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雍王-第43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自立之心,根本不需要掩饰了。
朱厚煌与所有商议过了。
设立国相,三品,王阳明担任。
该御史大夫为廷尉,王九川担任,三品。
设枢密院使,掌管枢密院,三品,戚景通担任。
设六部尚书,从三品,各有分派,其中设吴行之为户部尚书,为三品。
这些要害部门定下来,其他非要害部门就好定了,比如说府学。
但是还有一个部门,就让朱厚煌为难了。
那就是少府了。
按说少府,应该与长史府分庭抗礼啊。长史府摇身一变成为了丞相府,而少府不应该也成为一个三品的衙门吗?
但是少府已经够庞大了,如果再让少府继续庞大下去,难免要影响朝中的势力平衡,最后,少府或许会夺取丞相府的权柄也说不定啊。
看汉代历史就可以知道,内廷如何将外廷架空的,汉武帝如何将一个个丞相变成牵线木偶的,东汉的宦官如何与外戚相争的。
这归纳起来,就是内廷与外廷的争斗。
朱厚煌作为人君日久,越发明白,制度治国,以法治国,都是很美妙的事情,但是却很少能做到,国家的根基是人,不是机器,法律条文不过是政治…争斗的确定文件。自然会因为政治…斗争的胜负而改变。
少府的强大,不符合朱厚煌的政治预期。毕竟少府太过强大会压制民间资本的兴起,单单依靠皇室资本,到底能不能将社会推动到资本社会,朱厚煌自己都不明白。
所以,皇室资本需要有,但是必定要约束在一定范围内。
但是因为东雍开创的种种问题。少府在东雍的政治体系之中作用很大,少府根本不满足于现在的位置了。
他们想要更大。
而丞相府这边,也觉得少府被限制。
怎么说,很多时候思想决定很多问题。
少府这么强大,在文官的心中,却都是权宜之策。是特殊时期不得不为的做法,并不是长久之策。
将少府很多东西纳入丞相府的管辖,对他们来说也是自然而然的抉择。
所以对少府令许松定官阶,就是对少府的政治定位。朱厚煌想了又想。以他的本意,少府令最后没有官阶,不过少府令本身应该有爵位在身。
少府与丞相府是完全不同的体系。完全分割开来,对朱厚煌来说,才是最好的选择。
但是如此一来,又有一个问题了。
爵位的问题。
朱厚煌十年苦功,有了这一点基业。已经有很多人已经上书让朱厚煌建号开国了。当然他所想的不是建号开国的问题。
而是如何酬功的问题。
特别是爵位问题。
朱厚煌的本意,是裂土封侯。接南洋大片荒芜的土地封过功臣,不过为了限制,却不能世袭,只能世袭三代,或者因为功劳,被特许世袭,否则只能降爵继承。
但是要不要限制就大封群臣。
也是一个问题所在。
朱厚煌知道东雍虽然是一国气象,但是根基太浅了,而且下面还有一场大战。就是靖难之战。远远没有到天下安堵的情况,现在分封功臣,恐怕这些功臣都会将心思放在建设领地之上了。
朱厚煌决定,封侯,先封数位,让所有人看到念想,一来解决这个问题,二来也算是为将来的大战做准备。
爵位朱厚煌大致划分为五等,公侯伯子男。其中在朱厚煌看来,子,男两爵,不临土。所以不过是加年俸而已。唯独伯,侯,公,三爵才是真正封土。
伯爵,封一乡之地,侯爵封一县之地,公爵封一府之地,王爵封一省之地,不过,同姓亲王,等同公爵。异性王不封,当然这个不封是潜规则。
朱厚煌整理一番,不过仅仅是一个大纲而已,将这个大纲交给了礼司,礼司立即疯狂起来,然后上书反对,被朱厚煌拒绝。
消息瞬间传出来,让冷清的南都迅速热闹起来,再怎么冷清,也挡不住他们火热的心,都在纷纷议论,封谁,或者他们能得了什么爵位。
甚至吴太后也知道,叫朱厚煌去问,他舅舅,吴凤仪到底能有一个什么爵位。不过都被朱厚煌挡过去,只有在正旦大朝上决定。
嘉靖四年的正旦大朝,要决定很多事情。
不过,私下里朱厚煌也很苦恼,到底该封谁,他确立几个原则,死去的先封,因为人死了,再也没有建立新功劳了,所以先封。也算是酬谢功臣。
第二就,是几个大佬先封了。比如王阳明,戚景通,吴凤仪,等人,这算是确立他们的政治地位,绝对不能忽视的。
然后是从老早的先封,这都知道资历问题。什么时候都不会没有的。
第七百一十八章正旦大朝二()
第七百一十八章正旦大朝二
天蒙蒙亮,很多人都开始出动了。
他们从四面八方赶往南斗殿。黑暗之中的南斗殿灯火通明。一个鲸油大灯渲染出一个个光团,远远的看去,好像一团光从的南斗殿之中迸发出来。
这样看去,在黑暗的烘托之下,南斗殿更显得威仪。
南斗大殿之前,已经有士卒彻夜守候了。
王阳明也拖着病躯来到这里,他的弟子们簇拥着他。
王阳明咳嗽几声,说道:“我没有想到,这才短短几年之间,东雍遍有如此气象。实在令人惊叹啊。”
就王阳明本人来说,他来东雍,并不是自愿的。如果不是正德的命令,王阳明宁可回家修养了,但是事情一步步发展,让王阳明骑虎难下。恐怕今后要老死在雍国了。
现在想来,真是事事难料啊。
徐爱说道:“雍王殿下,真乃不世之才,有今日之成就,也不算是幸致。”
“横山。你要好好准备啊,我这位置将来就要落在你手里了。”王阳明很明显的觉得自己的身体已经开始急速的老化。
人毕竟是人,再厉害的人也比不了天。王阳明修过佛,问过道,练过武。最后又归于儒,但却不能挽救他身体上的衰老。他中年之后坎坷太多,早就伤了元气,王阳明觉得他如果静修还能延长寿命,如果再担任这个丞相之位,却要要了他的老命了。
迁都固然是朱厚煌本人的意思,但是大建宫殿,却是王阳明的意见。建筑物虽然没有生命,但是壮观的建筑物却能直观的表现出国力来。
在南斗殿外,王阳明能感受到所有官员的心思,都有安定下来了。似乎重现认识了东雍的国力一样。
毕竟听前面打了多少胜战,听国家有多人口,都是虚,而这如果北京一样,大朝会,却让他们深刻的意思道:“哦,东雍已经是一个大国。”
这些官员的心思定,就说明了东雍将有一段高速发展的时期。
“老师,弟子觉得自己担不起东雍大任,弟子让老师失望了。”徐爱说道。
王阳明长叹一声。
他知道徐爱说的是实话,他这个弟子,还撑不起一国宰相,不要朱厚煌现在坐镇中枢,还侵犯了宰相的权力,但是东雍宰相权力之大,比内阁首辅大多了。即便是这样,他就有很多做不完的事情,决策的事情上,雍王是插了一手,但是在执行层面上,全要宰相来督促调节。
还有,以朱厚煌的性质,能安分守己几年,已经是难能可贵了。将来如果有出征之事,宰相坐镇后方调节军需,事情更加重要,徐爱还真撑不起来。
但是王阳明却选不出超过徐爱的人了。
东雍的人才比之前多了不少,但是真正能称得上宰相之才的,还都是从大明来的,东雍本地,与南洋人士之中没有,王阳明知道自己弟子之中,真正有能力,当初都看不上东雍,去了大明,剩下的弟子本就不是多好,其中做学问的人才有几个,真调理阴阳的人,却一个也没有。
王阳明不由的陷入深深的忧虑之中,下任宰相该是谁啊?
为了这一次大朝,李良钦忙坏了。
本来朱厚煌的亲卫不多,不过千余人而已,但是来到新都之后,朱厚煌里面明白,区区千余亲卫不够用了,因为连站满整个的皇宫都未必够。
朱厚煌与李良钦商议过后,直接将一个团划入亲兵之中,也将亲兵正是列为龙骧卫。
这些士卒一个个好像石雕一样站在广场的角落之中。
一群人慢慢的在广场上聚集了。
分为数部分,其中大部分都是丞相府的人。丞相府的相当多。不过现在还是称呼为长史府。
毕竟东雍不比当初,不是区区一两县的地方。不即便不论属国,近三十个县,东雍的县,都是当户口过万之后,才能列县的。
雍南,北港两府府城附近的人口,又远远超过县城,无他,因为这两城附近,再加上澎湖都是少府工矿的聚集地,人口自然更多。
百余万人口,数万军对,再加上两个藩属国,如果再加上属于东雍麾下的土人部落,估计东雍人口数量,少说在一两千万体量上。
占城与安南两国人口加起来,就应该在一千万之上。
这个时代,拥有两千万人口,岂能不是一大国吗?
朱厚煌在南斗殿侧殿之中,一面等身玻璃镜照着朱厚煌。
朱厚煌的一身龙袍,并不是明黄色,而是朱红色。当然是藩王服色,然后头上带着冕冠,一溜珍珠从眼前垂下。这都上好的南海珍珠。
几个太监说道:“要是老王爷见到王爷现在这般成就。在九泉之下,也在为王爷高兴。”
说话的是一个皱巴巴的老太监。
但不要小看,他是雍王朱祐枟的贴身太监,朱祐枟死后,就在雍王府修养了不再管事了,毕竟大事都到王妃的手中。是见过大场面的。当年也是成化皇帝身边的太监,只是被罚出来的。
只是今天这个大场面,吴太后发现,她手下是实在支撑不起来。只好将这老太监请来了。
“顺叔。”朱厚煌说道:“今后这样的大朝会每年都要有一次,您老也别悠闲,养几个义子。否则将来,孤无人可用了。”
朱厚煌也有一点措手不及。
他一心裁剪身边的太监,但是万万没有想到到了现在太监也算是稀缺资源了,很皇家礼仪都算掌握在太监手中。缺了他们还真的不行。
所以朱厚煌想灭绝太监的想法,只好先暂时搁置一下了。
顺叔说道:“老奴听殿下的。”
“啪。啪,啪”几声静鞭响起来,所有官员全部分成数列站定。其中丞相府的人最多,枢密院的人也不少,剩下的却是少府,与其他府学了,等官员。
太阳从东边升起来,正好将站好的人拉出长长的影子,一面面日月同辉旗在空中不住的招摇,几乎是一面日月同辉旗对面就有一面,红底黑字的大旗,上面隶书写一个雍字。
“咚”一声清脆的乐声响起。好像是编钟的声音,声音远远的传开。
然后庄严的音乐响起,好像没有什么丝竹之声,反而都是金属敲击之声。
南斗殿前,一大排台阶直接到下面,台阶正中间,大片的浮雕,还有一条御道,只有雍王能走。然后有一条河流经过,数道桥梁,上面雕梁画柱。
百官列队走过浮桥,沿着两边的台阶,一步步走进大殿。
南斗殿支撑结构,没有用多少木头,不过,南斗殿屋顶却用了不少木料,最少两三艘东雍型战舰的木料都用到这上面了。
所有人沿着木门进入大殿之后,顿时有一种进入巨人国的感觉。
大殿之中空荡荡,除却朱厚煌的高高的御座之外,似乎什么也没有。
只有一排排红色的大柱子蔓延到深处。就在两边的角落之中有一排排乐曲与乐官,还有一些殿前武士,这些殿前武士,一个个按刀而立。似乎是装饰品,但是骨子里面都有一种沙场的感觉,全部从百战余生之辈。
大殿虽然很深,但是采光很好,简直是秋毫必现。
所有都走了进去,在各自的位置上停好。
似乎这里庄严的气氛,带动了大家的情绪,除却几个巡查的御史之外,所有人连动都没有动。好像是雕像一样。
“殿下驾到。”一声长长的尖锐的声音传来,瞬间,很多乐官一起动手,庄严的乐曲响起。
第七百一十九章正旦大朝三()
第七百一十九章
正旦大朝三
一队队甲士出现了,他们各自手持不同的兵器,有方天画戟,有陌刀,有金瓜等等,不过看上去威力十足,不过都是一些样子货而已,比如方天画戟,用好了威力无穷,但是想用好却是太难,放到了历史上也没有几个方天画戟高手。
所以当今军中高手,几乎都用枪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