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4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太医院的说法,以及懿安皇后、乐安公主等人的叮嘱,别说是往坤宁宫里安置大量的冰块降温了,就是打开窗户通通风,都成了忌讳的事情。
这样一些专门针对待产孕妇定下的注意事项,对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来说,当然都是一些荒诞不经的东西。
但是他也的确担心这个时代的医疗水平,在孕妇出了问题的时候,是不是真的能够确保安全。
既然所有的人,都这么小心谨慎地守着这样的陈规陋俗,他自己也不能特立独行地非要去破坏。
只能是与其他所有的人都一样,守在这份闷热酷暑之中,陪伴着这位以贤明著称的大明皇后。
这一世皇家的情形,已经与原本历史上大不一样了。
崇祯皇帝用不着再像原本历史上那样不断地去裁减宫中用度了,再也不需要不断地节衣缩食,甚至去穿缝缝补补打了补丁的衣服鞋帽了。
而周皇后也不需要像历史上那样,为了支持崇祯皇帝号召节衣缩食裁减宫中用度的行为,而亲自领着宫中的女官和侍女们纺线织布,自己制作衣帽鞋袜了。
相反,如今有了宝和公司旗下各个商行店铺酒楼厂矿每季度送入宫中的大笔金银,还有葡萄牙商人戈蒂尼奥等人每年六月与十二月准时送入宫中的大笔分红,光是周皇后自己的手里掌握的私房钱,就已经超过了百万银圆。
包括当今皇嫂懿安皇后在内,如今居住在紫禁城中里的诸宫后妃,个个手中都有一笔为数不菲的财富。
就连最为恬淡娴静、与世无争的静妃袁氏,都已有了十万银圆以上的身家,打赏起宫中的女官和前来宫中探望自己的娘家女眷来,也是大方不少。
除了银子,如今后宫之中更加不缺各种吃穿用的新奇玩意。
江南最好的丝绸,南洋最好的燕窝,朝鲜最好的高丽参,以及整个大明朝最好的玻璃制品,都在源源不断地被贡献到紫禁城的后宫之中。
当然,如今紫禁城后宫诸妃之中最豪阔的皇妃,还是娘家人经营有道的丽妃田氏了。
田弘遇在崇祯元年十月的时候,通过自己的女儿,从皇帝的手中,获得了原属太仆寺的皇家四轮马车在江南的独家制售权,随即派了大儿子田敦吉前往老家扬州,创办了江南马车行。
虽然田家的江南车马行每生产销售一辆的四轮马车,就要向皇家宝和公司支付十个崇祯银圆的费用,但是靠着皇亲国戚的身份,更是靠着在江南的垄断经营,丽妃田氏的娘家,就迅速地发财致富了。
仅仅两年的时间,田家的江南车马行就在扬州、南京、杭州等大明朝富人云集之地,售出了数以万计的四轮马车,进而积累了庞大的财富。
今年五月,丽妃田氏的哥哥田敦吉,也就是崇祯皇帝的大舅哥,听妹妹怀上龙种,更是派了人从江南走运河水路千里迢迢到京师,专门给自己的皇妃妹妹送来了一辆通体紫檀质地并且镶满了翡翠金银的豪华四轮马车,搞得运河两岸、京师内外,人人皆知天子身边的丽妃田氏有了身孕。
当然了,皇后周氏的娘家嘉定伯府,如今也比过去发达多了,再也不需要让皇后的母亲卜氏,隔三差五地到宫里来,找自己的皇后女儿哭穷打秋风了。
如今,靠着遍布京畿之地的十八口水泥窑,靠着皇后之父和皇帝老丈人的显赫身份,嘉定伯周奎已经成了天子脚下北直隶最大的水泥制造商和包工头了。
皇后周氏娘家那个文不成武不就的弟弟周绎,之前除了吃喝嫖赌玩女人在行以外,别的方面,那真是干啥啥不行。
但是这两年,自从嘉定伯府经营起了水泥产业之后,这个周绎却唯独对水泥烧造,以及利用水泥砖、水泥板修造房屋、搭建园林来了兴致,在京郊买了园子,带着一帮过去的帮闲整日琢磨。
到了今年三月,还真让他琢磨出了后世那种,加了铁丝或者钢筋来增加其强度的水泥预制板材来了。
当皇后周氏将这个事情当作笑话讲给崇祯皇帝听的时候,崇祯皇帝且惊且喜。
从来对这个周绎没有一点好感的皇帝,倒是因为这个,对着周皇后很是夸奖了这个小舅子几句,让周皇后也为此高兴不已。
这个周绎与其父嘉定伯周奎,在原本历史上北京城破的关键时刻,将自己的亲外甥、亲外孙子给出卖了。
如果当时他们能够带着崇祯皇帝的子嗣逃出京师,逃到南方去,大明朝的历史或许会有不同,最起码南方的文官武将们,会有一个没什么争议的皇帝人选。
可恨的是,嘉定伯府的这些皇亲国戚,选择了迎接所谓的新朝,想要保住他们在京师的富贵,真是又可恨又可悲。
这一世,若不是看在周皇后的面子上,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早就找个借口将嘉定伯府杀个干干净净了。
如今虽然没有对嘉定伯府下手,甚至看在他们一个是皇后周氏的父亲,一个是皇后周氏同母弟弟的份上,给了他们发财的机会。
甚至也放任这对父子打着皇亲国戚的名头,从户部、工部、顺天府乃至宣大总督、热河巡抚等朝廷机构和地方督抚手中承接各种工程,发了大财。
但是自始至终,崇祯皇帝对于嘉定伯府的这对周氏父子都没有给过什么好脸色,更是从来也没有一句好话。
自打去年底的居庸关之战结束以后,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已经知道,这一世,基本上不可能再会有崇祯十七年三月那场国破家亡的悲剧了,但是对于嘉定伯府的周家父子,他却始终无法释怀。
也因此,嘉定伯周奎托皇后周氏说情,想让自己不务正业的儿子与其他几家勋贵皇亲那样进入内务府办事,被崇祯皇帝一口拒绝。
若非崇祯皇帝仍旧一如既往地对周皇后恩爱有加,嘘寒问暖、无微不至,周皇后都要怀疑是不是自己那些地方做得不好,让皇帝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娘家有了意见呢。
崇祯三年七月二十一日夜,在崇祯皇帝与宫中众妃、皇亲国戚家的命妇们的焦急等待之中,在一大批宫中御医、稳婆、宫女如履薄冰的伺候之下,大明朝的皇后周氏在坤宁宫中顺利地生下了一个皇子。
消息迅速传出了坤宁宫,很快,整个宫内宫外,都是一片欢腾。
崇祯皇帝心情高兴,当即让王承恩拿出早已备好的金银,重重地打赏了云集坤宁宫中的所有人。
不过高兴之余,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心里也是百味杂陈,但愿这个皇后生的嫡长子,能够避免他历史上的悲惨命运。
第八六九章 宗室之忧()
周皇后生了皇子这样的喜讯,第二天清晨宫门一开,就迅速地传遍了京师城中所有的权贵之家。
京师城内朝廷五军六部各府院寺的官员们,以及闲散的皇亲国戚勋贵之家,很快就行动了起来。
一方面纷纷上书祝贺皇帝皇后得子,一方面备下了贵重的礼物,让各家用有朝廷赐予头衔的命妇们,络绎不绝地前往宫中朝见皇后。
掌管宗人府的定国公徐允祯,也在消息传开的第二天上午,就将宗人府与礼部一起,按照太祖当年定下的皇家谱牒给这回新生的皇长子取的名字,送到了乾清宫中。
明太祖朱元璋立国之后,给当时的太子朱标,以及其他封了亲王的儿子们,都提前定下了取名字的规矩。
皇明宗室各支,取名字不能重复,所以除了东宫那一支比较高大上之外,其他的各支排名越往后,就越生僻。
当然了,太子朱标那一支,虽然高大上,但却没有能够传多久。
至于燕王这一支,没有那么高大上,但是还算可以,自燕王以下,依次是:
高瞻祁见祐,厚载翊常由,慈和怡伯仲,简靖迪先猷。
这样以来,等于是自朱元璋的儿子们之后,他的孙子们以及孙子们的后代们,名字都只能是三个字。
而这三个字,朱元璋就已经提前定下了两个,第一个字是姓,当然不能改,第二个字也定下了,也不能改。
其后世子孙的名字中,唯一能够做做文章的,也就是第三个字了。
然而就是这第三个字,也不是随便取的,而是要按照太祖皇帝朱元璋事先定下的金木水火土五行之间相生相克的规矩来确定这个字。
又因为其后世子孙众多,这些人中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许多非常非常奇葩的名字。
崇祯皇帝虽然对这些东西有点不以为然,知道在名字上再怎么遵循五行相生相克的规矩,也决定不了你这个王朝的兴衰。
不过,入乡随俗的道理,他还是懂的,所以他也接受这些繁琐的规矩。
而按照这个规矩,万历皇帝是金生水,所以他的名字里有金,他的儿子们就都有水。
万历皇帝之后则是水生木,所以泰昌帝朱常洛的儿子们,姓名里的第三个字,都是木子旁,比如天启帝朱由校,崇祯帝朱由检。
那么到了崇祯皇帝这里,就该是木生火了。
也因此,当定国公徐允祯与礼部尚书兼内阁大学士徐光启,一起带着事先就定下了的名字入宫觐见,请求皇帝尽快给新生皇子赐名的时候,崇祯皇帝从他们两个呈上来的表中看到的,果然正是清一色的火字旁。
崇祯皇帝手握朱笔,犹豫了良久,最终还是在烺字上画了一个圈。
说到底,他就是不信这个邪,就是想要看看,即便所有这些稀奇古怪的东西,比如这个悲剧性的名字,全都不改变,如今有了他,大明朝的前途命运究竟能不能真正浴火重生!
“烺字,乃光华四射,乾坤明朗之意也!吾皇万岁后继有人,正是我大明朝江山永固、日月长恒之兆也!”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因为知道明亡历史的缘故,因此对于这个后来投降了大顺政权的定国公府,一直没有什么好感。
若不是这个现任的定国公徐允祯颇识时务,在当初整顿京师勋贵、清理京畿卫所军田的时候非常配合,恐怕现在即便没有夺爵,也早就让他靠边站了。
也因此,自从崇祯皇帝继位之后,定国公徐允祯很少得到皇帝交办的差事,也很少能有机会入宫面见皇帝。
一个世袭的国公,老也没机会见到皇帝,这可不是什么好兆头。
尤其现在皇明爵制有了许多改变,国公也罢,侯伯也罢,子孙没有军功,这个爵位就岌岌可危。
在这个情况下,要是还不能与皇帝搞好关系,那不是坐等着将来有一天传承了几百年的公爵,被皇帝收回去吗?
因此,这位从来不把宗人府的差事当成什么重要事务的定国公徐允祯,自从听说宫中后妃有了身孕,就开始隔三差五地都宗人府办差了,早早地就把宗室谱牒搞得清清楚楚,按照早就定下的老规矩,给皇帝皇后预备下了一长串的名字。
同时,也将每个字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这么取,弄得清清楚楚,背得滚瓜烂熟,就等着有一天在皇上面前露个脸儿,向皇帝表明,自己不是在宗人令的位置上尸位素餐的废物。
今天,还真让他等着了机会,一看见皇帝让内侍递回给他的朱笔御批,马上就将之前准备好的那些话拿出来一句,说给皇帝听了。
烺,光明,明朗,寓意是不错。
想必原本历史上的那些大臣们,当时也是这么想,也是这么对崇祯皇帝说的吧!
想到这里,崇祯皇帝对定国公徐允祯和兼任礼部尚书的阁臣徐光启说道:“江山永固、日月长恒,不错!寓意的确不错,就定这个字了!”
崇祯皇帝说完这话,两个人躬身行礼,齐称:“陛下圣明!”
崇祯皇帝冲他俩摆摆手,继续说道:“今日难得两位徐爱卿一同前来见朕,朕这里倒是有些事情,也想问问你们!
“两位一个管着宗人府,一个管着礼部,说起来,都与皇家宗室事务直接相关!
“朕之前接到锦衣卫大同千户所报告,大同城的宗室亲藩,代王朱鼎渭重病卧床,已经数月不起。朕前番将此报批转礼部,令礼部并宗人府遣员,携医带药前往大同慰问,不知如今可有回音?”
听崇祯皇帝说完这话,徐光启看了看定国公徐允祯,见徐允祯没有说话的意思,当下躬身说道:
“启禀陛下,臣已令礼部郎中冯师孔为使,带太医院医官数人往大同去了。前数日亦收到冯师孔写回来的书信,谓代王水食不进已多日,怕是油尽灯枯、时日不多了。
“只是适逢坤宁宫中将有喜事,陛下多日居于坤宁宫中陪伴,此等事,实不便报呈陛下御前!”
听了这话,崇祯皇帝点了点头,也没有再追问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