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唐战将王玄策 >

第199节

大唐战将王玄策-第199节

小说: 大唐战将王玄策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遮大会之上,玄奘大师更是独领风骚,将五印度的佛教又一次的带向了顶峰。虽说后来有这阿罗那顺毁灭佛教之事,但是在我五印度基本上摧毁的只是实体佛寺,而未曾摧毁这佛教体系。可惜的则是在这前几年,我五印度,出了一个婆罗门教的辨师父,名唤鸠摩利罗,此人也就三十来岁,算是这青年才俊之中的后起之秀,在你们走后没多久,那烂陀寺也在戒贤法师的带领之下,重新光复了,可是在戒贤法师圆寂之后,这个人就突然间出现了,瞬间就辨倒了所有那烂陀寺的僧众。自此这那烂陀寺也只能够闭门授课,佛教也日渐萧条,婆罗门教则日渐辉煌了”老国王就这样言简意赅的给他们回到。

    “这变化都这么大吗?这婆罗门教不是将人种分为四等,这种等级观念,如何能够打败这提倡众生平等的佛教呢?”周曾随即甚是诧异的问到……

    “其实,这些事情,都是有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的,如若从长远来说,我五印度的佛教兴盛之时,十个人中有五个人都信奉佛教。可是佛教有一根本的主张,就是禁欲,正是因为在我五印度达到了一个顶点,按照你们大唐的观点来说就是物极必反,这种禁欲主义的提倡,自然也就枯竭了我五印度男子的气概。再加上这当时各种教派纷纷扰扰,争斗不断,以及婆罗门教对佛教教义的很好吸收与溶解,再加上各族群之间的利益争斗,就引起了屠杀僧人,焚毁寺院等情况,就让这最古老的婆罗门教成了不少僧人的避难所。”

    听到了这里,王玄策等人,感觉这应该是基本教义上的问题,虽说也听玄奘法师说过,但是对深层次的问题也不甚了解,于是就这样专心的倾听这……

    “其实,从玄奘大师所在的那些年,都已经可以看出这端倪。在这五印度,各种外道僧人不停地前去这那烂陀寺挑战,说白了,这那烂陀寺也是在苦难中苦苦支撑,正是因为有玄奘大师这一得道高僧,才让佛教又在我五印度延续了几十年。随着这戒日王的溺亡,外道的僧人休养生息,造诣也日渐精深,所以就让这佛道僧人支撑不住,迫于道义上的理论,不得不败下阵来……”

    “咳,这事呀就如我大汉初年,那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辩论如出一辙呀”王玄策稍稍思索了一番之后,就说出了这样一句话。

    “愿听其详?”老国王也是带着满脸的迷惑问到。

    “在七百多年前,我华夏大地正值大汉王朝。当时的国家也是诸多思想争鸣,什么黄老学说,什么道家,什么法家,什么墨家,都是各成一体,均有自己的理论与主张。在汉高祖刘邦建立大汉王朝之后,并不提倡儒学,在后来的惠帝,文帝,景帝均用不同的流派治理国家,虽说给国家治理的井井有条,但是面对各种学派的竞争,矛盾也日渐出现。自从武帝继位之后,介于当时的朝政环境,很想从从政治上和经济上进一步强化中央集权。因此主张清静无为的黄老思想已不能满足上述政治需要,同时,这黄老学说更与汉武帝的好大喜功的个性相抵触;而儒家的春秋大一统思想,仁义思想和君臣伦理观念显然与武帝时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相适应。于是,在思想领域,儒家终于取代了道家的统治地位。再后来,就到了元光元年,当时武帝召集各地的贤良方正文学之士,到长安,亲自问策。

    其中一人,名唤董仲舒就在对策中指出,春秋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现在师异道,人异论,百家之言宗旨各不相同,使统治思想不一致,法制数变,百家无所适从他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董仲舒指出的适应政治上大一统的思想统治政策,很受武帝赏识。在经过这大辩论之后,儒术从道义之上完全胜出,而道家等诸子学说则在政治上遭到贬黜。因此,自此以后这儒家文化,在我华夏大地就成了这正统思想,一直到现在已经七百多年了。”

    “原来这不同的国家,还真有这相同的事情,这佛教在我五印度兴起没落,也多次都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从根本上来说,佛教的存在,一直需要依靠城市,生存在最富庶的地区。原因很简单,僧人自己不劳动,全靠这信众的施舍,如若百姓基础一变动,这佛教自然就会受到剧烈影响。而婆罗门教,提倡四种种姓,每种都恪尽职守,深入农村,扎根基层,基础颇为牢固,就算是经历了战乱,在这农村地区,受到的影响往往是最小的,所以,他们都能够幸存下来。因此,当这鸠摩利罗在这那烂陀寺,将当时的部分高僧辨倒以后,又接连去了这大珈蓝寺,等几个寺院,更是让这些僧人没有应对的本事,所以,这几年佛教已经远不如你们第二次出使时的境况了……”

    听得这一番话语,王玄策等人也是百感交集,不曾想,这才仅仅十年之时间,这五印度佛教就发生了这么大的变化……听得这一番话语,也是回味悠长……

    编者说:佛教就是因为这样的模式,在五印度消亡下去的……

    (本章完)

第335章 谈舍利国王变色 到驿馆又遇乞丐(上)() 
    虽说对这五印度佛教的急剧变迁,众人百感交集;但是他们的谈话,则是依旧在这祥和的氛围中进行这。

    周曾虽说也对着佛教在五印度的突然没落,感到了诧异。尽管他在这教义的问题上,对婆罗门教如何辩倒这佛教,也搞不清楚,弄不明白;但是对目前礼佛的处境也感到了不容乐观。

    而陈茂材,这些时日,也多多少少的知道了王玄策当时被武皇后单独召见,前去谈话的原因。也已明白了这次前来五印度礼佛;最根本的目的,可能就是这两颗佛教的无上至宝。尽管隐约知道,但是他也私下里,很是同意这王玄策的主张,一切顺其自然,该是我们的就是我们的,不是我们的抢也抢不到。所以,当他感觉到这佛教在这五印度再次没落的时候,似乎嗅到了一丝天平向着自己这方倾斜的机会。

    而王玄策,这些年一直跟随这玄奘法师左右,对佛教也早有了这向往之情,当明了这五印度大地佛教之处境之时,也不由得多了很多的悲伤之感。真的是十年光阴,物是人非。

    看着他们若有所思的表情,只见这老国王又这样开口问到:“不知道王长史,这次前往我五印度是所谓何事?不仅仅就是为了这礼佛而来吧!”

    听此一问,王玄策回了一下神,就如实相告到:“一方面就是为了促进我大唐与五印度各国之间的交流,共同维护好这条已经开通的唐番古道之安全。另一方面,则是因为玄奘大师归唐之后,佛教在我们大唐又一次兴盛起来,所以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代替陛下和皇后娘娘观瞻这佛陀遗迹,敬献袈裟礼敬佛陀。”

    “自从你上次平定这阿罗那顺篡权夺位的叛乱之后,在我五印度之威名可以说是名震四方呀,这些年虽说这曷利沙国的影响力已经远不如从前,但是我五印度还算太平,所以这次观瞻礼佛,安全不是太大的问题,你们自可放心的游历”老国王诚心实意的对他说道。

    是呀,在十年前,亲率八千骑兵,饮马殑伽河畔,不仅与五印度各国国王相交甚厚,更是凭借这番道义,而一举称雄各国。当时是何等的威风,何等的英姿。可是如自此以后,这曷利沙国经过那次叛乱,也是元气大伤。所以,这王玄策就这样回到:“十年了,没想到这五印度变化如此之大,玄策这次依旧是秉承正义而来,诚心礼佛,实在是不愿意再缠搅咱们列国之事了”

    “哈哈,长史此念甚对呀”接着老国王话风又是一转:“不知道阿罗那顺到了你们大唐之后结局如何?”

    “当初我将他们一家三口带回大唐之后,陛下也感念他为一国之国君,虽有甚大之错误,但是未曾将其杀害,并且在这长安城内赐给了他一处不大的宅子,每天衣食无忧的供奉着,前些年他和夫人阿尔米塔也寿终正寝了,是我们几个当时协助普拉摩,料理的他的后世,也算是得以善终了。”王玄策稍稍低沉的说道。

    听得王玄策说到这阿罗那顺如此美好的结局之时,老国王也是微微一愣,接着笑道:“万万不曾想到,大唐的皇帝陛下竟是如此的宅心仁厚,还能这样宽仁的对待叛贼,看来这大唐兴盛,也是上天注定的呀”。

    王玄策与众人于是微笑的示以礼节……

    这时候,只见这周曾带着一丝忧虑的说道:“如今这佛道与婆罗门教竞争如此的激烈,我等礼佛是否会遇到不安全因素,大哥向来告诫我们要入乡随俗,还请大王告知一二,如若出现,我等该如何自处。”

    听得周曾这样的话语,众人也都是诧异的一笑,没想到他还有如此缜密的思想。只见这老国王,一边捋这胡子,一边微笑着对他们说道:“列位尽可放心,虽说我五印度佛道与婆罗门教争议甚多,但是在这僧人之间,也就是辩经之法,只有通过这辩经将别人辨倒才是正道,而不会付诸于武力,像阿罗那顺这样依靠武力,将佛教毁灭的大王,目前在我五印度暂时还未曾出现。”

    话说到这个地方,他们也都是颇为满意,没想到这五印度目前竟是如此之和谐,看来也是幸事一件。

    “既然说到这礼佛之事,我等在前来之时,也听玄奘法师说起这五印度的诸多佛教遗迹。我亦深知大王也是一名虔诚的佛教徒,还请大王能够帮助我等规划出来一条合理的礼佛线路”王玄策于是就趁机,向老国王这样请教到。

    听此一言,老国王也是不好推辞,虽说这五印度佛教式微,但是能够有异域的官方使节亲自礼佛,这也是幸事一件。所以就坦诚相告到:“既然你们是礼佛而来,目前在这五印度大地上,还有不少佛教之遗存。在这乌苌国有这佛足迹石,在这婆罗林有佛陀涅槃时的塑像,并且可以去这维摩诘居士的故居观瞻一番。同时这摩诃菩提寺如今也是比较兴盛,依旧可以去礼敬一些。对了,在这拘尸那揭国,也有佛足迹石的样图,你们亦可以前去。在这婆罗奈国有这龙树菩萨建七百塔遗迹依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可惜的则是我这桑及多国,虽说信奉佛教,可是未曾有佛陀之遗迹。”

    于是乎,听得老国王如此贴心的安排,在王玄策的示意之下,陈茂材也是细心的将这一些话语,都完完整整的记录了下来,以供日后一一礼佛。

    在一番感谢之后,王玄策又接着问到:“不知道现在这劫比他国的大珈蓝寺境况如何?”

    “唉,这劫比他国自从当时被普拉德灭国之后,已经萧条了很多,这您也知道,自从利波羯复国之后,虽说这大珈蓝寺也日渐繁荣了起来,可是因为这鸠摩利罗也在这里将僧众辨倒,故而如今又进入了萧条的时候。所以也是艰难的紧呀……”老国王也是摇着头无奈的回复到。

    求关注,求收藏~

    (本章完)

第336章 谈舍利国王变色 到驿馆又遇乞丐(下)() 
    “实不相瞒,这次我等另一方面就是为了观瞻这佛指骨舍利和佛顶骨舍利这两件佛陀至宝。不知这佛顶骨舍利是否还在这大珈蓝寺呢?”王玄策依旧是颇为虔诚的问到。

    听得他的这一番话语,这老国王也是微微一愣,似乎感觉到了甚多的不同。在其眼珠子一转,些微的思索之后,就答复到:“这件事情我也不太清楚,这十几年了,自从戒日王溺亡之后,这无遮大会就没有再举办过,虽说利罗阇继承王位之后,还想重振这佛教的雄风,可是实力已经远不如这昔日的戒日王,故而一直无法号令这众多的国王,此事也只能作罢。不过,按理说这佛舍利应该还在。”

    看着老国王如此的诉说,虽说面对着大珈蓝寺的萎缩,但是只要这佛顶骨舍利还在,一切对王玄策等人来说,都是欣慰的,毕竟面对这异国繁杂的佛教现状,自己一方面既不可能挽救,另一方面更不可能做出实质的贡献。

    只要能够观瞻到这佛顶骨舍利,一切对他们来说,都已经算是完成了这次礼佛的最终使命,不仅可以早一点返回大唐,更可以对得起这些兄弟,对得起陛下和娘娘。

    于是,王玄策又这样问道:“这佛指骨舍利,不知大王是否还知道,在这曷利沙国的王宫之**奉否?”

    看着王玄策一连追问这两颗佛教至宝的下落。老国王心头也有一些疑惑,因为他也知道在他们第二次出使这五印度之时,当时的戒贤法师已经将这佛教的另一颗至宝佛牙舍利赠送给了他们。为何如今又在连连追问这余下的两颗呢?莫非有不轨的心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