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强国梦 >

第246节

明末强国梦-第246节

小说: 明末强国梦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贝勒爷了。

    毛承祚这个人口数量的话打了埋伏,或者说朱万化的指示,就是打了埋伏的,实际上九州岛当时的人口数量接近200万人,毛承祚给打了一个对折。即便如此,清国人口才十几万,虚报一点数字也就是20万人。九州岛上的人口就是他们的十倍!

    听到这个数字,多尔衮倒吸了一口凉气,日本人太多了,清国人能驾驭的了吗?当采取什么办法呢?当然,他的第一个办法就是杀!

    多尔衮想到“杀”的办法,不是作者杜撰,这可是有根据的。

    蒙古一直是后金和后来的大清的盟友,清兵进关做了天下,蒙古这个盟友就有了潜在的威胁,因为蒙古人历来都会到中原来抢劫骚扰,后金鞑子自己也是这么干的,他们当然门儿清。如何解决这个亦敌亦友的矛盾呢?满清的贵族们认为,关键在于人口。蒙古的人口比满族人多了不少(注意:不是女真人,女真族人很多,满族和女真不能划等号)。有人说明末清初蒙古人口上千万,这个数字不可靠,比较靠谱的是四五百万,包括了内蒙古、外蒙古和漠北蒙古(俄罗斯境内)。清兵入关时满族人口是十几万,与蒙古人差了十几倍!怎么办?

    清朝的办法是“减丁”,“丁”就是男人,减丁就是减少男人,怎么减?最简单的就是“杀”。这一政策执行了很多年,减丁政策的制定是在顺治年间,顺治年间的当政者就是多尔衮!多尔衮即便不是制定者也是参与者。所以由他来给日本人减丁就不足为奇了。

    “减丁”政策是很残酷的,清朝为蒙古各部都制定了一个男丁数量标准,超过了就要减丁。减丁的办法又很多说法,有的说“抽签”决定生死的,有的说按照蒙古人使用的勒勒车的车轮为准,身高超过车轮的就杀。爱新觉罗家族的铁杆盟友,出了三位皇后的科尔沁蒙古也不能例外。葛尔丹反叛、外蒙独立原因很多,但是口头上的理由中,都有这么一条——反抗减丁。

    因此,多尔衮的“杀”就是自然而然的办法了。

    多尔衮也是搞政治的,他也会用一些手段,针对当前的情况,他就提出了征粮,并且规定了日本人的家庭中不准超过三斗稻米,超过了,就是隐匿粮食罪——杀!这就是减丁、征粮一起办。

    这个办法传到了朱万化的耳朵里,朱万化不由得想起了日本人在满洲国颁布的法令:中国人不准食用大米和面粉,一经查获,就是经济犯!要枪毙!

    一还一报,报应不爽!

    对于这种征粮队,就不需要国防军配合了,清军自己出动马队,四处征粮,除非遇到难啃的堡垒才请求国防军团的炮兵出动一下。

    每当清军的将领来到国防军团驻地请求支援的时候,任根伢(派遣军国防军团团长)都是笑脸相迎,说:“将军又给我们送军粮来了?”

    原来这也是双方的习惯,攻破了城堡,打了胜仗,缴获定然不少,清军将领不好意思独吞,往往拿出金银财货、年轻女子赠与国防军。国防军是有军纪的,女人绝对不能收,金银也不行,于是就剩下食品了,酒肉、粮食、蔬菜这一类的国防军可以收。到不是国防军缺这个,这是为了面子,什么都不收就卷了清军的面子,日后还如何相处?

    北九州就没入腥风血雨之中。

    派遣军占领的这一地区尚需要稳固一个时期,让军事占领地平稳下来,才能考虑下一步的动作,即从辽东调集更多的军队到日本,同时也要考虑普通的民众迁移到日本,还要建立自己的官僚体系等等。

    。。。。。。

    放下九州这一头,我们该说一说国内了。

    在原来的历史上,崇祯六年六月,周延儒因为贪腐,任用私人而被温体仁逐出京城,温体仁把持了内阁。现在温体仁用不着费那个心思了,周延儒现在已经离京,其职务就是名存实亡了。他带着西北军进入河南,征缴花皮,无论周延儒能力强弱,干的好还是不好,也无论胜败,更不管他运气好坏,其结果都是一样的,那就是背上一身的不是,带着一堆的错误,受到数不尽的指责和弹劾,灰溜溜的下台滚蛋。

    事实就是如此,六月初五朝廷的旨意到了潼关,周延儒因为延误战机,驭下不严,军纪废弛,放纵乱民进入陕西等一大堆的罪名被罢官,还好没有革除功名,令其回乡养老去了。

    京城里温体仁自然是接任了首辅的位置。

    传达旨意的是杨嗣昌,他来潼关就是奉旨接任三边总督的。三边就是陕西、甘肃、延绥、宁夏。洪承畴的三边总督被罢免,原因自然是作战不利,居功自傲。但是洪承畴没有一免到底,他被任命为陕西巡抚,圣旨责令他戴罪立功,统帅陕西官军围剿乱民。原陕西巡抚甘学阔因为围剿乱民不力,被免职回京,但也留有余地,可以侯任其他职务。

    这一系列的调动还是意在围剿陕西境内的乱民。洪承畴的军事才能可是比甘学阔强过百倍,给了他陕西的军权则乱民在陕西可就呆不下去了。

    杨嗣昌的能力也不错,崇祯同志的这个任命倒是有识人之明。杨嗣昌是靖绥派,他的靖绥是对后金的,就是对后金求和,以求全力镇压乱民,简单的说就是攘外必先安内。调他来安内是最合适的。在围剿乱民上他会和洪承畴联手的,西北的乱民们日子又不好过了。

    本来已经十分消极的洪承畴,只好重新打起精神到西安赴任。他到了西安倒是没有耽搁,立即调动西安附近的陕西官军,从中精选了两万人,配合着洪兵,大约有五万人,就向宝鸡方向进兵。

    以高迎祥为首的乱民队伍已经在宝鸡附近停留一个多月了,这支号称十万的乱民队伍现在真的达到了十万之众,可能还要多于十万。

    西安以西的渭河平原就被乱民给毁了,原本的富庶之地,现在是十室九空,遍地烽烟了。各股乱民都发了大财,粮食充足,金银、布匹、财宝同样富足。本来富足之地的平民是不会跟着乱民走的,但是乱民的两光一抓政策厉害,抢光、烧光之后,无家可归,无米下炊的民众只能被乱民携裹,毕竟跟着走有一口饭吃。

    就这样,这股乱民潮在渭河平原的西部,就像是滚雪球一样,滚来滚去,越滚越大。就在这时,洪承畴的兵杀过来了。

    在宝鸡附近的乱民,有两个出路,一是向南过秦岭进入汉中,二是继续向西到甘南(甘肃南部)。无论汉中还是甘南都是富足之地,在汉中可以进一步进入四川,而甘南再向西就是河西走廊了。毫无疑问四川的诱惑要大得多。

    后世的红军长征最后一战——攻破腊子口,目标就是脱离川西北的贫困地区,进入富足的甘南,使疲惫的红军得以休整。

    ………第288章完………

第289章:石门栈道() 
就在乱民祸害渭河平原的西部时,朝廷终于理顺了陕西的官僚机构。六月中旬洪承畴以陕西巡抚的身份带兵杀到了渭河平原的西部,在宝鸡附近的乱民就要寻求新的出路了。他们有两个出路可以选择:一是向南过秦岭进入汉中,二是继续向西到天水、甘南地区。当然了,如果愿意与洪承畴死磕,妄图击败洪承畴也可以勉强算是一条路,但是,历史的教训是深刻的,他们都把洪承畴叫做洪阎王,没有那个不识时务的选这条路。

    临时的首领高迎祥聚集了各部大大小小的首领商讨对策。去汉中可以进一步进入四川,四川自古被称之为天府之国,三国演义中的蜀汉政权那是尽人皆知的,其前途不可限量,毫无疑问,汉中、四川这个方向对于乱民各部的诱惑要大得多。众首领也就异口同声的选择了汉中方向。

    凡事都有意外,在众首领团结一致,心向汉中的时候,出现了一个意外的声音:曹操罗汝才提出他要去天水、甘南!

    理由也是冠冕堂皇:“闯王,我罗某人也认为汉中是好地方,众头领选择正确。今天,天下的英雄豪杰都聚集在这里了,须知天有不测风云!如果大家都走一条路,第一没有策应,也就少了回旋的余地。第二,人有失策,马有失蹄,万一遇到险境可就没有了翻身之日。大家都是闯荡多年的好汉,应该知道我不是诅咒谁,实在是变化太多。所以我愿意去甘南,使我义军多一条出路。日后各位混好了,不要忘记我曹操即可。”

    说着,站起来向四周拱手。

    说句公道话,罗汝才的话,和他的选择都是对的,后世的一句名言说得好:鸡蛋不能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但是今天在这里,罗汝才说的一番话,可未必是真心,真正的原因是他与李自成、张献忠不对付,从性格、策略上说他们不是一路人。而此时,李自成、张献忠已经显露头角,如果不是有高迎祥在,这二人必定是领袖人物,并且他们不像高迎祥那样容人,别人不说,李自成、张献忠二人自己就能掐起来。罗汝才与其说是怕他们,到不如说是不愿意内斗,他自己手下的骨干力量也不少,也有几千人的队伍,但是真要斗一斗,自己也要受伤的,不如早点离开的好。大路朝天各走半边,也是不错的结果。

    罗汝才的预感不错,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死于李自成之手。李自成杀罗汝才的真正原因就是因为罗汝才是乱民众首领的团结核心,他李自成不是,这是李自成不能容忍的。

    乱民军并没有严格的组织纪律,罗汝才要走谁也挡不住,唯一不愿割舍的恐怕就是高迎祥了,因为他们二人关系不错。

    一般的说,历史上对罗汝才的评价要高于李自成、张献忠二人。其原因就是李、张二人属于霸道人物,同时又都是不成气候的流氓。霸道倒是可以的,但是要有霸道的气质,能成气候,做大事,也不失为英雄人物。但是这二人的霸道是小肚鸡肠的霸道,又是极端自私的流氓。所以这个霸道就没有道理了,就是严重的缺陷。

    罗汝才的第一个特点是没有野心,他从来就没想过改天换地打天下,甚至称霸一方他都不想,这刚好与霸道相反。这倒不是说罗汝才人格伟大,我们要声明一点,罗汝才也是强盗!但是他盗亦有道,有了收获时,如粮食、财物、女人,他是见者有份,大家均分均享,这都源于他的没有野心。他是穷怕了的人,他就是想做强盗,吃好的,喝好的,有无数漂亮女人(罗汝才的女人有数十人)。因此,罗汝才在强盗中人缘好,大小首领都愿意跟他共事,也可以说罗汝才就是乱民队伍团结的核心,首先高迎祥就和罗汝才关系最好。像李自成这样的就是分裂的源头。

    罗汝才还崇尚杀富济贫之道,他抓住官员时,要调查一下,清官统统放过,贪官他就杀。曾经有一股乱民杀了一个清官,他就带兵把这伙乱民给灭了,首领大卸八块。其实官的好坏不完全在“贪”字上。温体仁就不贪,一分一厘都不贪,但是他的确是明末最大的祸害!历史上的朱大典就是个贪官,可是他抗击清兵死的多么壮烈?

    杀富济贫也不是什么好的口号,不过骗人而已,这个我们以后有机会时会细细的剖析它,现在就不说了。

    历史上说到罗汝才时,都少不了“狡诈多谋”的评语,说明这个人很聪明,特别的计谋多,这也是高迎祥特别愿意与之搭档的原因之一。都说高迎祥是李自成的舅舅,与李自成关系如何铁,如何看重李自成等等,其实高迎祥和罗汝才的关系才是最铁,与李自成关系极一般,这都是高迎祥死后,李自成拉大旗做虎皮为自己贴金,宣传出来的。

    。。。。。。

    六月中旬,就在洪承畴杀向渭河平原西部的时候,国防军的四川派遣军到达了广元,这是他们形成四川北部防线的终点站。

    早在达州时,考虑到赵率教年纪大了,教官朱明秋就劝说他就地驻防在达州,不要再向前走了。

    朱明秋说:“赵大人,达州是我军川北防线的中间点,同时又是四川通往安康的必经之路,我军需要一支部队前出控制通往安康的山道路口(米仓道),因此达州就成了一个交汇点,自然就是我军的大本营。你老是四川派遣军的主官,理应居中指挥,所以前出广元的差事就由我带着三团过去吧。”

    赵率教说道:“朱教官,我还没到七老八十走不动的时候,广元极可能是此战的前线,作为主官我不到前线不好吧?我看这样,我们一起到达广元,安排妥当之后我再返回,驻在达州,居中指挥,这总可以把。我知道你是怕我劳累,行军时我都是坐着滑竿,比你们还轻松。再说了,有朱大公子的信任,我也绝不敢马虎。”

    就这样他们一起到达了广元,安排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