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强国梦-第45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还有一条,假道灭虢的故事罗汝才也是懂得的,因此他还要安排好兵力,谨防准格尔人图谋不轨,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嘛。不过这一次,罗汝才有巴尔喀什湖这个天然的屏障,还是比较放心的。准格尔人走的是巴尔喀什湖的外侧,隔着一条长长的湖泊,就是一道天然的防线。
。。。。。。
崇祯十二年的五月二十日,罗汝才的使者终于到达了敦煌,这里是西路军与国防军的联络站。他们带来了准格尔人举族西迁的重大消息,很快,这些消息就到达了开封。
事件重大,有关的军政两界的重要官员就被召集到督军府商议对策,参加会议的有:朱大典、朱万武、朱万杰、洪承畴、王元雅、孙元化等官员,所有与会者对这个好消息都非常的兴奋,因为收复准格尔之后,除了西藏,大明的疆土就全部的收复了。马守应的部队已经进入了西藏,占领了部分地区,并接近了拉萨,预计崇祯十二年之内他们将收复西藏的主要城镇,到明年会完成对于西藏的占领。
兵部尚书朱万武说道:“既然准格尔蒙古人已经决计出走,我们也就不必客气了,我国防军应该尽快出兵,逼迫其向西退却。我们逼迫的紧一点有一个好处,就是使得他们集结牧民时间紧迫,仓皇之间他们就会留下更多的人口,避免人口流失过于严重,蒙古人也是我大中华的一员嘛。”
执政官洪承畴说道:“我赞同朱尚书的意见,但是我希望我们出击的部队尽量避免大型的战斗,其一是避免无谓的伤亡,他们已经决定迁移,那么战斗就是多余的了。其二我们也需要保持准格尔人的军事实力,不能消弱他们,他们西迁的路途遥远,期间必定征战不断,他们能够顺利西迁也附和我们的利益,我们也不希望他们被某个强敌打回来。他们回来也是我们的麻烦。”
朱万化说道:“朱尚书和洪执政官的意见都是正确的,我完全同意。”
朱万化知道,原本的历史上,几十年之后,准格尔就西迁到了里海、黑海一带,成了那里鞑靼人的祖先,这是符合历史规律的。
陆军总监朱万杰说道:“准格尔地域辽阔,我们的进军路线要依照主要的交通干线行进,占领主要的城镇,初期进兵不要过于分散。部队则调用第十师(甘肃、青海)和第八师(陕西)为好。”
大都督朱大典说道:“我同意万杰的意见。我们收复了准格尔,与西疆就连成了一片,为此需要组建新的部队,我的意见是从第十师、第八师各抽调一个团,军校再补充一部分基层军官,组建第十三师,驻地准格尔。我们现在的师级编制已经有了十三个,还有一些独立团,因此,西北的部队可以考虑增加师以上的编制,以便于管理。”
朱万化说道:“好,我同意,那就建立一个西北军吧,名字就叫‘西北军’,设军长、副军长、军参谋长和军教官,人选大都督府和陆军总监部定一下。军级的直属机构以部队的指挥、调度、管理为主,重在参谋、后勤、辎重上,可以配属简单的军械修理工厂。所辖部队的地域是陕西、甘肃、青海、准格尔,将来还要考虑西疆。”
这就相当于西北军区了,在现代对应的就是兰州部队。
工部尚书周延儒说道:“我们河西走廊的公路已经到了敦煌,准格尔地域辽阔,尚无公路,对于军事防务、农牧商业的制约极大,所以当务之极是修路。勘测雇员应该随着部队进入,勘测线路,尽快的就地招收民夫开始修路,据说那里的灾情很严重,修路工程同时也是赈济灾民,一举两得。现在是夏季,还应该调集养鸭户进入灾区,还是可以挽救一季的牧草,避免牧业的更大损失。”
礼部尚书孙和京说道:“准格尔的公路要修筑的等级高一些,路面要坚实,因为,预计到下半年,在台湾制造的汽车就会有第一批的产品,在地广人稀的准格尔正好适于使用汽车。”
朱万武说道:“大城镇还要考虑筑城,准格尔地区还不是特别的安定,有城池还是便于防护的。”
朱万化说道:“刚才各位的说的都很好,我也同意。在这里我要提出一个问题,西北、北方很多的省份都是这种地广人稀的状态,与江南的富庶之地有极大的差别。那么是不是北方的省份就不重要了呢?我们这么的重视这些省份是为什么?细说起来原因不少,今天我就选主要的说三点:第一是为了天下的安全,历史上,历朝历代威胁大多来自北方,我们占据了这些省份天下就安全了,这个道理大家都懂,我就不多说了。第二,我中原人口稠密,在和平盛世之中,没有战争,没有饥饿,人口更会成倍的增长,终于会有那么一天,中原大地上人口不堪重负,这些人口就要有出路,那么西部、西北、北部的这些地广人稀之地,就可以吸纳大量的人口。第三,我们这些年搞了不少的工厂、矿场,大家也就知道了地下埋藏的矿物之重要。在这里我要告诉大家,我们江南的富庶之地,按照土地面积来说还是太小了,并且多平原。国土面积大,埋藏的矿物才会多,山地中的矿物多于平原。因此,这些地广人稀之地拥有的矿物远远的超过了江南的平原。今后工厂会越来越大,需要的矿物也会越来越多,眼下我们的矿产够用了,可是我们的子孙后代呢?一百年,一千年还够不够用?没有这广袤的国土,那里会有我们需要的矿物呢?所以说,我们不要把那些不毛之地、苦寒之地当做负担,他是我们子孙后代的财富。”
这一番话说完,在场的官员都佩服的五体投地,他们全体起立,向督军大人躬身行礼。洪承畴带头说道:“督军大人深谋远虑,我等不及也!”就差说“督军圣明”了。
古代人是没有控制人口数量概念的,因此,朱万化也不能讲计划生育,讲计划生育那就妖孽了。并且此时的中国人口还不多,边远地区还需要大量的人口。到了需要控制人口的时候人们自然就会认识到,也会有办法,此时说这个就是杞人忧天了。
中国的矿产分布的确是边远地区丰富,特别是北方,远远的强于南方,江南的富庶平原上矿物非常贫乏。如果以长江划界,江南的矿物连一成都没有。这些情况朱万化是知道的,但是朱万化只能用面积、山地平原来比较,不能直接的说这个事实。否则朱万化成了什么人?
洪承畴说道:“准格尔带走了百万民众,使得本来就人口稀少的准格尔,人口更加少了,因此我们需要向那里移民,现在需要移民的地方太多了,人口的来源少了,能不能想点办法,从江南的人口密集地区招收移民呢?比如给优惠的安家费用。
还有就是建省,准格尔又需要一大批官员,而准格尔的很多地方都是渺无人烟之地,我们能不能先简化一下,官府先设置的府一级,个别的人口多的地方设县,其他的地方先空缺,有条件之后再设置。”
朱万化说道:“可以,先按洪执政官说的办,有的地方还可以用军管代替政权。说到政权、建省,我也要说一下西疆的情况。对于西疆,我建议依然维持他们现有的官府,过两年具备条件之后再图改变。
还有一事也要通报一下,当初罗汝才去西北戍边时,我答应过他,以巴尔喀什湖为界,湖区以外的土地允许他占领,称王,用属国的身份独立于大明之外。但是巴尔喀什湖以内的地区属于大明的西疆省,这个允诺也是要兑现的。我估计这一次准格尔迁移之后,罗汝才的独立王国就真的成了气候。如果他要做国王,我的意思就给他属国的地位。为了维持西疆的稳定,他依然临时代理西疆巡抚,要明确的告诉他,西疆是大明的行省,绝对的不允许搞独立王国。”
预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第517章完………
第518章:准格尔VS哈萨克()
崇祯十二年的五月二十一日,督军朱万化主持的关于准格尔的会议结束之后,相关的军政两界官员都行动起来,接收准格尔的各项工作展开了。陆军总监部从第十师、地八师各抽调一个团,军校再补充一部分基层军官,组建第十三师,准备进驻准格尔。
同时,调朱顺为军长,朱明秋为军教官,许荣为军参谋长组建西北军,军部驻地兰州,所辖部队为:陕西的第八师、甘肃青海的第十师、新组建的准格尔的第十三师,将来的西疆也是他们的辖区。
朱顺原任第一师(浙江)师长,朱明秋原任第七师(长江流域)的师教官,许荣原任第四师的团长,并且曾任征日派遣军国防军团的教官。此时正是各师主官的调动期间,借此机会一同调整。
由于准格尔人的撤退迁移行动尚未开始,第十三师的部队刚开始组建,也需要时间,因此国防军的部队都集结于兰州到嘉峪关之间的河西走廊上进行整编补充,调集物资,同时也派出了几批特战队深入准格尔侦查,大军的行动尚未开始。
崇祯十二年六月十日这一天,第一批准格尔的迁移队伍到达巴尔喀什湖北岸,这一支队伍属于开路先锋,全部是战斗部队,没有牧民民众,有五万人的规模,领军的首领名叫嘎尔迪,他是丹济拉王爷手下的一员猛将。
巴尔喀什湖北岸的一个小城,名曰巴尔喀什城。
城门外有一处营地。罗汝才的西路军在营地周围布防森严,在这里有西路军和准格尔王府的联合办事机构,这个机构的任务就是分发罗汝才支援的粮草军火和其他的物资。并且有一个专门的训练场地,由西路军派出的教官训练准格尔兵丁使用三眼铳和手榴弹。准格尔所有的部队到达这里都会临时驻扎十天左右,一边领取物资,一边接受训练。
先锋首领嘎尔迪看到他的部队领取了充足的粮草物资,看着崭新的三眼铳,成箱的冲天雷,他心情很高兴。准格尔蒙古人不知道多长时间没有品尝粮食的滋味了,茶叶、盐巴更是断绝多时,他们的营地里顿时炊烟四起,都准备美美的吃一顿。
巴尔喀什小城原本就是西路军和哈萨克人交战的前线城池,附近的哈萨克侦探也不少,他们双方都在时刻的监视着对手的动作。巴尔喀什城的变化怎么能逃出侦探的眼睛?于是一份份的敌情情报就报告到了哈萨克人的首领之处。准格尔人的行动第一时间就惊动了哈萨克人。
准格尔人的到来引起了哈萨克人的警觉。准格尔蒙古与哈萨克也是多年的死敌了,多年的交战也让他们互相之间非常了解。
十天后,接收了新装备的准格尔先锋部队出发西进,他们才走出去三天,行程六七百里,就遇到了哈萨克人的大队人马,哈萨克人已经在这里等待多时了。哈萨克人的阻击部队接近十万之众,差不多是准格尔人的二倍。两军相遇,在哈萨克大草原上双方摆开了战场。
哈萨克的总人口数量只有五六十万,与罗汝才的西疆相当,而准格尔的人口超过了百万,所以准格尔总体上是强者。从人口总数估算,眼前的哈萨克军队即便不是全部也应该是他们的主力部队。
从战场人数上看准格尔处于劣势,并且是客军作战,地形不熟,按道理嘎尔迪应该防守后退,等待援军,而不是决战。但是嘎尔迪是多次与哈萨克人交过手的宿将,屡屡的战胜哈萨克人,今天他又有了新装备,更加的不把哈萨克人放在眼里。因此他也是催动人马向前迎敌。
哈萨克人是落后的游牧民族,没有火炮,也没有其他的火器,个别的火铳是来源于他们与罗刹人交战所得。这样一来,准格尔的三眼铳就占了上风,好在准格尔人也没有火炮。
两军对阵各自摆好队形,旗帜招展,战鼓通通,首先发起进攻的是准格尔一方。
这是由于哈萨克对准格尔作战屡屡的败阵,他们总是有一点畏敌的情绪,行动上就难免保守。而嘎尔迪作战勇猛,傲气逼人,所以他的部队就首先出击了。
嘎尔迪获得了200支三眼铳,原来他手中还有几十支。这一次出击他拿出了一万人,其中有一百多人手持三眼铳,还配备了数十枚轰天雷,他是要给哈萨克人一个下马威。
俗话说:人一过万无边无沿!万人的出击队伍,边出动边整理队形,整个队伍分成三个三角队形,他们一前两后,又形成了一个大三角。每一个三角的前边,就是准格尔人的火器部队。
战鼓通通的响,彩色的军旗指引着队伍向前,队伍行进多半,马匹开始加速,马蹄敲击地面,大地都震动了。
双方都是骑兵,骑兵作战靠的就是速度和冲击力,如果哈萨克人原地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