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

第118节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第118节

小说: 绝境中的第三帝国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想到布鲁克要问的,居然是这种大局上的问题。

    “不容乐观。。。。。。。”思考再三后,蒙哥马利吐露了这个自己曾经也反复想过的忧虑:“这十几年来,我们的军队越来越呆板,僵化,越来越像一个有着辉煌过去的老头。可是,那些盲目的骄傲,自大,还是在这个群体中不断的滋生。”

    “可是德国人不一样!他们一刻不停的武装着自己,淬炼着自己。波兰的军队何其勇敢,可他们却只用了一个月不到,便打的波军丢盔卸甲,灰飞烟灭!”身为一个有思想的高级指挥官,他捂着额头痛苦的阐述着:“德国人比起上一次大战的时候,变的更强大更勇猛。可我们堂堂大英帝国的军队,却沉醉在过去的美梦中日渐萎靡退步!”

    “蒙蒂,还记得二十多年前的那一场大战吗?”布鲁克拍着蒙哥马利的肩膀。

    蒙哥马利抬起头来,目光火热地看着布鲁克:“记得!那是一个热血沸腾的时代!”

    为对付德国,英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放弃19世纪以来一直奉行的“光辉孤立”外交政策,并且在1907年以后,与法俄两国结为“三国协约”中的同盟国。

    为此,超过50万的英帝国官兵,在异国他乡陷入了永远额长眠。蒙哥马利当初也曾身负重伤,差点送命。

    直到22年前,英国才最终击败德国潜艇部队,维护了它的制海权。

    但是,大英帝国最后胜了!即便胜的很惨,但终究还是赢了。企图挑战英国的德意志皇帝退位,丢掉了几乎所有的殖民地,签署了丧权辱国的《凡尔赛条约》。

    抛开政治不说,那一仗中,英国军人们的的确确是打出了一个超级大国该有的样子,捍卫了英帝国的荣耀!

    “很多年轻人,在进入这支军队的时候,也是那么的富有激情……”布鲁克重重的叹息一声:“可是,在这20年来,我们的军队,变成政客们手上纯粹的谈判筹码,被他们拿来当做讨价还价的本钱,隔着英吉利海峡被当做一堆漂亮的摆设!我们的军人们远离战争,却看不起那些在战场上浴血奋战的盟军。在对盟友的挣扎冷眼旁观的同时,他们的血,早已冷去。几年下来,就成了一帮穿着军装庸才而已!”

    一拳重重的锤在桌上,蒙哥马利咬牙切齿道:“说句不该说的话,这几年来,帝国的某种政策已经让军人们沸腾的热血冷却下来,让跳动的脉搏逐渐放缓,满腔热血竟无处可以抛撒!”

    “哼。。。。。。。张伯伦首相的‘睿智’政策”出乎意料的是,布鲁克这位堂堂军长居然敢毫不避讳的冷哼出声来。

    看着欲言又止的蒙哥马利,布鲁克淡淡一笑:“怎么,我说的有错吗?张伯伦丧信辱国,走到今天这一步,他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当今英国,只有身为海军大臣丘吉尔先生,才有带领我们重拾当初的荣耀与激情!”布鲁克目光炯炯:“随着波兰的亡国,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然到来。乱世需要强臣,软弱的张伯伦先生,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用能力给大英帝国带来胜利的,只有丘吉尔,也必须是丘吉尔。。。。。。。。”

    第二次世界大战吗?蒙哥马利沉默着。或许,接下来他将见证一场规模前所未有的战争。生逢乱世,这到底是幸运,还是不幸。。。。。。。

第两百一十八章 最强无胜意大利() 
英国人现在把丘吉尔当做救星来看,可丘吉尔真的有可以匹敌莱因哈特的才华或者说判断力吗?

    答案是肯定的,完全不能!

    且不说莱因哈特的预判能力来源于本来就发生过的历史必然性,就算是通过后世人的上帝视角,莱因哈特也比同时代的人眼界要宽许多。

    反观丘吉尔,之前对德国大胜的预言,不过是抱着一种夸大危机的心态,来提高群众对自己观点的认同程度。恰巧德国真的大获全胜,这才让丘吉尔当初故意夸大的猜想成了事实。

    更让人哭笑不得的是,丘吉尔这位英国人眼中的救星,却把秘密和德国结盟的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当做偶像来尊敬!

    早在1927年丘吉尔访问罗马时,他就公开感慨过:“如果我是意大利人的话,恐怕早就穿起了意大利黑杉军的制服。”

    之后在记者招待会上,丘吉尔更是当众确认道:“如果我是意大利人,一定会与墨索里尼的党派站在同一阵线,与布尔什维克主义展开战斗,直到获胜为止。”

    在丘吉尔看来,英国和意大利的友谊早在加里波的和加富尔时代就开始了。当初意大利之所以会参加协约国对德作战,也是受到了英国方面的重大影响。

    而作为意大利领袖的墨索里尼首相,在丘吉尔眼里简直就是当代各国领导人的楷模!

    丘吉尔甚至豪不怀疑,这位意大利领袖在日后一定能在历史上留下“雄狮般的足迹”。

    近来,他不止一次私下反思,并总结出局势如此发展的原因。张伯伦的失败在于当初指望波兰能成为英国在欧陆的有力盟友,而忽视了意大利这个远胜于波兰的欧陆传统强国!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已然与大英帝国并肩作战,那么,意大利的态度就将成为决定最终胜负的关键!

    意大利帮助德国,这场世界大战级别的欧洲对决,就将成为2v2的僵局。意大利站队英国这边,那未来英国这边就会演变为3v1的压倒性胜势。哪怕意大利王国选择中立,英法与德国间的对决也是对英国方面更有利的2v1对决。

    对于意大利号称拥有300万大军的宣传,丘吉尔也相信其中水分绝对不会太大。毕竟他眼里的意大利,可是一个比英国,甚至比德国还有更加集权的国家,凭借意大利4100万的人口基数,加上殖民地提供的大量兵源,想要组建一支300万简直轻而易举!

    可事实上呢,意大利之所以有这么多纸面兵力,靠的不过是命令大量公务员“穿上军人制服”,强行给军队充数。而意大利正真的部队人数,不过才勉强达到163万人,而且这还是墨索里尼在波兰战役期间,刚进行了一次扩军的成果。

    可就在丘吉尔还沉醉一厢情愿拉拢墨索里尼的幻想中时,他崇拜的墨索里尼已经亲自赶往德国柏林,和莱因哈特开始了一场就未来战局所开展的讨论。

    “恕我直言,您这位伟大的意大利领袖,一直都是我精神上的导师,柏林能够迎接您样的伟人访问,将让这座城市增添无限的荣誉。”一见面,莱因哈特就把墨索里尼吹捧上了天。

    “呵呵呵,看的出来,你这番话是发自内心的。”受到莱因哈特这位刚刚取得波兰战役胜利的德国元首吹捧,墨索里尼之前还耿耿于怀的羡慕心理,一瞬间就消失的无影无踪。

    看着这位自负的蠢货,莱因哈特心底里简直五味杂陈。你是哪支眼睛看出来我发展内心了?我建议下你真该挖了那支狗眼。

    虽然心里鄙视,但莱因哈特嘴上的阿谀奉承却完全没有半点停下的意思:“领袖先生的德语说的竟然如此流利,这真是让我太惊讶了。您能拥有如此才华,这真是意大利人民的幸运。”

    “哈哈哈,不错,你很识相。我不仅会德语说的好,英语和法语也可以讲的很流利。”墨索里尼的语气中,充满了掩饰不住的喜悦。对于这位会说话的德国元首,他是打心底里喜欢。

    只是墨索里尼没有注意到,莱因哈特看似尊敬的目光中,时不时的流露出一阵阵轻蔑与不屑。

    会说四国语言?那是翻译的工作,不是一个国家领导人的任务!这只能说是一位普通人的一技之长而已,对于一个国家的领导者来说,更本就算不上是一种值得骄傲的才华。身为意大利首相,内不能理清政务,外不能宣扬国威,仅靠着德国的强大才有了两面骑墙的资本,居然不以为耻反以为荣。

    而真正让莱因哈特感到不可思议,是墨索里尼接下来的一番慷慨陈述:“虽然意大利早在波兰战役期间,就开始为德军牵制了法国部署在阿尔卑斯山脉的一百万大军,但是这并不是结束。一旦将来德国能把英法联军打成再添一拳就会倒下的地步,那意大利王国很乐意为德军打上这一拳,出动大军剿灭阿尔卑斯山脉的百万法军。”

    阿尔卑斯山脉那鬼地方地方有100万大军?这个光头一定是喝了假酒!

    先不说墨索里尼这种为了面子,故意夸大意军对面的法军数量的做法有多可笑。我莱因哈特好歹也是第三帝国的元首,就算不靠穿越者的先知优势,也完全能打探到阿尔卑斯山脉的法军人数大概是多少。在这种事上说谎,有意义吗?

    再说这“英法联军到了打一拳就能倒下的地步,意大利马上出兵”的保证,是把整个德国高层,把他莱因哈特都当初猪了吗?!

    真到了那一步,德国不知道自己搞定这最后一击吗,还要你意大利来干什么?!

    强憋住心里对这位光头自作聪明行为的厌恶,抱着你别添乱就好的心理,莱因哈特装作为墨索里尼马首是瞻的样子,毫无底线的奉承道:“作为埃塞俄比亚的征服者,西班牙战场的胜利者,意大利王国的这最后一击,一定会雷霆万钧,让全天下所震撼!”

    墨索里尼心想“这位德国元首怎么这么讨人喜欢,不但说话好听,还能毫无察觉给自己‘打工’!”

    莱因哈特心里也在想“反正你爱什么时候打就什么时候打,反正你也打不过。号称南欧最强的意大利,在1939年往后的仗里,有赢过的吗?!”

第两百二十章 管中窥豹() 
这时候,乔治背后正巧走来一批人。

    听到脚步声,他回头看了一眼——迎面出现的是一群蓝色制服的苏联海军指挥官,里面个子最高的那位苏联上尉向他这边走来,居然张口就讲出了一口流利伦敦腔!

    “远到而来的朋友,我们的旗舰怎么样?”

    面对笑脸相迎的苏联上尉,乔治礼貌的道:“这是一艘优雅而强大的军舰,她将是贵国海军的骄傲。”

    乔治中规中矩的回答,让人找不出半点毛病来,不愧是一名写文多年的老手。

    微微一笑后,苏联上尉往前两步,做出一个请的手势。

    “那么,远到而来的朋友啊!彼得大帝欢迎你的到来,接下来,他将向你展示什么是真正的力量?!”

    这里把战舰称作“他”,并不是苏联上尉的一时口误(更不是作者的笔误)。在苏联,他们的海军习惯称军舰为“他”,而不是其他国家海军常用的“她”。有意思的是,在英语的翻译里,德国称祖国为fatherland(祖国父亲),而苏联人喜欢叫motherland(祖国母亲)。

    乔治也欠身回礼:“感谢您的邀请,同样也感谢慷慨的贵国政府。”

    在这一点上,乔治展示出了一位前皇家海军的军官,对礼仪该有的重视。要是换成苏联的军官,估计纵纵肩直接就抱上去了。

    不过只顾着礼貌的乔治没有注意到,在苏联上尉的嘴角,正悄悄勾起了一道狡黠的笑容。。。。。。

    因为有了彼得大帝这样一个沟通点,两人边走边谈,显得十分融洽。在外人看来,或许还会误认为这是两个友好国家间的交流人员。因为从他们的表现中,丝毫看不出半点意识形态的鸿沟。

    接着,在苏联高个子上尉的带领下,乔治一行没有半点耽搁,很快就走到了“彼得大帝号”的前甲板上。

    站在舰首,乔治等人激动的往船身方向看去。视线中,最引人注目的,无过于艏部两座被苏联上尉指明炫耀的三联装12寸56倍舰炮。

    虽然苏军上尉没有具体说明,乔治不过对于这种“类似于”德国海军版本的舰炮口径算法,还是有一定了解的。

    以乔治多年的海军服役经历以及他随军记者的眼力,彼得大帝号艏部的舰炮虽然够大,但也绝对没有56倍径那么恐怖。

    不过要是以德国海军喜欢用的炮径算法,这类火炮计算倍率时通常会加上炮闩的长度,如此一来才能达到苏联人口中才有56的倍径。

    即便意识到算法上的猫腻,乔治也还是联系不到,这种德国海军最爱用的自欺欺人算法,却会成为莱因哈特向苏联推销宣传“彼得大帝号”的一种欺诈手段。

    可是,就算按照皇家海军的算法,这门炮也该有着52以上的超级倍径!

    这个倍率,在当代各类舰炮中足可以称为佼佼者!

    非平常的高初速,超级平直的弹道,以及令人惊讶的射程,无论哪一点都充分的满足了巨舰大炮的理论。

    但是,任何事都是要付出一定代价的!

    那么代价是什么呢?其中第一个就是身管寿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