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新南宋 >

第81节

新南宋-第81节

小说: 新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宋朝,除了知州之外,通判就是一府的最高行政长官,知州发出州一级的文件,需要通判签字才能生效。

    所以张小川想要在临安知州的位置上有所作为的话,自然要和通判搞好关系。

    第一天主要是和下属联络感情,第二天,张小川就开始听取各知县汇报情况。

    临安府,下辖钱塘、仁和、临安、余杭、于潜、昌化、富阳、新城、盐官,等九个县,张小川必须把各县的情况了解一遍,才能知道要怎么做。

    除了民政方面,张小川自然也需要了解临安厢军的情况。

    临安府,除了禁军之外,另有厢军三万人。

    原本临安府有厢军八万人,结果因为张小川提议裁军修高速马路,结果临安府的厢军就被裁撤的只剩下了三万多人。

    因为是修路,所以需要的都是年轻壮实的人,这些人被裁撤后,剩下的都是不能干体力活老弱。

    这样的情况,不禁让张小川深深的皱起了眉头。

    在南宋,军队主要分为两种,一是三衙所统领的禁军,另外就是各地的驻屯军,也就是厢军。

    在北宋,厢军就是杂牌军,修桥铺路,酿酒酿醋,制造兵器,筑城运粮,无所不做,跟杂役民夫没什么区别。

    不过到了南宋后,厢军就成了主力,反而禁军没有了什么战斗力。

    张小川当了临安知州,自然是想要把军政都发展起来,军队要有战斗力,这是最起码的。

    民政方面,也要有所建树,俗话说在其位谋其政,既然当了临安府的最高长官,自然是需要为临安府的百姓们做些事情的。

    俗话说,想要富,先修路,张小川第一件事,就准备从修路开始。

    在他上任临安知州的第五天,他就上书朝廷,请朝廷下拨三十万贯钱财修路,他准备把临安周边各县的官道,都浇筑成水泥路面,以方便行人出行。

    “几位大人,你们看驸马的上书应该怎么答复,要批准吗?”

    中书省,几位朝廷大臣就张小川的上书讨论了起来。

    在宋朝,任何税收都需要登记在册由中央统一调动,地方官员没有税收的支配权,这也是张小川需要向朝廷申请拨款的原因。

    “几位大人,驸马刚刚又上了一份奏书,说是要裁撤临安府三万厢军老幼,另招一万青壮成立火枪部队,让朝廷拨钱拨装备。”这时候,一个年轻官员进来,朝几位正在商议的朝廷大臣说道。

    “他要多少钱?多少装备?”右丞相汤思退朝那官员询问。

    “汤相公,驸马说,要五十万贯钱,以及一万杆火枪。”那官员说道。

    “这驸马还真是会给我们找事情,一张口就是三十万贯五十万贯的,现在朝廷财政这么吃紧,哪有那么多钱给他,要是各地都这样要求,那还不乱了套啊!”汤思退无奈的摇摇头说道。

    “会不会是驸马想要从这里面捞一些……”一个官员皱着眉头道,虽然他的话没有说完,但是所有人都懂他的意思。

第139章 战无不胜() 
“其他人或许有可能,但是驸马不大可能。”听到那人的话,汤思退摇摇头,说道:“驸马的那么多作坊,一个月就能给他赚上百万贯的利润,他还不至于看得上这么一点钱财。”

    听到汤思退的话,所有人点头,都不相信以驸马的赚钱能力,会看得上这么一点钱财。

    “那,驸马的上书,我们要同意吗?”那官员询问。

    “修路的钱,我觉得可以拨,每次下雨,临安周边的官道就泥泞不堪,要是全修成水泥路面就好了。”一个官员说道。

    “至于裁撤临安府三万厢军重新组建一万火枪部队,这件事我觉得需要和官家商量一下。”

    “我觉得驸马要组建火枪部队的话可以让他尝试一下,毕竟火枪是他弄出来的,他对火枪军队应该怎么训练和作战会比其他人要懂的多,说不定能训练出一支强军也说不定。”另一个官员建议说道。

    “这件事还是和官家商量一下吧!”汤思退最后说道。

    最后,汤思退亲自拿着张小川的奏书前往了皇宫找赵眘商量去了。

    第二天,张小川就得到了朝廷的答复,经过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之后,由尚书省执行。

    户部直接给张小川拨付了八十万贯钱财。

    工部那边,等张小川裁撤厢军组建新军后,立马就会把一万多杆燧发枪拨付给他。

    有了钱款后,张小川终于可以放心大胆的做事了。

    这天,张小川再次召集了临安下辖的所有知县开会。

    “刘大人,你离临安城近,可知晓知州大人把我们叫来有何事情?”

    会议室中,张小川还没有到来,底下的官员就开始议论纷纷。

    “这个,好像是关于修路的事情。”仁和知县说道。“听说最近知州大人向朝廷要了几十万贯钱财,要把临安府所有官道都修成水泥路。”

    “真的吗?那太好了。”听到仁和知县的话,其他人顿时惊喜。

    特别是很多人,当他们听到几十万贯钱财时,顿时两眼放光,也不知道心里在想什么。

    “知州大人来了。”

    就在这时,张小川和临安通判薛平带着一群人进入了会议室。

    薛平,是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身为临安府通判,在下属面前他自然是颇有威严

    “知州大人,通判大人,”见到张小川和薛平到来,所有人顿时朝两人行礼。

    “各位不必多礼。”张小川说道。

    一旁的薛平则是含笑点头,算是和众人打过招呼。

    “这次,朝廷准备把整个临安府的所有官道都修缮一番,把大家叫来,主要是告知大家一下接下来大家需要做的事情。”

    张小川说道:“这次修缮官道,是准备用水泥浇筑,另外,官道的宽度还需要拓宽一倍,然而官道两边有很多百姓的良田土地,各位回去后需要和百姓们做好沟通,用钱买也好,用官田换也好,必须把事情办好了。”

    “大人,修缮官道是给我们各县拨款自己修还是统一由州府修建?”一个知县朝张小川问道。

    “官道自然是由州府统一修建,。”张小川说道。“以后,修官道的事情将由通判薛大人负责,大家有什么问题,直接找薛大人就行。”

    张小川之所以把修官道的事情交给薛平,主要还是因为官场的潜规则,他不能把所有功劳都往自己一个人身上揽,不然同僚心里肯定不平衡,就会给你使绊子。

    张小川把修官道的事情交给薛平主持后,他则是开始裁撤厢军的事情。

    裁撤厢军,可以说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事情,会损害很多人的利益。

    三万人,就有很多军官成为既得利益者,把三万厢军都裁撤了,无疑会让很多人丢官。

    不过还是那句话,在宋朝,裁撤军队的事情一般武将都没有发言权,朝廷想裁撤就可以裁撤。

    不过虽然如此,张小川也不会把事情做绝,大部分军队主官,他都准备暂时留下培养。

    这天,张小川召集了临安府厢军的各个主将前来开会。

    这些主将中,有一个厢都指挥使,十一个军都指挥使,十名军都虞候,以及六十多名指挥使,一共八十多人。

    这些都是临安府厢军的军官,军职最低的都是统领五百多人的指挥使。

    会议在府衙的一座大院中举行,八十多名武将,把整个会议厅都坐的满满当当。

    “诸位,这次是我向朝廷上书裁撤临安府厢军,想必你们对我都很有意见吧?”会议一开始,张小川就开门见山的说道。

    “不敢,不敢。”听到张小川的话,一些武将连忙摆手说道。

    看得出来,他们虽然嘴上说不敢,但是心里还是很不舒服的。

    “呵呵,我知道大家对我有意见,不过我不在乎。”张小川呵呵说道。

    听到张小川的话,很多武将的脸顿时就黑了起来。

    “知道我为什么不在乎吗?”张小川朝所有人询问。

    不等所有人回答,他就说道:“因为我裁撤的都是老,弱,病,残,如果让他们上战场,估计没有任何一点战斗力不说,很可能还会当逃兵,与其这样,那还不如全部裁撤了重新建一支强军好了。”

    张小川说道:“我已经向朝廷上书,将会建一支由火枪兵组成的部队,并且朝廷已经同意了。”

    张小川朝所有人问道:“火枪你们知道吗?”

    听到张小川的话,所有人都是摇头。

    “那么火炮你们知道吗?”张小川又问。

    所有人还是摇头。

    自从火枪火炮制造出来后,朝廷对这两种武器就一直是严格保密,一般人根本不可能知道。

    “既然大家不知道,那么我给大家介绍一下吧,火炮,是一种可以把十多斤的铁球发射到数里之外的武器,威力之大可以一炮就打烂临安城的任何城门,一炮下去,直接就可以把人打成烂泥。”

    张小川说道:“上次的宋金冲突你们知道吧,我大宋水师凭借三十多艘装有这种火炮的炮船,一举歼灭了金国水师四千多人以及一百二十多艘敌船,还杀死了两千多金国骑兵,而我大宋这边,却无一伤亡……”

    哗!

    听到张小川的话,顿时整个会议室都骚动了起来。

    “知州大人,你说的可是真的?”听到张小川的话,厢都指挥使于军顿时朝张小川问道。

    “自然是真的,不信的话我还可以带你们去看看火炮的威力。”

    张小川说道:“而火枪,就是火炮的缩小版,其威力虽然不能打烂城门,但是可以在百步之外射穿三层铁甲,就算是骑兵冲阵,也根本近不了身,这样的一支军队,将是战无不胜的。”

    “所以,你们是想要三万人的老弱病残,还是想要一支虽然只有一万人,但是却战无不胜的军队?”

第140章 招兵() 
“当然是要战无不胜的军队。”一群军官说道。

    只要是当军官的,就没有不想让自己的手下都是一群能打战的兵。

    如果是在以前,军官们还可以扣押士兵的军饷来充自己的腰包,手下兵越多,他们自然能够捞的就越多。

    然而,自从政治委员制度实行以来,士兵的所有军饷发放就再也跟军队长官没有了任何关系,他们自然从士兵头上再也捞不到了任何钱财。

    “丑说在前面,这次裁军,我希望所有人都配合我,要是让我知道有谁暗地里给我使绊子,别怪我翻脸无情。”

    “大家回去告诉你们的兵,这次裁军,不仅每人给十贯遣散费,另外,我还给所有人都找到了谋生的路子。”

    张小川说道:“我的纺织作坊,明年需要招纳数万工人,能够好好干活的,都可以去我们作坊当工人,工钱不会低于其他的纺织作坊,这一点可以放心……”

    在张小川的谋划下,最后的裁军终于开始了,这次,张小川没有动军官的利益,对于当兵的来说,不仅有遣散费,还有去作坊工作的机会,自然没有什么人出幺蛾子。

    以前大宋裁军,总是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军队裁撤后,士兵没有工作,大部分人只能游手好闲,时间一久自然就会出问题。

    而张小川裁军,在保证了他们的后路之后,他们自然不会有问题。

    裁军后,所有军官,张小川把他们都送到了朝廷办的军校学习,如果他们能从军校毕业,回来后就能继续当军官,如果不能,最后的结果也只能退役。

    接下来,自然就是招募新兵的问题,张小川的要求是十六岁到二十岁之间年轻力壮的男人。

    对于召兵,张小川并没有采取什么征兵宣传,告诉百姓当兵待遇从优,让其自动报名的啥的。

    因为他知道,就算是把好话说上天了,大宋百姓也不可能让自家孩子出来当兵。

    由于宋朝两极分化太严重,导致百姓对朝廷普遍不满,加上军人地位底下,除非是遇到天灾人祸,就没有百姓愿意当兵的。

    还是那句话,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不过,张小川就没想过用百姓自愿的方式让他们当兵。

    这天,张小川直接给各县下发了文件,让临安府下辖各县,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招募到足够多符合要求的士兵。

    同时,张小川向各县承诺,如果能够招收到读书识字的人,每一个人张小川就会奖励十贯钱。

    每县的名额差不多都有一千多人,如果一千人都是读书识字人的话,那么就能得到上万贯的奖励。

    如果一万人都是读书人,也就是十万贯钱而已,这点张小川还承受的起。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