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末年 >

第164节

大明末年-第164节

小说: 大明末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人,陕地的流民已成气候,其中能一日下二位总兵者,非得有万余精锐不可,但此一项,便知流贼之厉害,而总兵李璟者,初入陕地,毫无根底,虽有数万人马,却无朝廷后援,迟早败亡。”

    这幕僚一一分析者,然后才将自家东翁的位置点了出来,

    “翁主你,虽贵为三边总督,加兵部尚书,但手头却无兵力,亦手无钱粮,勉强入陕,一不能带兵平贼,二无威望可以节制三军,一旦战败,朝廷必然要拿大人问罪,届时进退两难,何不趁此停留山西之际,直接称病向朝廷请辞?!”

    “如此严重?”

    张凤翼一时下不定决心了,说他畏惧不前也好,说他贪恋权位也罢,可这好不容易封疆列督,重新起复,连一日的威风也没享受到,就得灰溜溜的请辞归家?那疏通关系的银子,送给当朝首辅那可是白花花的三万两纹银啊。

    可谁知道分配到陕西这么个鬼地方,说实在的,哪怕换个苏松巡抚,他也干啊。

    苏松不行,那就浙江,湖广,哪怕是江西他也认了,陕西这算什么鬼。

    “若依先生计,无一丝生路也?”

    他不甘心的问道。

    “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也。”

    这幕僚坚决的打掉了张凤翼最后一丝幻想,咬着牙劝解道,

    “大人入陕,最轻是杨鹤第二。叫下狱问罪,只等菜市口走上那么一遭,要是做了洪某人第二,那也倒好。如今朝廷还给追封了一任太保,不知大人想做哪个?”

    这话说的,就有些诛心了,非亲信之辈不敢开口的。

    “容我再想想,在想想。”

    张凤翼苦笑了一声。可这事真的无法决断啊,从西边数到东边,南边数到北边,蓟辽,宣大,三边,保定,这才几个总督啊,简直算的上是地方官员位极人臣的地位了,进则为内阁大学士。

    他也是心底有野心的。如果这样轻易的请辞,恐怕以后,就没有这样的机会了。

    可是让他带着手里几百人的京营入陕平乱,简直就是个笑话,如此,左思右想之后才勉强决断道,

    “暂且在山西观望,先不入陕,若李璟支撑不住,退过黄河。正好参他一本,叫他下狱,拿了他的人马,我有朝中首辅说项。手握数万精锐,朝廷多有仰仗与我,必不得轻易调换,届时再看风云变幻,择机平贼吧。”

    这幕僚也想不出比这更好的办法了,不过按他的意思。最好是马上请辞,因为这接二连三的朝廷大员战死或者被杀,实在让他感到心惊胆颤,自家大人,未必能躲得开啊。

    但见他下定了决心要在山西观望,也只能硬着头皮点头道,“大人高见。”

    ……

    “这位自命不凡的新任三边总督,实则愚蠢至极,还妄想叫我退过黄河,然后收缴我的兵权?”

    李璟得到暗报之后,三声大笑,笑张凤翼不知廉耻,不通道理,鼠目寸光也,

    就对手下几个文人出身的参议官和后勤官道,“不过此人竟敢如此辱我,我必杀汝!”

    下头人本身就是怒气腾腾,此刻见李璟动怒,也纷纷开口,“主公,此人狂妄,必定不将我驻山西兵马瞧在眼里,再者只带八百人马,何不书信一封,给郑将军直接将其绑来,供主公泄愤?”

    “就是,区区一个朝廷的空闲总督,竟然也敢对主公无礼,真是该死!”

    不得不说,乞活军连战连捷,鲸吞山陕之势已成,无论是底下的大头兵出身的军将,还是被迫投靠的文人,此刻都大多带有一股舍我其谁的气势,对朝廷无论在言语还是行为上,都不太瞧得上了。

    李璟心底十分满意这种转变,毕竟对大明王朝,他也没几分好感,现在历史已经得到了彻底的改变,不过有些该发生的还是发生了。

    陕西原任三边总督杨鹤,在原本的历史上被下狱问罪,但是罪不至死,再说得到他儿子,所谓明末救星杨嗣昌的死力搭救,愿以身家性命换取父亲的赦免,最终被崇祯帝改闲赋。

    但这次,他可没这么好的运气了,朝中将陕西现在的局面,一股脑儿全给推到他的政策上,即招抚,因为招抚,才导致陕西的乱民没有彻底被铲除,现在闹的简直是社稷都要不稳了。

    崇祯帝一贯以来,对一个人好的时候,那是百依百顺,如圆嘟嘟,那可是在辽东一言九鼎的存在,连孙承宗都比不得他,擅杀毛文龙,更是百般维护,但是等到一封伪造的议和书和鞑子绕道入关之后。

    圆嘟嘟的下场如何?

    所以杨鹤这次算是被李璟给坑死了,按照现在朝中的动向,不仅是皇帝要拿他当替罪羊,而从内阁开始下来,兵部首先就要定死他的罪名,不然牵扯的人就更多了,三司会审,最好的结局就是腰斩弃市,至于牵不牵扯满门,那就看运气了,

    说不定连杨嗣昌这会,都要被牵扯进去,大好的前途说不得也耽搁了。

    而洪承畴就更别提了,此刻都不知道葬在哪里,原本历史上这位洪剃头,这会终于不用担骂名了,死了一了百了,哪怕没死在陕西,回京之后,也难逃一死。

    他辖区属地,一次死三位大明王爷,开大明二百载以来,闻所未闻的先例,崇祯那尿性,不把他的皮给剥了,就算他祖宗积德了,最惨就是凌迟处死,最好也要祸及满门。

    顺带李璟这只大号的蝴蝶,还把朝廷的晋北和陕西甘肃给扇没了,天可怜见,大明为此不减十年寿,都对不起李璟上蹿下跳的忙活。

    反正一句话,大明是绝无可能仍旧活到历史上的崇祯十七年了,说不定有个六七年,某个自诩朕非亡国之君,尔等具是亡国之臣的圣君,要是知道了实情,非得气的跳脚不可。

    更别说现在满辽东的去找李璟父亲的尸骸,准备收拢之后,运回山西给他安葬了,不挫骨扬灰就算对得起李家列祖列宗了。

    “现在,我大军粮草如何?能坚持几月之需?”

    李璟这回招来几个后勤官,可不是为了张凤翼的事来的,而是李登高接任他担任宁武总兵之后,全军的后勤都被分散了,由三个后勤司参议官分管,进入陕西之后,没到一地,都要设置粮仓和军仓,分别救济地方百姓和支援前线。

    “下官等统计数日,又有各地仓库上报虚实,计有细米两万七千石,这部分大抵是大族家和官府粮库查抄出来的。”

    一个司职后勤的参议官顿时出来报告,

    “又有从粮商和地方豪强家,查抄出来杂粮并米面等,延an府为十一万四千石,西安府为二十五万三千石,这两地如今分设七个大仓,并开始救济黎民,其余庆阳,平凉和凤翔府三地,除开军粮之外,只存十九万石粮食,但王府的仓库,仍旧在封存之中。”

    “那秦王府和肃王府的缴获,可曾查明?”李璟暗地一琢磨,不得了啊,延an和西安本就差距极大,两倍的粮食也不是不能接受,但是这王府听说富得流油,可不能放过。

    “秦王实际在册的土地,下官等百般清查,实在是弄不明白,有捐献者,侵占者,巧取豪夺者,今不下数万亩之多,而据抓来的秦王府昔日管事,皆说秦王八库,多有存粮溢出来,里头的陈粮都快发霉了,这部分正在加紧登记造册,准备先分发一批给民众渡过寒冬。”

    “该死的王爵,传令下去,命我亲卫各一队人马,直接进驻三位明廷王爵府库,只要是粮食,不要登记造册了,由你们后勤司和我的亲卫队,加上地方驻军和野战镇的督导官派人,四方监督,直接称粮,给属地的百姓发放过冬粮食。”

    李璟一听头都大了,一方面是嗷嗷待哺的饥民,他们在寒冬中饿着肚子,等待救济!

    一方面是堆积如山,等待造册入库然后分发下去的粮食,可是人命要紧,区区统计,算个甚?自己又不是要等着这批粮食救命,只要下面人不是自己贪污去了,那还是赶紧分了吧。

    “再有,命令各地方驻军,把守关隘隘口,今年冬天,不许运粮出府,原任良民要回归本地的,必须有当地驻军开具文书证明,而且这部分人,只发沿途的粮食,等到了户籍之地,才许发过冬救命的粮食,”

    “另外,各地除开咱们乞活军运粮的部队,其余有敢私自运粮出府境的,一律按军法论处,发现有囤积粮草,恶意不法的,直接抄家灭族,绝不姑息!”

    “是!”

    在这番杀气腾腾的命令下,整个陕西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分粮,迁徙回原住地的运动,不过按照李璟的命令,在边境地区,尽量让民众内迁,相应粮食也要向内地转移,避免发生战争丢失。(。)

第281章 一场豪华的升官雨() 
如果明王朝还能维持在山西和陕西的统治,并且有足够的探子的话。

    就会发现,李璟那三天一叫苦,两天一催粮,实际都是放屁,什么叫五战五败,什么叫缺兵少粮,都是骗人的。

    从山西代州一字排开,乞活军第二镇主力加上代州和忻州的地方屯田营兵马一万两千人,天天和大同镇做战马和盔甲生意,忙的是不亦乐乎,反正一手给银子,一手交货。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整个大同镇都被腐蚀的差不多了,为了多赚银子的千户,指挥使们,是想尽了一切办法捞。

    不仅出关去找蒙古人做生意,而且还把主意打到了隔壁的宣府镇身上,俗话说,发财也不能忘记哥们不是,宣大宣大一条线嘛。

    宣府比大同的情况就好多了,在册十几万官兵和六万匹战马,少说也有个三分之一,这下找到了大款,是直接拿银子砸的。

    那些个晋商们,也闻着味上来了,他们连鞑子都跟卖,还怕卖给李璟?

    这年头,和谁过不去,也不能得罪银子啊,手里握着接近两个省地盘的李璟,查抄的大族没有一千家,也有八百家了,银子简直不要太多,就秦王府里拉出来的银子,足足就装了五十车,更别提其他的古董玉器什么的了。

    买!砸钱。

    所以,宣大一线通往山西代州的商路,突然一下就火热了起来,在乞活军不计成本的砸银子情况下,一条从江南出发,经漕运海运到天津上岸,或者直接走内陆的湖广到河南府,再到北直隶走张家口,绕道宣大在进入代州的商路,就彻底的形成了。

    在口外,林丹汗铁青着脸,将一匹匹战马交到乐呵呵的商人手里。然后换回大量的粮食,储备起来准备过冬,在草原上,战马是随处可见的。但是要是部落的人没了,那就都完蛋了。

    要说林丹汗还得真心谢谢李璟,没他刚开始的两万石粮食的帮助,河套右翼三万户,就该暗地里背弃他了。更在四个月后,引来了黄台吉第三次西征,从此逃命到青海躲避,一命呜呼。

    这一次,他通过不断的战马换粮食,保存了部落的精华,还得到了河套部落的真心支持,麾下足足有青壮十五六万人,这可都是上马就能作战的青壮啊,这一次要是黄台吉还敢西征。那纯属脑子抽了,林丹汗没发起收复察哈尔的战斗,就算对得起他了。

    而乞活军付出了抢来的银子,不断囤积明军手里的盔甲和战马,又通过口外的商人,大量在山西囤积粮草,这一情况,自然也逃不开明廷的注意,但是谁让代州这地界,明廷的势力也进不去呢。

    反正李璟就瞅准了一点。现在朝廷无力西顾,只要自己维持面子上的服从,朝廷就拿他没办法,而且陕西的局势。也迫使朝廷得求着他,反正就是要钱要粮,不给就尽往上头塞战报,顺带殴打一下其他的总兵官,让他们也发战报求朝廷增援。

    眼见朝廷还在犹豫不决,李璟顿时不干了。一发狠,催促亲卫镇和第三镇的官兵,直接在北边歼灭了宁夏后卫剩余的全部兵马,同时第五镇的兵马,南下打了一下四川的卫所兵,这一下,可彻底捅了马蜂窝了,崇祯帝都坐不住了。

    “擢陕西剿援总兵官,延绥镇总兵官李璟,率所部兵马克日开拨,扫清叛逆,不得有误。”

    “臣遵旨。”

    李璟笑呵呵的领了圣旨,又琢磨了一会,取了一封五百两的山西汇票塞到宣旨太监手里,才将某个阉人笑呵呵的打发走了。

    “喏,咱们一下子就多出了两位总兵,三位副总兵,其余副将,参将,嘿嘿,朝廷这是亏本吐血大甩卖了啊!”

    瞧着这封圣旨和其他的圣旨摆一块,李璟的脸上是笑眯眯的,狗r的朝廷总算跪着说话了,但看第一封,

    从陕西和山西地方截取税赋七成自用,至于剩下的三成,反正李璟表示也没看到,但是名义上起码给予他自筹的法子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