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汉末超级书院 >

第330节

汉末超级书院-第330节

小说: 汉末超级书院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看到了这一幕的阿拉丁,实际上也觉得自己的麾下,可以采用这个方式。只是具体实施的方法,他还不太明白。而且就大食国现阶段的情况来看,也不太适合玩这个。

    所以,他在放宽对属下的管制的同时,也期待华夏书院可以尽快建立。若是可以帮助他培养出足够的人才,那么这个计划的实施时间,就可以提前些时日了。

    接下来的几天里,所有的骨干和华夏人相处得非常好。

    在十几个外派干部的干预下,义军占领区开始出现一些商业活动。不少来自大汉帝国的商人,冒着生命危险来到了前线,兜售各种军用物资。

    而战士们需要支付的,是各种战利品,包括各种金银装饰品,也包括俘虏!

    所有的俘虏,都会被集中起来,打上特别的印记之后,运往大汉帝国境内,为大汉帝国修桥铺路,开山挖矿贡献出他们的青春,甚至生命。

    期间,起义军进行了一次军事换装。他们抛弃了以前的破铜烂铁,换上了整齐的,经过改动的华夏军衣和武器。而代价,不过是三座矿山的十年开采权。

    说是矿山,其实也有点勉强。那是华夏商人说那里有矿的,至于大食国的人,却是怎么都看不出那些山里有什么矿。

    他们只知道,大量的马车进入这个矿区,然后在里面挖出许多原石,并且千里迢迢的运到了天竺地区。经过改造之后,露出它们原本的样子,即金银、钻石宝石什么的,然后经过粗加工之后,贩运到西州。

    在西州,这些东西会进行细加工,变成一件件珍贵的珠宝首饰,甚至熔铸成金块银块,运往大汉帝国本土。

    金子被放入华夏银行,作为金融储备金。其余的被销往各地,甚至也有部分销往罗玛、埃及和大食国,收获十几二十倍的暴利。

    至于最前线的士兵,在教官的训练下,慢慢学会了使用战阵,学会了团结协作,更重要的是他们本身的杀敌技巧也提升了许多,至少他们知道要攻击敌人的哪里,可以更省力气,也更容易杀死他们!

    期间,华夏参谋出谋划策,使得起义军出现了三次以少胜多的大捷,极大的振奋了起义军,及其麾下的百姓。而政委的作用,却是将士卒牢牢掌控在起义军的骨干将领手中,不会出现麾下某个将士的反叛或者逆袭。

    起义军的形势一片飘红,收获了大量的战利品和俘虏,然后兑换了大量所需的生活用品,以及军需品和武器。

    在贩卖奴隶的同时,阿拉丁也留了一些次一等的奴隶,安排在家乡帮忙辅助建设。实际上当他们看到奴隶的用处之后,并且在姜维的建议下,阿拉丁决定让他们五年的时间里,都干一些又脏又累的活计。

    而五年后,看他们的情况,可以给他们返回北部地区,或者就此成为起义军的战士,又或者一个普通的居民都可以。

    至于其中会不会出现叛徒,阿拉丁更相信,在华夏人的指导下,他可以在五年的时间里,迅速把他们的心,都争取到自己的手中。他的目标,是五年后所有的俘虏,都不会提出要返回北方!

    就在这个时候,华夏书院开始选址建立。但是大汉帝国来的支教教师,表现出了无比的热情,在还没有正式开学的时候,就已经义务为大家上课。

    他们的讲课方式诙谐幽默,而且难得的是他们都会大食语言,不存在语言沟通上的麻烦。但是他们也表示,想要更好的上课,最好学习汉语。

    所以很快在他们的教导下,已经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开始利用业余的时间,学习汉语。而这批学生,都是因为年纪太小,而没办法上战场,也不需要他们上战场的占领区孩童。

    他们如此积极学习汉语的态度,也让这些教师非常的满意。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孩子长大起来,必然会成为披着大食民族外衣的华夏人,他们相信自己有能力,在他们毕业之前,将他们彻底吞噬!

    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一直对所有事情都置之不理的大食国国王,终于发现起义军的变化。稍微查了一下,却是发现其中有华夏人搞鬼。

    而这个时候,大汉帝国的使者,找上门来,要求就通商事宜,和国王进行深入的磋商

第430章 南方异动两极分化() 
大汉帝国的商人,在大食国大赚特赚。

    他们先是赚取了起义军的利益,然后在起义军有了明显的优势时,又开始和大食国国王协商,以更好的武器更多物资作为货物出售给他们,赚取更多更大的利润。

    有了这些好兵器的大食国正规军,在使用人海战术的情况下,果断又反压了起义军一头。而这个尺度掌握得很好,起义军仿佛随时都可以翻盘,但是又隐隐被正规军压制,使得双方不得不继续打下去。

    为了掌握这个尺度,华夏工商部、财政部、参谋部可谓是绞尽了脑汁。当然若非派遣的十几个特派员同样很牛。逼,只怕再精于计算,也很难做到这点。

    但同样因为这样,大汉帝国赚到了二十几倍于正规贸易的利润,可以说在大汉帝国,谁都知道发战争财是来钱最快的一个途径了。

    可以说若非工商部为了避免某一方优势过大,从而禁止更多人加入到其中,否则只怕八成以上的帝国商人,都得组建商队前往大食国进行贸易。

    不过不去也没什么,罗玛帝国、埃及国、南北蛮族、华夏共和国,甚至是刚占据的西州和天竺国,都有不错的商机,只是赚得不算太多就是了。没关系,帝国商人比起冒险,更多人比较喜欢稳,稳定的赚取利润这种经商模式,在大汉帝国商业界还是很有市场的。

    和商人一样,媒体因为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也卖得挺红火的。

    如今整个大汉帝国十二家报纸,除了新儒周报、养生月报这两个内容比较纯粹,指向性也比较专一的报刊以外,其他的报纸纷纷开辟了异国风情专栏,直接导致报纸的篇幅从一开始的十二张,提升到了十八张。

    在异国风情专栏里面,大食国的战争情况,以及商人在那里赚取暴利的消息自然是主打,但对于罗玛帝国、埃及国的风情也有所描述。甚至动用了两个篇幅的页面,专门将一些翻译成汉字的罗玛帝国和埃及国的书籍分期刊登出来,多多少少吸引了一批文人墨客前来阅读。

    按照谢信提出的‘吞噬’二字基本要素,所有的文人墨客都知道如何疯狂的汲取其他民族的优势思想和学问,同时剔除掉一些关于政治、特定民族思想,以及可能反吞噬华夏民族的糠糟。

    不得不说,外国在物理、数算方面多少有了些成果,结合华夏本土的书籍互相印证,不断提高,对于在学问道路上不断前进着的人而言,这是一种幸福满满的感觉。

    而这些翻译过的书籍,经过筛选之后,大部分都存入了华夏书院的藏经阁之中。说到底第一个带头购买并且翻译的,也是谢信本人,其他书院还真的不好和谢信抢。

    不过谢信也没有打算独占,只是把原本和翻译本另外找了个区域存放。至于翻译本的复本,谁若是想要可以花钱过来购买,华夏书院那是绝对欢迎的。

    正所谓‘有人欢喜有人愁’,在大汉帝国喜气洋洋的时候。华夏共和国境内,却是显得有点躁动不安的趋势。

    原因无他,还是因为大食国军火贸易的暴利。

    随着华夏共和国,与大汉帝国的互市开展,不少华夏共和国的商人都从报刊上面得知了这个盛事。看着一份份有关大汉帝国,在大食赚了多少多少的报道,你叫他们就不心痒痒?!

    同样都是商人,他们只能够通过几个专门的互市地点,和大汉帝国进行单项交易。而在他们的东方、南方和西方,万里都看不到个人烟,就算有也是很原始的部落,根本语言不通,更谈不上贸易了。

    司马懿也曾经打算从中南半岛向西,但是却蓦然发现西方的极致便是大汉帝国治下的天竺国,那里镇守着国防军的劲旅,绝对不允许华夏共和国跨雷池一步。

    当然司马懿也可以集中优势兵力,撕开一道口子,甚至占据整个印度半岛,但是他们的本土,必然会受到南下的帝国军队的猛击。一个不好,就得背井离乡,从已经变得富庶的江南地区,搬迁到陌生的印度半岛去了

    正因为有这个顾虑,所以司马懿不会攻打印度半岛,他治下的那些世家大族同样不会允许他那么做!

    很遗憾的是,虽然华夏共和国的总统是司马懿,而且根据新宪法的规定,这位总统的权力已经和皇帝没什么区别了,但是涉及根本利益的情况下,直接占据了议会所有席位的世家大族,是不会允许司马懿乾纲独断的。

    所以,西去不行,东南两个方向又没有市场,华夏共和国唯一能够进行贸易的就是大汉帝国,偏偏互市就那么几个地方,经商的人一多,货物被压价就压得很厉害。

    借道?当初华夏共和国独立的时候,又问过大汉帝国么?!

    若非是给那些仙人妖怪的面子,当然还有一些见不得光的目的,大汉帝国早就派人南下,把该属于他们的地方全部夺回了。

    无计可施的情况下,商人们的情绪自然会变得躁动不安。南北经商收入的差距,更是让这些商队背后的世家非常不满。

    更别说,很多商人聚会的时候,总有一些不大不小的商会,抱怨着要想办法加快和大汉帝国的合作,以期彻底开发市场。这个言论很快被其他商会认同,最终被他们背后的世家认同。

    大家都觉得,南北其实是一脉相承,本来就不该分彼此。就算政治思想和政策,主要也是利益的述求有所不同,但是在经济文化上还是有不少可以合作的地方的。

    早些时候,大汉帝国提出的文化方面进行合作,并且表示,只要共和国答应这点,那么互市的范围可以扩大。

    司马懿觉得这会导致华夏共和国被同化,这会‘动摇国本’,所以拒绝了。实际上他的想法是正确的,但是为了扩大互市的范围,甚至解除互市的限制,很多世家都在考虑着要不要接受这个条例。

    从各方面来看,只要本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做得好,那么就算文化上被动一些,国民的向心力是不会动摇的。尤其若是互市开通,大家赚的钱都增加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那么大家也只会把这个决定,看做是共和国的良政。

    谁也没注意到,这些带头怂恿的商队,有一些实际上早已被大汉帝国给渗透,而更多的则根本就是大汉帝国派来的情报人员,也就是间谍。

    潜伏数年,用兵一朝,实际上就那么简单!

    最终,议会联合各界商人和集体向总统施压,就连军方的将领也开始动摇的情况下,司马懿最终选择妥协。

    他承诺:允许展开文化方面的合作,但是必须以华夏共和国为主导。另外要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杜绝被帝国化的危险!

    国书递交给大汉帝国,经过一番讨论,以及讨价还价之后,双方达成了共识,并签订了文化合作协议。

    同一时间,大汉帝国边境对华夏共和国全面解锁,华夏共和国的商人,在边境领取行商证之后,可以到证件上的城市进行贸易。若是没有这个行商证,那么不管他们去哪里,都不会有人和他们做买卖。

    他们也可以选择不悬挂共和国国旗,但是一旦被发现他们不是大汉帝国的公民,更没有任何身份证明,那么他们会第一时间被扣押起来,所有货物作为走私货全部没收,而本人也需要南方派人过来作担保,并且支付一定罚金之后才能赎走。

    如此算来,还真的是‘偷鸡不成蚀把米’呢!

    更要命的是,贸易的城市绝对不允许出国,甚至西州都不能前往。换言之华夏共和国除了货物不会再遭到打压以外,到头来他们的贸易对象依然只是大汉帝国。

    唯一和外界沟通的机会,就只能去各大城市,看看什么时候胡商前来贩卖异域商品了,到时候他们倒是可以买点东西回去销售一下。

    只是这样一来,利润就薄了不少,无非就是赚个辛苦钱而已。

    想要进一步的自由贸易?可以,进一步进行深入合作,那就是没问题了!

    只是大汉帝国开出来的条例,让司马懿头皮发麻。

    若是答应了,那么华夏共和国就会分裂成为大汉帝国的行省,虽然依然具备一定的行政独立性,但是华夏共和国几乎已经可以宣布亡国了。

    这样的条例,只有傻子才会答应,千辛万苦独立出来,谁会答应?!

    反正司马懿看到了条例之后,第一时间就将其撕成了碎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