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日月当空照中华 >

第188节

日月当空照中华-第188节

小说: 日月当空照中华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下来,户科给事中李友兰叩首说道:“祖宗设置各科给事中,就是为了指摘朝政之得失。臣身为户科给事中,评议朝政,为陛下进言乃是臣的本分。”

    说完这个,李友兰接着说道:“隆庆以来,朝议开放月港,然以臣所知,月港每年上缴户部之税银不过三五万两。如今朝廷又开港五处,以臣之见,所得不过二十万两。

    “然而开口通商之后,居民出海,或有流落番岛而不归者,其中半为海寇,而半为化外之民。此等人原本皆是我大明百姓,一出海而为海寇或番邦所有。

    “久而久之,居民相率出海谋生,沿海土地荒芜,地税、丁税皆大流失。

    “朝廷以区区二十万两蝇头小利,而致大明沿海人口税赋流失,臣窃为陛下所不取也。请陛下明察!”

    李友兰说完这话之后,也是叩头不起。

    这时,礼科给事中霍化鹏叩首说道:“陛下,臣礼科给事中霍化鹏有本奏!”

    说完这个,霍化鹏接着说道:“自隆庆开海以来,泰西诸夷通商我国,其有夷教,曰天主教者,也在南直及东南诸省传播。其所谓天主教义,贬斥祖宗孝道,大不同于我中华也。

    “臣闻在我大明之泰西诸夷人,有传教士者,皆建大庙,曰天主堂,其人或以钱财,或以粮食,或以医药,诱骗百姓入教。

    “乃至每月朔望,男男女女齐聚堂中,关门闭户,一起诵经,每每到了日暮时分方才散去。所作所为,鬼鬼祟祟,且大违我华夏伦常。

    “此皆开海以来,与泰西诸夷通商所致也。此前,朝廷只开一月港,而以至于此,臣恐朝廷如今再开五口通商,泰西诸夷蜂拥而来,我华夏人伦纲常恐将更被败坏了。”

    说完这些话,霍化鹏也是叩首在地上,不再言语。

    这些人的说法,也不是全无道理,至少比如今这位崇祯皇帝想象之中的要好上那么一点。

    就在这次大朝会之前,崇祯皇帝还收到了他一直等待的,也是比较在意的江南官员的意见。

    比如,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的郑三俊,南京礼部侍郎钱士升,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延登,以及浙江新任布政使惠世扬等人。

    这几个人的意见,清一色全是反对开海的立场。

    其中,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延登,在历史上曾经当过浙江巡抚,对闽浙沿海的情况还算是有所了解,但他却依然反对开海。

    除了说海禁是皇明祖训之外,他还提出了一个理由,即闽浙沿海本来就是海盗猖獗之地,从嘉靖时期开始,沿海商民有很多都是海盗的同伙,在岸是商人,下海即海盗,还说倭寇之乱主要就是沿海商民充作内奸招引上岸的。

    所以,张延登的观点就是,不仅不能开海,还要在闽浙粤沿海整饬军备,继续厉行海禁,认为一旦开放商民出海,那么无异于以商养寇、以财资敌,会壮大了那些本来已经被消灭得差不多了的海寇势力。

    不得不说,张延登的说法,说出了一部分事实,也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今这位来自后世的崇祯皇帝,是知道人类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的,闭关锁国短期内或许会四海升平,社会稳定,但百余年后,就会被外面的世界边缘化,被现代世界远远地抛在身后,因此绝不能因噎废食,因为担心生乱子就关起门来自己过。

    而与张延登提出的反对理由相比,南京户部尚书兼掌吏部事的郑三俊提出的反对理由,就相对客观得多了。

    南京南京户部尚书郑三俊,是万历二十八年的进士出身,在原本的历史上,再过两年,他就会被崇祯皇帝招进北京,先做北京朝廷的户部尚书,然后又做吏部尚书。

    总的来说,这个人也算是明末历史上的一位很有声望的名臣了。

    若论人品官德、学问修养,这个郑三俊的确是很厉害,值得崇祯皇帝重用,但可惜的是他也有其他东林党人的那些臭毛病,到了北京当户部尚书之后,除了一再向崇祯皇帝建议给东南数省减税减赋、减轻钱粮负担之外,没有能够提出一点开拓财源的管用主意。

    这一次,他在给崇祯皇帝的奏折中的说法,倒是与张慎言的差不多。

    他在奏折中说,开放东南沿海的这些通商口岸,会导致东南沿海局面继续重视商业贸易而忽视粮食生产。他的意思是,东南乃朝廷钱粮重地,但却耕地有限,重商的结果必然导致轻视忽视农业,一旦东南粮食短缺,那么运往北方的漕粮也就会减少,长久之后就会导致北方饥荒。

    客观地说,这个郑三俊的确不愧是户部尚书出身的人,对这些问题看得还是很透彻的。

    大明朝廷的粮食安全到了明末的时候,的确是过于依赖江浙、湖广等地了,而当时的北方因为连年天灾人祸,粮食生产难以自给自足,半数依赖东南漕粮,若是东南漕粮不继,北方包括京师也肯定会大乱。

    但是对此,崇祯皇帝自有他自己的解决办法,所以根本就不担心。

    最重要的是,郑三俊和张慎言所说的这些情况以及他们的担心,即使在没有开海的明末崇祯年间,也依然变成了现实。

    因为东南商业经济和贸易的大发展,在明末的时候,是一个难以避免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靠堵是堵不住的,除非像后世满清入关之后所做的那样,把江南长三角一带遍地的巨商富贾杀干净、抢干净,要不然根本阻挡不了商业贸易的发展趋势。

    所以,对崇祯皇帝来说,与其什么也不做,坐等同样的结果出现,还不如干脆开海通商,置之死地而后生呢。

    至于钱士升和惠世扬这两个人的观点,与京师朝堂之上的这几个人大同小异,惠世扬是反对农商并重或者重商政策,认为开海通商会鼓励商业发展,从来导致官府舍本逐末,忽视农业。

    而钱士升的观点则与霍化鹏相近,认为泰西诸夷海商来到大明,会破坏大明自给自足的商业环境,乃至败坏大明的人伦纲常、风俗礼仪等制度。

    不过对京师朝堂之上的这些反对观点,他不打算重处,而对南京和江浙官员的反对,他却将他们一律革职论罪。

第三零四章 利字作怪() 
崇祯皇帝听完张慎言、李友兰、霍化鹏三人的话之后,又想起了南都和江浙部分官员的奏疏来,把这几个人联系在一起一想,就知道了其中的联系。

    除了张慎言本身是山西人,与东林党曾经的那些大佬没有明显的瓜葛之外,其他的这些给事中也好,南都的那些官员也好,都与东林党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郑三俊即便不是东林党人,也肯定是东林党的同路人,要不然也不会被魏忠贤给贬斥到南京去,而惠世扬、钱士升就不用说了,如今的东林党人之中,除了在野的东林党领袖钱谦益之外,就数这两个人位高权重了。

    如今京师朝堂之中当然也有很多东林党的同路人,或者东林党的同情者、支持者,但是这些人至少没有偏执到凡事都以党派立场来对待的程度。

    此时,坐在御座上听完了这几个人的说法,崇祯皇帝说道:“除了这三人,还有没有人有话要说?”

    皇帝话音刚落,就见一人出列,说道:“臣都察院佥都御史解学龙有本要奏!”

    说完这话,解学龙接着说道:“臣以为方才诸位同僚所言,皆因噎废食、以偏概全之论。朝廷开海通商,与朝鲜、日本,南洋番邦,乃至泰西诸夷互通有无,于国于民皆是利大于弊。

    “或许东南沿海诸地会有农田变为桑园之弊,但却决不至于本末倒置。商事自有商事之规律,丝绸茶叶价高,则百姓转向种桑种茶,而稻米粮食价高,则百姓自然转而躬耕田亩。

    “臣以为,东南诸省耕地少,而人口稠密,若不转而为商,不知有多少百姓无以为生。朝廷开海之策,乃是沿海商民福音。对于此事,陛下不必疑虑!”

    崇祯皇帝一看,这大明的朝堂上果真还是有明白人的,于是微笑着冲解学龙点了点头。

    解学龙随即躬身行礼,然后退了回去。

    这个时候,崇祯皇帝看见文臣之中又走出一人,这人正是皇帝亲自提拔的都察院副都御史贾继春。

    只听贾继春说道:“臣贾继春有本要奏!”

    崇祯皇帝知道这个贾继春是如今朝堂之上东林党人的眼中钉、肉中刺,有不少朝臣多次上书弹劾他,都被皇帝一一拦下,所以自从升任都察院副都御史以来,一直自诩孤臣,甘当皇帝的传声筒和应声虫。

    崇祯皇帝此时见他出来,知道他不会反对自己,因此微笑说道:“贾爱卿奏来!”

    贾继春说道:“臣谏言之前,有一事想向陛下禀明!只是不知当讲不当讲?”

    崇祯皇帝这是正色说道:“贾爱卿乃是都察院副都御史,天下事未有不可言者。爱卿有话尽管说来!”

    这时,贾继春躬身行礼,然后说道:“臣闻隆庆开海之初,朝堂之上也曾多有争论。当时反对者所言利弊,与方才诸位同僚大同小异。而反对者所担忧之本末倒置、纲常败坏等情状,如今已七十有余年,未见有何沦丧,而东南诸省仍为我大明财赋重地。

    “而泰西诸夷传入我大明之佛朗机炮、红夷大炮、燧发火枪,此时皆已成为我大明东御建虏、西平贼乱之军国利器。是以臣以为,开海通商,以我源源不断之丝绸、茶叶、瓷器,换取南洋之稻米、泰西之器械,臣以为百利而无一害也。”

    说到这里,贾继春再一次躬身行礼,然后说道:“所以,适才诸位同僚反对之言,臣百思而不得其解,以臣之间,其中多有耸人听闻之嫌疑。”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很确定,这个贾继春肯定是话里有话了,于是不失时机地问了一句:“贾爱卿以为其中究竟有何嫌疑?”

    贾继春闻言,心知这一次又押对了皇帝的心思,于是顿时轻松下来,沉吟着说道:“隆庆开海之初,反对开海者虽冠冕堂皇,说了很多理由,但归根结底,不过是一个利字在作怪!

    “朝廷开海虽然对沿海商民,对朝廷税赋皆有利,但唯独对东南豪门巨商极其不利。朝廷开海,普通商民皆可出海贸易,海贸从此再无财货垄断之暴利。

    “陛下乃百年不遇之英主,自当知道,海禁未开之前,东南民间海贸屡禁不绝,不少东南沿海一些豪商巨贾与海盗勾结,大搞走私贸易,因其垄断暴利,多有富可敌国者。

    “这些人本当支持开海,但实际上却是隆庆开海反对最烈者。他们以重利结交朝臣,由朝臣出言反对。最终东南沿海数千里海疆,只开一月港而已,其余各地终是不了了之。此陈年旧事,陛下若有心,查阅隆万以来实录即可。”

    听到这里,崇祯皇帝说道:“贾爱卿可知当年朝臣之中何人反对最烈?”

    贾继春说道:“对隆庆万历年间往事,臣不能尽知根底,但以臣所知,反对最烈者非张四维、王崇古之辈莫属。

    “此二人本山西巨商富贾出身,最应知晓商业贸易之重利,然而却一再反对开海通商,由不得臣不去想其中的蹊跷和嫌疑。说到底不过是一个私字而已!”

    “啪!啪!啪!啪!”听完贾继春的这些话,崇祯皇帝坐在御座之上那个,鼓起掌来,鼓完掌说道:“贾爱卿说得不错!朕看现在有些人的确是私心作祟,凡事不论是非对错,但论是否于己有利。于己有利者虽祸国殃民也敢为之,于己不利者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亦不为。此等人,孰为可恨!”

    皇帝话音刚落,站在前排的内阁首辅李国鐠等三位阁臣带头跪下,说道:“臣等一心为公,不敢稍存私心,请陛下息怒!”

    几位前排的阁臣跪下了,其他数十位大臣也呼啦啦地全数跪在地上,一起说道:“臣等一心为公,不敢稍存私心,请陛下息怒!”

    崇祯皇帝看他们这样,叹口气,摆了摆手说道:“朕说的不是卿等,卿等不必如此。平身吧!”

    说完这个,崇祯皇帝对贾继春说道:“爱卿有话尽管说来!”

    于是贾继春接着说道:“读史可以明智,鉴往可以知来!臣以为,今时今日反对朝廷开海通商者的背后,或许同样隐藏着不可告人的图谋。

    “而这个图谋,不过是一己之私利,或者一众东南富商巨贾之私利,反对的理由,断然不会是表面上所说的那样冠冕堂皇!”

    贾继春这话刚说完,就听见一直跪在旁边的霍化鹏、李友兰,突然冲他怒斥道:“贾继春,你这个阉党余孽!你这是在血口喷人、陷害忠良!”

    贾继春听着霍化鹏、李友兰的怒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