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末当帝王-第38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心的把这二十多门大炮拆卸下来,装到船上,全部运走。
这些西洋火炮,李柱石要把它们运走研究一下,看看中国的炮火有没有改进的地方。
剩下的就是缴获红毛子的火枪了,直接能用的超过六千支,子弹堆积如山。
朱由崧打算重建御营中的火枪营,这些绰绰有余了。另外看到他们的火枪,中国的火枪,大有改进的地方。回去后,朱由崧打算编练新军,因此这几千西洋火枪,跟几十门火炮一样,也统统装到船上,运往京师。
现在还有很多其他的战利品,不止是荷兰红毛子的,远不的说,从朱由崧的几十万亲征大军由广西进军广东以来,已经历时几个月了,其中对台湾红毛子的战斗,包括海战和进攻棱堡的战斗只一个月多便完成了,其他的则是对伪帝朱聿键及郑家军实际控制下的地盘的战斗,也换包括对鲁王朱以海的战斗。
虽然鲁王折腾了好几年的时间,特别是后来在侯恂的鼓动支持下,他们招兵买马,积草屯粮,但他的军队真是乌合之众,真正跟朱由崧的军队实际开战的时间只能用昙花一现来形容,在福浙边界,侯恂的率五万大军让李定国一仗打得岔了气,自那以后鲁王便走上了败亡之路,前后没出两个月,这位历史上也算是有一号的鲁王朱以海便投海自杀了。
但是尽管如此,所得的战利品并不少,除了鲁王手下的一部分军队成明军的俘虏,还有很多金银粮草马匹甲帐器械,再加上唐王及郑家军积存的金银粮草马匹甲帐,还有荷兰红毛子在台的这些战利品,三方战利品合在一处简直是个天文数字,朱由崧传旨将这些战利品全部就地充公,转为军需供给,减轻朝廷的军费负担和国库支出。
但是朱由崧指示,当地的总督、巡抚、总兵等主将,只需要会同地方三司,把这些东西帐目做好上报兵部和户部备案,再移交内阁和司礼监批红,最后转到朱由崧的龙书案上,朱由崧要的是数据。
之所以要走这样的手续,朱由崧是为了防止有人利用手中的职权中饱私囊,从中牟取暴利,坑了朝廷和军队,而肥了私人腰包,别看这些大将功臣,战场上杀敌有功,威名赫赫,但不能保证没有贪官污吏,铁面包公能有几人?回京以后下一步他得制贪除腐,肃清官场腐败,通过内阁扎牢笼,营造风清气正的官场局面,否则腐败也能使大明朝灭亡。
穿越之前,对崇祯时代的腐败朱由崧早有耳闻,朝廷腐败如此,官员腐败就可想而知了,要治国理政,首先得有效地遏制和消除腐败,否则再好的治国良策也是歪嘴和尚念歪经。
别看还没有回到京师,朱由崧就已经提前进入治国理政的状态了,他知道治国理政比战场上打仗更为复杂和艰难,这么大一个国家,尤其是大明朝刚刚复国,任何一个环节朱由崧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很能理解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这句话的意思。因为历史上,很多帝王都是在潜移默化的守江山状态中一步步踏上亡国之路,最后通过各种方式暴发积重难返的矛盾,然后改朝换代。
尤其是历史上的1649年,已经进入满鞑子统治的清代了,也就是说大明朝近三百年的国祚已经接近尾声,而他现在要逆天而行,要为大明朝续命,维持现状肯定不行,下一步必须大刀阔斧,为大明朝注入的生机和活力,否则数年之后还得重蹈崇祯帝的覆辙,他可不想像崇祯那样,自己把自己挂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这些他早就有考虑,身为帝王,他谋的是全局,而非一时和一域。
至于在南安州一带,还有各地开来的一二十万勤王之师,这些都是从南直隶各省临近抽调来的兵马,现在也用不上了,朱由崧传旨让他们从哪来还会哪里去。
一切就绪之后,朱由崧统领二十多万大军胜利班师。
当然仍然是水陆并进,水师具体由国丈大人贺兆雄负责统领,岸上的马步军兵具体由李自成和张献忠负责,兵部尚书刘肇基,还有郑鸿逵等人具体负责御营。
挑良辰吉日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离开南疆凯旋归京。
一路上,无论走到哪里,地方官出城迎驾,老百姓自发地在官道上排成了长龙,一是欢迎,二是想看看这支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雄师劲旅究竟是什么样,第三才是最重要的,都想看看这位传奇得神乎其神的弘光大帝,这几年朱由崧亲征,无论是内部平贼灭寇,还是外驱鞑虏,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的经典传奇,谁不想一睹真龙风采呀!
因此,朱由崧每到一地,迎驾者如海如潮,每进一座城,百姓及地方官万人空巷,敲锣打鼓,鸣鞭放炮的欢迎更不必说。
从宝岛台湾,到福建沿海,再到江淮流域,经陪都南京,再到黄淮流域,最后到达北直隶京师重地,这几千里地,朱由崧行了一个多月,北京城终于在望了……
(本章完)
第773章 凯旋归京(下)(四更)()
北京城早就沸腾了,听说弘光大帝要班师回京了,提前几天朝野就轰动起来了。很多百姓和商人想一赌朱由崧的圣驾及其王师,不远数百里甚至千里,往京师一带跑路。京师附近的客店旅馆尽管一再涨价,但早就暴棚了。
京营兵对几条重要的街道戒严,有司衙门净水泼街,黄土垫道,京城中的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更是不能闲着,他们配合兵备道衙门对京城内的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明查暗访,确保圣驾平安入京。
总之宫中府中,内阁六部,厂卫京营,以及五军都督府,兵备道等三司衙门全部行动起来了,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张罗着为迎接圣驾入京作准备。
最忙的莫过内阁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了。朱由崧不在京师这些时间,大明这台国家机器当然是由内阁负责运转。
最近的一次朱由崧从亲征左良玉开始离京,如今算来已经三年有余了,从西域到南疆,北平鞑子,南驱红毛,中间荡平了流寇,这三年朱由崧率王师铸造了一个又一次传奇。
朱由崧离京这期间多亏了内阁这帮人,主要就是内部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高弘图不愧是名相,一个暮年的老者仍然兢兢业业,王铎就更不必说,年富力强,在这二人的带动下,内阁六部各衙门励精图治,夙夜在公,无有敢懈怠者,为朱由崧的在外亲征提供一切内助及后勤支持,使得朱由崧安心在外亲征。
这几年他们也太辛劳了,如今听说朱由崧要还京了,他们也长出了一口气。
最高兴的要数朱由崧的后宫了,这当然是以正宫娘娘金皇后为代表,还有偏妃婵儿,她最初是一个侍女,和金妃共同服侍朱由崧,现在也成了朱由崧一个妃子。
朱由崧亲征这段时间,可苦坏了他们,此前为解思君或思夫之苦,他们还跑到了江北四镇,后来朱由崧亲征的远了,他们只好在京师数着日子,盼星星盼月亮,盼望她们的陛下早日班师,夫妻团聚。如今这一天终于要来了。
金娘娘和婵妃兴奋得彻底难眠,从接到朱由崧班师的消息就开始,他们就沐浴更衣,天天梳洗打扮,宫殿内处让宫女太监再三收拾,朱由崧进京这一天,金娘娘和婵妃三更就起来折腾了。一直折腾到天亮,他们才起銮驾和凤辇到南门外迎驾,此时百官和众百姓早就人山人海了。
朱由崧的圣驾开到京师南直门外时,是当天的巳时许,按后世的时间就是上午九点多钟。
此时的京师内外张灯结彩,如过大节一般热闹而降重,从南直门一直通到八宝金殿,几条大街,几十里地,外围的是老百姓,然后是大批的京营兵及一队队鲜衣怒马的锦衣卫武士和将军肩找长刀,排列得整整齐齐,再就以内阁为首的文武百官,文武着崭新的朝服,武将顶盔掼将,全身披挂,以高弘图和王铎为首,也是次序罗列。
二十九响的礼炮也早已经准备好了。之所以要鸣放二十九响,象征着大明王朝已经进入了第二十九个十年了,即二百八十一年国祚。
朱由崧带来的二十多万军队当不能全部开进京师,到了京师附近早就分流了,入京的只是御营将士及随驾的文武官员,就这队伍也相当庞大,绵延数里地长。
熟悉的京城映入眼帘,朱由崧心潮起伏,朕终于得胜还朝!这几年太不容易,个中的辛酸得失,别人当然无法解理。
看到两边排成长龙的欢迎人群,朱由崧不胜感慨,在马上向众人频频招手致意,不起响起的掌声喝彩声欢呼万岁的声音如海如潮,起起落落,当然这是民间自发的组织。
到了南直门外,这些三教九流的老百姓就没福份靠近了,只能远远地表示欢迎了。
当看到朱由崧的圣驾时,以内阁首辅高弘图和内阁次辅王铎为首的百官就跪下了,一齐山呼:“臣等恭迎陛下凯旋归京,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朱由崧下马而行。
“众卿免礼平身。”朱由崧看到他们非常亲切,面带微笑让他们起来。
“谢陛下。”高弘图和王铎等人都站起来。依次跟着朱由崧身后,与刘肇基等随驾官员融为一群,并相互致意。
这时花枝招展的金皇后和婵妃带着一群宫女太监迎过来了,“臣妾参见陛下,恭请陛下圣安。”
二美飘然下拜,身后的宫女内监更是全都跪倒。
“娘娘和婵儿不必多礼。”朱由崧迎着袭人的香气,满脸是笑地让他们起来。
“陛下这么长时间也不回京,大概是把臣妾和婵儿忘了吧。”金娘娘望了朱由崧身边庞大的美女队伍,娇嗔道。
“这你可冤枉死朕了。”朱由崧笑得合不拢嘴,上前牵住金皇后纤纤玉手,“朕无时无刻不想返京与梓童和婵儿相会,奈战乱不平,朕心不安啊。”
朱由崧此言一出,当着这么多人的面,金皇后和婵儿的脸唰地一下像少女般羞红了。
“真的吗?”金皇后绯腮红润,瞥了朱由崧一眼道。
朱由崧笑道:“当然了,朕何时有过诳语,朕也知道尔等无时无刻不再想念朕,朕不在京这么长时间真是难梓童和婵儿了,这样吧,今天晚上梓童和婵儿与朕一起热闹个通宵,以示祝贺如何?”
“臣妾领旨。”金皇后和婵儿羞红着脸赶紧万福,心里早就乐开了花了。
马金花、贺宣娇、慧梅过来给皇后请安,众娘娘和妃相互问候,然后百官再拜见皇后和娘娘。
这时,司礼监掌印太监卢九德大喊:“鸣礼炮!”
“咚咚咚咚……叨叨叨……”红衣大炮放了二十九响,惊天动地。
炮响过后,朱由崧挽着金皇后的手上了龙辇,婵儿上了凤辇,马金花、贺宣娇和慧梅仍然骑马,其余的文官上轿,武将上马,跟着圣驾后面依次而行,圣驾的前面早一队队锦衣卫将军武士,在前面开道。
前呼后拥,朱由崧的圣驾便进了紫禁城……
(本章完)
第774章 强国大计(上)(五更)()
一连十多天,朱由崧也没有上朝。由金皇后和几个妃子陪着,御酒盛宴,满汉全席,听歌看舞,琴棋书画,夜夜笙箫,这半个月朱由崧真正享受到了帝王生活。
现在的大明朝,已经远远不是四年前朱由崧刚穿越过来时的大明了。
内忧外患,千疮百孔,风雨飘摇,危如累卵的局面早已经不复存在了。党争祸国,军阀割据,流民遍地,盗贼蜂起,鞑子肆虐,这些都已经成为历史了。
现在的大明朝,鞑子被驱,李自成、张献忠、郑芝龙等巨鳄悍匪都真心归顺了朝廷,如此大的匪患,连根被拔,就连盘踞台湾多年的红毛子都被荡平了。
国内的小股匪患被震慑,加上内阁这几年推行朱由崧的减赋减税,扶弱赈灾,发展农商,向富人征税,百官带头纳税等等政策,小股匪贼纷纷解散,有的主动向地方官府投降请罪,归附朝廷,成为顺民。有的自毁山头,销声匿迹。
大明朝出现了少有的安定局面,政通人和,百姓各安生业,经济走上复苏的快车道。
亏空了多年的国库终于有底了,内帑也逐年富足起来。
至于关外野心勃勃的大清和不甘心落后的草原雄鹰蒙古鞑子,对大明仍然虎视眈眈。
但是现在他们对朱由崧来说已经构不成心腹大患了,只不过是疥癣之疾。
朱由崧终于可以高枕无忧的活一阵子了。
不过这些安逸的帝王日子,并没有消磨朱由崧的奋进意志,如果说从穿越过来到现在,这五年的时间是他的复国计划,是为了生存,为光复大明而战。
那么接下来,该推进他的强国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