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大全集-第16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圣颇感意外,赶忙驰过去看,见李浑身尘土扑倒在地,他那匹受惊的马兀自腾跃,两三个宦官合力才拉住,群臣也都簇拥过来,大伙儿儿七手八脚将李搀扶起来。
“英公无恙乎?”李治很是关切。
李急忙拍去身上灰尘,仓皇道:“臣不慎惊驾,死罪死罪。”
“这有什么罪不罪的?您老无碍便是家国之福。”
“谢陛下体恤。”李摔得并不重,只是腿略有些跛,但他眼中却流露出一丝凄凉的神情,怆然抚摸着马背,发出一声细若游丝的叹息——昔日威震突厥、扫平江淮的大将军竟在移驾东都的路上跌于马下。七十二岁,英雄老矣!
媚娘眼明心细,猜透了他心思,忙安慰道:“英公勿忧。常言道‘惯骑马惯跌跤’,这算不得什么。您龙马精神、老当益壮,万岁还要靠您威服蛮夷捍卫江山呢!”
李赧然一笑,手捋皓髯道:“臣受三代君王厚遇,当鞠躬尽瘁效节而终,不敢言老。但娘娘有所不知,臣征战一生不曾落马,况此马骑乘多年未见差失。今日无故惊跃,于微臣恐非吉兆。”
“见怪不怪,其怪自败。”李治点手唤过范云仙,“速去牵一匹朕的御马来,赠与英公骑乘。”
媚娘不甘于后,也道:“英公衣袍破了,到洛阳后速命有司赶制一套新的一品官服,不可耽误他老人家随驾封禅。”
“小臣记下了。”李君言连忙应承——如今皇后的命令跟圣旨差不多,谁敢不从?
李千恩万谢,君臣二次上马。此处距驿亭已近在咫尺,只行了几步就见前方旌旗林立、衣冠如云,数百迎驾之人跪在路中央,高呼万岁之声直冲霄汉。李治端坐马上不疾不徐,至近前才赐众人平身,放眼望去,徐王李元礼、韩王李元嘉、彭王李元则乃至虢王李元晓、滕王李元婴等皇叔都已到齐;他同辈分的兄弟如今在世者有六人,蒋王李恽、越王李贞、纪王李慎、赵王李福、曹王李明五人已至,独缺六哥李愔——当年长孙无忌以所谓“高阳公主谋反案”大诛异己,对李治皇位最有威胁的吴王李恪被缢死,蜀王李愔因是李恪同母弟,被贬为庶人流放巴州。但无忌败亡后李治对此案的态度却很值得玩味,虽然也赦免了一些获罪之人,却始终没有翻案,李愔只被封为涪陵郡王,至今居于流放地,不能参与封禅。
李治一一向宗室诸王微笑致意,别人还倒犹可,却见十弟李慎身着素服、腰系孝带,满脸悲苦之色,不禁惊骇:“吾弟何故如此?难道太妃……”
龙生九种,有李元婴、李恽那等荒淫之徒,自然也有出类拔萃之辈。李慎乃昔日韦贵妃之子,与燕贤妃之子李贞齐名,这两人是诸亲王中最具贤名的,才华横溢、谦逊知礼,极得臣民尊敬,李治待他们也很优厚。今天李慎方寸已乱,听皇帝问起顿时流下眼泪,扑倒在地:“母妃随我同来赴会,离开荆州时还好好的,哪知半路染病,还没到洛阳就……”话未说完就伏地大恸了起来。
“唉!”李治双手相搀,好言宽慰,“吾弟莫哭,这是她老人家的寿数。你至忠至孝天下尽知,无愧于先人,不要太难过。”话虽如此,他眼眶也开始泛红了。
媚娘也不禁面色凄然——韦贵妃端庄大度、驭下有恩,昔日待她不薄,而且其女临川公主也与她关系很好,故而十分惋惜。能随驾封禅是数百年都未必一遇的殊荣,韦妃却死在最后的旅途中,命不由人啊!
李治当即下旨,赐韦妃东园秘器、鼓吹仪仗,命司稼卿杨思谦、司平大夫窦孝慈监护灵柩还京,陪葬昭陵。临川公主和驸马周道务也在大驾队伍中,闻此噩耗跑了过来,姐弟相拥而泣;众亲王纷纷过来解劝,将他们搀走了。李治擦擦泪眼,又见群臣也来参拜,为首一人身材魁梧须发苍然,身穿绯色冠袍,身边还紧跟着四名奇装异服者。他一见此人立时转悲为喜,高呼:“刘爱卿,你总算回来啦!”
这人正是戡平百济之乱、大破倭国水军的刘仁轨,见驾施礼已毕,赶忙引荐身后之人:“这几位分别是来自新罗、百济、儋罗、倭国的使者,听闻我朝将有事于泰山,特来恭贺朝觐。”
“下邑之臣参见天朝大皇帝,万岁、万岁、万万岁!”四人一并跪倒,大礼参拜。
新罗、百济自不必说,儋罗乃辽东三国外的另一小国,位于百济之南的一座小岛上(又称耽罗,今韩国济州岛);倭国虽自隋朝时便与中原通使往来,但一直有争雄之心,昔日倭国圣德太子在给隋炀帝的国书中竟然写着“日出处天子致书日没处天子”,可自白江口之战败于刘仁轨之后,倭国不禁对大唐生出敬仰之心,转年派使者和解通好,并有意效仿中原礼法制度,因此这次也派来使者恭贺。
外邦臣服、藩国朝觐对中原皇帝而言是极大荣耀,何况刘仁轨一次领来四位使节,李治焉能不喜?当即摆出万国之主的傲然:“尔等处化外之地,能知顺逆、识大体颇为难得,来日朕率尔等共赴泰岳,一览我大唐八荒沃土,祈皇天后土永保太平。远来是客,若有所需可向朕奏明,或告于同文寺,切莫拘谨。”
“谢大皇帝隆恩。”四人来自不同国度,汉文不甚流利,但动作一致回答很齐,显然事先已经接受了见驾礼仪的演练。
李治越看越喜,又对刘仁轨道:“爱卿扬威海外、功冠当朝,朕心甚慰。这次就不要走了,朕晋升你为大司宪!”
大司宪便是龙朔改制前的御史大夫,从三品,司宪台最高长官,有监察百官之权。此官不常设,监察之事通常由宪台副长官司宪大夫掌管,故而大司宪还有表彰功臣能臣的意味,能当上这个职位也预示着此人可能很快就要跻身三省长官,成为实职宰相了。这个任命足见李治对刘仁轨的器重和信赖。
媚娘在旁冷眼观瞧,心中大为不悦——虽然她跟刘仁轨从未直接发生过冲突,却早已心存芥蒂。显庆初年刘仁轨曾任给事中,时逢李义府为相,私纳一美貌罪妇为妾被宪台告发。刘仁轨奉命调查此案,反复推鞠誓究祸首,若非李义府逼迫大理丞毕正义自杀顶罪,否则难逃被扳倒的下场;又因此惹出监察御史王义方当殿弹劾,搞得李义府声名狼藉。自此两人结仇,刘仁轨被排挤出京,贬为青州刺史;征讨百济之时李义府又逼其在暴风雨之时遣送军粮,致使粮船倾覆欲治其死罪,李治却不愿李义府太过猖狂,于是宽免死刑,命其渡海至百济军中效力。谁也不曾料到,当了大半辈子文官的刘仁轨这一去竟立下奇功,耳顺之年“一不留神”成了名将,带着四国使节凯旋。李义府猖獗的日子固然已是过眼云烟,但他受媚娘宠信,二度拜相是媚娘促成的,那一系列迫害刘仁轨的行为也都是在媚娘默许下进行的,现在刘仁轨大难不死反而得志,能对她这位皇后俯首听命吗?若依媚娘之意,万不能把此人调回京城,但人家的功劳实实在在,足可与名震西疆的苏定方媲美,实至名归、人心所向,又有李治撑腰,此刻她岂能作梗?没办法,好在刘仁轨也年近七旬了,但愿这老家伙早些致仕吧!
刘仁轨谢恩而退,后面的人也陆续见驾,东都官员只是少数,大部分是山东诸州的地方官,到洛阳集合随驾封禅。媚娘随着李治强作笑颜向他们致意,偶一眼看见自己的异母兄长周国公武元爽,再往身后瞧,武惟良、武怀运都在,心下更是厌恶——当初媚娘封后,武家兄弟皆得封四品高官,不料家宴之时荣国夫人与武惟良发生口角不欢而散,媚娘一气之下又将武家兄弟都赶出京城。长兄武元庆贬为岭南龙州(今广西龙州)刺史,抑郁而终,因其子武审思、武再思皆早亡,只剩小妾所生的幼子武三思,不堪继承其位,故而国公世袭转到元爽一脉。但在媚娘看来,这群乌鸦都一般黑,昔日慢待她母女之人都要遭报应,既然已经逼死元庆,索性“除恶务尽”,早晚要将这帮人一网打尽!
此时此刻没人知晓媚娘心里在想什么,大家只是觉得这位敢与皇帝一同接受朝拜的皇后既胆大妄为,又充满魅力。百官如众星捧月般簇拥皇帝走完这最后十里路,在百姓的欢呼声中步入洛阳城,登临新落成的乾元殿。
隋时洛阳皇宫曾有乾阳殿,占地广阔,雕梁画栋,奢华至极,李世民平灭王世充后为了泄民愤、收民心,一把大火将其烧毁。但随着东都的再次建设,急需可以举行朔望大朝的正殿,于是又将乾阳殿修复,更名乾元殿。重建的大殿比原先更雄伟,洛阳官员也很会献媚,东都有个名叫王勃的十五岁文生,洋洋洒洒写成一篇《乾元殿颂》,此文不仅渲染了乾元殿的雄伟,而且歌颂皇帝“上元开箓,下武崇基,贞明启运,易简成功”,皇后“芝庭揖训,远清和凤之仪;兰佩承风,竞峻当熊之节”,皇太子“承云紫座,翊八柱于乾维;鲍俎捐芳,齿元冠于宝序”。李治和媚娘坐在崭新的大殿上,读着这篇奇文,不住颔首称赞,心里都美滋滋的。
也正是在这座大殿上,李治宣布举办制科考试广选贤良。因这次制举在封禅前举行,主要选拔的又是精通祭祀典礼之人,故称“岳牧举”。经过一个月考试选拔,河南道士明崇俨等人高中,他们将有幸参与封禅,事后还能得到官职。
选拔好了人才,君臣又详细参考了秦始皇、汉武帝、汉光武帝三次封禅的文献,针对细节进行最后的讨论,决定此次祭祀仿儒家古制,一律使用陶匏、铜爵等器具献祭。司礼太常伯刘祥道上书称:“昔在三代,列卿位重,故得佐祠。汉魏以来,权归台省,九卿皆为属官。今登封大礼不以八座行事,而用九卿,乃徇虚而忘实。”李治览奏深以为然,于是改易制度,以司徒李元礼为亚献,刘祥道为终献。
刘祥道的初衷只是革新礼制,并非要给自己谋这个终献,但这一行动却给媚娘很大启发。事隔两日她亲笔写了封奏疏,当着百官的面呈交李治,声称:“封禅旧仪,祭皇地祗,太后昭配而令公卿行事,礼有未安。至日,妾请率内外命妇奠献。”此论一出天下哗然!
按照媚娘的说法,祭天时先皇配飨,大臣充当亚献、终献没有问题,但祭地仍由大臣协助就不妥了。因为配飨的是窦太后和长孙皇后,男女有别、内外有别,外臣怎能随便与皇家女眷接触?于是媚娘毛遂自荐,要率领内外命妇协助皇帝祭地,以尽儿妇孝道。
她的说法并非没有道理,却也极不合传统。汉武帝、光武帝的封禅全是由大臣充当亚献、终献;至于秦始皇那次,莫说没有皇后参与,就连秦始皇立没立过皇后至今还说不清楚呢!在儒家一系列礼仪活动中除了亲蚕和祭祖,哪有女人随便参与的?可是面对强势的武皇后,谁敢公然批驳?无论宰相大臣还是饱学之士都选择了沉默,李治素来没有独自抗拒妻子的勇气,也只能在一片沉默中欣然同意……
麟德二年十月丙寅(公元665年12月10日),皇帝李治、皇后武媚率领文武重臣、王公贵戚以及嫔妃皇子,在禁军护卫下浩浩荡荡自洛阳出发,正式开始了封禅之行。此乃唐朝定鼎以来规模最宏大、礼仪最隆重、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活动,整个仪仗队前后绵延数百里,旌旗招展、鼓乐喧天,列营置幕、弥亘原野。而且大唐四围的各国使节也随同出发,穹庐帐幕、牛羊驼马填塞道路。大唐王朝威德遍及四海,如此景象真可谓旷古未有、盛况空前!
这一路二圣兴致更高,又观览了沿途不少景致,参观濮阳古城,还听说济州寿张县有一户张姓人家,相延九代居于一处,从来没分过家。昔日北齐、隋朝都曾表彰此户人家孝悌和睦,李治和媚娘自不能输给前朝帝王,双双驾临张家进行表彰。
张氏的当家人张公艺已是耄耋老叟,闻知二圣驾临,率阖门子孙出来迎接,这一家人跪了好几趟街。当二圣问及何以能齐家和睦时,张老汉朴实地一笑:“居家过日子,以息事宁人为上,若有什么矛盾互相凑合凑合也就罢了。”说完便献上一卷礼物。
二圣笑呵呵展开观看,只见一张绢书上写着真草隶篆、大大小小百余个“忍”字。李治、媚娘若有所思,不禁相视而笑——婚姻就是一场妥协,他俩恐怕就是在互相忍耐中度过每一天吧!
第48章 李治架空媚娘,权力中心转移()
一、泰岳之巅
麟德三年正月元日(公元666年2月10日),大唐帝国建立以来最辉煌的日子。
封禅是帝王的至高荣耀,《史记》有云;“自古受命帝王,曷尝不封禅。”但真正有幸亲为者只有秦始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