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雍王 >

第313节

大明雍王-第313节

小说: 大明雍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俞大猷说道:“从运河上得到拦截到数十船粮船,末将还没有清点清楚,不过够我军在天津卫维持半年,还是可以的。”

    “运河?”朱厚煌这才想起天津还算是一座运河城市,眼睛瞬间亮了。在古代,京杭大运河就一条流淌着金银的河流,运河沿岸的城市都富得流油。

第五百二十八章城下之盟() 
第五百二十八章城下之盟一

    “运河?”朱厚煌好像一下子惊醒了一般。

    作为贯通中国南北的大运河,在现代彻底没落了。但是在明代的时候,运河却是一等一的要地,如果说长江以北最为繁华的地方是什么地方?根本就不用说,除却京师之外,一定是运河沿岸。

    当初朱厚煌从北京南下,就一路走马观花的观察过运河沿岸。

    朱厚煌立即下令道:“调船从沿海河逆流而上。并传令东雍,再派两个营北上。”

    一时间朱厚煌觉得能从东雍抽调的机动兵力,也不过是三个营,一万六七人马而已。再多东雍的很多地方都不好控制了。

    朱厚煌经营东雍三年,也不过将东雍一地经营出熟地而已,而在吕宋,古晋,岘港,星城,马六甲等地,如果没有重兵驻扎,转瞬之间,恐怕就不为朱厚煌所有了。

    所以即便想从这些地方调兵,也需要从长计议。不是说调就能调的。

    朱厚煌对自己实力有很明确的估计,等这边安排妥当,抽调出兵力的时候,恐怕京畿一带,也已经尘埃落定了。

    就在朱厚煌在这里调兵遣将的时候。准备沿着运河北上,水陆夹击的时候。杨慎远远的看着天津卫城,愣愣的不说话。

    左右说道:“少爷,快回去向老爷复命吧。”

    杨慎沉吟了良久,最后长长的出了一口气,说道:“不,我不回去了,你们快马加鞭,回去,将这里的事情一五一十的禀报给父亲。”

    “少爷您准备做什么?”跟着杨慎身边的亲信都是,杨家的老人看着杨慎长大,对杨慎关心备至。

    杨慎说道:“我要回去,去拜见雍王殿下。”

    “什么?少爷万万不可,一旦少爷出了什么闪失,老奴怎么向老爷交代?”

    “我意已决,无须多言,将我的话,原原本本的告诉父亲,父亲自然知道我的意思。”杨慎说道。

    杨慎的意思是什么?根本就是想与朱厚煌谈条件,让朱厚煌退兵。

    不是,杨慎示弱。而是杨慎知道现在是北京政权,是杨廷和最虚弱的时候。

    正德当皇帝虽然不大正经,但是有一点却没有做错,就是天下兵马大权,全部在正德的手里面,无论是京营,还是边军,正德的话远远被内阁大佬的话,要管用的多。

    杨廷和大肆清洗正德的亲信,严重的影响了京营的战斗力,即便如此,杨廷和对京营的忠诚,也不是多相信,更不要说边军这些外军了。

    再者自从何进这笨蛋,在争权夺利之时,贸贸然引外兵入京。大家都吸取了教训,不会擅自召唤外军入京畿的。

    杨慎也很担心,这些外军在京师城下土人哗变,那就不好玩了。

    所以杨慎估计,京师最近,也就是杨廷和没有完成对京师整合之前,是没有能力出战的,因为将军队控制在营地是一回事,如军队出战又是另一回事了。

    杨廷和绝对不敢冒着军队哗变的风险派人出战。当然守城也是没有问题的。只是京师是大明的首都。

    这里有什么消息,不需要一时半刻。就能哄传天下。如果杨廷和闹出新皇刚刚登基,就被军队打到了北京城下,纵然无法攻破城池。也是狠狠的给杨廷和两巴掌,严重影响杨廷和的政治威望。

    所以杨慎还是思量良久,劝说朱厚煌退兵为上。

    杨慎如此做,并不是没有把握的,毕竟杨慎对朱厚煌性格,已经对东雍实力的把握,还是比较准的。

    “报殿下,有人自称杨慎求见。”

    “杨慎?”朱厚煌重复道。只觉得一股火气冲天而起,说道:“他还敢来见孤?带上来。”

    “是。”两名侍卫听朱厚煌的语气不好,自然而然的改变了对杨慎的态度。

    不一会儿,杨慎就被重重的推倒在堂下。

    杨慎抬头看见朱厚煌,说道:“雍王殿下,这就是对待故人的态度吗?”

    朱厚煌冷冷的说道:“眼前只有仇人,没有故人。”

    皇位失之交臂,朱厚煌故人恼怒且悔恨,但是对杨慎并没有多少抱怨之意,既然撕破脸了,就是各为其主。即便杨慎想杀他,朱厚煌也没有什么好抱怨了。

    就如当初袁绍与曹操是发小,但是最后刀兵相见,心中恐怕也没有多少怨恨。以为政争本就是如此,不过有一件事情,让朱厚煌久久不能释怀。

    那就是正德之死。

    正德对杨廷和如何?朱厚煌明白的很,固然说不上言听计从,但却称得上知遇之恩。只是杨廷和是怎么回报他的。

    在正德尸骨未寒的时候,摧毁了正德所有的心血。杨廷和一人对大明军事力量的打击,胜过是个达延汗加起来。

    杨廷和所做所为传到朱厚煌的耳朵里面,朱厚煌清晰的判断出来,作为一股军事力量,京营可以从大明武装序列之中除名了。

    可能最近一两年,还有一些战斗力,但是随着跟着正德这一批老兵渐渐老去,京营绝对连战斗的勇气都没有了。

    失去了京营,大明统治天下就是失去了重要一环。导致一系列变化,比如后世地方坐大,就已经埋下了伏笔。

    如果这还只是让朱厚煌感到怨恨,但是另一件失去,让朱厚煌更无法原谅杨氏父子,那就是正德到底是怎么死的。

    杨廷和昭告天下的病死的说法,根本不为朱厚煌所信服。不仅仅是朱厚煌,还有很多人都觉得正德的死太正常,就绝对不正常。脑补出很多的情节,传的满天飞,朱厚煌也是将信将疑的。

    杨慎说道:“好,那么下官就一使者的身份拜见殿下,两军交战,不斩来使。这就是殿下的待客之道吗?”

    朱厚煌沉默了一会儿,说道:“坐下吧。有什么话快说?”

    杨慎起身弹了弹身上的灰尘,在朱厚煌的下首坐下来。说道:“下官先恭喜,殿下攻克天津卫,旗开得胜。”

    朱厚煌说道:“废话少说。说正题。”

    杨慎说道:“殿下离开京师已经有十数日了,算算时间兴王已经在数日之前,登基为帝,改号嘉靖了,却不知道殿下知道不知道?”

    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知道。”

    改元这样的大事,朱厚煌又岂能不知道吗?

    杨慎说道:“新皇已经已经祭祀了祖宗神灵,君臣名分已定,殿下何必做无谓的挣扎了。还是撤军回东雍去吧。”

    按照大明的规矩,如今的兴王朱厚熜,不,嘉靖皇帝,就已经是大明的合法君主了。君臣名分一定,再想改变就千难万难了。

    当然了朱厚煌如今要有当初朱棣的实力,也不在乎这个直接进攻便是了。可惜朱厚煌现在没有这个实力。

    有多少实力,吃多大的肉,朱厚煌清醒的很。如果不是如此,朱厚煌在杨慎一见面的时候,就会给杨慎一个大大的下马威。

    正因为朱厚煌清醒的认识到直接的局限,所以才留下杨慎。他需要一个可以与杨廷和沟通一下。如果不能在大明狠狠的敲上一笔,怎么面对今后的艰苦奋斗。

    朱厚煌冷哼一声,说道:“成王败寇,有什么了不起了的,孤只需攻下京师,他们怎么登基的孤也能再来一次。”

    杨慎说道:“成祖修北京城用了三十多年,还没有完全的完善,城墙坚硬无比,即便是东雍的火炮,也打不穿。可谓磐石之固,下官只问殿下,有几分把握攻克北京城?”

    “这………”朱厚煌一时间语塞。

第五百二十九章城下之盟二() 
第五百二十九章城下之盟二

    朱厚煌并没有去怀疑杨慎的话。朱厚煌也算是在北京城之中长大的,别的不说,对整个京师有着足够的了解。

    城防虽然不是了解最详细的资料。但是也看过城墙。就知道北京城防系统对于他在南方攻克的法摩沙城,根本不可同日而语。

    法摩沙城不管再怎么坚固,不过是一个小城而已。十倍攻之,再怎么困难也能攻下来。但是北京城却不一样,。

    首先现在的北京城并不是一个小城,而是一个人口在百万之上的大都市。单单是城墙就有好几十里了。

    城头上也装备大量火炮,其中相当一部分就是佛郎机炮。

    几乎三五人看管一门火炮,一旦有开战,他们就迅速的开炮。而且北京的城墙并不是那种直上直下的城墙,而是有着一个类似梯形的截面,上窄下宽。在城墙之上,能容得数人并排骑马而过,下面的根基只会更加发达,并不会更窄小。

    面对这样的坚固的城墙,即便是朱厚煌的铜炮管用,也不知道要轰击多少个日日夜夜才能打开一个缺口。

    而北京不管怎么说也是大明的京师,怎么会出现围困数月没有人来管的事情。

    所以见好就收。是朱厚煌最好的选择。

    如果不是朱厚煌觉得自己与未来的嘉靖皇帝,绝对尿不到一个壶里面,注定要成为敌人。朱厚煌也不会先发制人,弄这一手。

    但是即便是心中,再怎么愤怒,朱厚煌也死死的按捺下去。

    “殿下,既然知道京师难以攻克,如此这一座天津卫城,要与不要又有什么区别?下官劝殿下还是早日回到东雍。”杨慎说道。

    朱厚煌冷笑一声,说道:“你就这样空口白牙的让孤撤退,可能吗?”

    杨慎心中顿时一松,他岂能听不出了朱厚煌口中的松动,立即说道:“却不知道殿下需要什么条件?才肯撤军离开?不过………”

    “不过什么?”朱厚煌问道。

    “不过时间长了,变速也就越多了,殿下还是越早越好啊。”杨慎半软不硬的说道。

    的确如此,现在毕竟只是大明中期,只要嘉靖登基之后,稳定局面之后,立即就可抽调大军,围剿朱厚煌。

    时间拖的越久,对朱厚煌越不利。

    “不过,”朱厚煌心中冷哼一声:“孤从来不相信什么协议,相信的只是实力。”

    朱厚煌早已想过怎么收场的。他只想让下一位大明皇帝意思到,朱厚煌有在大明海域的任何一个地方,能投放一两万兵力。对于大明卫所实力的了解。朱厚煌这一两万实力,大明沿海城市几乎都无法抵抗。

    所以这才是朱厚煌用以保证彼此协议筹码。

    朱厚煌说道:“不过,孤怎么相信你。”

    杨慎说道:“下官区区小官,自然做不得主,不过下官父亲是谁?殿下你也是知道。”

    朱厚煌说道:“只是杨大人,能做了杨阁老的主吗?”

    杨慎说道:“能做的了。”

    朱厚煌说道:“好,请杨大人与王师去谈吧。”

    杨慎听了“王师”这个称呼,他心中微微一涩,之前朱厚煌也一直叫他杨师。不过这个称呼今后再也不会有了。

    朱厚煌打发了杨慎。然后叫王阳明,将这里的情况告诉他。

    王阳明说道:“殿下想与杨慎达成什么样的协议?”

    朱厚煌说道:“保持现状,保持正德朝的现状,要求两点,一定要保证,第一就是货源一定要保持现状,第二,就是一定要保证移民来源。在这方面之外的事情,你自己看。还有这里面什么需要与京师谈,什么不需要谈,王师也要拿捏清楚。”

    王阳明当然知道了。

    比如货源问题,王阳明即便与杨廷和说了,杨廷和管不到江南那边的事情。如果说了,反而多此一举。还有移民的问题。大明也没有看管移民的部门,怎么谈。理论上移民这方面的权力,在大明基层管理上,根本就没有这一项选项。但是实际上大明基层对管理很松懈,几乎是默许的状态。都是可做不可说的。

    以朱厚煌的观察,大明在很多在他看来重要的地方管理,很模糊,甚至不没有。比如说市舶司。

    大明对航海方面的管理,根本是一塌糊涂。比如大明的禁海政策。但是谁负责这个禁海政策,恐怕就不清楚了。

    说实在的,朱厚煌也并不知道。

    似乎,每个部门都可以管,就造成了似乎每一个部门都不会费心去管。海禁松弛,在制度上也是必然。

    王阳明说道:“殿下,将这个交给臣吧。”

    朱厚煌让事情交给王阳明了,自己又陷入了思考之中。

    正德去世,朱厚煌自己也知道,东雍与大明之间的关系,再也回不到从前了,即便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