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538节

大明雍王-第538节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首先限制了调兵的区域,甘肃陕西一带的军队根本调不过来,能调到的兵力,只有辽东,宣府,大同三镇。

    不过,还好这个时代大明军队的精华,就在宣大。抽调宣大的兵力,也是最为方便的。

    张永心中暗道:“大不了在南下的时候,再慢慢的整合,先抽调大军南下为先。”他抬起头来,说道:“既然陛下说一个月,那就一个月。”

    张永在嘉靖面前下了军令状,再出宫就不一样,他一身蟒袍,手中拿着一根拂尘,轻轻一甩,

    十几彪形大汉向着张永而去,说道:“公公,陛下怎么说?”

    张永也是有自己的班底,即便是这几年备受打击,他也没有散了。就算他的家丁。

    要知道领导一方大军,需要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套班子。而这个班子在大明就体系在是将领的家丁,不过很快退化成了打手。

    张永轻轻一笑,说道:“这天下还是需要杂家这样的人来收拾。陛下少不了咱家。”

    张永对嘉靖并非没有怨念。只是心中一直在压抑着。此刻扬眉吐气的时候,才说了一句话。表露出非常复杂的心思。

    张永心中一动,立即觉得不对,要知道这可是在宫门口,人多眼杂,说不定就被传到陛下那边,他张永就倒霉了。

    张永立即转换话题,说道:“你们都做好准备了吗?立即给咱家去准备,今天我们就要出城,去宣大。”

    张永一出城,就是一个月,从大同,宣府,辽东,三地抽调了骑兵万余,步卒四万,共计五万大军。九边虽然有百万大军,但是能够野战的精锐士卒,并不是太多了。能在三地抽调五六之多,这三地必须立即陷入只能防守,不能反击的窘境。

    张永不可能抽调更多了,否则情况只会更糟糕。

    不过,当张永来到北京的时候,情况更加窘迫了。因为东雍已经兵临南京,情势逼人之极,连一点空余的时间都没有了。

第八百九十四章镇江() 
第八百九十四章镇江

    先到镇江的是黄士龙。

    黄士龙顺流而上,不过,十日功夫就来到镇江城。

    简直是如入无人之境。在镇江江面之上,遇见了真正的对手了,就是长江总兵官汤庆所部。

    不过汤庆所部不过是长江水师而已。

    如果长江水师训练精良的话,在长江之上,也不是没有击败对手的机会的,毕竟黄士龙所部都谁海船。长江虽然宽敞,但是毕竟不是大海,江船要比海船有优势。

    不过,汤庆或许有些能力,否则在如此局面之下,南京方面也不会让汤庆出战,但是长江水师没有别的毛病。

    就是太平太长时间了。

    和平日久,长江水师都投入了捞钱这个有钱途的事业之中了,在江上设卡,从路过的商船上抽水,乃至于偶尔做一次无本买卖。

    但是他们唯独没有花费在水战技能之上,所以交战的结果,根本不用多说,汤庆狼狈而逃。

    而黄士龙也决定不再西行,他转头上了岸,兵临镇江城下。

    刘伯臣根本没有怎么攻打,只是从船上拉下大炮,轰了好几炮,镇江守兵就立即崩溃了,刘伯臣轻轻松松占据了镇江城。

    刘伯臣虽然只有万余精兵,但是心思很大,以镇江为根本,四处攻伐,很快就截断了长江,而且他截断的不仅仅是长江,还有运河与长江的交汇之处,就在镇江附近。

    会师镇江,也是当初商议过的,就是为截断南北东西两条水路。不过刘伯臣的心大,做完这些事情之后,还派遣偏师进攻南京。

    不过南京毕竟是南京。

    这个时代的城池,南京与北京都是最难攻打的城池,南京不去说,至少北京在建成之后,几乎没有武力攻下的记录,即便是李自成打下北京,也是有内应的,而多尔衮打下北京,那是李自成放弃了。

    刘伯臣的偏师在南京城下碰了一碰,不得不撤退,虽然城墙上的士卒良莠不齐,但至少已经有了守军,刘伯臣的偏师,人数太少,根本无法攻下如此巨城。只好撤退。

    而朱厚煌来的就毕竟慢了。

    朱厚煌一路上顺着运河北上。从杭州到嘉兴,苏州,湖州,一路上连动刀兵都没有,简直是望风而降,最忙碌的并不是军队,而是何文渊。

    何文渊一下子变得炙手可热起来,大量的降臣蜂拥而至。朱厚煌立即给何文渊加了个衔,江南招抚使,暂时将刚刚投降这地方的政务担当起来,如此杭州以北,长江以南,这一大片地方,所谓之江南,何文渊就是最大的文官了。

    不过,即便是这样,大军的行军速度也不是很快的。

    一来运河行船速度并不快,二来就朱厚煌需要招待各路降臣,给一个优厚的条件让很多人免去后顾之忧,好让更多人投降。

    毕竟是朱家皇室内战,真正争夺的是人心向背,战事虽然是决定力量,但是人心也不能忽略。

    还有,朱厚煌决定暗地抽调兵力突袭天津卫。

    怎么将精锐部队调出来,就是如同现在一样,先将精锐军队分成地方驻军,一来用来弹压地方,江南世家大族事大,并不是官面上人投降就可以高枕无忧了。二来,等将来调动的时候,总比在南京城下调动,不容易被发现。

    朱厚煌大约比黄士龙晚了十几天才到了镇江城下。

    “臣等拜见陛下。”以黄士龙为首,百余名将官跪倒在地。为了震慑镇江,这一次入城式,非常之壮观。

    刘伯臣将所有部下都拉了出来,排出数里长的队伍,并且将镇江城之中所有人都必须上街观礼。

    雍军精锐,大批批铁甲军队,一排排的火枪手,还有一门一门的火炮,还有那种刚刚从战场上来的淋漓杀气,根本让镇江百姓根本不敢抬头。

    朱厚煌与黄士龙说道:“你的注意不错。”

    其实这个注意不是黄士龙的,而是黄士龙新收下的一个谋士,不过谋士的功劳放在主家身上,也是常理。

    “全赖殿下天威。”黄士龙说道:“如果不是殿下天威如此,也不会让百姓慑服。”

    朱厚煌知道,百姓慑服的不是他的天威,而不是他的兵威。不过,他不愿意拆穿黄士龙的马屁,说道:“我让你准备的事情,都准备好了。”

    “都准备好了,只要殿下一声令下,。十日之内,臣会让殿下在天津外海。”黄士龙说道。

    朱厚煌说道:“这一件事情关乎天下大计,一要准备的妥妥当当的,二是要保密,在孤下令之前,水师之中,只能有你一个人知道。”

    黄士龙说道:“臣牢记在心。”

    朱厚煌一边看着两边的百姓,一边问道:“看过南京吗?南京能不能下。”

    “南京可取。”刘伯臣在黄士龙身后,跟随着朱厚煌。

    朱厚煌身边的将领分为两排,一排是跟着朱厚煌一并过来的,以俞大猷为首,另一排就是镇江守军,以黄士龙为首,刘伯臣的位置就在黄士龙之后。

    “臣在南京城下转了一圈,南京有两个缺点,一是南京城太大了,南京由太祖所建,南京城,为南北长、东西窄,南北20里,东西11里多,周长67里,南京城有13门,南3门,正门为正阳门;西5门;东1门;北4门。城墙用大石条奠基,完全用青砖包砌,大约有四丈左右。城墙依山带水,尽占地利,十分坚固。北起狮子山,南到聚宝山,西扩石头城,东尽钟山之麓。南京的城墙墙基用条石铺砌,大型城砖垒砌两侧外壁,中实杂土,唯有皇宫东、北两侧的城墙全部用砖实砌。城墙沿线共辟十三座城门,门上建有城楼,重要的城门设有瓮城,其中聚宝门、通济门、三山门是水陆交通要道,每门都设有三道瓮城以加强防卫。

    在这座城墙之外,又修筑了一座长达50余公里的外郭城,把钟山、玄武湖、幕府山等大片郊区都围入郭内,并辟有外郭门十六座,从而形成保卫明皇宫的四道防御线,即:外郭、都城、皇城、宫城。”

    “如此规格海内仅此一家,可以说固若金汤。但是这样的大城,需要的守军数万,没有数万大军连守都无法守。”

    “而南京城的第二缺点,就是南京士卒不精,以臣所看,南京城之中,老卒不过一两万,这都是能战之辈,其他的都不过是滥竽充数,或许城中有所藏拙,不过,南京城如此之大,守军薄弱却是无疑的,殿下只需猛攻一侧,另外一侧根本无法救援,如此则南京可克。”

    刘伯臣兴奋的说道。

    守城的始终是人,而不是城,即便是城池再好,没有合格的守城人员,还不如一座小城。

    朱厚煌听了也有一点兴奋。

    “殿下不要忘记戚大人所言。”俞大猷在朱厚煌身边轻声说道。

    朱厚煌轻轻一摇头说道:“不用担心,孤不会动摇,只是南京城毕竟是大明留都,不进攻一下,孤岂能甘心,而且,孤不相信南京城如此轻易就能拿下来,最少也要让北京方面着急一下吗?”

    俞大猷说道:“殿下英明。”

    俞大猷心中未必觉得朱厚煌英明,只是不好说而已。他更担心,朱厚煌在南京城之下就改变的初衷,一力要攻下南京了,为突袭天津卫,已经做了这么多的准备,如果最高层一下子改换的想法,下面的人根本就会无法适应,就俞大猷本人来说,也不愿意看到这一点。

第八百九十五章南京城() 
第八百九十五章南京城

    南京城之中,最有权势的人是谁?

    不是南京六部尚书,他们不过是杨老的职位而已,也不是南京镇守太监,虽然威风赫赫,但是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不过是仗着君威而已,但是在北京的皇帝,鞭长莫及。

    南京的无冕之王,是魏国公徐鹏举。

    魏国公世镇南京,根深蒂固,一直把持着南京的军权,数代担任南京守备。魏国公的触脚深入南京各处,大明朝处理任何一个关于南京的问题,都绕不过魏国公家族。

    现在南京大局,也绕不开魏国公。

    而现任魏国公徐鹏举,更是有很多传说,传说老魏国公梦到岳飞。岳飞说:“吾一生艰苦,为权奸所陷,今世且投汝家,享几十年安闲富贵。”然后孩子就出生了。被老魏国公看中,起名为徐鹏举。

    不过,徐鹏举名字与岳飞同名,但是实际上,徐鹏举一点没有沾岳飞的光,反而因为处理兵变不利,被南京京营上下,亲切的称呼为:“草包。”

    “国公,下官有负国公之托,请国公恕罪。”汤庆跪倒在地,不敢抬头。

    魏国公徐鹏举连忙将汤庆给扶起来。说道:“汤将军快快请起,这一战非战之罪。我不怪你,只是雍军水师战力如何?”

    汤庆说道:“雍军水师船坚炮利,不可力敌。”

    “能不能阻止雍军水师占领江面。”魏国公单刀直入问道。

    汤庆很想说能,但是他一想长江水师的现状,又想起在镇江江面上的战斗,心中更是没底。只能保持沉默。

    但是沉默也是一种态度。

    魏国公徐鹏举岂能不明白,徐鹏举虽然被称作“草包”用以说明,徐鹏举在军事方面是一个彻彻底底的白痴,但是在政治上却不是一个白痴,这些待人接物的人情事故,他岂能不知道。

    魏国公叹息一声,没有对汤庆说说明,一挥手让他走了。

    魏国公说道:“你觉得这南京能守住吗?”

    “这一件事情,不该问我,应该问国公自己。郑某人不过是一介书生,在这上面给不了国公任何建议。”郑如瑾说道。

    郑如瑾是魏国公的师爷,常常帮助魏国公做一些见不得人的事情。毕竟魏国公根深叶茂,很多见不得人事情也需要郑如瑾来处理。

    郑如瑾对自己的身份非常明白,所以来到这,听了魏国公与汤庆所说的话,心中也就了然几分了,话里面带着几分暗示。

    魏国公说道:“本国公有自知之明,这南京城在我手上是守不住的。”

    “如此说来,国公是另有打算?”郑如瑾说道。

    对魏国公徐鹏举来说,他根本不想上战场,面对人如此凶恶的敌人,但是他又不能放弃掌控南京的实际权力,这是魏国公府百余年来在南京积威所致。他绝对不愿意让给别的势力。

    对魏国公府来说,南京能不能守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魏国公府的富贵能不能延续下来。

    “郑先生,不用试探了。以本国公的意思,你给我走一趟镇江。去探一探雍王的口风。”魏国公说道。

    “那么国公想要什么条件?”郑如瑾说道。

    “现在着急的并不是我,所以,我派你去只是去问价,而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