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

第18节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第18节

小说: 穿梭在历史大事件中的将军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松震惊,立刻将他推荐给曹操,劝曹操吸附。

    但是,张松长得过于抱歉。

    “额镢头尖,鼻偃齿露”

    额头像锄头,头尖,鼻塌,牙齿外露,身材矮小猥琐,如同民间故事中的小鬼。

    曹操不信张松这幅猥琐鬼样,会有过目不忘的本事。认为是古人和他英雄所见略同,他的新书才会和战国时人所撰雷同,羞怒之下便烧了孟德新书。

    此后,曹操不再理会张松。

    张松回到成都,恰逢天下局势巨变。

    曹操赤壁兵败,张松便力劝刘璋和曹操绝交,和刘备结盟。

    汉代尚书郎刘卲曾经写下识鉴人才之术、量能用人之方及对人性剖析的人物志。

    书中谈到鉴识人才之难,特别难在“二尤”——尤妙和尤虚。

    其中尤妙指的是特别出众的人才,不见得很抢眼。

    “或以貌少为不足”、“或以直露为虚华”。

    这类人貌不出众,看来不怎么样;性格看上去有缺陷,言行直率表露,缺乏翩翩风度神采和气场。

    但若视为无用小卒,那是大错特错。

    张松其貌不扬,言语常常放荡讥讽,这就是人物志指的“貌少”、“直露”。曹操便是这么鉴识错误。

    没想到张鲁未来的第一位治头大祭酒竟然是张松。

    蝴蝶效应已经开始了吗?

    “所谓采集补给,就是从旷野山岭间取粮,采集鸟兽鱼虫,桑果植被,获取食物补给,缓解绝境下的粮食危机。”庞煖开始向张松陈述采集补给策略的核心概念。

    庞煖才说几句。

    张松就大声打断问道:“将军,请恕某直言。以某这些年逃荒经历见闻,少有饥民依靠荒野采集而得生。反而野外流民活活饿死,尸体成为鸟兽之食,沦为桑果养料者,不计其数。这是为何?”

    庞煖一楞,这个其貌不扬的张松,竟然一下就切中了采集补给策略的要害。

第24章 荒野求生,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张松提的问题,一下子就切中采集补给策略的要害————农业社会和采集社会的最大不同:人口承载力的天差地别。

    能够一下子扼住问题的咽喉,这是一种很了不起的能力。

    小米虫就没有这样的能力。

    庞煖下马,将马缰给边上士兵,一边走一边对张松说道:“首先,荒野之中,鸟兽鱼虫,野果植被,数量有限。”

    “将军此言差也。天下之大,山泽湖泊之广。万物生长,果桑繁茂,鸟兽虫鱼之多,相较于流民数量,已经足以称之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了。”张松打断道。

    庞煖看了看张松,本来想反驳,但是又咽了回去。

    张松的话,也是后世很多人对野生环境理解的盲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实际上呢?当然不是。

    野外环境的人口承载力非常低,很可能出现好几十亩地养不活一个人的情况。

    这也是为什么在进入农耕文明之前,全球人口非常非常少,整个地球上活着人类不过在百万这个数量级上。

    进入农耕文明,全球人口轻松破亿。

    进入工业文明,全球人口眼看着就要破百亿了。

    这就是人类社会的三个极其重要的阶段:采集文明;农耕文明;工业文明。

    三个文明阶段的人口承载力是天差地别。

    采集社会依靠直接收集自然资源,根本就养活不了几个人。

    在采集社会中,消耗在采集上面的体力占比还非常高,也就是说吃下肚子的食物比干农活的效率低了不少。

    哎,这些内容,对于张松这个时代的人太过超前了。

    庞煖决定还是从比较容易理解的部分入手,循序渐进。

    张松突然怕了一下脑门,发出刺耳噪音惊呼。

    “原来如此!我想到了!野外资源确是有限!我错也!错也!!”

    庞煖不解的看向张松,什么鬼?自己什么都还没讲呢。

    “某结合这些年四处逃荒的经历,想到为什么饥民无法依靠猎杀鸟兽鱼虫,采集野果蔬食为生了!”张松激动过度,整个人如同一个发情期乱窜的大老鼠。

    这个家伙的颜值,真是太低了。

    “哦,你说说看?”

    张松整理一下思路,说道:“这些年受灾地方不仅是中原地区。幽州、扬州、交州都有灾情。

    某还记得,建宁四年夏天。

    六月司隶地震,青、幽、徐、冀瘟疫流行,又发生大旱灾。

    七月,海水泛溢,交州、扬州的一带的沿海居民数千户,尽被大浪卷入海中。

    八月,长江洪水泛滥,江南一片泽国,扬州七成田地被毁,冲毁房屋无数。

    这一年,整个大汉帝国,无论南北都遭了大灾,将地震、瘟疫、海啸、旱灾、洪水都经历了一遍。

    结果呢?

    司隶、青州、徐州、冀州、并州。。。。。整个中原集结百万流民。

    同样处于苦寒之地的幽州,还有南方耕地几乎全毁的扬州,却几乎没有流民。”

    庞煖听了暗暗称奇,问道:“这是为何?”

    “耕地。”张松笃定的说道。

    “因为耕地?”

    “是的,将军。经历重饥荒的往往都是密集农耕区,本身野生资源就非常少,比如青州、司隶、徐州、冀州,这些地方处于中原腹地,开化文明,百姓淳朴,遵循王道,重农桑轻杀戮。农耕开发非常充分,可供采集的野生环境就少。

    相反,扬州、幽州地理偏远,又有山越、乌桓为患,民风凶悍,百姓不服教化,有牧牛放马、采集渔猎的习俗。耕地开发不多,反而野外资源充裕,即使发生天灾,也能依靠旧俗活下去。”

    庞煖听到这里,心中暗自腹诽,妈蛋,这是一个超纲发挥的学霸型历史人物。

    曾经看到父亲的鬼武神手稿,书皮第一页就写着史上留名之人,必有过人之处,想着是不是有些过于厚古薄今,抬举古人了。

    庞煖在见识到张鲁、张松这两位三国历史上的“龙套”之后,就越发感叹这句话放在鬼武神首页,一点也不夸张。

    张松提出的,正是采集补给策略核心。

    选择土地开发程度低,荒野资源丰富,最适合采集的迁徙路线。

    庞煖拿出一张麻布,上面是根据鬼武神人口迁徙调查篇中的人口分布、地理结构、各地物产、自然资源的统计,画出几条流民合理迁徙路线。

    张松看到这个麻布上内容,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

    里面详细标注了哪些地方受过灾害,耕地多少,人口几何。那些地方耕地开发不多,野外物资丰富,流民经过不会挨饿。。。。。。。。。

    “吾曾听闻将军古之恶来之名,心中颇为不屑,本来以为将军只是一介匹夫尔。今日才知,将军之志。”

    张松看完地图,心服口服的称赞道。

    天下山川地势、关卡险要、风土人情、物产补给,全部了然于胸。这样志在整个天下的人物,未来必然是乐毅、韩信那样名震天下的大将军。

    如果不是已经下定决心,全力以赴支持三代天师张鲁的道之国理念。张松也许就会跟随庞煖这样的将军,征南逐北,亲自见证这等豪杰人物的成长。

    庞煖有些脸红。

    规划好路线之后,下面就是将采集文明的技巧知识传授给张松了。

    这就是采集补给策略实施的基础。

    提高农业人口的采集效率

    农业文明人口的采集技能知识非常有限,并不能在野生环境里面确保吃下去的东西比消耗的体力多。

    支撑人体的三大营养元素成分,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野外环境里实际上可供利用到的非常非常少。

    没有去野外求生过,对这一点的认识往往错误得离谱。

    工业文明人口——普通现代人,真要扔在野外就是个死。

    怎么把鱼弄到手?怎么把鸟抓住?怎么找到能吃的虫子?是个非常难的技术活,要掌握非常多的知识点。

    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消耗,最高效率找到食物,补充能量。

    凭借蛮力,花了一上午,抓到一些猎物,吃下去补充的卡路里,还没有上午捕猎消耗的多。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就是必死无疑了。

    采集非常耗费体力,稍不注意,消耗的体力就会大于找到的食物能够提供的能量。

    第二天,庞煖在野外找了一些树木植物,带着张松去学习。

    “这里有好几种植物,能够作为补给。你辨认一下。”庞煖叫来张松说道。

    “将军多虑了,某家出生良家子,祖上三代以农桑为生。。。。。。”张松骨子里那种读书人的持才傲物又出来了。

    “好吧,那你辨认一下吧。”庞煖就不说话,请张松开始表演。

    “。。。。。。。。。。”

    “这。。。。。这些是啥?。。。。”

    “这又是啥?。。。。。。”

    “日。。。。。。这特么的又是啥啥啥?”

    这些植物看上去都长得差不多郁郁葱葱。在枝繁叶盛的森林中,张松一阵面红耳赤,有些迷糊。最后,辨认出野生苹果树和松子树,挽回一些颜面。

    庞煖看着周围茂密复杂的丛林,说道:“这里有松子、山药、山核桃、野生苹果、野枣。。。。。好几种植物的根还能捣成浆糊吃。你看那里的几个树边上藤蔓和矮小草木,那两种是药物,第一种是这个地区特有,能解除痉挛的,第二种能够镇痛消炎,还能让你爽一发。茎秆上的纤维还能做绳子。”

    张松立刻拿出竹简,麻利的在上面记录下来。

    “爽一发的意思是?”

    “恩,就是让你暂时忘记烦恼。对了,这个会上瘾,列为禁药。严禁五斗米道弟子服用。”

    “喏,将军。”

    张松还算是见过世面,并有着过目不忘的本领。要是把一个世世代代,守着祖传一亩三分地耕种的古代农民,扔到这种环境去,恐怕死得更快。

    仅仅吃植物就如此困难。更何况是鸟兽动物。

    鬼武神书中人口迁徙调查篇记载。

    五代十国时期,饥荒、战乱,死者无数。

    关中甚至出现禽兽塞道的景象。

    饥民们最初追捕野狗、山鸡等野兽为食。

    但是效率太低。

    虽然捕猎甚多,可体内能量消耗更多。身体入不敷出,仍然慢慢虚弱,饿死。

    随着时间的推移,饥民大批死亡,活着的也只是苟延残喘,开始人吃人。

    逃离的野狗忽然成群地回来,于道路啃食死尸,活人已无力捕捉,甚至只能等着被野狗分食。

    明末四川成都,死人甚多,就起了虎患。任凭老虎吃人,延续二十余年。野狗之类,在饥荒过去,可以扑杀分而食之,但人很难干的过老虎。

    锦竹县有新县令去赴任,主仆八人去县衙,路上遇见一群老虎,被扑杀了六人。

    这还是有力气的活人遭遇,饥荒中饿得快死的人呢?

    唯有听天由命了。

    故世人皆云: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

第25章 开源节流() 
庞煖传授给张松的是鬼武神殖民篇中的采集技能知识。

    如何高效率的采集?哪些植物有什么特殊作用?

    如何高效率的狩猎?哪些技巧方法可以轻松捕获猎物?

    这些都是采集文明赖以存在的基础知识。

    大汉帝国已经是农业文明。

    只有南方的山越族群,或者南中的南蛮部落,还有采集文明形式的部落存在。

    如果去那里游历一番,肯定会收获不少。

    可惜,现在没有那样的条件,只能庞煖用填鸭式教育,一股脑告诉张松。

    张松一目十行,过目不忘的“异能”,让庞煖大开眼界。

    这种学习效率,实在太高了。

    一天讲了几百处知识点,没让庞煖重复说过任何一处。全都是说一遍就记住。晚上回去后,张松将记忆的内容背诵,让五斗米道的其他祭酒合力在竹简上抄录下来。第二天拿给庞煖看,一字不落。

    庞煖感觉自己身边就是带着一个人形u盘。

    。。。。。。。。。。。

    每天白天,在行军的过程中,庞煖带着五斗米道祭酒张松,传授提高采集效率的技巧知识。

    中午时候,两人时不时在那张麻布难民迁徙路线地图上指点修改,然后让张松带回去给君师张鲁再修改。

    傍晚,庞煖就带着士兵去山林间,收集辅助粮食。

    五斗米道弟子有出生宜阳郡的当地人,告诉君师张鲁过了这片丘陵地区,前面就是平原,道路会顺畅很多。

    庞煖收到消息后,便多次组织人手上山。准备多砍一些树皮储存起来吗,以备不时之需。

    其实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