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风波-第39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辉煌的成果。朕可以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将上皇天帝迎回皇宫。接下来的事是要消灭叛军,彻底平静叛乱。”
张淑妃说道:“皇上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终于扭转了平叛的局势。现在朝中的大臣们,武将个个喜笑颜开,压在心头两年多的阴霾,已经散去了。文臣们扬眉吐气,对前一段撤换丞相的所产生的不安心情,终于得到了安静。”
唐肃宗说道:“爱妃也功不可没,这一年多来,你处处替朕着想。贵为皇妃,却要做下人的事,朕有时都过意不去。你就象隋文帝杨坚的独孤皇后一样,是朕的贤内助。”
张淑妃说道:“危难之中,臣妾责无旁贷。主要是皇上圣明,义无反顾的拉起了平叛的大旗,现在总算成功了。臣妾吃点苦,又算得什么呢?那都是臣妾该做的事情。”
唐肃宗说道:“朕从马嵬驿与太上皇分道扬镳的时候,多亏了倓儿,要是不与他哥哥争权多好啊,朕现在很想他。他有能力,但争权朕不能容忍。也多亏了你和辅国及时提醒,要不然他们兄弟俩,就会为了抢夺太子的位置,打得你死我活。朝廷的大臣也会分为两派,内部就斗得不可开交,那来的心思去平叛啊?”
张淑妃说道“建宁王李倓精明过了头,已经掌管禁军了,还想要他不该要的东西,他想学太宗皇帝,可与太宗皇帝相比,他比得上吗?臣妾是不想看到玄武门的故事重演,才向皇上建言。臣妾知道皇上内心痛苦,除掉他是不得已。虎毒不食子,臣妾的内心也万分痛苦。但是为了国家社稷,又不得不做出痛苦的决定。皇上不同于凡人,该承受的就要面对。”
唐肃宗说道:“因此,朕现在想册封皇后和太子。因为太上皇当时没有立皇后,朕登基的时候也不便册立皇后,实际上淑妃等于皇后。朕现在要为你正名分,册封为皇后。俶儿担任平叛大元帅,收复两京,功不可没,朕要册封他为太子。”
张淑妃立即跪下:“臣妾谢皇上恩典。”唐肃宗上前将她扶起来说道:“爱卿快快请起,此事让三省议定之后,即行颁旨。”
张淑妃站起来说道:“太上皇在剑南,身边还有大臣,请他回到京城来。一方面尽了孝心,另一方面还能减少朝廷的费用,集中精力平叛。”
“皇后的建议很好,朕准备让韦见素和房琯到剑南迎接上皇天帝,他们是上皇天帝的老人,上皇天帝一定高兴。上皇天帝回京后,朕请他参加皇后的册封仪式。”唐肃宗说过之后离开了内宫。
第一百四十九章 收复两京睢阳城失守 兼并不成范阳军降唐5()
定王李侗一阵小跑,进了内宫,哺养他的宫女跟在后面说道:“慢些跑,慢些跑,别摔倒了。”张淑妃上前一把抱起三岁多的儿子,对他说道:“你父皇上朝去了,什么时候你能为你父皇分忧啊?快些长大,我盼望着呢。”
李辅国进来了,笑着说道:“定王快快长大,不但娘娘盼望,大家伙儿都盼望着哪。”张淑妃斜了李辅国一眼说道:“李公公现在是忙人了,今天怎么有时间到我这里来啦?”
李辅国说道:“早就想和淑妃说说心里话,只是宫内的事情太多,太杂,忙不过来。高力士侍候太上皇的时候,担任骠骑大将军,我这两年侍候皇上,也做了不少事,至今没有兼职。现在收复了两京,娘娘马上就要做皇后了,我这公公也应该担任一两个官职吧。”
张淑妃说道:“全权管理后宫,你还不满意呀,而且在皇上面前没少进言。你看不惯韦见素、裴冕两人,就在皇上面前说他们的坏话。三月,朝廷就罢免了韦见素、裴冕的宰相职务,任命苗晋卿为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崔圆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这都是你的功劳,应该满足了。”
李辅国说道:“他们二人是太上皇的丞相,怎么能够继续当皇上的丞相呢?撤换他们,是皇上的主意。”张淑妃说道:“你当我不知道啊,当时你对皇上说,平叛不利,武将们出力打仗,宰相无所事事,如果更换新人,就会有进展。其实是韦见素和裴冕对政事管理甚严,你没办法插手,便想搬掉他们二人。”
李辅国说道:“成功的杀掉建宁王李倓,我也出了不少力,为娘娘去掉了一个心腹之患,我也是效了犬马之劳的。后面的时间长着,娘娘如果用得着我,我还是与从前一样。皇上今年还不到五十岁,再有二十年的时间,定王也该长大成人了。”
张淑妃一笑,对李辅国说道:“李倓管理后宫的护卫,去掉他所有的权力都交到了你的手上,还不满足啊。你对政事这样热心,我就在皇上面前举荐你。不过你要记住保护定王,你是想参政呢,还是参与军事决策?”李辅国说道:“现在打仗,皇上的主要精力都放在军事上,我就参与军事决策吧。”
“让你兼任元帅府司马,负责军事事务如何?”“谢娘娘千岁,你我两人联手,同心协力,一定能办成大事。”
张淑妃说道:“首席太监,负责内宫的事务,我们本就是联在一起的。定王现在虽然很小,将来的前途不可限量。你要记住今天说的话,如果忘记了,本宫也会提醒你的。”
唐玄宗在剑南,听到收复两京的消息,十分高兴。对他新任命的丞相李麟说道:“我们在剑南已经一年多了,该回长安了。”
李麟说道:“皇上在剑南并没有闲着,为平叛呕心沥血。”唐玄宗说道:“你也有功,到长安后,朕向肃宗推荐,继续担任丞相。”李麟立即跪下:“谢皇上恩典。”唐玄宗转身对高力士说道:“力士赶快做准备,朕要回京了。”
高力士说道:“皇上,我们离开长安一年多了,现在回去,会不会影响肃宗皇帝啊?”“唉。”唐玄宗叹息一声,杵着拐棍走出屋外,向北方眺望。官道上尘土飞扬,韦见素领一队人马出现在眼前。
他立即下马跪在地上:“太子太师韦见素磕见上皇天帝,奉皇上之命,迎接上皇天帝回京。”
唐玄宗老泪纵横,高兴的说道:“爱卿请起,力士准备行装,明天出发。”
高力士说道:“行装早就准备好了,皇上放心不会误事。”他走到韦见素的身前说道:“韦丞相不在京城为新皇帝出谋划策,怎么来做这迎接圣上的差事?这种礼仪上的事,后宫来人迎接就行了。”
韦见素说道:“将军有所不知,宰相早就换人了,我是太子太师,不担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新皇上在不到一年时间里,将首任的三个宰相都撤换了。”
唐玄宗说道:“好,敢换人才有作为,象朕当年的作风。朕已经老了,进了京城之后,静心休养。唉,贵妃在就好了,有她在朕的身边,朕就不觉得老。”提起杨贵妃,一帮人都不敢吱声,都怕招惹是非。高力士上前扶着唐玄宗,进了房间。
这段时间,唐肃宗忙于重建皇宫,和迎接上皇天帝回长安,白白放弃了歼敌良机。安庆绪得到蔡希德、田承嗣、崔乾佑等人援助,在邺城建立了新的防御体系。与唐朝又形成了对峙的局面。
投靠安禄山的唐朝官员不在少数,攻克洛阳之后,这些人都投降了唐朝。怎样处置这些人,朝廷有两种意见,苗晋卿主张从轻发落,对御史大夫李岘说道:“许多有能力的朝廷旧臣,投降了叛军,当时他们确有难处,御史台要酌情处理。”李岘说道:“我赞成丞相这样的观点,不能一下子将人赶上绝路。”
苗晋卿向唐肃宗上奏,推荐御史大夫李岘及兵部侍郎吕諲负责审理投降叛军的官员。唐肃宗要约束朝廷的官员,要求从严处理叛臣,准奏的同时又诏令御史中丞崔器、刑部侍郎韩择木、大理寺卿严向为三司使,具体进行审讯,要求严肃追究叛臣的罪责。
崔器为人尖刻,阴忍寡恩,而且兴灾乐祸,对投靠安禄山的原朝中大臣,深恶痛绝。他向唐肃宗上奏:“启奏皇上,那些投降叛军的人,都对大唐不忠,犯了叛国大罪。臣请奏:只要是投降叛军的朝廷官员,一个都不能饶恕,包括张均、陈希烈、达奚珣等人在内,他们得到安禄山的赏识,在叛军内担任宰相之职,为安禄山出谋划策,应该统统处死。”
李岘立即上奏:“启奏皇上,投降的叛军朝廷官员,都事出有因,如果他们愿意回归朝廷,为社稷出力,应该宽大处理。”唐肃宗说道:“朝廷的大臣,不为朝廷分忧也就罢了,还要投降叛军,犯了叛国罪。但是现在叛军未灭,为了孤立叛军,让更多的人迷途知返。对那些协从的人员,从轻处理也是为了早日平定叛乱。你们几人共同审理,认真议定,意见统一之后上奏折。此事十分重要,处理得好,便能釜底抽薪,朕要亲自过问这件事。”
按照唐肃宗的旨意,李岘与三司使一起讨论处理叛降人员的奏折,他主张只惩治首恶,不愿打击面太大。
第一百四十九章 收复两京睢阳城失守 兼并不成范阳军降唐6()
中书省讨论对投降叛臣的量刑,李岘说道:“法有首有从,情有重有轻,若一切论死,非陛下与天下惟新意。且羯胡乱常,谁不凌污,衣冠奔亡,各顾其生,可尽责邪?陛下之新戚勋旧子若孙,一日皆血铁砧,尚为仁恕哉?《书》称‘歼厥渠魁,胁从罔治’。况河北残孽劫服官吏,其人尚多,今不开自新之路而尽诛之,是坚叛者心,使为贼致死。困兽犹斗,况数万人乎?”
吕諲说道:“御史大夫过于迂腐,大臣背叛唐朝就得领死,我支持崔器,维持原判。崔器写好奏折,马上上奏。”
唐肃宗接到吕諲的奏折,看到张均在惩治的名单之首,他对张均非常看重,还想用他。对吕諲说道:“张均原是太子府的官员,为人正直,对朕有旧恩,他投靠安禄山完全是被杨国忠逼的,此人才华出众,留下来有益于社稷。”
吕諲说道:“启奏皇上,张均乃叛党的中书令,是首恶之人,不能免死。”
唐肃宗说道:“朕说过,张均曾经对朕献过很好的计策,此人必须赦免。”
吕諲的意思是要张均立刻就死,现在皇帝的态度坚决,他不能违拗,但决不能将其留在京城,那样对他的晋升威胁太大。
当即上奏说道:“启奏皇上,张均论罪当殊,但皇上体谅,特免死。但死罪可免,活罪必须执行,臣奏请张均流放合浦郡。”唐肃宗一想,这样也好,让他吃些苦头之后,再调他进京。立即准奏。
张均很想再见唐肃宗一面,但这是不可能的,朝中的大臣都不愿有才能的人去见皇帝,那样会影响自己的前程。
他在衙役的押送下,向流放的地方行走,临行时赋诗一首,表达心境。
瘴江西去火为山,炎徼南穷鬼作关。
从此更投人境外,生涯应在有无间。
腊月,唐肃宗任命崔圆为中书令,苗晋卿为侍中、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麟为刑部尚书、同中书门下三品。
陈希烈特赐死,达奚珣等人伏诛,而罪魁祸首严庄不但免死,还在朝中担任司农卿,使人不可理解。
乾元元年③正月,上皇天帝御宣政殿,授皇帝传国、受命宝符,册号曰光天文武大圣孝感皇帝。
三月,徙封李俶为成王,四月立为皇太子,同时册立张淑妃为皇后。
李俶为作为唐肃宗的长子,一直担任元帅之职,军功不可磨灭,立为太子很自然。但张淑妃不这样想,她以为作了皇后,他的儿子就应该是太子。但是因为年龄太小,不能与李俶竞争。因此就开始运作,希望唐肃宗能和唐玄宗一样活过七十岁。
唐朝皇宫迁回长安,紧锣密鼓的恢复政权,三省六部九寺的建制都要到位,各个衙门都需要人手,在任命官员的过程中,皇后和李辅国插手其中,抓紧培育自己的势力。
在此期间,燕朝也在开始整顿。张通儒向安庆绪建议:“现在邺城虽然有八万军士,但弹丸之地,难有作为。
必须将范阳的主力合并进来,统一调度,还可与唐朝一争高下的能力。”
安庆绪立即下诏,招史思明到邺城来商讨军国大事。史思明现在手中有兵十万,稳坐蓟城,怎会听安庆绪的摆布,断然的拒绝。理由很简单,说守卫范阳的责任重大,不敢辜负先帝的重托。
高尚向安庆绪上奏:“启奏皇上,史思明不来邺城,抗旨不尊,是在闹**,此风不可涨,应当采取断然措施。”啊史那承庆说道:“史思明的兵力已经强过朝廷,应该安抚。”
安庆绪派了阿史那承庆、安守忠、李立节三人,带了五千骑兵赶到范阳,以征兵为名,实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