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全集-第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敬宗吃惊非小。内乱属十恶之列,何况是子幸父妾?《礼记》有云:“唯禽兽无礼,故父子聚麀。”那个温文尔雅的小皇帝怎会干出此等丑事?隔了许久他才从震惊中缓过神来,苦笑道:“圣上毕竟是少年心性,喜好声色犬马,但临幸父妾实在大不应该。何况先帝驾崩才刚半年,做出这种丑事,若传扬出……”
“舅舅,您糊涂了吧?先帝嫔妃皆是今上庶母,岂能复居宫中?似杨妃、燕妃那等有子女的都搬出皇宫随子女生活,没生养的都已落发出家,哪还摸得着?通奸不是最近的事,是前两年在终南山翠微宫,先帝养病的时候。”
“什么?!”许敬宗惊得瞪圆了眼睛,嘴张得老大。
“千真万确,而且他与那嫔妃似乎还不止一次两次,恰被薛婕妤撞见,婕妤当然护着自己学生,便帮他遮掩。此事只薛家姑侄知情,连皇后和国舅都不知道。幸好薛元超酒醒之后全然不记得说过的话,否则孩儿真怕有性命之虞!”王德俭心有余悸抚着胸口。
许敬宗没再说什么,转过头木然望着窗外,但他的手却不由自主地颤抖着,似是心绪异常激动。马车内一时静默无语,唯闻车轮碾过道路的吱吱声,伴着北风的呼啸……突然,他一拍大腿,仰天狂笑:“哈哈哈!好!太好了!”
“舅父……您这是?”王德俭莫名其妙,皇家出了这等龌龊事,怎还笑得出来?
“前程有望,怎能不笑?哈哈哈……”许敬宗狂笑良久,继而手捋胡须面露愧色,“亏我许某人自诩高士,原来是老糊涂,侍奉东宫数载,竟没看清当今天子的真面目。”
王德俭眨么眨么眼睛:“此话怎讲?”
许敬宗不作答,却反问道:“你觉得当今天子是何等样人?”
他们舅甥之间毫不隐讳,王德俭直言道:“虽说他内乱好色,但毕竟是良善之人,仁孝宽厚没的说,但资质有限,而且老实怯懦,有点儿……”他犹豫片刻,终究没把“窝囊”两字说出来。
“傻小子,通奸之事是你先听说的,怎不好好揣摩揣摩呢?竟还执迷不悟。”许敬宗揣着手笑呵呵道,“先帝何许人也?扫平天下威震华夷,秦皇汉宣莫能媲及,弑兄、杀弟、囚父、屠侄,先后赐死流放过三个皇子,其心何忍?而当今圣上胆敢在这样一位父皇的眼皮底下与庶母通奸,他老实吗?”
王德俭心头一凛——这一点他从未深思过。
“还不仅仅是色胆包天。当初在翠微宫时先帝病情垂危,他表面上端水喂药侍奉有加,背地里与庶母偷欢,他果真那么孝顺?再者,此事遮掩得如此严密,除他最亲近的薛家姑侄,宫禁内外竟无人知,皇后和无忌都蒙在鼓里,他果真不聪明吗?”
“这……”王德俭无言以对。
许敬宗笑得越发诡秘:“矫情伪饰韬光养晦,曹丕因之夺储位,宇文邕因之诛权臣,看来咱这位新皇帝也是此道高手。我刚才突然想明白一件事,你还记得当初先帝为何选择今上为嗣吗?”
王德俭心绪起伏,茫茫然道:“先帝对原太子李承乾不满,又有嫡系次子魏王李泰欲夺储位,承乾串通汉王李元昌、大将侯君集意欲谋反,事泄被废。那时房玄龄、岑文本等人主张立李泰,国舅无忌与褚遂良等则力挺今上,先帝左思右想难以取舍。今上本无意争储,但李泰心中迫切,私下威胁今上,逼他退出竞争……”
说到此处,许敬宗一把攥住他手:“这恰是最有趣之处,他遭到李泰威逼之后是何反应?”
“今上惶惶坐立不安。先帝散朝归来,见他心神不定忙问缘由,他畏惧不敢言;先帝再三追问,他才吐露李泰威逼之事。先帝大怒,于是放弃李泰,决意立他为……”王德俭话说至此,也意识到有点儿不对头。如果他真不在乎当太子,主动退让不就行了?如果他害怕李泰威逼,可直接向父皇汇报此事。但他一不退二不告,却摆出一副愁眉苦脸的样子在父亲面前晃来晃去,最后还是在父亲喝问下才吐露实情,既揭露出李泰之行径,又没给先帝留下背后告状的不良印象。莫非李治是扮猪吃虎?
“耐人寻味啊!”许敬宗感叹道,“昔日先帝宣告群臣,储位不可经求而得,承乾不道、李泰窥嗣,故双双黜落,唯今上本分无争,故立为太子。现在看来,他真没争吗?他是没有什么明显的举动,可长孙无忌为他摇旗呐喊,褚遂良为他冲锋陷阵,满朝文武都替他忙。他仁孝恭顺的一面全天下人都看到了,可他丑陋荒诞的一面藏得严严实实,他比李承乾、李泰聪明得多。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王德俭心下犹疑,他实在不信李治的柔弱单纯是装出来的。在他看来一切或许都是巧合,通奸乱伦也许是那位嫔妃诱惑所致。他摸着脖子上的肉瘤,思量半天才接着问:“这与舅父的仕途有何干系?”
“大有干系!圣上不仅骗过了先帝,也骗过了长孙无忌。在无忌看来,他外甥能当上皇帝皆是自己之力,以此人之性情必会把持大权肆无忌惮。殊不知他外甥是韬光养晦,过不了多久君臣必生嫌隙,到那时……嘿嘿嘿,就是咱的机会了!”许敬宗双眼迸射出兴奋的光芒,“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等着瞧,我不但要雪今日之耻,还要更进一步超登宰辅。那时堂前列戟、光耀门楣,有怨报怨、有仇报仇,倒要让那帮关陇鼠辈瞧瞧我许敬宗是何等样人!”
王德俭不大敢相信:“常言道‘疏不间亲’,圣上与无忌是近亲,不至于闹到翻脸的地步吧?”
“高祖与先帝乃是亲父子,为了那张龙椅尚有玄武门之事,何况舅甥?胆敢在父皇病榻之侧与庶母通奸的人,在今上之前只有一位,就是隋炀帝!”
“太荒谬了吧?”王德俭连连摇头,“纵然今上暗藏心机,也不至于和刚愎自负、凶残暴虐的杨广相提并论啊。”
许敬宗却道:“虽不至于暴虐如杨广,也必胸怀大志权欲熏心,非泛泛之辈。他到底是懦弱无能的晋惠帝,还是一鸣惊人的楚庄王,咱拭目以待!”说罢他眼望窗外狂风瑟瑟的景象,又吟起了诗,还是南朝老狎客江总之作,却不再是哀伤之辞,而是换了一首庄严激昂的《长安道》:“翠盖承轻雾,金羁照落晖。五侯新拜罢,七贵早朝归。轰轰紫陌上,蔼蔼红尘飞……”
王德俭对舅舅的话半信半疑,李治究竟是心机可怖还是懵懂单纯,他实在是辨不清。不过,还有一个人更令他好奇——那位与李治通奸的先帝嫔妃。
是啊!蓄意引诱也好,你情我愿也罢,能让那位谨小慎微的太子甘冒风险逾越伦理,这是怎样一个女人呢?
第17章 苦守尼寺,绝望中寻找通天法门()
一、古佛青灯
李世民驾崩转年,改年号为永徽,是为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尔雅》有云“徽者,善也”,美好之意。永徽,永续美好。正如改元诏书上所说:“太宗文皇帝龚行天罚,宏功无外,盛烈难名。朕以寡德,守兹神器,仰凭堂构,俯畅生灵。宜遵经国之道,以叶阳和之义。”这年号寓意新天子将继承贞观一朝的辉煌美好,并永远延续。
但事实并非如此,经历了一个无雪之冬,各地的灾害仍在持续。虽说朝廷赈济还算及时,但天下之大黎庶千万,终不免困厄疾苦嗷嗷待哺。逢此天地不仁之际,百姓纷纷向佛祖祷告,以求慈悲降世。
前朝隋文帝杨坚幼年养于寺庙,隋炀帝杨广曾拜法华宗智顗法师为师,故隋杨一代极为崇佛。大唐承隋之制,也对佛教甚为支持,至贞观末天下共有寺院三千七百一十六座。中原河北,宝刹林立,荆楚剑南,兰若无数,国都长安更是物华天宝名寺众多。这些寺院庄严雄伟大德云集,本来就深得虔诚信徒和风雅骚客青睐,近来灾害甚多,百姓越发趋之若鹜。前两年敕建的大慈恩寺自不必说,其他如大总持寺、会昌寺、光明寺、兴善寺、菩提寺、普光寺等无不门庭若市香火旺盛,善男信女摩肩接踵。
不过凡事皆有例外。在皇城以南的安业坊有座特殊的寺院,整日紧闭山门,不准百姓参拜,偶尔有些干粗活的老尼从角门出入,也非化斋求财。尼寺并不罕见,京中另有法寿、法界、证圣、证果等尼寺,都广开善缘,没有关门闭户的。此庙与众不同之处还在于占地广阔,坐拥半个安业坊,红墙碧瓦,青石为阶,山门上一块乌木大匾,写着三个金字——感业寺。
因为该寺又从不开门,这条街逐渐寥落,除了早间去西市的人抄个近路,几乎没人到这儿来。但今日事有蹊跷,临近正午之时从南面走来一位老妇,循坊墙径拐到这条街。这老妇已年逾七旬,身量矮小满头白发,穿着半旧的锦绣衣裙;莫看年纪高迈,腰不塌背不驼,走起路来挺胸昂首腿脚灵便,迎着料峭寒风,转眼来到感业寺山门前,毫不迟疑踏上石阶,三座大门直奔正中,抬手便拍门环,空寂的街巷中立时响起咚咚声。
可无论怎么拍,里面没半点儿反应,莫说无人开门,连话也不问一句。这位老人家实在执著,干脆攥起拳头使劲敲起来,沉闷的响声连绵不绝,右手敲累了又换左手。如此这般不知敲了几百下,那山门终于“轰隆”一响,微微打开道缝。
“施主何故叩门不止?”一个年轻女尼探出头来。
老妇抹抹额上汗水道:“你不来应,我自然叩打不止。”
尼姑不禁皱眉,可是见这老妇慈眉善目,腕上戴着串乌木念珠,必是虔诚信徒,于是耐着性子道:“老大娘,鄙寺不接纳香客,您若烧香礼佛另寻别处吧。”
老妇却道:“我辛辛苦苦就为贵寺而来。”
“本寺不准外人涉足。”
“小师傅慈悲为怀,行个方便吧。”
“不行。”尼姑不耐烦了,满脸轻蔑道,“您老是外乡人吧?莫非不知鄙寺来历?还是找人打听打听吧。”说着便要掩门。
“且慢!”老妇伸手拦住,慈祥之态顿收,转而流露出一丝不屑的神色,“你这小沙弥,好生目中无人。莫说你们这座寺的来历,就是这座坊、这条街、这长安城的来历老身也尽知!你既要问,老身便给你说个明白——当年你们这座院本是隋朝太师李穆的私宅,他夫人元氏虔诚礼佛,太师过世后便将宅邸舍于佛门,取名修善寺,是男僧修行之地;至于你们,是从西边崇德坊济度寺迁来的。济度寺是皇家寺院,供养高祖皇帝遗留下来的嫔妃。半载以前太宗皇帝驾崩,又有一群无儿无女的后宫嫔妃按例出家,济度寺容纳不下,便由长孙无忌提议,仗着朝廷势力迁了人家修善寺的香火,让你们占据这座偌大的寺院,更名感业寺,是为济度寺别院,是也不是?”
“是。”女尼听这老妇娓娓道来,不但尽知本寺来历,竟还直呼当朝顾命大臣名讳,再不敢怠慢。
老妇舌剑锋锐兀自不饶:“你原是哪一殿的婢子?既入空门便该恭敬守礼怜贫惜老。这般势利眼,哪像个出家人?岂不玷污佛门!”
女尼早被她凛凛威严镇住:“奴、奴婢……知错了。”一时慌乱竟把出家前的称呼说出来。
“闪开!老身要进去。”
“这……”女尼很为难,硬着头皮道,“不准外人进入,乃是遵朝廷之令,小尼不敢做主。”
老妇毫不客气:“去寻个能做主的人来!”
“我去禀告师傅。”女尼颤巍巍应声,“敢问您是……”
老妇傲然道:“就说应国公夫人前来,你师傅若有见识便该知道。”说罢缓步退下石阶,手扶石碑歇息——毕竟年逾古稀之人,敲了半天门实在有些疲劳。
沙弥尼去后不久,正中那座大门豁然敞开。一位年逾五旬、身材瘦削的白衣女尼款款而出,双手合十降阶相迎:“原来杨夫人驾临,方才小徒无礼,还请赎罪。”
杨氏见这位师傅如此尊敬自己,敢忙还礼:“惭愧惭愧。”此言并非客套,莫看她拿腔作势甚是厉害,心里实有愧意。她丈夫应国公武士彠去世多年,两个儿子武元庆、武元爽只是州县小官,而且都不是她亲生,若非家道中落,哪有堂堂国公夫人迈着两条腿拜庙的?这位师傅敞开正门降阶相见,可算给足了面子。
老尼笑道:“夫人无需多礼,佛门不是名利场,贫尼敬重的并非国公夫人的名号,而是您本人。谁不知武门杨氏潜心礼佛,是有名的居士?只怕贫尼还在襁褓之时您就已对《法华经》有所心得了。”
“不敢当。”杨夫人细细打量老尼,似曾见过,便试探道,“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