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49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福建再怎么移民,也支撑不住,十年如一日的移民,东雍的移民有接近一半,都是来自福建的。所以福建赤贫阶层,几乎都跑海去了,甚至福建民间,也将移民东雍视作平常之事。
所以,想要开辟另外的移民,就是应有之事了。
东雍另外的移民地,就是安南。
东雍先是官方引导,比如说,安南各营驻扎各地,允许携带家属,到了各地之后,让家属依附军营开垦良田。并将良田分给家属。即便是军队再调走,军队家属,也舍不得走了,因为舍不得自己家的田地。毕竟安南很有中华文明的基因,就是视地如命。
这样那样的官府手段,从安南调出人来,还有私底下,有安南百姓也想移民,甚至这几次吏试,也有安南士人应试,成为了东雍官员的一部分。
虽然没有明面上的引导,但是私下里什么办法都有。
如此一来,东雍才费力深入控制安南。但是如果将安南全力动员起来,被东雍压制住的安南世家,定然会兴盛起来,那时候对雍国来说,却不知道是好事,还是坏事了。
“殿下。汉高祖为何能得天下?”杨慎问道。
朱厚煌说道:“愿闻其详?”
论汉高之所以得天下的论断实在太多了,朱厚煌也不知道杨慎要说的是那一点。
杨慎说道:“汉高将天下尽分功臣,自己所得不过原秦之地而已,天下人皆是为自己而打天下,而不是为汉高打天下的,故能竭尽肝胆,勠力同心。而项羽得功臣而不赏,失天下之心,安南固然重要,但安南岂能比得上中原,殿下愿得中国,为何还留恋区区安南之地,臣请命郑绥为安南相,令起组建二十万安南军,北上广西,牵制两广。”
朱厚煌吃惊道:“你是要孤放弃安南?”
郑绥是什么人?是安南清化世家的代表人物,虽然在东雍内部任职,但是一直没有得到信任,如今担任占城相,与占城王已经占城内部的贵族斗法好几年,让占城渐渐的纳入东雍的体系之中,而郑绥回到安南,简直是龙入大海,简直是不能复制了。
郑绥回到安南,可以说朱厚煌从两次安南战争,得到的安南内部的影响力,几乎都被放弃,朱厚煌数年之功,毁于一旦。
与朱厚煌之前的所有政策都是背道而驰。让朱厚煌如何不吃惊。
“是。”杨慎说道:“臣不仅仅劝殿下放弃安南,还请殿下放弃南洋,殿下只有能入主北京,荣登九五,要什么没有。就连当初成祖为了得到朵颜三卫的支持,放弃了大宁一带边城,撤里关外数百里。与中国相比,南洋荒芜之地,简直是不值一提。请殿下,让西金洲与佛郎机人,罢爪哇之战。抽掉各地兵力,竭力北上。靖难之事,不成则死,殿下也没有其他选择。”
朱厚煌藏在袖口之中的拳头,死死的握紧了,噼里啪啦的骨节之声爆响。他心中恼怒之极,恨不得立即向杨慎饱以老拳。
简直是崽卖爷田不心疼。
东雍在南洋的存在,是朱厚煌十年之功,如今全部都要放弃,朱厚煌如何肯?如果朱厚煌在重生这几十年,就是为了当一任大明皇帝吗?
不,不是。
朱厚煌为什么动摇,为什么犹豫是否要起兵靖难,就是因为朱厚煌再权衡未来的功业。
他只要能将南洋一地,留在中华文化圈之中,在功业之上,不下于任何大明皇帝,但是另一方面,他也在想,他如果是大明皇帝,他能做的事情可以更多,所以朱厚煌这才犹豫。
但是他绝对不能容易放弃南洋。
就好像成祖为了靖难,放弃了边防,直接将北方的边防线收缩到长城。这也是成祖一生最大的污点,特别是后人分析明亡的时候,都从地理上说北京缺乏纵深。
其实北京并不是缺乏纵深,至少在太祖时期,有大宁城,等一系列塞外的边城,支撑起来的防线,北京是有足够的纵深的。至少都源于成祖时期的放弃。
这也是后世论断,成祖不如太祖的支撑之一。
朱厚煌将南洋视为自己的毕生功业,他宁可不靖难,也不会放弃南洋的。
但是朱厚煌也知道,杨慎很讨厌,但是杨慎的意见,绝非是他自己的意见,而是很多文官的意见,他即便是重重的责罚杨慎也没有用。
朱厚煌看了一眼吴明,却见吴明依旧鼻观眼,眼观心,朱厚煌心中狠狠不已,暗道:“吴明不是枢密之才。”
杨慎的意见,简直是放弃整个雍军十年的胜利果实,吴明居然可以无动于衷,或许吴明骨子里面是一个大明武人,根本不是一个雍国贵族。为什么大明武人对于这种战略方面的商议,根本不用插嘴,只需听令就行了,但东雍贵族却是朱厚煌打造出来的统治集团,对这样关乎社稷大计的问题上不发言,根本就是不称职。
“兹事体大,孤一时间不能断绝。”朱厚煌说道:“此事明日再议吧。”
杨慎说道:“是。”
杨慎知道朱厚煌绝对不会接受的,但是他必须提,让朱厚煌知道战事一起,绝非是与安南,爪哇这样的战争,而是一场规模极大的战争。任何掉以轻心都是自杀。即便东雍士卒精锐,但区区数万士卒放在大明的土地之上,根本不能保证朝廷的存在。
即便杨慎所说的三十万大军,兵分两路,未必能打下来。
必须给朱厚煌足够的刺激。
朱厚煌等杨慎等人一离开,立即召见了戚景通。
戚景通直接用步撵抬进了南斗宫之中,朱厚煌将所有的情况问戚景通,说道:“戚将军以为如果想要靖难功成,当如何?”
戚景通心中有些激动。
这种国家危难之际,君主屏退群臣,问计于自己,那种强烈的使命感,让戚景通恨不得燃烧了自己。士为知己者死。从来是很多人士大夫的信条,为什么诸葛亮为什么被万古传颂,就是因为,诸葛亮完美的诠释了,什么叫做士为知己者死。
三顾茅庐,临危受命,数次北伐,以一隅动中国,忠心不二,即便是在国家破灭之际,诸葛家族也竭力奋战,几乎满门死绝,这样的情操看,如何不让人佩服啊。
戚景通深吸一口气,说道:“殿下,杨慎危言耸听,成祖靖难,真正的胜负手,并不在大军对决,而是在成祖绕过南军主力南下,直逼南京。”
第八百二十五章对策三()
第八百二十五章
对策三
“故而,殿下想要一举功成,胜负之极,不在江南,两广,而在京师,具体在于天津,只要大军能在天津登陆,则大势已定。”戚景通说道。
朱厚煌对这个意见,并不是很陌生,因为这就是他提出的。
仿造鸦…片战争,大军直接逼向天津,从天津登陆进攻北京。
不过,这个情况从当初正德临终的时候,京畿的一场混战之后,一切都变了。
大明朝廷并不是傻子,即便是傻子也能看出了天津对于京畿的要害之处,所以这几年来,北方边防最看重的并不是九边,而是天津。
大明的铸炮能力并不是太差的。现在天津已经成为一座要塞了,不知道有多少大炮封锁了海岸,想像上一次的那么容易登陆天津,并不是太容易的事情。
朱厚煌说道:“天津乃伪帝重点经营所在,敢如何破之。”
伪帝这两个字,就已经说明了朱厚煌的态度了。
朱厚煌分明感受到他在军事上的退步。
也是,朱厚煌很明白,与大明这些精英来说,他不过是中人之才而已。不过是因为前世的教育,让朱厚煌见识宽广一点,带着另类的价值观念,他的价值观念给他的带来很多好处,但是时间一长,他前世的底蕴就不够用了。而朱厚煌这一段时间,也重现定位自己的位置,是雍王,而不是雍国大将军。
所以他也将东雍从战争模式转变为休养生息的状态。他一放手,就来觉得有很多人在军事的素养已经超过了他。
比如戚景通。
只能了解的雍军水师的实力,很容易将雍军水师的登陆能力,归入战争之中。
而戚景通所说的并不是戚景通的一个人的计划,而是枢密院的计划。
朱厚煌提出过假想敌的计划,命令枢密院制定对任何地方的计划,这一件事情就是当初戚景通负责的,吴明刚刚接任枢密院,还没有将那些在档案之中的计划,一一熟悉,戚景通说道:“殿下,臣当初就制定过计划,不过明军多少渡海而来,水师都有能力横击于海上,不过,为了保证以后的计划,我们决定任明军登陆,在明军登陆之后,再击败明军的水师。就是为了全歼明军登陆部队。盖因明军敢于渡海的军队,定然是精锐之师。只有一战歼灭就打断了东南军队的脊梁骨。余下的就不足为虑了。”
戚景通语气之中带着一丝不屑说道。
戚景通太明白,东南卫所是什么德行了。戚景通自己就是卫所军官出身,很明白大明卫所实力是什么样,本来大明卫所的战斗力,就已经够堕落了,而东南卫所又是其中最为堕落的,甚至东雍的县兵就能胜过几乎所有东南卫所。
而且浙江是绣衣卫的重点,对杨一清身边的动静,绣衣卫甚至比杨一清本人还清楚。
很多时候,情报工作因为地理上时间上的限制,并没有什么用处,不过,浙江与东雍之间,快的话,不过一日海程而已,这并不算远。对于浙江这边,还是能及时反馈的。而且杨一清脑子里面似乎没有反情报的那一根筋。因为这个时代很少有那精细的情报战。
对杨一清麾下的实力,戚景通很明白,只有杨一清麾下的募兵,大概有五六万之多。这是一支有战斗力的重兵集团,但是除却这一支军队之外,也就是各县征召的民夫了,至于你说卫所了,根本不计入战斗力。
这种不同的计算办法,让双方都以为自己胜券在握。杨一清觉得自己数万对一万,怎么能胜利,至于那些县兵不过是一些民夫而已,根本不用多在乎。而在戚景通的眼中杨一清的东南雄兵,根本是纸糊的。
“歼灭重兵集团之后。”戚景通说道:“兵分两路,一路攻福建。少府在福建的关系不少,下全闽想来没有什么问题,另外一路从海路进攻浙江,重点在宁波,杭州。杨一清坐镇杭州,与杭州打上一仗,即便浙江即便是有其他兵力,也在一战覆灭之。”
“殿下可派官员接受福建,将福建一省改为本国体制,按东雍计福建一省,最少能够给军中补充百万壮丁。有这百万壮丁为基础,大破杭州之后,沿江而上,围攻南京。”
“南京孝陵所在。朝廷不得不救,我军只需整顿兵马,围而不攻,等边军南下。如果边军不南下,则取南京,则江南在握,闽浙在手,两广动摇,与北方有划江而治。北京万万不会允许如此,所有边军必然南下,只要边军南下,等边军入山东,或南直隶的时候,精兵两万,渡海进攻天津,如果天津炮台难下,则绕过此地,直入京畿,虽然只有两万士卒,就可以动摇天下民心。如果北京召回边军,则在京畿一带占据一城,天津为上,以海路为后援,牵制兵力。大军则下南京,切断长江。让北京首尾两端不能兼顾。”
戚景通越说越兴奋,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他对杨慎解放安南的计划,不去多说,但是言语之间,也有几分同意的感觉。
朱厚煌说道:“如此需要兵力几万?”
如果情况真能如戚景通那样计划,则天下大事能定,不过,所有的计划在没有确定之前,不过是废纸而已。
“殿下。”戚景通犹豫了一会儿,说道:“这个计划是数年之前拟定的,大框架可以不动,但是具体动用的兵力,却需要详细核实,一时间,臣也不能够给殿下一个详细的数据,不过,殿下有一点却需要注意,那就是现在的兵力是远远不够用。”
“吴枢密虽然提出了扩军计划,但是时间太快,还没有来得及执行,只有雍军八营,安南十营的兵力,而东雍驻军三营,两营雍军营,一营安南营,爪哇之战,四营雍军营,四营安南营,西金洲两营安南营,升龙驻军一营雍军营。这些都是不能调动。”
“所以现在能投入战斗的不过是安南三营,再加上在东雍的驻军,总共四万之众,是万万不足够的。所以扩军,已经成为必然了。”戚景通说道。
“那么需要多少?”朱厚煌说道:“卿给不了一个准确数字,就给一个大概数字。”
戚景通想了想,说道:“安南方向,还赖殿下圣断,但是用于东南方向的兵力,最少有十万之众。占领福建,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