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相魏 >

第135节

相魏-第135节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李牧是何等样人?况且其麾下又有二十万大军,又岂是区区三十万大军能够抗衡的?故而在鏖战了一个月的时间后,李牧找出燕军部署上的漏洞之所在,顺利击败燕军。

    燕王喜闻此噩耗,急忙令太子丹留守蓟城,自己则率领一众文武大臣逃亡辽东。

    燕太子丹也算是一位比较贤明的太子了。并且其下又有鞠武、樊於期、田光、荆轲等人死心塌地的辅佐,如若假以时日,未必不能复兴燕国。

    可难就难在赵国并没有给太子丹足够的时间,使得太子丹不得不仓促应敌。

    论统兵之能,太子丹手下最得力的无疑是从秦国逃出的樊於期,可相比较李牧,樊於期也不过尔尔,而太子丹本人虽有贤德之名,却并无领兵之才,故而即便太子丹在蓟城墙头亲自督战,仍旧不可避免的见到城墙被李牧率兵攻破。

    蓟都城破,燕太子丹战死,除却荆轲侥幸逃出生天外,其余留守蓟城的一众文武均自杀,追随太子丹而去。

    而后李牧又一路北上,先后攻克居庸、渔阳、纲成,而后李牧又率兵攻克无终、令支,直至孤竹放止。之所以如此,乃是李牧明白见好就收的道理。

    如果自己率领继续东进彻底歼灭燕王喜的话,那么无论是秦国还是昔日的盟友魏国,都会惊异于赵国的实力,从而对燕国有所防范。

    要知道,燕国可不是什么小国,乃是曾经的战国七雄之一,而赵国却能凭借着一己之力灭了燕国,那赵国的国力该有多强?

    要知道,就算以魏国的国力,当年灭齐之时还是联合了赵、楚两国,这才彻底灭了齐国。

    但即便如此,秦、魏两国仍旧惊讶于赵国的实力竟然如此之强。

    而在赵国攻下蓟城的同时,西面的秦国也没有闲着。

    自函谷关以东的土地全部被魏国占据之后,秦国君臣便已经明白,短时间内,秦国是再没有实力继续东出函谷了。而秦国的军队又一向以军功爵成军,如若长期没有战争的话,秦国赖以生存的军功爵制度就会土崩瓦解,从而使得秦国的国力一落千丈。

    故而,为了保持住士兵的战斗力,秦国将目光瞅向了西北的羌人。

    这一年,秦王嬴政下令老将王翦为主将,王贲。李信为副将,统兵十万出狄道,向西进攻周边的羌狄部落,从而扩地千里。

    当听闻此事之后,庞癝惊异不定,如若是之前赵国伐燕之战已经超出了庞癝的意料之外的话,那么此次秦国的西进完全打了庞癝一个措手不及。

    狄道西北方向,乃是后世著名的河西走廊,是汉武帝时才成为了汉家土地的。可这一世,秦国的这种做法,可以说完全打破了庞癝对历史的认知。

    庞癝明白,到了此时此刻,自己所熟知的历史已经彻底改变。而接下来自己要面对的,一切都将是未知。无论在任何时代,对人们来说未知的东西是最可怕的存在。故而,为了应对已经逐渐陌生起来的局势,庞癝不得不加快魏国统一的步伐,开始大踏步的向前跃进。

    公元前二百三十年秋,庞癝亲自统兵三十万攻打楚国。

    大军兵分两路,一路是有庞癝本人亲自带领的二十万人马,驻扎于淮河北岸的下蔡,另外一路由刘季率领的十万人马,由曾地出发,一路向东攻打期思等地。

第275章 项燕父子() 
魏国的大举南下,震惊了楚国朝野。

    昌平君更是悲呼:“遥想昔日向魏国割地赔款,这才短短几年时间,魏国又向我国大军进攻,只怕此次我楚国是在劫难逃了!也罢,寡人就和魏国做一个鱼死网破吧!”

    于是,昌平君下来征集全国之兵,共集结了三十万大军,由令尹项燕率领北上寿春,抵抗魏国的南侵。

    淮河虽然没有江水的宽广,可依旧算得上是天下有数的大江大河,其最宽处,足足有两里地的宽度。

    虽然算得上是天险,可这天险也也不是那么的牢固。

    因为淮水不够宽广的原因,楚国如若想要利用楚人善水的条件击败魏国,只怕十分困难。因为淮水根本不能够让战船施展开来。

    然而,即便如此,庞癝依旧命人打造了不少的战船,为的不是很楚军在水上作战,而是为了搭建浮桥,让大军顺利渡过淮河。

    在魏国大军日夜打造战船之时,项燕也没有闲着,先是命副将率军十万前往期思抵御刘季大军,而后又命人率军十万向东攻打已经成为魏地的钟离。而项燕本人,则领着剩余的十万人马在寿春城坚守。

    项燕的年纪愈大,作战手段也愈发的老辣,知道只凭手中这十万人马,根本就无法击退庞癝的二十万人马,故而只是在淮河南岸坚守,一边又向城内运送足够的粮草物质,为的就是防止一旦对面的魏军成功渡过了淮水,自己可以依城而守,达到和魏军长期消耗的目的。

    庞癝这边依旧在日夜不停的打造战船,而期思城下,刘季却小败了一场。而此次楚军方面的统军将领,正是项燕次子项梁。

    之前,刘季虽然从密探口中得知楚国正有援军从寿春出发,向期思这边赶来的消息,然而刘季本人并未作出相应的防范,这才使得项梁出其不意的突袭魏军,使得魏军小败一场。

    收拢军队回到军营之后,刘季一统计,发现自己这方居然伤亡了五千余人,登时便有些震惊,急忙询问下面的将领:“你们可知这个项梁和楚国令尹项燕到底是什么关系?”

    一众将领中,还是有人知道项梁和项燕之间关系的,其中一个将领回道:“启禀将军,此次楚国支援期思的主将是项燕次子项梁!”

    “既然此人是项燕之子,想必已经得到了项燕的真传,之前你为何不告诉本将,以至于本将吃了这么个大亏?”刘季本就是无理还要搅上三分的人物,自然会知情不报之人痛恨。

    “这······这······”下面这员将领也不知该如何回答,他本想说末将还以为将军您知道此时呢?可话到嘴边又止住了。刘季的为人是什么样,这名将领心中也是再清楚不过的,如果此时自己强辩的话,只怕后果会很难看。而如果自己承认是自己的错误,给刘季赔一个礼,道一声歉,那么刘季很有可能只是轻轻的斥责自己几句,就会将自己给放了。

    故而,这名将领道:“末将有罪,不该知情不报,请将军大人不记小人过,饶恕了末将这一次吧!”

    “哼!念在你是初犯,本将这会就饶了你,如有下次,本将一定给你来一个屁股开花!”果然不出这员将领心中所料,刘季只是警告自己几句就轻轻的放过了自己。

    “多谢将军不罚之恩!”这员将领擦了一下额头上的冷害,起身回到自己的位置,却见旁边的几员将领正幸灾乐祸的看着自己,哪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些狡猾的老狐狸!’这员将领心中暗骂。

    原来营中大部分将领都知道项燕和项梁两人之间的关系可他们更清楚刘季的为人,一旦自己说了出来,那么刘季十有八九会将怒火发到自己身上。所以,秉持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理,这些将领都沉默不语,看看究竟有哪个愣头青会出来说道。

    而这一且刘季都瞧了个一清二楚,心中暗骂了这些老狐狸几句之后,便商议其军务。

    其实,刘季身为一军主将,又如何不知对面的将领是谁?只是想为自己开罪一番而已,可营中的这些将领却一个个没有一丁点的眼力劲,装傻充愣的,使得自己下不来台阶。幸亏营中还有一个愣头青,如果不是他出列的话,只怕自己可就尴尬了。

    也因此,这个愣头青进入了刘季的视线,刘季想着,再看看这个愣头青是不是有本事,如果是的话,那说不得要提拔他一番。

    如果在场的老狐狸知道此时刘季心中所想的话,只怕会后悔不已,最后这些人也真的后悔不已了,当然,这是后话,就不再提了。

    项梁的统兵才能更胜于刘季,在经过了几番战斗之后,每次都是魏军这边的小败而告终。故而,刘季便修书一封与庞癝,向庞癝要一个谋士给自己出谋划策,如果不能的话,刘季这边可就真的要一点一点的被项梁消磨干净了。

    看过刘季的书信之后,庞癝便命人回大梁,令蒯彻前去刘季军中为其出谋划策。

    项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庞癝心中还是有些底的,虽然其统兵才能不及其父项燕,可也算得上是一员不错的将领了。

    而在此时的钟离城下,项燕的另外一个儿子项渠正指挥着大军攻打钟离城。

    项渠是项燕的长子,也是楚霸王项羽的父亲,只不过的是,今年项羽才刚刚出生,项渠也只是见了儿子没几面,就被父亲项燕给带入了军中。

    此次,更是任命了自己和二弟项梁分别为一军主将,承担起了重要的责任。

    钟离城不是什么大城,故而十万人马就将钟离城围了一个水泄不通。城内,身为郡守的曹参正站在墙头上看着城外密密麻麻的军队发呆不已。

    要说曹参治理地方很有一套,凭借这自身的才能,将整个东海郡治理的井井有条。可说到军事上,曹参就有点懵逼了,因为张这么大,曹参还从未参加过任何战斗,说心里不紧张,那是假的。

    好在御史大夫范增和上将军魏郊就在自己身边,这给了曹参不少底气。

第276章 曹参带兵() 
看到城外人山人海的楚军,曹参惊惧不已的看向范增:“范大夫,城外楚军足足有十万之众,而我军只有不到五万人马,且钟离城墙低矮,只怕挡不住楚军的进攻?”

    范增却好似没事人一般笑道:“楚军虽然看上去人多势众,可十万人马中的绝大多数士卒都是刚征集来的民夫,没多少战斗力的。而我军虽然只有不到五万人马,可其中绝大多数都参加过和秦国的大战,战斗力又岂是楚军可以比拟的?

    况且,老夫来之前,相邦早已经对东海郡做出了详细的部署,你只管放心就是了!”

    “相邦早已经做出了安排?可我身为东海郡守,怎么不知道此事呢?”曹参有些不大相信范增的话,以为他只不过是在安慰自己而已。

    “只是出于保密的原因,这才没有对你这位太守说,别说是你了,即便是你那位好兄弟刘季也不是很清楚,信不信由你!”范增淡淡的说道。

    曹参原本不大相信,停听了范增的话后将信将疑,不过又见范增一副爱信不信的表情,便不由的彻底相信了。

    在曹参看来,自己虽然是一郡郡守,在整个东海郡说一不二,可与范增这个御史大夫相比,自己也只是一个小虾米而已,范增原本可以不和自己解释的。

    而今范增耐心的和自己解释,无非是为了安自己的心,也是安众将士的心。

    钟离城外,项渠眼神倨傲的看着前方低矮的城池,目光中满是轻蔑之色。

    身为楚国名将项燕的长子,项渠近段时间可谓是春风得意。

    项渠自幼被项燕当作接班人培养,一身本领大都传授与他,而项渠也不负项燕的期望,文韬武略样样精通,超过了绝大多数楚国的贵族子弟。

    因而,在楚国国内,无论走到哪里,项渠都被人前倨后恭着。

    而今,自己的长子项籍刚刚出生,自己就被父亲项燕委任为了一军主将,可谓是春风得意马蹄疾。

    项渠并不是没头脑的人,在大军出发前,他就已经将整个东海郡的情况悉数了解了个遍。

    知道东海郡的郡守是一个叫曹参的人,出身小吏不说,而且还是一个平民出身,这就让出身贵族的项渠有些瞧不起了。

    古往今来,出身平民又能成就大事的又能有几人?无论是商鞅、张仪、白起还是孙膑、范睢、王翦,虽说都是白丁出身,可其家族却都是真真实实的贵族,只不过落魄了而已。

    在这个时代,真正的平民想要出人头地实在太难了。故而,项渠便认为曹参只不过是一个徒有其表之人,因为他根本就没有上过战场。,又哪会是自己的对手?

    更何况,自己麾下可是有着足足十万人的精锐之士,而钟离城内的守军只有五万人马不到,这怎么算,都是自己这边稳赢。

    项渠不知道的是,范增早就在大战来临前瞧瞧的来到了钟离城。

    虽然曹参没有上过战场,可范增却参加过无数的战争。

    虽然以往都是以谋士的身份出现在战场上,可谁都不能否认的是,范增是真的知兵,而且还能统兵。

    无论敌人是多么的弱小,过于的轻视都会付出巨大的代价的。

    更何况,魏军也不是一支弱小的军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