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50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能同时与所有人为敌,一旦如此,你就完了。
任何时候都要拉一方打一方,而且在不同的时期,拉过来支持自己的那一方,要么必须占多数,要么必须在力量上占优势。
这就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的基本套路。
近三年以来,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所走的每一步,都遵循了这样的原则。
有些事情宁肯做得慢一点,宁肯多一点妥协,甚至宁肯做出一些让步,也都是为了让他真正想做的事情能够稳中有进地继续下去。
但是流民问题,若不妥善解决,大明朝早晚还是完蛋。
然而要解决流民问题,除了给他们土地,让他们重新成为自耕农之外,没有短期内就能见效的好办法。
可是环顾域内,土地从哪里来?
朝鲜、蓟北、东番、西南、漠南、河套,但凡是大明境内或者周边人口稀少而又还算可以的地方,他都去做了。
那么,接下来呢?
第八零八章 文武之道()
殖民海外,或者移民海外,固然天地广阔,可是在大明朝内有外患强敌环伺的情况之下,在葡萄牙人、西班牙人、荷兰人、英国人,甚至包括罗刹人等等西方殖民列强已经进军东方,甚至已经来到了大门口的情况之下,你没有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何谈殖民海外?!
但是流民的问题,能够等到有了一支强大的远洋海军之后再解决吗?
答案当然是不能。
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即位以来,并没有像历史上那位那样一个劲儿地搞加派。
先是在原来辽饷的基础再一次加派辽饷,后来眼看着加派的辽饷也不够用,不得已又加派了练饷,结果搞得天怒人怨,官逼民反,流民问题越来越严重。
而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替代增派辽饷、增派练饷的办法,就是抄没充公。
说好听点的,叫作杀富济贫,说不好听点的,那就是巧取豪夺。
但是这个手段,无法持久。
特别是到了将晋商一网打尽之后,接下来就已经无以为继了。
他需要新的目标,而这个新的目标就是西北三边之地的木速蛮。
即便是在后世的时候,没去过甘南、宁夏的人,也会以为那里是一片干旱缺水的荒漠。
但是事实并非如此,甘南和宁夏黄河两岸地区,称得上西北的鱼米之乡、塞外的江南粮仓。
此时的这个地区地广人稀,大量宜耕土地没有开垦,但却被越拉越多的木速蛮所占据。
让西北和中原地区大量无地的佃农和流民,来到这里垦荒种地,移民定居,既能缓解内部的流民问题,又能巩固大明朝的西北版图,一石二鸟,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时,当然优先选择这里。
至于西北木速蛮的叛乱,崇祯皇帝一点都不担心。
第一,这个时代的木速蛮,不可能在中国占据统治地位,充其量也就是在西北地区形成一个割据政权罢了。
第二,崇祯皇帝之前在陕西做了那么多的布置,其中有很多举措都是为了有朝一日应对这样的局面。
三边木速蛮聚居之地,北有袁崇焕,东有孙传庭,南有洪承畴,又有黄河和潼关防线。
在这种情况之下,就是西北全乱了,全反了,只要他们一时半会儿打不进山西,进不了中原,大明朝就依旧稳如泰山。
所以,崇祯皇帝并不着急。
同样也是因为这一点,只要袁崇焕在对待木速蛮的问题上,能够坚决贯彻自己的意图,那么袁崇焕的位置就也是稳如泰山。
即使在具体的操作上有些瑕疵,有些偏颇,如今这位崇祯皇帝也不会轻易动他。
毕竟,在大明朝满朝文武之中,要找到另外一个像袁崇焕这样与西北之地毫无瓜葛,而且敢想敢干、行事不计后果的文官,实在是不容易。
那一夜,固原城外,毛羽健去找袁崇焕进言,袁崇焕不为所动,就是因为他领会到了这一点。
如今梅之焕等人在宁夏五卫发布的布告,当然经过了袁崇焕的同意,因为这篇布告本身,就是袁崇焕临行之前授意梅之焕搞出来的。
正所谓,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自古以来搞文事必有武备,而搞武事,理所当然也应该有文备。
宁夏镇各地发布了三边总督府的《告木速蛮书》之后不数日,各种手抄本就流传到了河州、岷州、临洮、洮州等地。
马进忠、马光玉、赵锡赫等人看了这个布告,比当初听说袁崇焕在固原城搞了大屠杀,还要惊慌失措。
这可不是单纯地惩治乱民了,这是强令他们这些世居此地的回回西迁啊!
这几个人虽然分守各地,但是相互之间从来也没有断了联系,一个个看到了这份布告之后,使者往还,络绎于途。
几天过后,马进忠、马光玉、赵锡赫等洮岷河州等地的几个木速蛮指挥使,达成了一致,派了盘踞天水城的木速蛮乱民首领白鸣鹤,替这几位大佬去见高迎祥。
白鸣鹤派人联络了马守应,让马守应从中牵线传书,并北上庄浪与高迎祥的心腹刘哲会了面,表达了抛弃前嫌、联手御敌的意图。
但是白鸣鹤在庄浪等了三天,却最终没有等来高迎祥的答复。
高迎祥带着队伍进了平凉之后,曾经派了一队又一队人马,前去联络马进忠、马光玉等等这些发动了洮州兵变的人物,苦口婆心,给他们讲唇亡齿寒的道理,但却没有得到这些人的回应。
当初马进忠等人还在等着朝廷罢免袁崇焕然后进行招安,不愿意与高迎祥这种马贼出身的流寇扯上关系。
但是到了此时,他们再想联络高迎祥一起共同对抗官军,再想给高迎祥提供钱粮支援,让高迎祥顶在他们的东面和北面打头阵对抗朝廷大军,高迎祥却不干了。
贺一龙和贺锦的死讯,让高迎祥悲痛欲绝。
最重要的是,高迎祥麾下的这两个大将不是死于朝廷官军之手,而是死于木速蛮友军之手。
这一点,让高迎祥及其闯王旗下其他各个营头的大小将领们,全都义愤填膺。
虽然马守应、李自成站了出来,劝说闯王高迎祥能屈能伸,暂且接受马进忠等木速蛮将领们的提议,但高迎祥麾下的其他人坚决反对。
尤其是从固原逃回的高一功、郝永忠、刘体纯等人,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哭诉着讲述贺一龙、贺锦的惨死,以及麾下兄弟们在固原的遭遇。
不为别的,仅仅因为他们不是木速蛮,不信什么阿拉哈,就要将他们杀绝杀尽,这样的事情可把高一功、郝永忠、刘体纯等人彻底吓坏了。
这样的友军是他娘的什么友军,简直就是喂不熟的狼崽子,这样的人能够合作吗?!
高迎祥等人,在平凉城中同样看到了以三边总督府名义发布的告木速蛮书。
其中的种种说辞,即便在高迎祥等流贼头子看来,也未尝没有一定的道理。
就这样,高迎祥带着手下的各营头领们商量来商量去,最终还是没有去见白鸣鹤。
这也就等于是说,你们是你们,我们是我们,你们给钱,让我们顶在前面卖命,这事没商量。
白鸣鹤在庄浪等了三天之后,失望而归。
消息传来,在河州、临洮、洮州、岷州等地发动兵变民乱之后掌权的本地木速蛮土官们,开始做起来两手准备。
兵变之后自封河州指挥使的马进忠,一边大肆招募人手扩军备战,一边派出宗族子弟绕道前往甘州,带着重礼去联络米喇印等人,为自己和家族预留后路。
赵锡赫、马光玉、丁国栋、白鸣鹤等等大大小小的木速蛮土官们,同样不敢将所有的鸡蛋都房子同一个篮子里。
有的开始转移家族人员财产,派人北上河西甘州肃州,有的前往青海,去联络林丹汗。
因为其一人之死而牵动了整个洮岷之地兵变的赵大胤家族,更是派了得力人手,前往德格土司辖地联络当地土司,为自己铺好后路。
甘南洮岷之地的木速蛮上层权贵人物这么一做,普通的木速蛮百姓自然有样学样。
家产丰厚一些的舍不得丢下田产宅院,只好心怀忐忑地等待观望。
而那些家徒四壁身无长物的,只简单收拾了铺盖行囊,就连忙上路往西逃亡去了。
至于到了河西、湟中乃至嘉峪关以西之后,又该如何谋生,这个问题自然也顾不上去想了。
这些木速蛮虽然早就告别了游牧的生涯,但是定居在甘南洮岷河西之地之后,多半都是亦农亦商亦耕亦牧。
尤其底层木速蛮民众,多数还是依靠给番寺、阿訇以及木速蛮上层土官当佃农、当奴仆或者放羊为生。
尽管这些人知道往西去前途未卜,但是真的到了生死抉择的面前,不愿意回毁弃番教的木速蛮民众,自然是三十六计走为上计了。
第八零九章 北方北方()
崇祯三年四月的京师,大地回暖,春花烂漫,南来的车船,北来的驼队,将各种南货北货,运送到了京师贩卖。
大街小巷熙熙攘攘,嘈杂而繁忙,去岁京畿之地面临的危机早已被市井百姓们忘记,而近期发生在西北边地的杀戮与战事,更仿佛是发生在另一个世界的事情一般,与这里的百姓生活似乎没有什么关系。
当然,若说一点关系也没有,那也不可能,至少京师的羊肉卖价,照比年前可是贵了不少。
一开始因为战争的缘故,宣大和蓟北沿边的榷场临时关闭,马匹、羊群的贸易自然也暂定了下来。
再后来,战争是结束了,榷场也重新开张,可是朝廷却又将宣府、大同沿边各口世代经营边贸的晋商几乎一网打尽。
没有了这些常年行走边外与蒙古部落进行贸易的行商坐贾,沿边各口以及各处榷场里冷冷清清,生意萧条,贩进京师乃至整个京畿之地的马匹牛羊等牲畜数量骤然下降,价格当然一路上涨。
不过类似这样的问题,除了达官贵人之家,普通的升斗小民并没有多少人能够感受得到。
因为有着皇店背景的东来顺酒楼的涮羊肉,可不是普普通通的升斗小民们吃得起的。
宣府、大同、热河等地沿边各口的贸易问题,崇祯皇帝在正旦大朝会明发天下的诏书之中,已经有了招商北来的旨意。
鼓励淮扬、苏松、闽浙等江南各地的商人北上,顶替晋商原来的位置。
然而或许是因为时间还短的原因吧,数月过去了,前往宣府、大同沿边各口,接盘购买晋商店铺、土地、货物、仓房的江南商人,并没有预期之中的那么多。
虽然商人逐利而生,但是此前崇祯皇帝以汉奸通虏之罪处死大批晋商的做法,还是让江南的商人们,对前往宣大与北虏贸易心有余悸。
况且此时,南京户部尚书兼南榷政使司榷政使苏茂相,在江南持续推行开海通商,鼓励海外贸易的政策。
除了月港之外,后来开放通商的几个港口,也都已经步入了正轨,出海贸易不再被朝廷禁止,反而被朝廷鼓励。
在这样的情况下,江南的茶叶、绸缎、瓷器根本不愁销路,经营这些大宗贸易的商人们,自然不愿意冒着风险北上宣大与穷得叮当响只剩马匹牛羊的北虏进行贸易了。
来的最多的反倒是两淮和长芦的盐商,因为朝廷持续推行开中法的缘故,他们要是不从江南运粮北来,就换不来崇祯朝的盐引,也就没有经营盐业的特许状。
正是考虑到这样一个情况,这些日子以来,崇祯皇帝不得不再一次亲自出手,接连成立了几个专门接盘塞北沿边贸易的公司。
这之前,为了与荷兰东印度公司贸易,崇祯皇帝让方正化从皇家宝和公司之中,抽调了一批人马赶赴广州,在广州另组了南洋公司,专门负责对接与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官方贸易。
这个南洋公司成立之后,与宝和公司一样,同归东厂提督方正化调度管理。
这么一来,方正化手上的权力不断扩大的同时,也使得东厂这个原本令百官谈之色变的机构,淡化了原本的主业,反而在作为掩护的副业上倾注了越来越多的精力。
这个局面,当然不是如今这位崇祯皇帝希望看到的。
所以,一番调整势在必行。
好在东辑事厂也好,由宝和三店沿边而来的宝和公司,都是皇家自己的事务,外臣没有插嘴说话的余地,崇祯皇帝愿意怎么改,朝臣们也没什么话好说。
就在过完年后不久,崇祯皇帝就专门将东厂提督方正化召入宫中,让他当着自己以及皇后诸妃的面,将宝和公司的账目,宝和公司自己旗下遍布各地的酒楼商行店铺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