉便收获了他们的尊敬。回想起这百官公卿瞧见上好的黄粱米与炖肉大釜时两样放光的傻样儿,让燕北走到射犬脸上还带着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