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末年 >

第53节

大明末年-第53节

小说: 大明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此,即便有几个地处火器队边缘的想要奋力奔逃,也叫两侧咬牙坚持的督战队用刀兵砍到在地,战场之上,他们可没时间去一一劝告,反正喝骂一句不反身回去的,直接就是一刀,那些溃兵眼见如此,各个埋头在地上,再也升不起逃窜的心思了。

    连自家队伍都是如此,那股冲击到一半,想要半途而废的官军就更加不堪了,在第一波射击中,头前的骑兵直接落马者七八人,又有中弹带血咬牙坚持着想要转身的数人,只是距离实在太近了,第二波攻击接踵而来,直打的这股骑兵哭爹喊娘。

    三轮射罢,这股骑兵四十余人,能站着的就是不存一了,如此密集的打击下,加上官军骑兵进退不能,就是个活生生的靶子,能不伤亡惨重么。

    眼见实在是没了办法,几个后头的骑兵甚至直接翻身下马,借着战马的阻挡,亡命奔逃,那些步军就更别提了,听到前头枪声大作,不时有自家人马损伤,各个丢了兵器,直接就地溃散了,前头挤着后头,在官道上上演了一幕绝地逃亡的戏码。

    有聪明的,直接钻入两侧的山林,躲避火器射击和弓弩仰射,可惜如此,队伍再也不成阵型,乱兵直接往后队冲击,那千户在马背上看的是目瞪口呆,这会叫一个随从猛拉了一把,才回过神来,也不多提,直接扭动战马,一路狂奔出去了。

    那副千户心中忍不住庆幸,还好自家多留了个心眼,没跟着一道冲,可是他也高兴的太早了,此刻夹在乱糟糟的步军当中,进退不得,乱兵们口中呼喊着,“败了,败了!”只顾埋头乱窜,他为求逃命,连劈几个属下,也没寻出条生路来。

    “摇动红旗,亲卫队,上马,追!”随着一声令下,李璟直接三两步下了山坡,翻身上马,朝着官军队尾狂追去了,有眼尖的,早就瞧见那显眼的副千户,直接拉弓上箭,直接射去,只见应声而倒,身影片刻消失在自家眼前。

    那一侧官道上的兵丁此刻眼见官军溃散,好一阵欢呼,又见红旗起,就在各自什长的率领下,直接狂叫着追了上来,正面交战,可能不是对手,但是追杀起来,可就各个毫不含糊了。

    “快,快!后头追上来了。”官军队伍中,不时发出一声声嚎叫,那些个双腿逃跑的步军,不时叫李璟麾下的亲卫队追上,但凡有敢阻挡在官道上的,直接叫李璟手持长矛打开,不一会就清出一条道来,直接冲着官军大队追去。

    此刻,那些埋伏在官道尽头的二十来骑,也冲杀出来,那亡命奔逃的几个漏网之鱼,顿时叫直接砍倒在地,连领队的千户也被火铳射倒,脖子一歪,直接跌落下马,不知生死。

    等冲出山道,李璟眼见约三百步外的官军后队,直接嘶吼一声,“直接冲阵,勿要搭理后头的官军。”

    对方骑兵折损了一半,剩下的骑着马的,要么是军将,要么是基层指挥,明军卫所将领的战斗力,李璟哪里还不知道,恐怕这群剩下的骑着马的,还不如身后那群衣不遮体的卫所兵呢,正好趁着这番大胜,直接冲上去,驱散官军队伍才是正事。

    “我滴个娘也,这般精锐还叫暴民?”那指挥使在马上瞧得真真切切,眼见这突然杀出来的百来个骑兵直接冲着自家来了,哪里还敢多呆,直接连身后卫所的军户也不顾了,开甚玩笑,自家性命才是最重要的。

    至于身后这些凑数的军户,只要自己逃过,保全了性命,届时再派人去各乡抓捕就是,反正原本军户也逃了接近一半,不也应付过去了吗,朝廷前来巡视,各地临时拉些青壮前来凑数就行了,如此,大队人马只见自家指挥使,一骑当先,直接从队伍旁边往后头跑了。

    底下的那些个军户们,顿时傻眼了,又看对面上百骑兵冲击过来,各个不敢抵抗,直接顺手把兵器往身边一丢,瞬间跪倒了黑压压的一片,又有盲目跟随上官的,直接拔腿就跑,只是两条腿的,哪里跟的上四条腿的,就叫远远的甩在身后。

    这伙步军,眼见后头骑兵绕过自家大队前来追击,只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此刻也丢了拼命的心思,一个个也蹲在地上,高举着双手投降……

第八十九章 军户苦矣() 
李璟此刻,意气风发的站在关隘之上,冲着下边忙活的兵丁吩咐着,“这可是上好的锁甲,给这般人穿戴,简直是浪费,全部剥下来,好生收着!”

    说完这句,直接循着关口城墙巡视起来,眼见约二十步有一尊大将军炮,全重数百斤,长约三尺有余,眼看城墙上火炮南北向不下百门火炮,心有戚戚,以十二米高的城墙,以如此火力坚守,恐怕自己再有十倍兵力,也不能下。

    宁武大关,不愧是长城内三关之首啊,若非驻扎在此地的宁武卫疏于防备,出城与自己野战,恐怕也没那么容易全军覆没,有明一代,数次修建,尤以万历年间,以青砖铺建,全关驻扎军士五千六百人,有炮三百。

    全关周长三点五公里,墙高十二米,临恢河,内有重兵把守,十二年之后,明王朝末代山西总兵周遇吉从代州败退到此,与李闯大军苦战数日,凭借关隘之险,杀伤数万农民军,最终失败,足见关隘之雄壮了。

    自打今日上午,追杀官军一路到此,那卫所指挥使本想凭借关隘拒守顽抗,不想关隘之中,留下的尽皆老弱,连关门都没来的及,直接叫李璟麾下二三十个骑兵追杀进来,只消片刻工夫,就杀散门口的军户。

    如此,关隘就此易手,后头瞧见的军户们,各个默默的丢下手里五花八门的兵器,直接伏地投降,仍由那些个军将嘶吼,就是不肯起身反抗。

    等李璟带人上来将指挥使并他麾下军将的头脑取了,那些个军户也是一言不发,冷眼看着,仿佛这一切与他们毫无关系,是了,这些留守的军户们,一个个衣不遮体,廋的不成人形,叫李璟看在眼里,说不出话来。

    等到入了关口,瞧见关隘之中,茅草木屋随处可见,听到动静的屋里不时探出一两张恐惧的脸庞,见骑着高头大马的李璟进了关,各个冷漠的瞧着,也无人奔逃,实在叫李璟想破了脑袋也没弄清。

    如此,李璟只得下马,吩咐左右收拾军将们丢弃的马匹装备,不许伤害军户一人,上了关墙,默默的注视着远方,有些出神……

    不知过了多久,只见李瑁上了城墙,一脸的兴奋,“主公,此一战,杀官军二百多人,俘获四千六百来人,物资无算,实乃大胜啊!”

    “怎么会有这么多人?”李璟丝毫提不起性质,随口问了句。

    李瑁不知缘故,瞧着李璟冷漠的眼神,再看墙下被关押在一起的军户们,瞧着他们悲惨的模样,倒有几分懂了,声音也不复刚才的兴奋,“关隘里多是拖家带口,故而多出些人马。”

    李璟也不接他这话,只是仿佛问着自己,“你说说,他们是不是一辈子就该这样浑浑噩噩的活着,给人做牛做马?”

    李瑁压根没想着他会问这话,顿时无语,“主公,这。”

    “罢了,罢了。”李璟叹息一声,实在是眼下的情况叫他没了言语,瞧着这些缺衣少食,饿得不成人形的军户们,他们是何其苦啊。

    这样下了关墙,走到人群之前,那些个军户,各个用麻木的眼神盯着他,反正这样的日子,他们也不想过下去了,是死是活,任由老天安排去了。

    “抬起头来!”李璟奋力将一个军户用力扯了起来,见他的脑袋有气无力的搭着,心中一股无名火腾地升起,“瞧瞧你现在的样子,有没有军人的骨气?!”

    后世若是自己手下有这样的态度,早叫李璟火冒三丈了,军人,就该有军人的骨气,宁愿站着死,也勿跪着生!

    谁知那军户只是斜眼瞧了他一下,又低下头去,默不作声,那一眼,到底是个什么眼神啊。

    李璟只觉得心头被重重的一击,空洞无神,生无可恋的眼神,难道这就是朝廷的大军?!守卫内长城三关之首宁武大关的精锐之士?!!!

    他们各个瘫坐在地上,护着妻儿,皮肤晒的黝黑,不时舔着干瘪的嘴唇,脸上各个带着惊恐,却没人说话,一片死寂……

    李璟回想自家前世所看的史书,每每谈及明末的记载,对军户的生活,总有那么一句,生不逢时,生无可恋,多有逃亡,是了,朝廷的兵饷,驻地的军屯,都与他们没什么关系。

    这时代的农民,还能苦苦挣扎,而入了军户,就一生无望了,辛苦耕作的田土,都是军将的,收获的粮食,几乎全部是军将所有,每人每月不过给粮一石,即便这样,还多有克扣。

    军户军户,自己为军,养活全家,无土无田,做的比狗累,起的比鸡早,累死累活,每年还要倒欠军将一笔钱粮,生活没有盼头,这样的日子,怎能不让人绝望啊!

    不知过了多久,李璟才慢慢的回过神来,冲着身边的亲卫吩咐了一句,“埋锅造饭,让这些人都饱餐一顿,在做计议。”

    又发自内心的吼了一句,“从今日起,我来养活你们!让你们吃饱,让你们的家人吃饱!有我一口食,决不让你们的家人饿着!”

    原本麻木的人群听了这句,顿时骚动起来,各个闻言惊愕的抬头看着李璟,只是不知真假。

    “大人说的可是真话?”一个临近的军户挣扎着起身,对于这话,他是打心底的不信,这些年来,谁将他们当人看过,不过心中绝望之余,难免有几分想要解脱的心思,反正都这样了,再坏,能坏到哪里去?!

    “你且坐下,等饭食做好,再问我是否实话!”李璟心知对这群军户,说破天去,也是空谈,还不如一顿热腾腾的饭菜摆在他们面前来的有冲击力。

    等到军户们各个翘首以盼时,李璟来到关隘粮仓,瞧着里头摆放的整齐的粮草,顿时心中更怒,有那管粮的小旗被押着唯唯诺诺的过来,李璟一指这些堆积如山的粮草,怒喝一声,“为何有粮不给军户们吃?!”

    那小旗一听,苦着脸道,“大人啊,这些都是要交给朝廷的赋税,咱们不敢动啊。”

    李璟一见那小旗吃的白白胖胖,简直是肥得流油,哪里还不知道,“哈哈!”只见李璟长笑一声,“朝廷能吃,军将能吃,你也肥鬼也能吃,凭什么耕作辛苦的军户不能吃?来啊!将着无耻之徒,拉出去当众砍了!”

    等到那小旗哭喊着挣扎,被强拉出去,李璟回头瞧着这满仓的粮草,心头火大,“来啊,将这粮食,都扛出去!”……

第九十章 代州风云(求收藏)() 
就在李璟带人在淳县掀起一阵阵惊涛骇浪时,北边的代州治所代县,也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农民起义,追述这场起义的前奏,则是李璟穿越到这个世界上掀起的蝴蝶翅膀。

    原本只是在历史上几乎没有留下半点记载的代县暴动,因李璟在南边轰轰烈烈的攻取县城,而演变成一场几乎能够决定国家命运的缩影。

    明崇祯四年七月二十五日,本是一个十分平常的日子,可是上天就在今日,叫上演了令后世史学家争论不休的绝大影响,正是这个偶然性大于必然性的事件,挽救了处在创业初期阶段的太祖帝璟。

    宋贵三本是代州治下的一介手艺人,常年以替大户做木工为活,一年到头,除了税赋,倒也还能存下几个银子,日子也算过的红红火火,家住代淳两县交界,平日里暂居在城里务工,难道回一趟家。

    按说呐,这人啊,就不能闲,一旦闲下来,就容易出问题,这不,还没到晌午,宋贵三就结束了一日的操劳,刚巧给大户做了一套桌椅,那大户还算实诚,不但全付了工钱,还额外给了几钱赏钱。

    宋贵三得了银钱,又将身上装钱的小布兜取了出来,眼见这些日子积攒了不少,下午又无事,这些日子眼见木匠活少了,就盘算着回家呆些日子,许久没见亲人,甚是想念。

    如此,又往集市上挑肥捡廋的称了半斤猪肉,寻思着自家娘子一直想作身新衣裳,腆着脸,又进了布料铺子,费了不少口舌,却在旁人惊异的眼神中,取了二尺大红布,又叫店家寻些边边角角,直接包裹上出了门。

    只等宋贵三踏着轻快的步脚,满怀憧憬走在回家的道上时,即将发生的这事,恐怕他一辈子也不会忘怀,而这件事,触发的后续一系列变动,以致于多年之后,宋贵三回想起来,还沉默着只能叹息一声,不愿多说。

    话说宋贵三上午做木匠工的地方在城北,而他家在城南二十余里的小山村里,若要回家,则势必经过代县县衙,往常这条道,宋贵三也走了不下数十遍,自然是熟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