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三国之狂战将军 >

第1259节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1259节

小说: 三国之狂战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在那个时候自己的孩子有免费的书读,二顿饭还肯包下来谁不乐意?这族会一开甚至有人提出能不能把年龄段能不能再扩大一些,似乎还有不少已经成年并有了子女的人都想读书,反到把张仁给整得头大不已。也就是张仁反应也快,最后是把“张氏义务教育”的年龄段重新细分了一下。具体情况是:

    六至十二岁的孩子享受全额“义务教育”,全日制学习。时间的安排用现代时制是早上八点到十一点是上午课,十一点至十二点大食;下午一点至四点下午课,四点至五点小食;然后放学。这个年龄段要求务必来学堂读书。

    十三至十八岁的青少年因为基本上都已经开始做事,或耕田或在张仁的船坞里帮工,只享受上一时间段时的上午课,而且不强制。来读的可以照顾大食,不来读的随你便。

    十八岁以上的成年人,张仁的安排是开办夜校!来不来全凭自愿,学费当然可免,但饭就不包了。还有就是这三个年龄段之间是有递进『性』的。比如说学堂开课后,头一年已经十二岁的孩子只能吃一年学堂饭,但在次年仍然可以读半日课,以此类推。

    别的不说什么,这夜校一开张仁还得去考虑照明上的事那。那年头可没电灯,单凭火烛一是危险,二是会把大家的眼睛搞坏。最后张仁还是决定采用铜镜反光再多点聚光的方法。至于黑板和白石灰笔则不难解决。

    另外该学什么张仁也考虑了一下,最后是决定先教会读书认字也就行了,什么圣贤书大道理之类的就不去管他。其实来这里读书的都是些平民,家境稍好一些的都会送到书院里去,也就是说肯送孩子来读书多数是不想当“睁眼瞎”而已。但张仁也作了一个不同的选择,就是从产业人员中专门抽调了几个精于计算的人出来,好歹要把加减乘除这些初步的数学教下去,再就是要教会用算盘。简单点说,张仁也就是把小学一至三年级的课程给安排了出来而已。

    到不是张仁不想多选,他自己甚至想把几何学给搬出来,而有自己依稀记得的一点化学、理工之类的东西。只是这些东西他自己都拿不准,哪里敢往外搬?再者有很多东西张仁也知道并不适合在当时的情况下冒然给整出来。尽管如此,张仁还是准备了面积、体积、勾三股四弦五这几样最基本也最实用的几何学。

    接下来张氏村就热闹了,选地、修路、建房,处处忙得不亦乐乎。张仁自己则躲在房里准备一些几何学的课本并详尽的解释给那几个“数学老师”听。本来以为会很难教,结果却是一点就通。说起来张仁挑出来的这几个人早先也是船坞中的工匠,真要算那些几何题一点不差,再怎么说人家可天天和材料计算什么的打交道那!至于教识字的老师就不难找,挑了几个稍微上了点年纪读了不少书却又没什么名气的书生出来就行。

    忙了一阵子年关将至,到腊月二十张仁就发下话去让大伙儿把村里修路建房之类的事先停一停,再轰走了那几个准“数学老师”,自己回房往床上一躺有气无力的嘀咕道:“就先这样吧,累死人了啦!”

    累归累,张仁心里却知道累的值。按他的想法,这族宗族统一『性』的教育会为家族大规模的培养出人才,一但见效并流传出去,其他的世家就势必会效仿。

    谁都知道人才是成事的根本,而有着众多优秀人才的家族无疑就会是强大的家族。因此但凡是有远见的宗主都会重视这种能为家族提供优秀人才的方法。其实这种方法老早就有家族在使用,像荀氏的颖川书院就是一例。之所以说是效仿,指的并不是人才的培养方式,而是这种教育方式的维持方式,即张仁这种“张氏义务教育”的经济提供方式!

    那时的读书学习可以说是士族的专利,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你没钱读不了!笔、墨、竹(纸还没有推广,帛又太昂贵)、砚,哪一样不要钱?再加上书院的维持、教书先生们的生活用度,这些都是要学生们掏腰包的。当然,也有些大家名儒本身家境富裕,不在乎这些或是为了自身名望之类的因素会免费收几个寒门士子当学生(刘备是卢植的学生就是一例,只是卢植并不怎么喜欢刘备这个学生,会不会是与刘备太穷有点关系?纯属说笑哈),但那必竟是极少数。

    (本章完)

第1903章 父子的心思() 
真正由家族拿钱出来兴办,并且维持书院的运作,这种情况据张仁的所知根本就没有。就算是同族之人,拿不出学费因而没能读书的也极多。有名的荀氏都有不少这样的情况。

    张仁所做的就是想打破这种情况,把学费支出从个人的经济担子上转交到家族上来,但他为什么要这样?

    家族想要有足够的经济能力,能维持得了人才培养上的支出,就势必要进一步的从增强家族经济实力上来着手。而增强家族经济实力又要如何去做?单凭当官的几个头面人物?凭那几亩地种出来的粮食?远远不够吧?最好的方法就是把传统的地主官僚型转变成商业集团型(在这里ps一下,怎么会突然想出这种词来?),只有这样才能为家族提供强大的财力。

    再反过来,家族本来只是为了培养人才而重视商业,但是当人才培养成型时也会发现同时拥有了强大的财力,而大量优秀人才的涌现又能令家族的实力大幅度提升。再把这些人才投入到相应的领域里去……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张仁作过这样的设想,张氏宗族从自己这里开始,使用这种短时间内看不到什么效果的方法,只要自己的后人维持下去,大概三到五代人,张氏就会出现足以傲视天下的家族人才优势,到那时张氏一族无论在任何方面都强过其他家族太多。而其他的家族只要一意识到这种重视商业,并利用家族财富来培养人才的好处时,自然就会纷纷取用。

    再进一步,当时的社会主流格局就是家族型。当一个又一个的家族转成商业集团型,紧跟而来的就是整个民族的观念改变。到那时君王们再想搬那套变味的儒家思想出来愚民,恐怕就已经没什么用了,随之而来的就会是一个商业帝国的形成。

    不过张仁也有想过,历史上的唐、宋其实就属于商业帝国,只不过“帝国”不够彻底,最终却还是走上败落。为什么会如此?张仁不是历史学家,也不是社会学家,唯一能想到的应该还是那句“绝对的权力带来了绝对的腐败”,对此张仁还却想不出什么解决的方法。而且在这样的时代推行民主显然不太现实。张仁心中有一个退而求其次的腹案,只是他自己都还没能完全把握到该如何去做。

    ……

    有人可能会问了,周瑜在柴桑,也一心想帮孙权招纳张仁,似乎还用出过想『逼』张仁投奔孙权的阴招,那张仁为什么不老实一点,到了柴桑还这么大摇大摆的?

    其实张仁早就想过,真要瞒是肯定瞒不住的,周瑜那是什么人?与其躲躲闪闪,不如干脆一点亮出相来,作出一副合格的宗主的样子。不管谁来召,一律往外推!柴桑这里的情况又不像荆襄,好歹自己有个宗族在这里撑腰,就是不出仕孙权也奈何不了他。要是孙权敢用强,哼哼……貌似你孙权境内的山越之『乱』还没解决,没什么功夫管我吧?

    这段时间周瑜来拜访过几次,言语中也有旁敲侧击的想邀请张仁出仕孙权,都被张仁给推掉了,对此周瑜还真的有些无可奈何。当初周瑜是想在盐粮交易上动点手脚,以“张仁贩卖粮米给刘表的死对头将养士卒”一事来激怒刘表对张仁动手,『逼』得张仁无处安身的时候江东再卖点人情给张仁。而那时张仁两地间的商路已断,又欠了江东的人情,就只有出仕一途可走。不过现在张仁显然是没有中计,似乎是用了别的什么方法避开了刘表,周瑜一时间就没别的办法了——周瑜是帅才,却不是能够收拢人心的枭雄。而且铁了心不出仕,又有后台撑腰的张仁,你周瑜总不能真的杀了他吧?再说张仁又不是诸葛亮,对江东而言并没有什么危险,也没必要杀。还是想别的办法更好一点。

    张仁在柴桑,就这样热热闹闹,却又平平静静的到了建安九年……

    建安九年春二月,柴桑。

    张仁这天没有出去,因为他派去河北打探北方时局消息的二凌都回来了。

    北方袁、曹两家仓亭一役后袁绍病死,曹『操』则返回许昌休养生息。两家因为都伤及元气极需休养,北方到也因此宁静了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袁谭接上了袁绍的位子,同时派辛评去许昌上表报知,另一方面也向曹『操』请求停战,暗中却是想除掉三弟袁尚这眼中钉、肉中刺。

    曹『操』方面则按兵不动,曹『操』更是采纳了张仁写给郭嘉的信中那装病一计,目的就是想引发袁谭与袁尚之争。至建安七年十一月,也就是张仁刚刚抵达柴桑的那个月,曹『操』病危的装消息传到了袁谭的耳朵里,袁谭便再也按捺不住,以高旷、高翔为将,郭图为参军,挥师五万直取袁尚现在的大本营蓟城。

    袁尚的总兵力仅有三万稍多,其中还有万余人驻扎在北平。袁谭的五万大军直抵蓟城城下,眼看着随时都能把蓟城攻下来,却不料发生了一件大事,也是张仁最担心的事——乌丸王蹋顿带领着数万人马赶到蓟城支援袁尚。袁谭大军啐不及防,被蹋顿的万余精骑奇袭冲散,一夜之间就土崩瓦解,最后只有数千人仓皇的逃回南皮。袁尚组织起人马紧随其后进取南皮,同时还得到了袁熙的支持,仅仅自身的兵力就上升到近五万人。双方的整体实力就此发生变化,袁尚已经强过了袁谭。

    袁谭得报大惊失『色』,急忙亲领三万麾下精锐赶赴南皮支援……

    叭——

    张仁用力的一拍桌子,恨声道:“担心什么就来什么!袁尚真的跑去向乌丸借了兵!”

    紧皱双眉在房中来回转了几个圈后张仁又问道:“袁尚集中在南皮战线的兵力是五万人?这好像是袁尚、袁熙本身的兵马……蹋顿的兵马呢?有没有一起去南皮?”

    凌风道:“据我二人打探到的消息,蹋顿并没有跟随袁尚前往南皮,而是在上党、蓟城以北的地区游『荡』。”

    张仁声音都有些变味:“游『荡』?这所谓的游『荡』其实是在劫掠那片地区的百姓吧?是不是!?”

    凌风与凌云对望了一眼,默默点头。

    张仁转回身,又狠狠的拍,不,是用拳头锤了一下桌子,咬牙切齿道:“袁尚,你终究还是引狼入室了!”

    凌风犹豫了一下道:“大人,我们还打探到一些消息,说是袁尚有意在取下冀州之后,把幽州让给蹋顿……”

    张仁道:“我也差不多猜到了……去年的这个时候乌丸没有像往常一样来劫掠,如果不是莫大的好处乌丸是不会轻易放弃秋冬的劫掠。还有乌丸、鲜卑的许多小部族,肯定也是在那时就被蹋顿给管住,等的就是这一下。数万胡马,单凭蹋顿的部族只怕还集中不了这么多。”

    房中就此沉静下来。过了许久二凌见张仁一言不发的闷坐在那里,知道张仁心中烦躁,凌云先开口道:“大人,我们知道您一向很关心河北动态,如今蹋顿等北地异族欺凌我大汉百姓,您心里难过。可是您就算想管一管也无能为力啊。”

    张仁长长的叹了一口气道:“是啊,我无能为力……曹『操』那里怎么样了?袁谭的兵力好像集中到了平原与南皮,邺城应该很空虚,曹『操』差不多要动手了吧?”

    凌云道:“具体如何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在回来时经过许都,感觉曹『操』的兵马调动颇为频繁,而曹『操』手下的几员猛将也都已经调去了官渡,应该是准备举兵袭邺了。”

    张仁低头沉『吟』道:“曹『操』是不会放过这个机会的,只是他要什么时候才能打到幽州去?没有个几年的时间只怕做不到啊……北方的百姓还有好几年的苦日子要过。罢了,你们先回房好好休息一下,我想一个人静一静。”

    二凌应命退出房去,剩下张仁一个人在房中默然而坐。

    张仁想了很多,甚至有些懊悔当初不该离开曹『操』。也许当初他留下来帮曹『操』的话,现在就不会发生这种事。只是世上的因果循环谁又能说得清?

    现在肯定是不能指望袁尚会突然回心转意的去保护百姓,对付蹋顿。他袁尚一心争权,是个只要能让自己站在别人的头上就不去管别人的人,平民百姓的生死对他来说根本就不屑一顾。

    又想了一阵,张仁猛然想起一个自己忽略了的地方:“等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