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回到明末当帝王 >

第111节

回到明末当帝王-第111节

小说: 回到明末当帝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说到这里,身后的门突然开了,朱由崧从里面出来了。

    “奴家惊扰了陛……”贺宣娇和小红赶紧跪倒请罪,刚说到这里又觉得不对,赶紧改口,“惊扰了公子,请公子恕罪。”李全也过来施礼。

    朱由崧不动声色地把贺宣娇拉起来,拥入怀中,旁若无人道:“娇儿,别担心,你永远都是朕的娇儿,无论朕今后有多少粉黛,朕都不会负你,只要有朕在,皇宫一直都是娇儿的山庄。”

    原来她说的话全被朱由崧听去了,连害怕带感动,贺宣娇在朱由崧怀里都要哭了。

    “但是朕不喜欢小肚鸡肠的女人。”

    朱由崧这是告诉她,作帝王的女人不能吃醋,贺宣娇会意,使劲儿地点点头,朱由崧拥着贺宣娇二次进了房间,身后的李全赶紧上来把房间轻轻地关上了……

    PS:第三更送到,再祝亲们周末愉快,看书之余别忘记收藏,求各种支持,感谢了。

    (本章完)

第219章 开科取士() 
因为接下来是先文考,文考结束之后才是武考,还有半个多月的时间才轮到他们,因此第二天,马氏兄妹、张环和陆校等一商议把这整座悦朋客栈包下来了,出重金将其他的举子客观都打发走了,他们打算与朱由崧在这里练习武艺,清静地呆上一段日子。

    但是他们办完这一切后发现,朱由崧不见了,连他的妹妹朱娇也没了,他们的房间只剩下李全和小红两个仆从。

    李全告诉他们,公子和小姐外出办事去了,可能需要一些时间,三位公子和一位千金有些扫兴,但也知好作罢,从这一开始,他们就在悦来客栈住下了,习文练武,打发时光,也是等待朱由崧兄妹的出现。

    但一连几天都没有朱家兄妹的影子,李全和小红有时在这里,有时也不在,问他们也不深说,马氏兄妹和张环陆校等心存疑惑。

    “小妹你说,朱公子和妹妹娇儿上哪去了?”马万年和陆校忍不住来到后院的练武场,问马金花,此时马金花和张环正在比箭。

    马金花引弓放飞了一支雕翎箭,百步之外的耙子没有任何响动,马金花收了弓箭花绷着小脸白了他们哥仨一眼,没好气地说:“你们问我,我上哪知道去?”

    “姐姐,你这一箭怎么又没中,前两天还是百发百中的?”张环跑过来道。

    马金花没理他,也不知怎么了,这两天她老是心不在焉,脑子里时不时想起朱由崧和贺宣娇,特别是朱由崧的音容笑貌占据着她的脑海,挥之不去。

    “朱公子是不是有什么事瞒着我们,搞得神神密密的。”马万年又道。

    “我看也像。”陆校应和着。

    “大哥二哥别在这里瞎猜了,朱大哥和娇儿姐姐一定会回来的,我们赶紧练箭吧,再有几天就要开考了,第一科就是骑射和步射,每人九箭,成绩最好者胜出。”张环道。

    “练什么呀,三弟是箭神,这方面谁能比得过你呀。”陆校不冷不热道。

    张环谦虚地一笑:“也不能那么说吧二哥,除了考箭法还要考策技,总体来说小弟不及金花姐姐,还有朱大哥本事更高,他们俩一定有一个能中状元的。大哥二哥我说得对吗?”

    自从张环跟这二位结拜以来,脸上也有笑容了,人也变得活泼起来,话也多了。

    可这时马金花却不练了,也不接他们的茬,就这么扔了弓箭走了,马万年和陆校随后也走了,“莫名其妙,你们都怎么了这是,你们不练拉倒,我练……”张环嘟嘟囔囔,然后继续练他的弓箭。

    现在的朱由崧哪有空陪他们,三年一度的举国文考已经开始了。另外朱由崧还得上朝处理朝政,可谓是日理万机,让李全和小红偶然出面应对一下这几位名门忠烈的后代,也就可以了。

    接下朱由崧得看礼部尚书钱益如何挨骂了,当然是挨天下子举的骂,准确地说是天下文举的骂,因前者钱谦益把自己抄贼臣之家所得入内帑而未入户部之事传得沸沸扬扬的,这些东林学子们甚至办报纸妄议朝政,抨击他这个擅权独断的帝王,甚至直接大骂昏聩侈靡,干预有司等等。

    朱由崧没有抓人,也没查抄东林书院,不到万不得已他不愿意那么做,他认为言论自由这种社会风气比大兴文字狱要强得多,但作为帝王来说,掌握舆论还是很有必要的,但掌控舆论眼前最要紧的就是摆平东林党。

    现在四镇军阀不听朝廷之事已经彻底解决了,拥有四十万忠实军队的他可以大干一番了,在两路用兵趁机收复河南、山东收复失地的同时,必须得抽时间把东林党洗一洗。

    但这些东林党人也不能一刀切,对于那些温和听话的东林党人,如吕大器之流,允许他们有不同的言论,但对于那些妄议朝政甚至恶毒攻击他、企图颠覆的他激进东林派必须讲究策略地清除,这无疑也是一场大战役。

    朱由崧思忖之后决定从科举考试入手,于是把今年的科举试题圈定为两大主旨要义,一是民间妄谈朝政之优劣,二是国库、内帑与抄家,所有的考生必须围绕这些进行策论,让翰林院负责命题,礼部负责主考事宜,让他这个礼部尚书亲自把关阅卷,朱由崧并传旨说,为了做到公平,防止有人滥用职权,弄虚作假,所有考生的卷子他都要龙目御览。

    朱由崧这么做就是为了对付东林党,或者说首先对付的就是这个东林党领袖钱谦益。

    局也布下了,坑也挖好了,朱由崧现在就等看这位钱大才子如何面对天下举子的骂声了。

    不过钱谦益这些天也没闲着,自皇上这道旨意传下来后,钱谦益既怕又恨,他觉得这位昏君越来越难对付了,仿佛已经看穿他,让他这些天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什么事都谨小慎微。暗中却加紧与手绾重兵的左良玉和坐拥东南的郑芝龙联系,以谋求推翻昏君,另立明主。

    前几天潜伏在武汉奉命游说左良玉的侯方域已经传来了密信,信中告诉他左良玉已经回绝了他们。

    钱谦益大骂左良玉奸猾,然后把黄宗羲、方以智、陈贞慧等这些东林复社的骨干们秘密叫到府中密谋之后,仍然决定两条腿走路,策反郑芝龙的事仍然寄希望于他的得意门生郑大木,具体由黄宗羲来操作,郑大木的亲笔文稿已经给了黄宗羲让他抓紧临摹。

    现在郑芝龙也给他来了回信,虽然这是一封正常的老师与学生家长的通信,信中提到的多是郑大木之事和对钱谦益的感激之情,但钱谦益从这封信中得知,郑芝龙与鲁王朱以海暗中有联系,不禁大喜过望,如果加以炮制和放大,再加上郑大木这个砝码,足以让这个海盗头子重新扯起反朝廷的大旗。

    但对左良玉钱谦益当然也不能轻易放松,商讨之后,他们决定大量复制与左良玉暗中来往的私信,这些信有真的有假的,鱼龙混杂,这些信的主要内容就是非议朝政,还谈到了鲁王朱以海、桂王朱常芳、潞王等等,让他们与朱由崧有意无意地对比,说他们如何贤德,有暗讽当今帝王朱由崧昏聩无道之意。这些信如果不失时机地抛出去,足能够让朱由崧中招,逼反左良玉,这样他们的阴谋就得逞了。

    这些他早就安排好了,现在钱谦益带着礼部侍郎吴伟业、礼部主事王豳、礼部员外郎张喆等一群幕僚在考场里已经开始巡视了。

    (本章完)

第220章 偷梁换柱() 
学而优则仕,这些是进京赶考的举子们没有一个不想入仕的,苦读寒窗这么多年,就是为了货卖帝王家,混个一官半职的。想入仕写出来的东西就得让考官相中,考官当然是为朝廷服务的,因此凡事必须得顺着朝廷说。

    这些常识只要没有智力障碍的考生都知道,而且他们一看今年的试题有些特别,特别的容易,就妄谈朝政之优劣和国库、内帑与抄家,两个题目任选其一进行策论,这还容易吗?这不是让炮轰妄议朝政的人间乱象吗?要说这方面,以东林为最!

    至于国库、内帑与抄家,这个话题有些散,不太好把握大方向,因此绝大多数考生都选择了前者,那就是攻击东林党妄议朝政策的问题。

    说白了这就是让骂人,对于读了这么多年书的文化人骂人谁都会,只是方式各异、水平不同而已,但这可比治国方略、理财之道、平贼驱虏之策、如何做一个好帝可盘活南明等高难度话题好写多了。

    但这些举子也知道,越是容易的试题越是要举子的水平,那种粗枝大叶、泛泛而谈、言之无物的官话套话假话肯定不能脱颖而出,必须得骂出新意,骂出创造,骂得一针见血,骂得痛快淋漓才有可能被上头看中。

    因此举子们在骂人上可就动开脑筋了,结合自己平时学的孔孟之道,诸子百家,构思运笔之后,笔走龙蛇,洋洋洒洒就开骂了。

    策论结束之后,卷子全部封存到了礼部,接下来的几天才是钱谦益比较难捱的日子,他得组织评卷,还得审卷,就是对这些骂他们的言论分出一个三六九等,而且还得认真审阅,负责把关,下属官员批阅的卷子他都详细查看,特别是那些高分的考生和低分的考生,这些卷子他都得仔细审阅,看看下属官员批阅得是否公平合理,是否有失公允,因为朱由崧说得明白,每张卷子他都要龙目御览,钱谦益如何敢大意?

    可是这些卷子都是一个调,全都是抨击他们东林党的,结果就变成了他来挑栋骂他自己的精英,凡是骂他们骂得好的,有水平的,有创意的须得给出三甲,称为贡生会元什么的,次之的往后排。

    尽管钱谦益事先有心理准备,但这些考生的群众创意,发散思维仍然令他招架不了,这可是天下文人之骂,骂他们东林党妄议朝政,只会纸上谈兵,有的甚至直接对准了他这个东林党的领袖开轰,骂人的方式有的直接开骂,有的含沙射影拐弯抹角地骂,有的引经居典,明讽暗刺,简直是五花八门,虽然鲜有脏话,却句句像刀子一样刺痛他们的敏感神经。

    后来他拿起卷来就如芒在背,看了几篇就看不下去了,真想提笔反驳,但这不是报纸也不是聚众讲学,但不看而且不认真看都不行,因为有时间限制,只得忍气吞声往下继续看。

    遇到那骂人骂得的确有水平的,钱谦益不得不多看几遍,揣摩评卷结论是否合理,一连几天,钱谦益都是在听骂声、评骂文、审骂卷中度过的,幸亏钱谦益有心理寄托,否则,这几天估计要倒在这些举子们的刀笔之下了。

    终于,他从如山如海的文章中发现了一篇,熟悉的字体进入了他的眼帘,其实他不用看名字,也不用看内容就知道这一篇之作出自谁之手,再看内容,文章隐晦地指出了东林党民间办报乱议朝政的弊端,但没有对东林党有不敬之语,甚至连一句激烈的言辞都没有,不过这篇从章法布局到用词方面都相当有水准。

    但为了稳妥起见,钱谦益还是看了看这篇文章上考生的名字,然后把身边的人支开,他把此篇抽了出来,揣在怀里,然后从怀里拿出一篇事先备好的文章铺在案上,纸张样式字体全都一般无二。

    钱谦益装作审视此篇,这一篇则完不同了,矛头直接对准朱由崧,抨击他皇权专断,列出了朱由崧这些天累及无辜、抄家充帑、生活奢靡、干预有司、压制内阁等言行,笔锋犀利,措辞激烈。

    仔细看完之后,钱谦益脸上总算露出了常人难以察觉的笑容,想起这些天挨的骂,受的气,他暗自咬了咬牙,冷不丁一拍桌子,“这还了得,此生如此大胆妄为,竟敢辱骂圣上,反了,真是反了!”说着气乎乎地把此篇扔地上了。

    旁边的伺候的人赶紧捡了起来,这时礼部左侍郎吴伟业、礼部主事王豳、礼部员外郎张喆等幕僚一看钱谦益生这么大气,他们正在帮着钱谦益审阅,赶紧过来了,吴伟业把这篇拿在手中,其他人也都围了过来,一看果然胆大妄为之作,不敢作主又交给了钱谦益。

    钱谦益遂拟好了两份折子,一份是本次科举取士的情况及贡生和贡士清单,另一份则是郑大木的造反之作并附上自己教徒不严之罪名,把折子连同强加给郑大木的那篇高仿真赝品揣在身上,换上官服,坐上八人抬径直往五军都督府而来。

    中军大都督郑鸿逵接见了他,二人寒暄之后,茶罢搁盏,郑鸿逵知道钱尚书是无事不登三宝殿,平时他很少找自己窜门的,何况现在大考刚过礼部应该是日审万卷,因为皇上规定的张榜公布考生结果及参加殿试的贡士名单等已经给出了日程表,比往年缩减了三分之一的时间。郑鸿逵正要问,钱谦益不动声色把这篇拿出来递给了郑鸿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