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时归-第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掌握着齐国朝堂的,大多是韩信时期功臣的后代。
不过,虽说大家的出身都差不多,可是,对韩胜而言,还是亲疏有别的。
那些跟随,辅佐了韩胜几十年的老臣,即便能力已经明显不足,但是,却还依旧牢牢地霸占着不该属于他们的位置。
韩胜和他的父亲韩信一样,终归是心太软了。
老一辈霸占了朝堂之上为数不多的生存空间,身为年轻人,或者说是后来者,自然难有登天之日。
不过,陈启也知道,齐皇心软,顾念旧情是不可能将那些人给踢出朝堂的。
因此,想要更进一步,就得有让齐皇顾忌的理由。
而现在,楚国大军出征,显然便是最好的机会。
一将功成万骨枯,战争,永远是最快的晋升方式。
对于楚国,陈启也没有小瞧。骄傲,永远是兵家大忌。
只不过,对陈启而言,只要这次齐国能在楚国的行动中,没有受到什么大范围的损失,便是他的成功。
要知道,现在,楚国已知调动的军队数量便已经达到了十万以上,这还不包括最为精锐的神武军。
这么强大的力量,不仅要调动赵燕,这两个齐国的小弟,更要和汉国精诚合作。
陈启的声音,引来了朝堂之中,不少四十岁左右的少壮派的声援。
而那些朝堂上的老人,此时也是噤声了。
楚国的目的已经很明显了,他们之中,大多时玩政治的高手,对于战事,却大多都不了解。
至于和他们同一时代的老将们,要么因为身体原因而寿终正寝,要么便是已经垂垂老矣,无力出征了。
面对眼下的情形,齐皇韩胜眼里却是有些阴霾。
楚国的目的,韩胜不是不明白,只是,眼下楚国的军势实在是太可怕了。
自从二十年前齐国兵败之后,花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来巩固国内的统治。
即便是巩固完了统治之后,齐国也只能恢复到战前的军事水平。
韩胜不是夏泽,没有那种割肉喂鹰,穷兵黩武的勇气和魄力。
更何况,如今的楚国和二十年前也是大不相同了。
二十年前,楚皇夏泽新即为君,笼罩在汉齐两国头上的那块阴影没有了,他们自然干狠狠地干上一场。
可是,现在楚国兵强马壮不说,夏泽对楚国的掌控力,也丝毫不逊色于当年的夏胜。
陈启毕竟年轻,还没有磨糙。这么浅显的道理,谁都知道。
只是,怎么战,若是想要战胜,如何战胜,若是战平,那么如何应对接下来的楚国。最糟糕的是,若是战败了,是否要割地求和。
如此,种种,才是韩胜所担忧的。
“陛下”
就在韩胜忧虑之时,一个头发眉毛已经白成一片的老者,站了出来。
这老者刚一吭声,整个朝堂都安静了下来。即便是之前跳的最欢的陈启,也闭上了嘴,乖乖地退了回去。
“丞相,有何计策?”韩胜眼前一亮,不由得问道。
齐国丞相蒯牧,不仅是蒯彻之子,更是韩胜的潜邸之臣,威望可以说仅次于齐皇韩胜,就是太子,也要喊上一声老师。
作为齐国的老臣,蒯牧一向是谨小慎微,既然他发话了,必然是有一定的把握的。
“陛下,如今,我齐国戴甲之士十余万,再加上赵燕之兵,足有二十万可用。而汉国,虽然只有一个小小的韩国做藩国,但是也是有不下二十万可用之兵。楚国即便势大,最多也不过三十万,我们又何惧只有?”
“丞相之言,朕何尝不懂。只是,楚国的十万之士,与我齐国”齐皇的脸上有些苦涩。
虽然双方的兵力数量差不多,但是,战力却是不可以同日而语的。
随着时代的发展,青铜器的时代,已经逐渐过去。即便冶铁技术已经大大提高,但是由于常年的战争,铁向来是紧缺资源。
楚国财大气粗,即便铁器昂贵,却也可以悉数装备番军。
但是,齐国却不行,到现在为止,齐国军中,也不过只有三四万人用着铁质的武器。而且,其中不少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家伙了。
反观汉国,即便有着韩国境内最大的铁矿山,但是,仍有三分之一的人,使用着青铜器武器。
面对铁器,青铜器,可以说是太脆弱了。
更何况,时已近秋,燕赵两国的兵力,本就不多,还要防范北面草原人,很难抽出多少人出来。
“陛下,楚国的目的,已经是汉国,或者说是汉国之下的韩国。”蒯牧有些语不惊人死不休地说道。
“丞相确定?”韩胜的声音有些颤抖,若真是这样,齐国便几乎没有太大的损失了。
满朝的文武,也都有些诧异地看着蒯牧。
“陛下,楚国与我齐国之间,已经没有什么直接的屏障了,魏国被拿下,楚国便意味着已经将齐国半包围。更可以直接切断赵燕之间对我齐国的援助。若楚皇真的想要对我齐国作战,那也就意味着,是要进行灭国之战了。”
一句灭国之战,令在场的所有人都不由得冷汗丛生。
以前还不觉得,现在一想,似乎楚国真的随时都有可能来一场亡国之战。
“不过,若是进行亡国之战,以陛下的威信,定然会举国奋战。楚国现有的兵力,起码要折损一大半在我齐国。除此之外,还得再分出足够的兵力,维持齐国的秩序。如此一来,岂不是给了西面汉国机会?”
“若不是灭国之战,那么二三十万人,人吃马嚼,每天都是一个巨大的数字,得到的比不上付出的,意义何在?所以,陛下宽心,即便是楚国的大军开到我齐国的大门口,最多也仅仅只是小打小闹罢了。”
“以臣看来,楚国唯一的目标,只能是韩国!”
第74章 掀起波澜()
蒯牧的一通分析,令朝堂上下,所有人都觉得心安了不少。
不过,放心是放心了些许,但是,齐国也不可能真的说一点兵力都不调动。
为了保险起见,或者说为了表现出与国同休的气势,齐皇直接将国中的十万将士,悉数派至了前线。
不仅如此,更是预定征发十五万人作为辅兵,为前线的战兵,保证前线的后勤。
反观汉国,如今的汉皇乃是历史之上的汉景帝刘启,不仅志向远大,也有着不错的能力。
更何况,与已经七老八十的齐皇不同,如今的刘启,不过方才四十出头。正是人的一生最为辉煌的时候。
二十年前,由于他刚刚即位,国内不稳,错失了针对楚国最佳的时机。
这二十年来,夏泽在利用世家穷兵黩武。而刘启同样在不断地强化着汉国的力量。
三百里秦川,虽然给不了汉国如同楚国一般的财富,但是,却足以保证,后顾无忧。
因此,当楚国的军队开始被调动的时候,刘启便已经立刻召集了众臣,以绝对的口吻,表述了出征的意图。
没有人敢反对刘启,二十年的时间,已经让所有人见证了他的能力。
既然要打,那便打吧!
汉国继承了秦国的根基,尽管几十年过去了,曾经的军爵制已经被汉国的继承者改的面目全非。
但是老秦人好战的本性,还未彻底泯灭。
只不过,身处仅次于楚国的汉国,汉臣们,还没有齐国上下的那种忧患意识。
因此,汉国之中,并没有类似于齐国丞相蒯牧的猜测,
即便是如今韩国最有威望的老将军周亚夫,也同样以为,这次楚国准备独自对付汉齐两国。
毕竟,这已经不是楚国第一次这么干了。
除此之外,还有更为致命的一点,那便是刘启和周亚夫,大大地低估了楚国的进攻时间。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那便是之前所说的粮草问题。
具他们得到的消息,楚国是从最近才开始调动军队。而调动军队的同时,也开始筹备粮草。
而可能交战的前线,即便是有魏国做依靠,粮食,也仅仅只够楚国大军维系一两个月的。
如今的形势虽然类似于曾经的战国,但是,绝对没有出现像是秦国那般足以以一敌六的国家。
一旦开战,绝不会是小打小闹,没有意义。
在动辄十万人以上的战争之中,四个月的粮草,绝对不够使用的。
恰好,眼下快到秋收时节,刘启和周亚夫一致认为,楚国想要先调动兵力,等到秋收过后,直接发起战争。
当然,这样的理由还有不少漏洞。但是,眼下却似乎是最有说服力的。
因此,当周亚夫开始整军备战的时候,并不太着急。
军队虽然已经开赴至了韩国的三川郡内,但是,却未曾派出斥候,大范围地侦查。或者说,根本没有进入战时状态。
仅仅是在夏桓得知楚国上下的军队开始调动后十天,他也终于得到了来自寿都的消息。
“调往魏国东郡”看着这份由大将军季术发出的消息,夏桓略微思索了一阵后,呢喃道:“看来,这次父皇的目的是韩国了。”
“太子和三皇子的人动了吗?”夏桓收起信笺,向着一名宫卫问道。
“回殿下,他们已经于昨日出发前往颍川了。”
“果然”听完这个报告之后,夏桓更是坚定了心中的猜测。
可是,和刘启周亚夫所想的一样,夏桓同样不明白,既然是秋收之前作战,那么粮食的问题怎么解决?
粮食,粮食,这么重要的问题,楚皇夏泽绝对不可能没有想到。
既然开战,就必定没有回旋的机会。而且,现在是楚国的赢面更大,也绝不可能犯得着去冒险。
“父皇究竟将粮食藏在了哪里呢?”
屏退了手下,夏桓陷入了沉思之中。
身为嫡皇子,夏桓已经开始崭露头角。而且,两世的经验,也告诉夏桓,既然已经开始绽放光芒,就不可能再停下来。
只有当自己的光芒足以威胁到自己的两个哥哥时,他们才不敢轻举妄动。
夏桓不相信承诺,更不相信帝王家的兄弟之情。他不想后半辈子,生活在监视和压抑之下。他需要足够的威望!
而这次北伐,正是最好的机会。
夏桓知道,不论是季术还是景彻,都不可能给他真正立大功的机会。
想要赚的足够的军功,有亮眼的表现,就必须主动出击。
既然是主动出击,寻找机会,岂能不熟悉季术的战略安排呢?
“四哥和三哥的人,被调去了颍川,季术的人在魏国,六哥在彭城,应该不会影响大局”
夏桓的飞快地联想着,一切细节都不放过。
“主战场定是韩国,韩国背后是汉国,定然会有一场恶战。粮食一定不会藏得太远”
“魏国不可能,南阳离得有点远颍川倒是挺合适的,只是大水过后,颍川的粮食应该都用来赈济灾民了”
“赈济灾民赈济灾民”
夏桓的口中,不断地咀嚼着这四个字。眼神之中,终于是露出了一丝了然的神色。
“没想到,父皇竟然玩了一招瞒天过海。这么看来,颍川那里的灾情,恐怕也是早有预谋的了吧。”
“如此也好,父皇既然瞒过了天下人,那么等这个秘密暴露出来的时候,也定然能吸引全天下的目光。想必,到时候周亚夫的报复,一定会令季术那里的压力空前之大。”
“既然将我安排在了东郡,显然是想要到时候对付齐国。不过,以齐国的实力,既要顾忌南面的六哥,又要顾忌来自魏国的人,应该不会出国作战。能防守,并且牵制住一部分楚国的兵力应该就算是他们成功了。”
“以我的身份,想从季术那里得到命令倒是不可能的。这么看,到时候倒是可以和六哥合作一把。”
“说起来,也有五六年未曾见六哥了,不知他现在怎么样了”
夏桓的出生,远远落后在其他的兄弟之间,就连六皇子夏杨也比夏桓要大上十岁。
所以,当夏桓五六岁的时候,除了三皇子夏栩和太子夏楦之外,皇宫之中,所剩的兄弟也就只有六皇子夏杨了。
夏桓不想参与三皇子和太子之间的争斗,反倒是一直和六皇子夏杨走的很近。
夏杨的性格,和夏桓有些相似,比起太子夏楦更像是一个兄长。
因此,夏楦和夏杨之间,关系一直非常亲近。就连当初夏桓狩猎得到的老虎,其中夏杨也除了不少力。
直到夏杨二十三岁就封淮南,两人之间的联系,方才逐渐少了。
就在夏桓街道季术的信笺之后第二天,夏桓便带着两千长秀军出发了。
隔天,作为楚国的镇国之器,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