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之三生传奇-第33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排长笑着把胳膊一挥,全排人发出整齐的声音:“来了。”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管他山高水又深……”
沈宸觉得怪有趣的,便站在不远处看着。这样的活动,他还真没见过。
余保根在旁边解说着,在春节的时候,游击队和蒋连一起过的年,他还是见识过一些的。
“哈,大梅同志啊!“三排长刘彪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和沈宸热情地打着招呼。
沈宸笑了笑,说道:“刘排长,你好。”
刘彪摇了摇头,说道:“不好,我不好,三排也不好。这一仗,把三排都快打光了。就剩下十来个,唱歌都没气势,索性也不参加了。剩下两个女医护,喏,也被一排抢走了。”
三排急援游击队,与鬼子硬碰硬地拼杀,伤亡最大。从这方面来说,游击队确实应该感激他们。
沈宸说道:“明天就能好一些吧,听说区上动员了很多新参军的青年,应该先补充你们排的。”
刘彪苦笑着说道:“补充应该是没问题的。可新兵不训练,怎么能上战场?不打上几仗,新兵蛋子怎么能成熟?”
沈宸耸了耸肩膀,对此也没有办法。
不过,地方部队已经建立起来,象民兵,平常也有一些简单的训练,要是动员他们参军,可能会减少适应的时间,更快地成长起来。
“大梅同志,你的枪法真是没的说。”刘彪由衷地称赞道:“别说俺们连,就是在营里,在团里,恐怕也是数一数二的。怎么样,有没有参加主力部队的想法?要说照顾,那肯定是有。只要条件允许,再优待些也没问题。”
刘彪确实在打沈宸的主意,但他也知道这不容易。连长和指导员都不敢轻易决定,他也不过是试探一下,顺便在沈宸这里改变一下不好的初印象。
其实,由于重武器不足,以及枪弹的缺乏,八路军对神枪手也是很重视,很照顾的,因为他们往往能在战斗中起到关键作用。
比如猎户出身的神枪手裴天来,参加八路军时,已经是五十三岁,是一名特殊的战士。为了照顾他,不仅给他配备了一头毛驴,还派了小战士给他背枪。
每次战斗,也会把裴天来安排在重要位置,专打敌人的机枪手、炮手,以摧毁敌人的火力,为赢得战斗胜利,减少伤亡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为了激励民心士气,震慑敌人,对于神枪手的宣传也比较多,这和战争时期树立英雄榜样,是一样的道理。
象“杀敌英雄”刘二堂,他所率领的民兵队,不仅被太行军区命名为“二堂战斗队”,个人事迹更是被《太行民兵报》连续报道,成为名震太行的民兵杀敌英雄和“神枪手”。
所以,要沈宸加入正规部队,最大的障碍不是什么优待和照顾,而是他现在的性别。
虽然八路军中也有很多女兵,也有扛着枪的,但她们从事的基本都是辅助工作,比如医护、文艺宣传、通讯等等。
当然,这些女兵多数也是经过训练,在危急时刻能够端枪打仗的。但八路军中没有成建制的战斗女兵,也没有以战斗兵身份与男兵混在一起的先例。
这其中的原因主要是不方便。其次呢,也真没有出类拔萃的,象沈宸这样特别能打的女兵。
枪法胜过连里的优等射手,战绩也相当辉煌,而且证明不是虚的。
刘彪拍脑袋一想,如果有沈宸在,重新补充起来的三排,就能比较快地恢复战斗力。
当然,工作做得怎样,最后还要看沈宸的态度。即便招兵的对象主要是地方部队,可也要人家自愿才行。
对于刘彪的试探和变相邀请,沈宸想了想,没有马上做出决定,而是委婉地说道:“这个,以后再说吧。我还没想好,先在游击队里呆着吧!”
刘彪并没有什么失望的神情,反正只是随便这么一说,试探的意味浓厚,沈宸没有一口回绝,就存着那么一线希望。
伸手指了指正在拉歌的部队,刘彪笑着说道:“在部队就是这样,文娱活动还是很多的,可不是光行军打仗那么枯躁。”
沈宸点了点头,说道:“劳逸结合嘛,还能活跃气氛,振奋精神,这样挺好的。”
刘彪奇怪地看着沈宸,说道:“没想到大梅同志还这么有学问,这些道道儿俺就说不上来。”
沈宸赶忙摆手,说道:“啥学问哪,都是听别人说的。”
“听了就能记住,这也了不起。”刘彪丝毫没为沈宸的谦虚而减少敬意,他是个老粗,听到比较文化的词句,就觉得有学问。
沈宸笑了笑,没再往下接话。尽管他确实有文化,连外语都会,可他的身份,可不敢显摆。
正说着话,两个女同志跑了过来,亲热地和沈宸打着招呼,又邀请他过去坐着看。
“不影响你们,我一会儿就要走了。”沈宸赶忙推辞。
穆晓薇和陈梦瑶一左一右,拉着沈宸,咯咯笑着,硬把沈宸拉到了队前,战士们又抱以热烈的掌声。
“好,好,我就坐这儿吧。”沈宸无奈地向战士们招了招手,便要随便找个地方坐下。
“那可不行。”穆晓薇笑着挽住沈宸的手臂,对着战士们叫道:“欢迎大梅同志给咱们来个节目怎么样?”
“好啊,好啊!”
“欢迎,欢迎!”
更加热烈的掌声响了起来,战士们笑着拍着手,热切地看着这个长得俊俏、枪法又好的姑娘。
沈宸使劲摆着手,说道:“我不会呀!除了扛枪打仗,什么唱歌跳舞,我是一样儿也不会。对不起大家,等以后我练会再来好嘛?”
刘彪哈哈笑着,在旁凑趣,似乎看着沈宸受窘很是享受,“大梅同志要是连个家乡小调也不会,你们信嘛?”
“不信,不信。”战士们发出笑声,整齐地叫道。
家乡小调?!沈宸觉得要是一个不会吧,确实有点说不过去。可搜寻大梅的记已,还真没能唱得出口的乡音俚曲。
抓耳挠腮了一会儿,沈宸终于想起一首,还是在上海的时候听抗日救亡的青年们唱的。
一九三七年春,上海艺华影片公司开始拍摄潘孑农编剧的《关山万里》,潘孑农邀请刘雪庵为影片配乐。
由于上海八一三事变发生,影片没有完成,但是刘雪庵把已经完成的影片插曲《长城谣》刊载在自办的刊物《战歌》上,并很快被一些青年抗日宣传队的演唱。
第九十七章 无题()
后来,十九岁的青年歌唱家周小燕,在武汉合唱团独唱领唱这首歌曲。次年她去法国留学,途经新加坡时,应百代唱片公司邀请,演唱灌制了《长城谣》唱片。
从此之后,这首歌曲更加广为传唱,感动了广大侨胞,他们踊跃捐款、捐物,有的愤然回国参加抗战,支援打击侵略者。
但由于某种原因,在二十世纪五十年代,《长城谣》被禁止演唱长达二十多年。
但是台湾香港的艺术家没有忘记这首歌,一代又一代传唱下来。一九八四年春节,香港歌手张明敏在北京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演唱了《长城谣》。
当时,大陆年轻人对这首歌曲十分陌生,以致认为是张明敏首唱的港台歌曲,却不知道这首歌诞生于抗战期间的中国上海。
沈宸可不管别人听没听过,反正他刚才是没听战士们唱过。也不为什么一唱成名,只为了敷衍过这段难堪。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高粱肥,大豆香,
遍地黄金少灾殃。
自从大难平地起,
奸淫掳掠苦难当。
苦难当,奔他方,
骨肉离散父母丧。
没齿难忘仇和恨,
日夜只想回故乡。
大家拼命打回去,
哪怕倭寇逞豪强。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条,
新的长城万里长。
万里长城万里长,
长城外面是故乡。
四万万同胞心一条,
新的长城万里长。”
沈宸唱得还可以,起码没跑调,歌词也记得挺清楚。
歌声刚落,下面便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尽管因为是不争气的女声,苍凉悲壮是没唱出来,但听起来还是很亲切、优美,这与曲调和旋律当然是分不开的。
而且,这首歌从问世到现在,在大后方流传甚广,可在敌后各根据地,还真是唱得很少,听者不多。
“好听,真好听。”陈梦瑶用力拍着手,几乎要跳起来赞美,“我听过一回,叫,叫这个,长城谣。”
穆晓薇跳上前,摇着沈宸的手臂,热切的目光让沈宸都有点害怕,“再唱一遍,再唱一遍吧!让我们学学,以后都会唱。”
沈宸赶忙摇头,教一个两个聪明的还勉强,教这么多人,还是别遭这罪了。
“好不好,妙不妙,再来一个要不要?”刘彪挥起手臂,大声对战士们喊着。
“要!!!”
沈宸使劲摆手,突然看到赵铁和老周在杨指导员陪同下,在不远处出现,赶忙说道:“以后再说,以后再说哈。”
说着,沈宸转身就跑,狼狈地落荒而逃,身后则爆发出一片善意的笑声。
赵铁等人边走边说着话,猛地发现沈宸有些仓惶地跑了过来。不远处的战士们都向这边瞅着,笑声响亮,都觉得有些奇怪。
沈宸来到近前,打了个哈哈,便说道:“咱们这就回去了吧?”
赵铁说道:“是啊,怕耽搁时间,回去后来不及安排和准备。”
“那,那就快走吧!”沈宸还向后望了望,见没人追上来,才松了口气。
杨指导员奇怪地问道:“怎么啦,好象有人追你似的。是不是有人为难你,你指出是谁,一定处分他。”
“没,没人为难我。”沈宸嘿嘿笑着。
老周怕真有部队上的人对沈宸不善,呆的时间长惹出不必要的麻烦,便向杨指导员说道:“那我们就先走了,杨指导员,您就送到这里吧!”
杨指导员见余保根把车赶了过来,便点了点头,又与赵铁和老周握手告别。
走了一段路以示尊重,拐过弯后,赵铁、老周和沈宸才上车,一声鞭响,骡车驶出村子。
“怎么回事呀?”赵铁忍不住先开口问道:“看你慌慌张张的。”
沈宸摇了摇头,说道:“没啥事儿,就是他们太热情了,吓着我了。”
老周也是疑惑,摸着下巴的胡子茬说道:“是不是因为要枪的事,对你有些意见?”
“不是。”沈宸说道:“在训练场打靶,他们都服气了。”
余保根知道事情经过,便笑着说道:“是俺们队长的歌儿唱得好,他们还想听,就不让俺们走。”
哦,赵铁看了沈宸一眼,笑了起来,说道:“这还真新鲜,没想到你这丫头还会唱歌,唱得还挺好?”
嘿嘿,沈宸干笑两声,转眼看着路边。
老周笑道:“这叫真人不露相。咱们的大梅呀,不光能扛枪打仗,还能唱歌跳舞。对了,唱的什么歌儿呀,让我们也听听。”
“没啥好听的。”沈宸打了个呵欠,说道:“倒是你们,嘀咕了这么半天,又有什么计划呀?”
赵铁和老周互视一眼,都是无奈的表情。不是对接下来的计划,而是对沈宸。
八路军的补充兵源,在前期主要是老百姓;在中后期,也是老百姓,便却有所不同。
前期的老百姓主要是放下锄头的农民,进了部队要进行训练,完全是从新兵蛋子开始。
中后期呢,由于地方部队建立起来,兵源也就主要从这里来招,对地方部队的训练也越来越重视。
按照上面的指示,对于地方部队,主力部队要量力而行地给予武器补充,并且要尽可能地提供训练。
有些根据地搞得好,不仅对民兵进行系统化的训练,还会经常抽调各村的民兵进行集中轮训。
除此之外,还要求民兵要经常参加配合游击队、区中队、县大队的军事行动,以具备相当的实战经验。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使八路军拥有稳定的兵源,且能很快适应部队的战斗和生活。
当然,地方部队的真正发展壮大,还是在一九四二、四三年以后。无论是从武器装备,还是人员训练,以及实战经验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
尽管现在根据地的民兵组织还远不成熟,可也比放下锄头的老百姓要强,招兵的对象自然是主要依靠他们。
而游击队也算是地方部队,也是要动员动员,有自愿参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