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之开着战舰去穿越-第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制电力设备的装机容量,不仅是政策限制,更是为了推销自己建造的小区的需要。如果小区外面的普通大明的土地上也有电灯什么的,还怎么吸引大明土豪前来华夏人居住的小区定居呢?
大明最后同意了此点。
1773年5月,新华夏大使馆首先在玄武湖东北湖畔动工。同时,大使馆外的特区地块也开始动工,自然,首先进行的依然是住宅区。新华夏还指望这些房子掘来大明的第一桶金。
为了赚钱,崖山人的速度时相当快的。经过紧赶慢赶,74年年中,大使馆区域建筑主体已经完工。在74年12月,特区住宅区第一期也终于完工了。
75年春节,新华夏首任驻大明大使郑友爱邀请大明一些官员与不少富豪参观新华夏特区住宅。
钱有龄是南京最有名的一名大布商,他的布匹生意甚至延伸到了军队;大部分军队的着装衣料军来自钱有龄的布装。钱有龄之所以能够从一种小布商跃升为一个南京甚至大明都有些名气的大布商,靠的就是在大明军队主管后勤的远房侄子的关系。自古以来,在华夏,权钱结合才是来钱最快的生意。
这次,新华夏大使邀请官员与富商前来参观新华夏风格小区,自然有这个南京最大布商的邀请函。
钱有龄对于新华夏的邀请有些不以为然。论园林之精美,身为汉人的钱有龄自认为中华园林甲天下,根本就不相信这群丢了祖宗、背井离乡来到北美的新华夏人能够设计出什么好的宅子,好的庭院,还是什么所谓的新华夏风格,什么美轮美奂,精巧绝伦等等,用词极其夸张,连祖宗流传下来的谦虚都忘了,让钱有龄更加不屑。不过,大明的官员都过去了,作为红顶商人,钱有龄只能亦步亦趋的跟随。因为,即使是大明的官员都不会轻易得罪新华夏人,更何况自己一介商人?
一行人首先在南京中心区的官府大楼一个大厅集合。大明的官府从为民服务的角度看,还是远超满清官府的,毕竟是师传自新华夏,有了点现代政…府的感觉。因此,钱有龄与一众官员富豪才能够在官府的大厅汇合,并有茶水送上。他们这些商人虽然已经或多或少的高手到大明官府与满清的不一样,但是每次接受了官府的服务还是有些诚惶诚恐,官本位的思想在大明甚至新华夏依然大有市场。
九点钟后,一众商人登上新华夏提供的四轮马车,沿着新华夏协助铺设的四车道水泥马路一路向北驶去。
与钱有龄一起的一个富豪说道,“嘿,不说别的,新华夏人造的马路可真不错,平坦,宽阔,还有这四轮马车,车身宽阔,柔软舒适,你看,连放酒的小柜子、取暖用的小炉子都有,行驶平稳,还没有震动,躺着都能睡着,前所未有的舒适,咱回去必须买一辆。”
钱有龄很赞同,“不错,我也看中这个车子了,确实不错,必须买一辆。”
大家纷纷附和。
接着,一行人来到新华夏大使馆。最吸引人的是那钢筋结构的大玻璃幕墙,如同水晶宫般矗立在玄武湖畔,灼灼生光,让人晃花了眼。
一月的南京虽然表面上是春天,但是寒冷的程度依旧不下于冬天。只是,那看着宽阔、理应寒冷的使馆,却依然温暖如春,热得众人热汗直冒,见鬼了,外面这么冷,怎么室内还这么热?很想脱掉衣服,但是大家都是有身份的人,不能做出失礼的事情,只能忍着。
大使馆此时无论是人员配备,还是家具配置都不太齐全,因此,更显得空旷。新华夏大使郑友爱看出众人的不适,在代表新华夏对众人应邀前来表示感谢后,就带领众人直接去参观已经被命名为“华明友谊国际公馆”的新建小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个气派的宽阔超过十米的大门,两旁是高大的华表。再入眼望去,就是一个直径二十米的大池子,里面一个假山,还配套一个超大的喷泉。
进入园区后,道路两旁,布满宫廷风格的路灯,据说里面就是新华夏的最新科技—电灯。不仅如此,路两旁还种满绿植,郁郁葱葱。那整洁安静的模样,在大明根本就见不着。就冲着这份整洁,让人心中十分欢喜。
第一百一十五章 莱克星顿的枪声()
终于,一行人进入新华夏人所谓的商业区。中心就是一个大超市,自然是新华夏最有名的好又多超市,作为新华夏在大明的第一个超市,算得上是旗舰店,自然要有旗舰店的气势,是个三层建筑,单层面积就超过上万平米,空间虽然大,但是里面却装满琳琅满目的商品,让人眼花缭乱。都是新华夏的商品,涵盖了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
按照新华夏高层的意见,新华夏的商品并不是简单的迎合大明的消费需求,而是要引领大明的民众,向新华夏的生活方式靠拢,培养出一群仰慕新华夏文明的人群,从而促进两国的民间交往,在深度方向加深两国的关系。
这些商品,可以说大明大部分都有,但是,新华夏的却更加精致些。
比如,新华夏的面巾纸,洁白柔软,钱有龄以为是什么高档用途,却原来只是擦嘴的,让大明人颇有土包子进城的感觉。新华夏的试衣镜,足有一人高,远远超过西洋镜。人站在面前,就是另一个自己出现在眼前,十分显眼。同样的花生、瓜子、干果什么的零嘴,新华夏人将它们一包装,就是显得那么的高档。
新华夏的家具与明清的大红大紫风格截然不同,而是讲究简洁,造型别致,做工精细,喜好材料本身的纹理与色泽,有一种贴近自然的感觉,让明人富豪耳目一新。
一切,都是似曾相识,却又有些不同,传统之人自然是不屑一顾,但是也有一些标新立异者,比较欣赏。尤其是一些在新华夏进修过的大明官员,看到这些物件,似乎勾起了埋藏在内心的那些记忆,带头询问其价格。
超市方面表示,第一天开业,并恰逢春节,一律七折价格销售,让大明的官员十分开心,纷纷购买。并且,没有后顾之忧。只要是大家具,而且送货地址在市区的,一律免费配送。
大明的商人最为投机,一看官员都购买了,自己哪能不跟风,否则怎能与上层保持一致呢?纷纷解囊采购。
参观一番过后,已经是傍晚时分,小区内灯光亮起,一片通明,亮如白昼。众人在大使馆用餐,然后就被送到了各栋别墅休息。
这些别墅已经装修完毕,并且配置了新华夏的家具。众人一旦住下,才发现新华夏人建筑的方便性。无论是用餐、会客、住宿、洗漱,全部已经被规划好了区域,功能明确还方便。水电的配置更是极大的方便了居家生活。随手打开开关,就能让房间一片明亮。想要洗手,也就是拧开水龙头的事。甚至,水龙头里面还能出热水,据说是烧电的,可比自己在家里用任谁还要临时摊派人手去烧方便多了。关键是,虽然春寒料峭,但是因为有那个叫什么暖气,使得房间温暖如春,盖上一床薄被子,就一点都不冷了。
正如新华夏人所宣称的那样,一切,以人为本。
第二天,众人一见面就是打招呼,“昨晚你住的好吗?”
“很好,太方便了,关键还暖和,比炕可是强上太多了。”
“对,这样方便的房子,我必须买它一打。”
“还一打?你一家就一个宝贝儿子,住的完吗?”边上有熟悉的人打趣。
“我一家住不完不是还有七大姑八大姨吗。”
“不错,不错,正是此理。这里距离皇宫与官府也不远,据说新华夏人马上就要通上什么有轨电车,到官府也就小半个时辰的事,方便。关键是,”看了看周围,小声说道,“据说我们大明的许多官员已经在这里购买房子了,其中就有工部的陈侍郎,他可是主管我们这些商人的。”
“嗯,我也听说了,吏部的李尚书也悄悄的在钟山脚下*了一逃别墅呢。”
“那这地方可不得了啊,与官员比邻而居的好处,大家都懂得的吧?”
“自然,自然。”
众人纷纷附和。
新华夏建造的所谓别墅并不便宜,一个占地500平,建筑面积400平的小别墅,不算家具,就需要8万华元,相当于12万两白银。
不过,这些都是大明顶尖的商人,显然并不缺钱,纷纷解囊抢购。不仅如此,还顺带了家具的销售。
可以说,新华夏的小区推销计划十分成功,不仅第一期住房销售一空,还预售了将来的二期与三期的住房。
关键是,在一传十、十传百的广告效应下,新华夏的住宅被传的神乎其神,尤其是电灯的存在,更是给讨厌黑暗的人送来了光明,导致附近闻风而动的大明商人都抄起了地皮,将特区周围的土地价格直接翻了番。
他们知道,新华夏是限制电力对外供应的,为了说服新华夏人,甚至出动了大明的官府关系。在大明官府的协调下,新华夏同意了周围小区的供电要求。并且,根据大家踊跃的购房需求,新华夏建议周围的汉人第一批专职开发商开发多层建筑(6层以下)以满足大明中高收入人群的需要。自然,主要是政府中低级官员,至于高级官员,有需要的早就在特区安家了。
当然,无论是新华夏的技术还是输电线路的架设,以及后续的用电费用,都需要钱,都是要大明额外支付的。
新华夏在大明终于挣得第一桶金,总价值8000万华元,毛利润就超过3000万。最关键的,是撬开了大明的富人市场,将新华夏的“高端生活方式”引入大明,密切了新华夏与大明的联系,在政治上也是大大加分了。
这就决定了新华夏的这次行动,可不是一锤子买卖,是注定要长久发展下去的。因为,这是文明的力量。
波士顿惨案后,英国人并没有汲取教训,对于北美十三州的盘剥更家严重。比如,1773年,英国通过了茶税法;1774年,英国人再次颁布了5项不可容忍的法令(诸如封闭波士顿港,增派英国驻军,取消马萨诸塞自治权,确立英国对殖民地的司法权等),从政治上军事上加紧对殖民地的控制与镇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北美十三州殖民地普遍成立通讯委员会,领导抗英斗争,波士顿倾茶事件就是其中一件典型事件。
不过,最高…潮的事件发生在1774年9月,北美殖民地在费城召开了殖民地联合会议,史称“第一届大陆会议”。除佐治亚因英国总督阻挠缺席外,其他12个殖民地的55名代表都参加了会议。
大陆会议通过了权利宣言,要求英国政府取消对殖民地的各种经济限制和5项高压法令;重申不经殖民地人民同意不得向殖民地征税,要求殖民地实行自治,撤走英国驻军。如果英国不接受这些要求,北美殖民地将于12月1日起抵制英货,同时禁止将任何商品输往英国。
大陆会议同时还向英王呈递了和平请愿书,表示殖民地仍对英王效忠。会后,各殖民地开始进行起义准备,训练民兵并贮藏军火,为武力抗争做准备。
1775年4月18日晚,天空漆黑一片,两匹快马从波士顿向康科德方向急驰而去。马背上的两个人,一个叫保尔•瑞维尔,一个叫威廉•戴维斯。他俩都是北美争取民族解放的秘密组织“自由之子社”的民兵战士。他们在波士顿打探到总督兼英国驻军总司令盖奇即将派军队到康科德搜查反英秘密组织的军火仓库,并要逮捕爱国者领导人。他们连夜骑马向各地的民兵报警。他们很快来到近郊的莱克星顿村,把英国军队就要来搜查的消息告诉当地的民兵们,然后又飞身上马直奔康科德。民兵们得到消息后,很快集合起来,埋伏在树林里、公路旁,等候英军的到来。
19日清晨,天刚蒙蒙亮,800名穿着赭红色军装的英国轻步兵,在少校指挥官史密斯的带领下,乘着薄雾,偷偷地来到莱克星顿村边。他们正要摸进村子,忽然发现村前的草坪上列队站着几十个村民。这些人个个手握着枪,怒视着英国人,双方僵持了一段时间,不知道是谁开了第一枪,英军少校指挥官史密斯挥动军刀命令英军士兵开火,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被拉开,在激战中有8位民兵战士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由于敌众我寡,英军很快冲进村庄,并向康科德镇猛扑过去。可是他们赶到时,民兵们早已把弹药库转移了,爱国者领导人也隐蔽起来。英军除了糟蹋粮食外,什么也没有找到。
史密斯觉得事情不妙,命令士兵赶紧撤退,可是这已经晚了,四面八方响起一阵阵枪声,一排排子弹从房顶、树林、草丛中射来,穿着红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