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相魏 >

第166节

相魏-第166节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败多胜少的秦国,自然下面的将士也没有军功可言了。

    而没有军功,又哪来的爵位?

    一次、两次的战败,还情有可原,可面对魏国,秦国却是一败再败,将士们又哪还有力气、信念去和魏国战斗?

    不止,秦国,楚国不也是一败再败?燕、赵两国如今更是亡了国?

    这到底是什么原因?

    嬴政不解,李斯不解,昌平君不解,项燕不解,死去的李牧不解,甚至连魏国国内的很多人都不解。

    然而,庞癝却知道。

    来自后世的庞癝知道,不止在二十一世纪是人才的竞争,放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人才的竞争。

    谁要掌握的人才,谁就能笑到最后。

    而没有人才,那就只能一败涂地。

    楚汉之争,刘季有萧何、张良、韩信、陈平等人,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还被他给杀了,不败就没有天理。

    同样如此,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国并立,可魏国却在人才上对吴、蜀两国具有压倒性的优势,故而魏国成为了最后的胜利者。

    刘秀有云台二十八将,最终才击败王莽;李世民有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最终取得了天下,赵匡胤有赵普等人,最终定鼎中原,朱元璋有李善长、刘伯温等人,最终驱除鞑虏。

    即便少数民族建立的元、清两朝,忽必烈、皇太极也懂的运用人才。要不然,最终也不会定鼎天下。

    忽必烈上位之前,蒙古和软弱的南宋抗衡数十年,可最终没有跨过长江一步,缘何到了忽必烈,就成功灭了南宋?

    难道是铁木真、蒙哥能力不行?

    其实不是,因为忽必烈重用了汉人谋士,手下也聚集了一大批的汉人谋士为其出谋划策。

    甚至于千年前的五胡十六国之时,无论匈奴、鲜卑还是羌、狄等族建立的政权,君主都任用大量汉人谋士给自己出谋划策、治理地方。

    而现在,魏国则把持着天下近八成以上的人才,且庞癝又知人善任,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比比皆是。

    既然这些士子能够在魏国本土发光发热,自然就不会离开魏国,前去秦国寻那前途渺茫的前程了。

    其实有时候仔细想想,一个国家的兴衰荣辱还真的和什么制度是否先进没有必然的联系,要不然落后的元朝、清朝也不会取代政治制度更为先进的宋朝、明朝了。

    其实只要搞清楚这些,国君想要让自己的国家强盛起来就不难了。而嬴政、昌平君就是没有搞清楚这一点,最后才会一步步的将国土丢失在魏国手中。

    赵、燕两国的君主同样没有搞清楚这一点,只能成为魏国的阶下之囚。

第338章 蒙恬为将() 
公元前二百二十七年二月,魏国上将军王翦领兵两万到达秦国巴郡东面的鱼复。

    而在魏国南郡的郢城,当地郡守也已经开始集结了三万兵力,用以随时为王翦补充后续兵源。

    巴蜀两地多山,不过好在江水从巴郡的涪陵,流经鱼复、南郡等地,魏国便利用江水,将一批又一批的兵员、兵甲、粮草及其他物质运往鱼复,倒是省了不少人力、物力。

    也正是因为有江水之便,去年庞癝和姚贾商议停战协议之时,方才选择了鱼复这里。

    如若不是因为这里的水利之便,庞癝就只能选择北面的房陵、上庸等地,再从那里直扑汉中了。

    现在的汉中虽然要比巴蜀两地繁华许多,可那里却是山路崎岖,再加上汉中位于巴蜀和关中、陇西等地的包围之中,魏国即便取得了汉中,只怕也很难守的住。

    都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连千年后的李白都这么说,更何况是战国时代呢?

    在战国时代,除却仅有的几条栈道能够通往巴蜀之外,根本就没有其他的路可以走,是真正的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也正是因为如此,庞癝才选择了有江水流经的鱼复。

    虽然从鱼复入巴蜀,战线要拉很长的距离,可水让这里的水路是最为便利的呢?

    三月,王翦率领麾下人马到达鱼复西的朐忍。

    朐忍是一座人口不满千人的小县城,这样的小县城,巴蜀两地比比皆是。

    亦或者说,整个巴蜀两地,除却成都、涪陵两座城池还像点样子之外,其余的城池都是如同朐忍一般。

    也是,此时的巴蜀两地,还远远不是后世的天府之国,而是刚刚在李冰父子的大力治理之后,才解决了水患这一点的蛮荒之地而已。

    这里人口不多,且除却那些城邑极其附近的村落之外,其余多是一些当地的山蛮。

    连三百年之后,长江以南也都是多为山蛮,更何况战国时期呢?

    而巴蜀之地尤甚,只不过史料上没有记载而已。

    亦或者当时也记载了,可随着时间的流逝,那些关于这方面的史料早已成为飞灰,不为人所知。

    这个时期,巴蜀两地数十万人口之中,蛮族人口绝对占据了大多数,但因为秦国的强横,在失败了几次之后,蛮族再不敢攻打县城,只得选择在深山老林之中渡日。

    再说朐忍,一座不满上千人口的小县城,更是连像样的城墙都没有,除却有一段城墙是用土胚建起来的之外,其余的多少木制围栏而已。

    即便是这,附近的蛮族也是攻打不下来的,因为他们别说铁器了,连青铜器都没有几件,又如何攻打得了呢?要知道,这里的守兵虽然不多,但兵甲和他们相比起来,却是天壤之别。

    当然,这只是面对周边呃蛮族,一旦对上强大的魏军,那他们也只有被屠杀的命运了。

    而秦国也知道魏国的打算,在王翦从大梁动身之际,秦王嬴政便下令将江水沿岸的那些小县城全部放弃,将兵力全部集中于巴郡治所涪陵。

    为的就是用优势兵力拖垮魏军。

    当王翦率兵来到朐忍之时,这座小县城里空荡荡的,除却当地一些不愿走也走不了那么远山路的妇孺老幼之外,其余青壮全都被调往了涪陵。

    顺利拿下朐忍之后,王翦连修整都未,就又急忙率兵向西而去,当然,是乘坐船只逆流而上的。

    朐忍西面,是枳县,同样是一座小县城,也同样已经空荡荡的了。

    到了这里,王翦不得不令大军弃船,徒步向西面不远的涪陵进发。

    从枳县往西,地势开始变得起伏不定起来,而这里的江水,水流也是十分湍急,小船根本就无法通过,故而,王翦不得不放弃船只,选择徒步行走。

    一路上,除却附近的几个蛮族部落之外,王翦并未见到一丝秦兵的踪迹。

    再加上密探回报说涪陵城内云集了上万秦兵,王翦自然也猜到了秦国的意图,无非就是利用坚城,来阻击魏国军队。

    虽然山路崎岖,但王翦却兵进神速,在四月份,大军便到达了涪陵。要知道,王翦麾下这两万将士,可是专门为山地战训练而成,又岂会因为山路而耽误行程?

    再说秦国这边,当听说王翦率兵南下伐蜀,而李信又远在雁门,赵高便觉得魏国国内已无大将,故而便怂恿嬴政道:“大王,眼下魏国派王贲领兵十万北上雁门,而王翦也领兵南下攻略巴蜀,再加上刘季失势,眼下魏国国中并无大将,微臣建议大王可发兵伐魏,打魏国一个措手不及。”

    李斯听说之后,反对道:“启禀大王,微臣觉得眼下并不说伐魏之机。王翦父子虽然都不在魏国国内,可魏国国内却有着四十万大军,再加上魏国能臣无数,不是大秦能够比拟的,请大王三思!”

    赵高却讽刺道:“难道这几年李相也被魏国打破了胆?不说其他,眼下我大秦还有雄兵三十万,又有上将李信,而如今魏国国内又有谁能够抗衡?”

    在赵高说完,嬴政也觉得此时是伐魏的大好时机,因为一旦王翦、王贲父子回国,只怕秦国的日子会难上加难,故而便同意了赵高的意见。

    一边,嬴政下令李信领兵二十万出重泉,东出洛水进攻河西治所临晋,而又令年轻小将,蒙骜之子蒙恬由武成方向出发,直扑函谷关方向。另一边,嬴政又派姚贾为秘使出使偏居江东的楚国,邀其一同讨伐魏国。

    蒙恬,是河西之败之后嬴政发掘出来的一员新将领。

    蒙恬出身将门,父亲是被魏国刺死的老将蒙骜。

    蒙恬虽然年纪轻轻,可实力却是不容小觑,三年前便已经从军,为秦国效力。

    虽然这几年秦国屡战屡败,可难得的是,在这数次败战之中,蒙恬却屡立战功,故而便从一众新秀之中脱颖而出,也成为了嬴政全力栽培的对象。

    也是因为对蒙恬极其看好,故而在同意了赵国的提议之后,想也不想,嬴政便提拔了蒙恬为一军主将,领十万大军。

第339章 各自谋划() 
“蒙恬?”

    大梁城,当庞癝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心中也是十分的吃惊。

    庞癝没有料到,自己挖来了王翦父子,嬴政又发掘出一个蒙恬。

    和王翦父子不同,蒙恬可是秦国的死忠。不是因为其他,乃是因为蒙恬的祖父蒙骜乃是被魏国密探暗杀,这就说明,蒙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投靠魏国的。

    尉缭匆匆前见庞癝,说道:“老夫刚刚看过关于蒙恬的资料,发现这几年虽然秦国屡战屡败,但蒙恬这人却取得了不错的战绩,这便使得蒙恬从一众秦国将领中脱颖而出,顺利进入嬴政的眼中。

    这次,嬴政突然提拔、重用蒙恬,只怕也是因为秦王想要急于摆脱如今秦国的困局吧,要不然,嬴政不会这么快就提拔蒙恬的,毕竟从蒙恬的战绩来看,他还没有这个资格。”

    庞癝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别人不知道,可庞癝却很清楚,蒙恬乃是前世嬴政后期重用的将领,且是最重要的,而且当时蒙恬率军北击匈奴,收复河南地,驻守边境十余年,使匈奴不敢南下一步。

    更有甚者,当时的蒙恬被誉为中华第一勇士。

    还有就是蒙恬改良了毛笔,也被誉为笔祖。

    也由此可见,蒙恬乃是一个文武兼备的全才,对魏国来说,是一个劲敌。

    况且现在的蒙恬已经过了而立之年,也就是说,蒙恬并不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子,有十余年的战争经验,只是因为以前蒙恬只是秦军中的一个小将领而已,并未引起魏国的重视。

    可如今蒙恬被嬴政这么突然一提拔,确实打了魏国一个措手不及。

    因为不同于王翦等将领,王翦成名已久,各国君臣都十分熟悉王翦的指挥风格,在和王翦为敌的情况下,即便敌人没有能力战胜王翦,但却能尽量避免自己过多的损失。

    但蒙恬不同,因为没有人知道蒙恬的指挥风格。

    而未知,往往是最可怕的东西。

    而在后世,蒙恬的武力虽然没有楚霸王项羽、飞将吕布、十三太保李存勖那么著名,但能被称为中华第一勇士,想必其必定武力过人,远非常人能比。

    都说将为兵胆,如果蒙恬为将,只怕魏国还真没有几个人是他的对手?

    “要不调上将军王翦归来?”庞癝试探的向尉缭询问道。

    “为何?”尉缭有些不解,因为尉缭虽然觉得蒙恬这人应该是一员不错的将领,但也只是这样而已。

    庞癝却道:“蒙恬之勇武,可谓是天下无双,如果用常人为将,只怕不是其对手啊!”

    庞癝这么一说,尉缭心中谨慎起来。因为这么些年了,庞癝看人从未看走眼过。

    想了想,尉缭还是不赞同调王翦回来,说道:“平定巴蜀是大魏的既定战略,而且除却王翦,只怕国中无人能在短时间内平定巴蜀,故而,老夫认为定巴蜀之人非王翦莫属。”

    “再说!”顿了顿,尉缭又说道:“从秦国那边传来的消息,蒙恬此番进兵的对象乃是函谷关方向,老夫以为当主动放弃阴晋等函谷关以西的所有城邑,据重兵于函谷,凭借着函谷天险,再派一稳重之人为将,智谋之士为辅,想来即便王翦再勇,也无法攻克函谷。

    而河西那边,相邦拂如亲自领兵坐镇,有相邦在,秦王必定在重泉囤积重兵以防范相邦。这样一来,秦军将和我军形成相持之势,而凭借秦国如今的国力,只怕不到半年,其便会不战自溃。”

    认真思考之后,庞癝亦觉得尉缭之言很有道理,故而庞癝便命张耳为将,蒯彻为军师,领兵十万驻守函谷关,而庞癝自己则领兵三十万前往河西,又调张良为军师,将国事君委托于尉缭、范增等人,便急匆匆的向河西进发而去。

    “什么?庞癝竟然亲自动身了?”当听到庞癝亲率三十万大军赶往河西的消息,秦王嬴政十分惊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