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87节

明末强国梦-第87节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人数能有七、八千人,一时间喊杀声震天,声势浩大。

    乱民作战的法宝就是人数众多,一群乌合之众如果用正规军队的战法派出几百人,一两千人冲锋,官军是不会怕他们的,明军的战斗力也很强,历史上也是有名的强军。但是,如果动不动就是上万人的冲锋,这人海战术也不是那么容易破解的。像李自成、张献忠这种有名的乱民首领,也是以人海战术为法宝。他们训练有素的精锐人数很少,只能充当督战队。

    朱万化告诉连长朱全柱,火炮先不要开火,等我的命令,步枪只瞄准光膀子戴头巾的打,指手画脚指挥的重点照顾,特战队员的狙击手也上前沿。一般乱民尽量不打,但是有一个限度,就是100米,进入100米的一律射杀。敌人冲到500米以内开始喊诱降口号,投降者都从阵地两边放过来,有专人引导。

    乱民的冲击出发地距离1000米左右,实际都在步枪、火炮的射程内。但是这边没有开火,怕打跑了,就抓不到俘虏了。

    朱万化又来到后队(卫所兵),命令在阵地两边竖起那两组画,每组三幅。这第一幅画面的上方有一个大的黑点子,表示是第一幅,上画着一个乱民丢掉了手中的大刀,第二幅画面上方有两个黑点子,表示是第二幅画,画着一个人是双手抱头向前走,第三幅画面上方有三个黑点子,表示是第三幅画,画着一个乱民在吃馒头。这就是劝降的三句口号:“丢下刀枪,双手抱头,过来吃馒头。”大明的百姓绝大多数是文盲,写字看不懂,战场上喊话听不清,只有这个,明明白白,一看就懂。

    说话间乱民的冲击队伍已经到了500米以内。朱万化找一个高大的士兵站在高处,指挥齐声、不停的喊这三句口号:“丢—下—刀枪!双—手—抱头!过—来—吃馒头!”卫所兵心里也合计,仗还没打,就劝降抓俘虏,有点不靠谱,还给馒头吃,就更琢磨不透了,但是命令还要执行。

    前边也开火了,这次只是步枪、机枪开火,没有了火炮的声音,并且枪声稀疏,但是效果非常好。乱民队伍中,领头的,大声喊叫的,指手画脚的,光膀子戴头巾的,一个接一个的被打倒。乱民虽然还在向前冲,但失去了指挥者,队伍越来越乱了。不少乱民终于看清了那三幅画,初时不甚懂,又听到口号,看到山坡上白花花的馒头,闻到了饭菜的香味,开始明白了。

    闻香教驱赶乱民上阵打仗,就像渔民赶鱼鹰下水捕鱼,那鱼鹰是饿肚子的,吃饱了就不干活了。乱民也是一样,本来就缺粮,头目再故意饿他们,许诺:打下某某地,管饱吃饭。后面再放上督战队,这饥民只能亡命冲锋。

    看明白了的乱民们,心眼开始活动了,他们身边又少了看管他们的头目(差不多都打死了)。于是,就开始有照着办的人了。真的丢下了刀枪(很多都是棍棒农具),双手抱头,用更快的速度向前跑去,目标当然是吃馒头了。有人带头,就有跟着的,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双手抱头向前跑。后面的闻香教头目也愣了,看着冲锋速度很快,可是刀枪都丢掉了,还打什么仗啊?最后当然也明白了,这是为了吃馒头。

    一时间战场上出现了诡异的现象:防守方,枪声稀疏,不紧不慢的给闻香教大小头目点名,后面旗帜招展,大队的人在喊口号,用旗子指引着两侧吃馒头的路线,而不是战斗,冲锋的一方兵器丢的满地都是,人却双手抱头拼命向前冲,很多已经冲过了防守方的战线,不是战斗,是投降,在卫所兵的招呼下,从阵地两侧排队过去吃馒头了。拿到馒头的饥民兴奋的手举着馒头,又蹦又跳,客观上起到了更好的宣传作用。眼看着冲锋的队伍和防守方会和了,融为一体了。

    闻香教头目看呆了,人是冲上去了,好像敌方阵地上没有战斗,冲上去的人都熔化在敌方的后队之后了。大事不好!这是集体投降!赶紧鸣锣收兵!

    那里还收的回来呀?连乱民后队都有人大喊:“吃馒头!吃馒头!”不少乱民乱哄哄的、奋不顾身地朝前跑去。都说兵败如山倒,这吃馒头打冲锋也是如山倒啊!饥饿的人吃饭的欲望也是很强的。头目赶紧下令弹压。杀了几十个人,才算勉强稳定住一部分。再一看人已经跑了大半。

    闻香教头目再也不敢冲锋了,赶紧带领剩余人马撤退。就在这时,机枪、大炮一齐打过来了,一千米的距离,除了喷子、左轮步枪、52迫击炮,其他都在射程之内,这回不区分目标了,哪里人多就打哪里。乱民一哄而散。漫山遍野的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这一战毙伤乱民三千多人,俘虏一万多。乱民余众几乎全部溃散逃亡,这一路的乱民等于全军覆没了。

    官军收复乳山县,并向孙元化报捷。

    ………第108章完………

第109章:威海新气象() 
经侦查,乳山县剩余不多的乱民已经全部溃散,朱万化命令卫所兵收复乳山县,进城安民。朱万化的防守线又向前推进了一步。并且向孙元化告捷。

    败逃的闻香教头目无比的郁闷。几年来,这种起事作乱事情干过多次了,应对各种情况也有了老套路,从来都是顺顺当当的。这次真是邪性,本来上万的难民蜂拥而上,莫说是道路卡子,大小坚城也是一鼓而下。结果却完全意外,冲锋中死的人不多,全是自己得力的手下。冲在前面的炮灰都活蹦乱跳的吃馒头去了,后面督战的死了一片!这是什么打法?左右看看,大小头目差不多都死光了!老本都搭进去了!以往那种煽动、起事、抢财抢人、卷财逃亡、回到老窝快活的老套路全都打乱了。这是怎么了?

    这一战卫所兵太舒服了,摇旗呐喊,站脚助威,抓俘虏,收复失地,一路顺风,无一伤亡,馒头菜汤随便吃。他们中间不少人已经把朱万化当做神了,这是诸葛孔明再世啊!

    孙元化得到捷报,心情无比舒畅,解决了乱民,去掉了困扰了两个月的烦恼。登莱地方太平,他这个巡抚做着也舒坦。朱万化的确不同寻常,通过幕僚的报告,他也知道了‘吃馒头’的战法。这些乱民哪有什么信仰、目标?只是一群被利用的饥民。一顿馒头就瓦解了。平定民乱指日可待,也用不着朝廷的援军了。于是,赶紧给朝廷上表报捷,同时告诉锦衣卫的头目,跟踪闻香教的大小头目,尽量不要漏网,大头目最好活捉几个,用于京城献俘。

    一时间,“吃馒头”三字在山东地面上广泛流传,成了最时兴的口头语,谁要是不懂‘吃馒头’三字的含义,别人都笑话你。

    。。。。。。

    朱万化得到报告,从朝鲜贸易得到的第一批五万石稻米已经到达威海刘公岛码头。朱万化指示,这一批稻米全部留下,在威海的刘公岛扩建仓库存储。其余批次的稻米运往舟山,准备转运到台湾。

    移民是要途径威海、舟山到台湾的,因此,威海就是山东移民的转运站,需要大批粮食。

    乱民被限制于文登周围狭小的地域,用不着围剿,自己就会散伙的,这已经没有任何悬念。只要锦衣卫做好闻香教头目的跟踪就万事大吉了。朱万化现在需要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移民工作中,光是一万多俘虏,就需要处理一段时间。由于饥荒加上战乱,进入移民营的百姓也不少。需要登记、甄别、临时安置、供给饭食,再设法购买一些粮食。然后莱阳、乳山两地的移民就可以分批经烟台到达威海,然后运往台湾。为此沿途还要设立转运站。

    七月初六。朱万化处理了诸多事务之后回到了威海。

    威海的刘公岛,岛上多山,面积过于狭小。朱万化打算把这里变为一个纯军事用途的岛屿,居民全部迁出。

    现在的威海卫还仅限于威海海湾南部杨家湾(威海海湾南部)一带,北部人烟稀少,陆上新建的码头就在这里。周边可耕种的耕地不多,朱万化计划在这里建立一个小的行政区域,这个地方行政机构虽然很小,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以农业经济为主,这里陡峭的山地不多,大部分是较平缓的丘陵,因此,可以大力推广温室技术,种植蔬菜,饲养家禽牲畜,主要为刘公岛的军队提供食品,同时可以作为高档的蔬菜商品出售到山东、直隶甚至京城,毕竟这里的气候尚属温带,又是沿海,比北京温暖了许多。因此,这里也可以安置数千甚至上万移民。

    山东的邮政也从这里建立起来,能扩展到那里就凭其自然发展了。强扭的瓜不甜,当别人还没有认识到邮政的好处时,你如果强行推展,别人会认为你另有所图。

    在威海占住了脚,也得到了登莱巡抚的认可,但是威海的驻军还没有名号,总觉得美中不足。于是朱万化以安置移民和最后处理文登乱民为由,邀请孙元化访问威海。孙元化因为儿子们在为朱家效力,同时朱家对孙家态度友善,并且为他带来山东迅速平乱的功劳,得到了朝廷的褒奖。现在孙元化的300名家丁,也和赵率教、王元雅的家丁一样,装备了朱家的新式火铳,并得到了朱家军事顾问的训练,成了大明数的着的精锐,而且孙家的新式火铳全部是朱家赠送的,没有花费一两银子。因此,孙元化也有意亲近朱家,于是愉快的接受了邀请,七月十五日来到了威海。

    孙元化一行一进入威海地面就感到了明显的变化,田野里建起了一排一排的像是民居的房子,仔细看又不是房子。这是种植蔬菜的暖棚,孙元化和他的随员都不认识。农民都在田地里忙碌着,村庄里新建了不少新的民居院落,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进入威海后道路明显宽阔平整,有几个地方正在修建桥梁。有的桥梁已经建好,桥面宽阔,铺着大块的像是石板(水泥)的路面,中间有白色碎石铺的分道线,马车行走在上面及平稳。孙元化的幕僚说:“东翁,朱大公子真是非寻常之人啊!这才几个月,威海这个不毛之地就变成了这样。了不起!了不起!”

    朱万化、毛承祚和属下的一干军官在陆地码头迎接孙元化。大家抱拳行礼寒暄过后,孙元化被引导上了渡船。这种渡船是船厂为钱塘江渡口设计建造的,平船底,宽阔的船身,没有风帆,采用蒸汽动力,上下两层舱室。下仓为筒仓,四面敞开不封闭,分前后两部分。后半部装载车辆货物,前半部分是客舱,舱中只有少量座位供体弱老幼使用,一般乘客只能站立,头顶上方有扶手。上层为雅座数间,专为达官贵人所设,乘坐时需另外购票。今天接待的是贵宾,孙元化被请到了面向船头的一等雅间就坐。一声低沉的汽笛声响起,机器轰鸣,渡船徐徐驶离码头,向刘公岛驶去。

    透过舱室的前玻璃窗,海天一色的景物尽收眼底。孙元化的随员感到奇怪,这船没有风帆,没有船桨,只听到轰鸣之声,自己就会走,想问个究竟,又怕掉了身份。正诧异间,朱万化说话了:

    “初翁,这个渡船是蒸汽机动力驱动的。它的原理就像这个图。”朱万化用手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张蒸汽机原理图。“蒸汽机就是用煤炭来烧水,产生蒸汽,蒸汽推动活塞,道理和风箱相似。活塞推动轮子转动,带动了船尾的桨叶,推动船只前进。”

    孙元化在大明朝算是精通格物的大家了,放在当今世界上,也算得上是顶尖的科学家。他虽然感到惊讶,但是道理一说就通了。

    朱万化继续说:“渡船较大,人力划桨几乎不可能。如果采用风力,要频繁操作风帆,所需船工的人数众多,这种短途航程,需要频繁调整风帆,要求船工要有很高的操帆技艺。风帆的设备占用的大量的甲板空间,乘客必然要下到底层的船舱。另外使用风帆,船只必然侧向倾斜,渡船的乘客都是普通民众,忽左忽右的侧向倾斜,乘客会感到不舒适,甚至惊慌。所以作为渡船,采用蒸汽机动力,是上上之选。”

    说话间船只已经全速开动起来,高速行驶的船只劈开海浪,快速向前,坐在面向船头的舱室中,感觉着高速运动的舒适,悠哉,美哉!

    船到刘公岛码头上岸后,朱万化把孙元化让到码头广场的一个小台子上。台子上有临时架起的遮阳伞,台子前面立着旗杆,大明的日月旗在旗杆上飘扬。孙元化、和朱万化站到台子中间。朱万化说:“为了欢迎初翁的到来,请您检阅我们的仪仗队。”然后,朱万化抬起手臂挥动一下,鼓乐声起,这鼓声明显不是大明常用的鼓,节奏感极强。实际上这是西洋军鼓。广场边上的一队官兵,穿着整齐的草绿色军礼服,上衣短小(大明的战袄都是到膝盖以下)腰中砸着皮带,脚蹬皮靴,手带白色手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