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月当空照中华-第21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对孙传庭的安排,则是考虑到孙传庭目前延绥镇军队的主力,已经进入太原城,而吕梁山的北段芦芽山、云中山又在太原以北、宁武关以南,汾水谷地的西面。
其中的楼烦和静乐是汾水谷地在太原以北的两处关键所在,占了这两处,就能阻挡窜入吕梁山北段的流贼东出,威胁太原周边。
而最重要的位置,则是王国梁如今进驻的汾州,从吕梁山西面的永宁州,穿越关帝山和五鹿山之间的丘壑,就能直接抵达位于吕梁山东麓和汾水之间的汾州了。
流贼一旦做到了这一点,那么很快就会沿着汾水两岸的平原到处流窜。
又由于汾水两岸的平原土地十分肥沃,历来是山西的粮仓,流贼一旦窜入这里,将再也不会有缺粮的问题。
而这也是下一步李邦华要亲自率领矿营和天雄营坐镇汾州的原因。
议定了事关重大的进剿方略之后,李邦华并没有结束军议的意思,而是让诸位躬身领命的封疆大吏们重新落座。
见场面一时又安静下来,李邦华微微笑着说道:“进剿方略如今就算是议定了。接下来需要着重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确保粮饷不断了。这个问题,陛下早有准备。今日不妨,当着诸位封疆之面,给全军将士吃一颗定心丸。”
李邦华说到这里,对着眼前众人突然说道:“袁继咸、李卑何在?!”
原本站在李邦华身后不远处的矿营参将李卑,当前快步上前,单膝跪地说道:“末将李卑在此!”
而坐在最下首的袁继咸闻言先是一愣,看李卑这么做,当下也是起身离坐,上前几步,躬身抱拳说道:“下官在此!”
李邦华看着二人说道:“你二人速去沈王府上,就说本官现在正和诸位巡抚在此会议围剿入晋流贼之事,请老王爷前来督师府共襄盛举!”
矿营参将李卑听完李邦华所说,当即说道:“末将遵令!”
这时,袁继咸却突然说道:“督师大人,若沈王不愿前来,下官该如何应对?”
听了袁继咸所说的话,李邦华不以为意,只是颇有深意地看着他,慢慢说道:“沈王必须来。若是他执意不肯来,你就告诉他,他不来督师府议事,本官与在座诸位巡抚,就到他的沈王府去与他议事。”
袁继咸听了这话,当即躬身应诺,前头带路,与李卑一起,去请沈王。
原本安坐在大堂之中的几位巡抚,此时听了李邦华的话,也都似乎想到了什么,一个个眯着眼睛,拿手捋着胡须,各自想着心事,没有一人说话。
在这个议事大堂的四周,持枪肃立的矿营中军一部,在卢元定的率领下,更是城隍庙里的那些泥塑神像一般,不语不动。
看不见他们的时候,感受不到他们的存在,而如今整个大堂之内安静下来,却又明显地感受到一种肃杀之气。
坐在最下首右手位置上的潞安知府郭景松,心中突然就产生出了一种莫名的慌乱。
他用眼睛的余光,看了看坐在对面和自己这一排右侧的几个巡抚,发现他们都是不动声色地闭目养神,当下心中也是暗叹自己的养气功夫果然比不上这些真正的封疆大吏啊!
此时洪承畴的心中已经多多少少地知道了军机大臣李邦华传沈王来此要做什么。
因为就在不久之前,司礼监秉笔太监高时明,带着崇祯皇帝的旨意到了西安,在向洪承畴传达完旨意之后,就在洪承畴的巡抚衙门里,令人传来了老迈昏聩的秦王朱谊漶,向他传达了皇帝的旨意。
皇帝诏令封藩西安的秦王朱谊漶,出资崇祯银元五十万,支应临洮镇上下移镇汉中有关事宜,出粮米三十万担,支应陕西巡抚衙门赈济关中饥民。
这个秦王朱谊漶是上一任秦王朱谊澏的弟弟,因为朱谊澏死的时候很年轻,没有子嗣,所以他的弟弟,庶出的朱谊漶捡了个大便宜,当上了秦王,而且一当就是四十多年,直到崇祯十二年才死。
老迈昏聩的朱谊漶胆战心惊地领下了皇帝的这道圣旨,他既不敢抗旨不接,也不敢跟皇帝跟前的大太监高时明讨价还价。
至于向哭穷这样的传统招数,他也不敢使,秦王府虽然没有穷奢极欲的福王府有钱,但在宗室藩王之中也是遥遥领先,排在前面几位的。
第一任秦王,是朱元璋的二儿子朱樉。
因为朱元璋的长子朱标做了太子,所以朱樉就成了朱元璋几个成年儿子之中被封王的第一人,而且还是所有王爵中地位最尊贵的秦王。
因此,从太祖皇帝的时候起,关中平原大量的良田沃野,就封给了秦王府,如此二百多年下来,秦王府的财富从来都是有增无减。
在这种情况下,你跟皇帝哭穷,这不是自找麻烦吗?
德王、福王的前车之鉴,可是血淋淋地摆在眼前啊!
而福王朱常洵更是当今皇帝的叔叔,若论血缘关系之远近,可是比秦王府要近得多了。
可是这样又如何,皇帝说赐死就赐死,赐死还不算,连万历皇帝亲封的王爵都给剥夺了,王府亲眷子女,一股脑儿地都给发配到云南充军去了。
这些事情,哪怕只是想一想,也会让这个因为意外而享受了数十年荣华富贵的朱谊漶心惊不已。
数十年的富贵生活,早就将他的精气神消磨殆尽,他可以在秦王府内无法无天,但是面对皇权,却生不出一点对抗的勇气。
在高时明和锦衣卫西镇抚司镇抚使胡一魁的凝视之下,只是犹豫了片刻,秦王朱谊漶就平静地接受了朝廷的安排。
皇帝毕竟是皇帝,自己这个秦王府庶出的子弟,因为天上掉馅饼砸中了脑袋才得以当上秦王,享受了三十多年的富贵荣华,自己有什么本钱与皇帝掰手腕?
更何况德王府、福王府的下场,实在是殷鉴不远。
在洪承畴看来,秦王朱谊漶的抉择,无疑是正确的,他相信,若是秦王朱谊漶敢于抗旨,或者哭穷,那么等待他的一定不是什么好结果,甚至包括秦王府,都很有可能像德王府、福王府那样,顷刻间灰飞烟灭。
洪承畴正一边闭目养神,一边心里想着如今这位同样老迈的沈王将会如何应对眼前的局面之时,突然听见这座临时督师府的前院方向,传来了一阵嘈杂的脚步声。
沈王朱埕尧来了。
第三五零章 一毛不拔()
听见前院传来脚步声,洪承畴缓缓地睁开眼睛,微笑着看向李邦华,而李邦华兀自眯缝着眼睛,面无表情地,看着大堂外那数棵高大的刺槐。
将近中午的督师府院内,阳光透过高大的槐树枝丫,洒落在青砖铺就的地面上,一切显得静谧而又祥和。
不过,前院传来的脚步声很快就打破了这片宁静。
随着脚步声传来,一个头发花白、身着锦衣、身材显得肥胖臃肿的老头,在一左一右两个人的搀扶之下,缓步走进了这处院落之中。
搀扶着他的两个人中,有一个正是李邦华此前见过的阎思印。
而另一个衣着华丽的中年男子却不知是何人。
在这三人的身后,紧紧跟随着的正是李邦华麾下的矿营参将李卑和山西兵备副使袁继咸。
到了这时,李邦华才像忽然之间回过神来一样,看着来人,嘴角泛起了一丝微笑。
还没有听见李卑和袁继咸的回报,就听见那个身着亲王服饰的肥胖老者一边走来,一边大声说道:“听说李阁老要见本王,只不知所为何事?本王年迈体衰,不良于行,就是当今万岁爷也是知道的!”
语气之中带着几分张扬和几分不耐。
明初的时候,这些宗室藩王多数还算不错,虽说违法乱纪、欺压地方是家常便饭,但是关键时刻都是能够领兵出战、上阵杀敌的。
特别是朱元璋的那些个儿子们,比如秦王、晋王、代王、燕王、宁王等等,都有很重的兵权,而且本身武艺也都不错,并不是二百多年之后明朝宗室的废物模样。
即便是眼前这个已经老朽的沈王,他的祖先第一任沈王朱模,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之中,也算是一个文武双全的角色。
单听沈王这个爵位,就知道朱元璋一开始是把他封到了辽东镇守边关去的。
只不过朱模是朱元璋的第二十一个儿子,朱元璋封朱模为沈王的时候,朱模才十岁,所以没有离开南京去辽东就藩。
等朱模成人之后,朱元璋已死,紧接着就是建文削藩和燕王靖难,也一直没有机会去辽东就藩。
等到所有大明的天下重新安定下来之后,他的哥哥燕王朱棣当了皇帝了,担心这些弟弟们学他造反,所以就将所有封在了辽东的弟弟们全都撤了回来,宁王改封在了江西的南昌,辽王改封在了湖广的荆州,而朱模的这个沈王,一天也没去过辽东,就被改封在了山西的潞安。
就这样,永乐之后的大明朝,就出现了这么个奇怪的现象,辽王不在辽东,沈王也不在沈阳。
沈王朱模在永乐六年,终于得以离开了南京,来到潞安府,成为了第一位沈王。
沈王府一系在潞安府一传就是二百多年,到崇祯初的时候,现任的潞王朱埕尧已经算得上是大明宗室藩王中辈分最高、年纪最大的几个之一了。
从万历十二年继承沈王爵位至今,已经整整过去了四十五年,期间耗死了三任皇帝,而朱埕尧依然坚挺地活着。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他会继续活到崇祯九年,然后病死。
而他那个明朝藩王子弟中最倒霉的沈王世子朱效镛,刚继承王位没几年,就被李自成麾下的大将刘芳亮抓了。
而沈王府积攒了二百多年的庞大财富,也一股脑儿地便宜了李自成麾下的刘芳亮所部。
这一点,与另一个守财奴藩王即西安的秦王府一模一样。
历史上的秦王府富可敌国,但就是不肯拿出一丁点的钱粮来犒劳和激励守城将士,结果在李自成大军围困西安没多久,饥寒交迫的守城士卒就自行哗变,打开了城门。
而秦王府的所有财富全都便宜了李自成。
得到了秦王府的大量钱粮物资之后,李自成大赏麾下士卒,然后在西安开国称帝。
与此相仿的还有封地在大同的代王、封地在太原的晋王,这些个明朝的末代藩王们都有个共同的毛病,越是战乱不休、民不聊生,他们就越是加紧掠夺财富,牢牢守着财富,赈济灾民他们不愿意,犒赏士卒他们不愿意,典型的宁丢命、不舍财,真的是做到了“拔一毛利天下而不为也”。
当然,明朝的藩王里面,也不是都这样富裕,也更不是都这么为富不仁,有一些藩王甚至相当穷困,日子过得十分紧巴。
不过这几个在崇祯皇帝心里已经挂了号的藩王,却不在此列。
他们积攒二百余年,已经富可敌国的财富,在历史上是经过了流贼验证过的。
所以,李邦华临行之前,崇祯皇帝就曾暗示过他,山西境内这两个王辅愿意捐资助剿,那一切都好说,若是不愿意痛快给钱给粮,那就无须客气,福王德王就是前车之鉴。
所以此时,李邦华虽然听见了老沈王朱埕尧的话,但是他依然端坐在大堂正中的主位上,一动不动。
直到沈王朱埕尧大步跨入大堂之中,李邦华才突然站起,然后大声说道:“沈王府朱埕尧接旨!”
说完这句话,李邦华一伸手,从侍立在身后的中军游击卢元定手中接过一个一卷东西。
这一卷东西正是崇祯皇帝在李邦华临行之前,交给他带来山西的圣旨之一。
而这次传旨的对象,当然正是眼前这个有点嚣张和不耐烦的沈王朱埕尧。
正窝着一肚子火气想要发作的沈王朱埕尧刚跨进大堂之中,就骤然听见李邦华这一声大喝,当即有了愣怔。
在朱埕尧看来,李邦华来到潞安府已经数日,却从不曾主动前来拜见自己,这一点让他很不是滋味。
在他看来,虽然李邦华是内阁阁臣,还是什么军机大臣,但是自己毕竟是太祖高皇帝的九世孙,而且自己这个沈王的爵位还是大明立国之初太祖亲封的一字亲王爵。
所以,朱埕尧心中不爽,这么几天下来,除了派了个老太监过来问候一下,也没再派人前来接洽。
今日,朱埕尧从自己的儿子沈王府世子朱效镛的嘴里,听说率军入晋的几路巡抚,齐聚潞安府会议剿贼问题,知道这个时候去也不是,不去也不是,心中正恼火,突然听说人来报,说是督师李邦华派人来请自己前去议事。
本想拿一拿王爷架子的朱埕尧,在面对袁继咸和李卑的时候,突然感觉到了有点忐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