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

第181节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第181节

小说: 明末之奴隶的咆哮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完成初级教育的同时,这第一批的小学生们,还接受了初等的师范教育。

    等到明年,第一批超龄的初级教育毕业生从小学毕业。

    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都会安排去做老师,那样一来,用于初等教育的小学,就能够以井喷式的速度,建设起来。

    等到这些新建的小学,完成第一个周期的教学任务,形成良性循环,王国将会源源不断的收获大量的小学毕业生。

    而这些小学毕业生们,将会对王国形成反补,支撑起王国工业的快速扩张发展。

    要知道,现在的工业虽然没有后世那么专业和高技术,但是也不是文盲能够胜任的。小学的学历刚好是个合适的程度。

    到时候,合格的产业工人数量,将不再是制约王国工业能力的重要因素了。

    那时候,大量的工人阶级将会出现,这工人阶级稳定,将会影响到王国未来的稳定。

    所以,新闻媒体这一宣传喉舌,一定要紧紧抓在手中。

    舆论阵地就在那里,自己不去争取,就会被别人占领。

    对于新闻系统的重要性,再怎么高估,都不为过。

    陈信穿越前,那个“敌在苏宣部”的真实案例,可是给了陈信很大很大的警示。

    不过,现在想要办报纸,还需要对工业进行进一步的升级。

    王国现在的工业,在采矿、初级冶金、初级化工、初级机械、精密仪器、食品、烟草、纺织、建筑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不过,办报纸,那还需要在造纸、印刷、还有运输等等方面下些功夫。

    那么,就安排一名虎贲组建新闻行业筹备委员会,让他们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工业能力升级中来,慢慢的搞。

    一边组建王国第一个报社,一边完善新闻审查制度。

    陈信作为国王,实在是没必要亲自下场,去主抓这些事情,要是所有的事情都要他亲自抓,那他早就累死了。

    后世的总理是非常让人尊敬的圣人,陈信心中充满了敬意,但要是让陈信去学习,那绝无可能。

    不过,也不能彻底的放权,半年前的那场大清洗,就是因为他太过信任手下,没有丝毫的制约手段,还完全放权造成的恶果。

    陈信的拿着一支笔,在一份名单上画了几个圈,就你们几个人了。

    这份名单上的人,全部都是虎贲,现在的陈信,需要的就是让这些忠心的手下,建立起一个忠诚而制度完善的个部门,然后才能往里面填充聪明人,让他们在陈信划定的圈子里面施展手段。这样就最大程度上减小了再次发生大清洗的概率。

    接下来,就是邮政体系了。

    中国最早关于通信的记载,是来自殷墟出土的甲骨文。

    殷即商代,亦称殷商。殷的故都在今河南安阳小屯村,清光绪年间,在此掘得龟甲兽骨,上刻文字,后称甲骨文。

    甲骨文中记载着殷商盘庚年代(公元前1400年左右),边戌向天子报告军情的记述,有“来鼓”二字。经考证,“来鼓”即类似今天的侦察通信兵。

    在古书《诗经》中,也有“简书”的记载,‘简书”就是用兽骨刻上文字,由通信兵传递的官府紧急文书。

    “简书”出于殷末周初(公元前12世纪一11世纪),这也就是邮驿的前身。

    邮驿与烽火台通信,都源于奴隶制国家在政治和军事方面对通信的需要。利用烽火台传递信息,虽然较快,但只能起到报警的作用,很难满足掌握敌情,指挥作战的需要。

    所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政治军事上的需要,从殷商时代的“来鼓”到了周代已逐步形成了传送官府文书的更加严密的邮驿制度,并与烽火台互为补充,配合使用。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公元前221年),在全国修驰道,“车同轨、书同文”,建立了以国都咸阳为中心的绎站网,制订了邮驿律令,如竹简怎样捆扎、加封印泥盖印以保密;如何为邮驿人马供应粮草;邮驿怎样接待过往官员、役夫等,形成了中国最早的邮驿法。

    汉代邮驿继承秦朝制度,并统一名称叫“驿”。规定五里一,十里一亭,三十里置驿。

    邮驿还随着“丝绸之路”的形成而通达印度、缅甸、波斯等国。

    到了唐代,邮驿大大发展,全国共有陆驿、水驿及水陆兼办邮驿1600多处,行程也有具体规定,并订有考绩和视察制度,驿使执行任务时,随身携带“驿卷”或“信牌”等身份证件。

    宋代由于战争频繁,军事紧急文件很多,要求既快又安全,因而将由民夫充任的驿卒改由士兵担任,增设“急递铺”,设金牌、银牌、铜牌三种,金牌一昼夜行五百里,银牌四百里,铜脾三百里。实行每到一站换人换马接力传递。

    到了元代,由于军事范围和疆域扩大,仅在国内就有驿站1496处,并将邮驿改称为驿站。

    明代在沿袭旧制的基础上,由于海上交通日渐发达,随着郑和七下西洋,还开辟了海上邮驿。

    接下来还有现在还没有改国号为“清”的后金。

    如果没有陈信的干预,未来还会有清、民国来继续中国的驿站系统。

    清初官办驿站1600余处,驿卒七万余名,驿马四万多匹,归兵部主管。19世纪中叶以后,驿站经费多被官吏贪污中饱,驿政废驰。到了清朝末年,近代邮政逐步兴起,驿站的作用日渐消失,于是,1913年1月,北洋政府宣布全部撤销驿站。

    邮驿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度的国家,盛行于封建社会,并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终结。

第十一章 邮政和奶茶() 
邮驿制度起源于奴隶制度的国家,盛行于封建社会,并随着封建制度的衰亡而告终结。

    邮驿与烽火台通信虽系历代封建王朝的御用工具,但同时也是中国进入有组织的进行通信工作的开始。

    它不仅在中国邮政通信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同时也为促进社会的进步、人类的文明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驿站是官府的通信组织,只传递官府文书。一般老百姓传递信息,只有托人捎带,然而辗转传递,缓不济急,且易延误遗失。

    中国古书中记载着不少有关“鸿雁捎书”一类的故事,可见古代人民通信多么艰难。

    而今天人们依旧把鸿雁作为邮政通信的象征,又可见人民群众对邮政通信所寄于的厚望。

    民间通信组织的形成,大约始于唐朝。

    当时主要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经商贸易的需要。首先在长安与洛阳之间,有了为民间商人服务的“驿驴”。当时还有一种叫“飞钱”的办法,就是各地商人把在长安贩卖货物所得的钱,存入各地方政府驻长安的办事机构,然后再凭收据到各地方官府如数取回,这也就是今天汇兑业务的萌芽。

    到了明朝才出现了专为民间传递信息的民信局。

    在西南各省也曾有“麻乡约”探亲带信的出现。相传湖北麻城县孝感乡被迁往四川开垦的农民,由于思念家乡,相约每年推派代表回乡探望,往返时带些土产和信件,而后逐渐形成民信局。

    民信局开始出现于交通方便、贸易发达的沿海城市,以后逐渐发展到内地。

    民信局由私人经营,以谋利为目的。他们一方面是哪里有利就在那里办,偏僻地区无人管;另一方面,他们为了招揽生意,相竞为主顾提供方便,如派人上门收取信件、汇款,收费也可以记帐,等等,促使民信局得到了迅速发展。

    到了清同治年间(公元1821年到1874年)是民信局的最盛时期,全国大小民信局已达数千家之多。

    有的在商业中心上海设总店,各地设分店和代办店,民信局之间互相联营,构成了民间通信网。

    自宋、元以来,广东、福建、浙江等沿海一带的贫苦人民,有的为了谋生,被拐骗国外做苦工,这些旅居国外的侨胞,要与祖国亲友通信,或将物品和汇款寄回祖国,“侨批局”便应时而生。

    “侨批局”实际上就是侨信局,因为福建方言把“信”叫“批”,所以把为华侨通信服务的侨信局习损称为侨批局。

    由于侨批局对华侨服务周到,信誉卓著,几乎垄断了华侨寄信和汇款的业务。

    自从外国资本主义入侵中国以后,封建统治阶级任凭侵略者侵夺中国邮权,并伙同洋人利用亦官亦洋的特殊权利,采取强令民信局登记,接受海关邮政领导,限制民信局向轮船发运邮件,并采用资本主义的竞争手段,将大部分民信局置于无法经营的境地。

    到1935年,民信局已被国民党强迫停办,而侨批局一直到解放前夕尚有100多家。

    当然了,现在,才是1630年,后面的事情还没有发生,而且,有了陈信参与进来,整个世界的历史一定会发生巨大的改变,这些事情就只是一个小小的参考了。

    华夏联合王国本就是移民国家。

    韩北行政区大多数的本地土著,也就是高丽人,在常年的战争中,不是被抓去当了奴隶,就是当了炮灰死在战场上。

    哪怕命大剩下了一些,也都跑到了苟延残喘的朝鲜王国地盘上去了,剩余在王国这片土地上的本地土著,真的是极少极少了。

    剩下朝南行政区和九州行政区的土著,虽然数量少尉多了一点,但是在王国不断的从大明收拢流民充当新移民,并不断的以人数优势分格本地人,并配合汉化政策后,很可能到了下一代,就全部变成汉人了。

    在这种情况下,从大明来的新移民,在生活慢慢好转后,就会有与老家联系的需求。

    被迁移到其他地方的本地土著,也会有联系以前亲戚、朋友的欲望。

    煊军的民政文件,还有一部分军事文件,也需要有效的传递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不断的给各部门分别配置单独的信件、物资传递系统真的很不划算。

    在未来几年内,王国将会不断的建设完善13个大部,还有几十个独立的,向陈信本人负责的独立机构。

    这么多的机构,要是一一建立自己的通信渠道,那将是一场可怕的浪费。

    所以,建立统一的邮政体系已经是很有必要的事情了。

    让陈信欣喜的是,在华夏联合王国开办邮政体系,还有这一项便利,那就是空运。

    王国军队早就从5年前起开始习惯使用金手指制造的生化鹰隼来传递消息。

    能够带着1斤重的物资,以300多公里的时速快速飞行的鹰隼,真的是邮政方面的好帮手。

    特别是现在,各郡之间的道路还没有修建好,无法快速行驶马车的时候,这些鹰隼真的是能够帮上大忙。

    不过,也不可能全部都依赖鹰隼,在初期的时候,王国人口少,可能还没什么,等到人口爆发后,那鹰隼的携带量可就成问题了。

    在开辟邮路的时候,首先要大力使用水运、海运,同时,实用型的蒸汽机已经可以小批量的制造了,那么铁路的建设也应该提上日程了。

    就以此次开辟邮路为契机,把铁路的相关技术给吃透,并建立一条实验性质的铁路。

    陈信换了一支笔,用不同的颜色,在名单上再次画出了几个人的名字。

    “很好,你们就是即将成立的邮政体系筹备委员会的成员了。”

    正在这时,女仆长端着托盘走了过来,轻声说道“君上,厨房做了些甜点,还熬制了一点奶茶,请您尝一尝,是否合口味。”

    陈信把目光从文件上移开,落到了一身后世二次元女仆打扮的女仆长身上,微微笑着点头“也好,很久没喝奶茶了,都快忘了是什么滋味了。”

第十二章 女仆长和宝藏() 
陈信坐在王宫后花园,中间那座亭子里的一张藤椅上,眯着眼打量了一下穿着一身黑白色女仆装的丽人。

    心中充满了感慨,没想到在战火纷飞的17世纪,也能见到这种景色,金手指还真是厉害啊。

    之前为了有效利用人力,管理那些彪悍到能够开硬弓的女真悍妇们,就制造出了个武装警戒部队的指挥官李天薇。

    肤白貌美大长腿,还是个非常能打,敢带队和后金骑兵对冲的狠人,整个大明都没有几个敢于和后金骑兵对冲的军人,李天薇绝对的女中豪杰。

    现在这个女仆长,恐怕也不简单啊。

    不过,陈信不想直接问老白,女仆长的具体数据,那实在是太无趣了,只要知道这些虎贲都是最忠诚的就可以了。

    其他的,都不重要。而且,慢慢的了解,也显得比较有趣。

    陈信轻轻合上了手中的名单,放在一边,问道“这衣服怎么样?”

    女仆长一边放下手中的托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