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94节

大明雍王-第94节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等一切都准备好之后。

    一个工匠猛地提起一个子统塞进母统后面位置上。卡得一声固定好。然后火把点燃火绳。瞬间后退。

    火绳没入母统之中。一阵轰鸣之声。一阵白烟从佛朗机炮上。四处冒出来。

    这些白烟并非全部从火炮口冒出来,更多的是子母统结合的地方。冒了出来。这些地方密封不严,让火药爆炸产生的高温气体逃逸了出来,如果人还在原地,立即会被这高温气体所伤。

    一个弹丸从火炮之中飞射而出,刚刚开始速度极快,几乎看不见,到了后来在天空之中,就看得清晰无比,一道抛物线天空之中划过。生生的砸在坚实的土地之上,随机被弹起拉起,如是则三,才失去动能在停留在原地。

    轰鸣之声,刚刚落下来。就一个人带着一双厚厚的手套。抓住子母统结合处的把柄,猛地一拉,将子母统分开,将已经打过的子统拿了出来。

    立即有另一个人,将装好的子统装了进去。和刚刚所做的一切一样,再次激发火炮。发射出一颗实心炮弹。

    时间只过了一分钟多一点,速度甚至能更少一点。

    第二个子统,因为母统的温度比外界的问题高得多。更换子统的速度,随即慢了起来。

    第三个子统,第四个子统,纷纷投进去,速度比刚刚开始的时候慢了一点。在子统打出去的时候,后面也在一直替换。

    子统交替使用。不过一会工夫,就射击十几次。平均算下来,两三分钟就是一发。而且之所以停下来,并不是不能继续射击了。而是工匠们不敢继续射击了。

    他们毕竟是第一天见到这佛朗机炮。不知道这佛朗机炮的材质如何,再这样发射下去,说不得什么时候,就要炸膛了。这可是关乎他们的小命,由不得他们不重视。

    不过仅仅是这样,就已经让正德兴奋无比了,一挥手说道:“赏。”

    正德一声令下,自然有人去安排放赏。

    他心中依旧激动无比。

    两三分钟一发,在这个时代,特别是明代,已经是远远的超过正德预料的速度了,再加上这些炮手,根本是临时抽调的工匠。如果专门释放佛郎机炮的炮手,速度也许还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为什么明军野战,大都喜欢带些轻便小炮,一来是火炮笨重,运输不便,二来就是这火炮射速太慢,一发过后,要好长时间才能有下一发。在野战之中,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

    但是佛朗机炮的射速,让正德看到了压制骑兵冲锋的希望。

    几百门佛郎机炮放在,两军阵前,任何骑兵冲锋都能打成一团烂肉。

    正德立即将用过火炮的工匠叫过来,问道:“这佛郎机炮怎么样?”

    每一个能被叫到这里的工匠,都是在火炮上面一等一的好手。一个两鬓花白的老工匠说道:“这种火炮,密封不严,后面有一点漏气,容易伤到炮手。射程也不远。不过射速极高。”老工匠正要详细说这佛朗机炮的优缺点。但是正德丝毫不在乎这一点,什么伤人不伤人,还有其他缺点,正德需要的就是火炮的速度。

    “能不能制造出来?”正德打断了老工匠的思考。

    老工匠不假思索的说道:“能。”

    中国铸造技术并不落后,只有实物在,就立即能照着铸造出来。不要说京城一等一的铸炮工匠了。就是沿海的铁匠也能照葫芦画瓢,打造出来。

    历史上佛朗机炮的普及就是先民间,后官方,先沿海,后京师普及开来的。

    正德大喜说道:“好,这种佛郎机炮,立即给朕来一千门。”正德幻想自己能带领数万铁骑,有数千门佛郎机炮助阵。大破蒙古,再现太祖成祖的威风。

    他回头看到了唐寅,说道:“唐卿,雍国献佛郎机炮有功,想要什么,朕不无允纳。”

    “多谢陛下。”唐寅说,他立即知道想要什么。在跟随朱厚煌一段时间了,怎么不知道朱厚煌最看中的什么,就是人口,他常说,人口是最重要的财富。此刻有开口的机会。立即决定了要什么。唐寅说道:“雍国新近开国,人丁稀少,土地荒芜。而中原郡县,常常有流民挣扎于生死之间,或填沟壑,或落草为寇,为天下之大不幸。请陛下,以天下苍生为念,令流民派遣雍国,此两便之举。”

    正德眼神一凛,他岂能看不出来其中利弊,说道:“朕准了。”正德金口玉言,一会自然会有人拟诏。

    正德虽然看得出来,此诏书一出,雍国发展,如虎添翼。但是一来他看不出雍国有什么发展前途。二来,也是相信朱厚煌。所以并不在意。区区一个荒岛,即便再怎么发展,也不过如此。

    “谢陛下。”唐寅郑重行礼,他知道这一纸诏令将给雍国带来多么大的发展。

第一百六十章王哲遗书() 
第一百六十章

    王哲遗书

    唐寅进豹房之前,与进豹房之后,机遇大有不同。在进豹房之前,他不过是一个区区藩王使者,唯一让他有一点特殊的是他在江南的才名。

    但是唐寅从豹房出来之后,好像是染上一层金光,一下子变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

    豹房作为整个大明,整个北京的政治中心,一举一动关系着整个天下。可以说豹房之中,不知道有各方多少眼线盯着这里。豹房的一举一动,不出一日,就到了各方大佬的眼中。唐寅的特殊礼遇,自然成为众所周知的秘密。

    唐寅一出来。立即有钱宁送出一处宅子。

    吴太后离开北京的时候,将雍王府还给大内。雍国上下在北京连一个落脚的地方都没有。却不想转眼之间,钱宁就奉上一处宅院。这一处宅院在内城,离大内不远。与豹房也相距不远。单单以价值而论,与唐寅送上的礼物相差不远。但是实际上,这里的宅院,并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以此来算,其中价值就远远的在唐寅送上的礼物之上。

    其中修好之意,连傻子都能看得出来。

    唐寅刚刚将人安置好了之后,四方拜帖就好像是飞一样的向唐寅。几乎将唐寅给淹没了。连唐寅自己也都不知道,自己居然有这么关系亲近的朋友,同年,同乡之类。

    不过看到一份拜帖之后。唐寅大吃一惊。立即放下所有事务。立即去对方府上,这份拜帖是大学士杨廷和送过来的。

    唐寅来到京师之中,早已听闻传说之中的,一代权相杨廷和。

    士林之中对他的评价两极分化,说好的。说是救时丞相,说坏的,说是乱天下,必此人也。

    但是不管怎么说,国朝百余年内,内阁首辅权力之大,是第一人。

    整顿天下,丈量田亩。不管是天下景从也好,是千夫所指也好。整个天下都不能忽略到他的影响力。

    唐寅来到杨延和府上的时候己经是下午时份。但是门前门后熙熙攘攘的人群,马车接着马车,排到一里之外。

    不到北京不知道官小,纵然唐寅聚然而贵,但杨廷和门前,比唐寅身份贵重的人多得多。

    唐寅不得不排在最后,甚至连在门房里面的一个座位都没有混上去,只好在外面的马车里面等着。

    时间如流水一点点的流淌过。

    不知不觉之间,就到了夜晚时分。杨府一个仆人走了出来。一个接着一个马车通知,将拜帖还给他们,并且说道:“今日天色已晚。老爷已经睡下了,请明日起早。”

    一阵阵叹息之声,从前面传来。一辆辆的马车开始移动。一会儿轮到唐寅的时候。杨府的仆人来到唐寅车前毕恭毕敬,说道:"唐大人,我家老爷有请。"

    唐寅心中一震,说遁:"下官何敢让杨相等我。"

    杨府下人并没有带着唐寅走正门,而是绕了一个小圈子,从杨府一处侧门进了杨府。

    杨府虽然不大,但是也有好几重院落。这一道侧门显然并不是常用的侧门。唐寅转了好几个圈,才来到一处书房门前。

    杨府的仆人在门前低声说道:“老爷,人带来了。”

    “让他进来吧。”一个苍老的声音说道。

    唐寅这才推门而进,见到了传说之中,闻名已久的杨相。

    杨廷和看上去,比唐寅还要年轻几分。只是双眼之间充满了疲惫,看上去好像是好久没有睡过觉了。

    整合是杨廷和的书房,书桌之上,层层叠叠的书信,文书,几乎要将杨廷和淹没了。

    唐寅一进门行礼,道:“下官唐寅,拜见首辅大人。”

    “唐先生免礼!”杨廷和轻轻一笑,说道:“唐先生大名,杨某闻名已久,不想却在雍王处出仕。听闻雍王为请先生出仕,,三顾茅庐。也是士林之中的一段佳话。”

    唐寅说道:“唐某惭愧。令首辅大人见笑了。”

    杨廷和是一个极其有魅力的人,不过三言两语之内,就让唐寅有一种如沐春风的感觉。

    杨廷和与唐寅寒暄两句,就直入正题了。说道:“之前,杨某常怀小人之心,度雍王之腹,今日方见雍王的胸怀。实在是惭愧啊。”

    唐寅今日一行,自然是瞒不过杨廷和的。杨廷和这一番话,评价雍王朱厚煌忠君体国。虽然这一番话从杨廷和嘴里面说出来,到底有几分可信之处,唐寅心中存疑。却也感到心中振奋,说道:“多谢首辅大人褒奖。雍王殿下与陛下最为亲厚。自然常常为陛下着想。”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有一些事情,本官特地提醒一下你。”杨廷和的语气一变,变得庄重起来,说道:“你代表雍王在京城之中交游,要慎言慎行。不可被小人抓住了端倪,无端端连累雍王殿下。”

    唐寅立即想起一件事情,就是刚刚到京师之中,钱宁所说的多事之秋。难不成真有什么事情要发生吗?

    唐寅心中胡思乱想,嘴上说道:“是。”

    杨廷和叹息一声,说道:“索性,本官给你说明白吧。江西巡抚王哲的遗折被人发现,王哲首告宁王有谋反之意。”

    唐寅听见此言,并不吃惊。反而感觉到一块石头落了地一样。暗道:“终于来了。”

    宁王在江西准备谋反十数年,,虽然称不上人尽皆知,但是只要有心去打听,就能看出端倪来。唐寅为什么宁可跟着雍王去荒岛之上,也不愿意去宁王府做一幕僚,就是看穿了其中关系。对于王哲心中也有所耳闻。

    王哲是一个标准的士大夫,决计不会向宁王屈服的,他在江西巡抚任上,暴病而卒。当时这一件事情,大家都没有在意,不过王哲遗折一出来,唐寅瞬间选择了相信。

    唐寅的大脑急速转动,倒吸了一口冷气。立即觉得局面对雍王并不好。

    正德一朝,已经有过一次安化王之乱。不管这安化王之乱到底有多儿戏,但是这一场安化王之乱,就给正德朝政带来极大的震动。

    不管北京对各地藩王如何的忌惮,但是从明面上,皇帝与藩王都是一家人。必须符合亲亲尊尊的儒家教义。这是大明王朝的面子,藩王造反,天下人第一时间要问了,皇帝到底失德到什么地步,连自己人也要造反了。

    因安化王之乱,掀起的政治风波,直接将刘瑾拉下马。如近宁王造反。将会给大明带来什么样的政治风波。当初成祖占领南京之后,立即继续削藩政策,而宁王之乱以后,朝廷会不会调整藩王的政策,对孤悬海外的雍王来说,将会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千头万绪,让唐寅一时间理不清楚。

    果然是多事之秋。

    唐寅立即调整心绪,说道:“多谢首辅大人。”

    “不用谢我了,你与用修有同僚之意,我自然要照顾一二,时候也不早了,该说的都说了。这里有一封家书,帮我带给用修。”杨廷和将一封早已封好火漆的书信递给了唐寅。言语之中逐客之意,就算是傻子也能听得清楚。

    唐寅自然不是傻子,他说道:“下官一定将书信带到。下官告辞,首辅大人,早些休息。”

    唐寅退出之后,再次通过弯弯绕绕的道路,从侧门出来。

    唐寅从侧门出来之后,一个人站在夜风之中,手中拿着一封信,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真得慎言慎行,什么也不管吗?

    “大人,咱们不回府吗?”

    唐寅忽然下了决心,说道:“回府。”

第一百六十一章遗书始末() 
第一百六十一章遗书始末

    雍王朱厚煌毕竟是在北京长大的。而且吴氏来是出自锦衣卫世家。还有很多老关系在京城,并不是两眼一摸黑。

    不过,朱厚煌在唐寅来京的时候。早已叮嘱了唐寅。这些关系,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能启用。

    唐寅记在心中,不过唐寅此刻觉得,现在必须弄明白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