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相魏 >

第124节

相魏-第124节

小说: 相魏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三闾大夫说的在理,昌平君不由点了点头:“爱卿所言有理,寡人这就手书一封书信与爱卿。”说着,昌平君便欲前往案几庞书写。

    而三闾大夫又开口道:“微臣还有一件事要请示大王,不知当讲不当讲?”

    “什么事情?爱卿速说!”昌平君又转过身来看向三闾大夫。

    三闾大夫道:“此番出使魏国,微臣必定要经过寿春。而现在令尹项燕正在寿春驻防,故而微臣请示大王的是,微臣路过寿春之时,是否应该前去拜访令尹?”

    三闾大夫这话说的很隐晦,但昌平君还是能明白他话里的意思。三吕大夫见到项燕之后,项燕肯定会问他关于出使魏国之事,到时候项燕又会是一个什么样的态度?三闾大夫可不敢保证,而一旦项燕反对向魏国求和,而扣留三闾大夫的话,那么出使魏国求和这件事情便算彻底黄了。

    昌平君眼神阴沉不定了好一会儿,方才开口道:“爱卿此番鲁国寿春,自然要拜见令尹一番,要不然就显得有些无礼了。不过爱卿放心,寡人会给令尹修书一封,爱卿亲自带给令尹就可。寡人相信令尹是一个明白事理之人,爱卿放心就是。”

    “既然大王如此说,微臣就彻底安心了。”

    待昌平君写好两封书信,又嘱托了三闾大夫一番,已经是傍晚时分,三闾大夫见天色已晚,不敢多做停留,匆匆出宫而去。

    回到家中之后,三闾大夫吩咐了家人一番,第二天便在上百位将士的护卫下出了都城一路向北而去,而此时,魏国已经开始集结兵力,各地府库的粮草、物质也一车又一车的被拉到大梁。

    这日,魏国在楚国的密探突然传来情报,说楚王任命三闾大夫为使臣出使魏国,现在估计已经到达了寿春。

    收到这份情报,庞癝不敢怠慢,急忙召集朝中文武重臣商议。

    “此番伐楚,不想楚国竟然派出使臣,本相猜测十有八九楚国有求和之意,如果真是楚国求和,不知诸位有何见解?”

    已经从家乡赶回来的刘季率先开口道:“我大魏已经为伐楚之事准备多时,怎么能因为一个使臣到来就终止?末将以为,无论楚使是谁,又怎么说服朝中诸位,此战都势在必行!”

    “是啊,相邦,眼下二十万大军已经将进集结完毕,如果就此休战,末将等不知该如何给众将士交代!”其余如严恩、张耳等人也纷纷附和刘季的话。

    在一众将军吵吵嚷嚷之时,魏郊闭目不语,范增眉头紧锁,即便是太尉尉缭也是皱起了眉头,庞癝瞧见这一情况,便问道:“太尉,可是有什么忧心之事?”

    尉缭点了点头道:“不错,老夫确实有些担忧。”

    刘季笑道:“太尉您老人家怎么年纪愈大,胆子愈发的小了呢?如果我大魏执意开战,还有哪个人能阻拦得了?”

    “不错,确实有人能阻拦得住!”尉缭点头道。

    “太尉您老人家万万不要开玩笑,朝中重臣都云集于此,且此战还是太尉您和相邦两位力主支持的,整个魏国又有谁敢反对?”刘季见尉缭说的认真,但心中却怎么也不大相信有人能反对的了。

    尉缭道:“旁人自是反对不了,可如果是太后她老人家出手阻止呢?”

    “太······太后?太尉您不是开玩笑吧?”刘季一时目瞪口呆。

    “你看老夫是像在看玩笑吗?”尉缭瞪了刘季一眼,见刘季眼神退缩,方才看向庞癝:“如果楚使面见太后且说服太后出手阻止此战,不知该如何是好?”

    闻言,庞癝也是愁眉不展,一时想不出办法。

    这时,刘季又开口道:“反正现在那个三闾大夫也是刚刚到达寿春,末将看不如将这个三闾大夫在半路神不知鬼不觉的给杀了得了。”

    庞癝眉头微皱,眼神狠厉的瞥了刘季一眼,刘季就又立刻闭口不语。

    范增笑了笑道:“刘将军此话说的有些天真了,暗杀使臣之事,自古以来我都未尝听闻过,且暗杀使臣乃是大忌,如果今次我大魏因此而暗杀楚使,那是不是以后,别国也可以暗杀我大魏的使臣呢?因而,无论处于怎样的形势,这种规则是万万不能打破的。”

第252章 筹谋() 
这时,一直没有说话的魏郊开口道:“我觉得太后应该不会帮助楚国吧,太后虽说和现在的楚王是同父异母的兄妹,然太后却未能见过楚王一面,又能与楚王有什么感情呢?”

    “老夫担心的不是太后对楚王有什么感情,而是对楚国有感情!”尉缭皱着眉头解释道,“太后毕竟自幼生长于楚国,且一向得先楚王及先王后的宠爱,又怎会对楚国没有感情呢?且太后虽然没有干涉过朝政,然而楚国一旦到了生死存亡之际,太后肯定不会坐视不理的。”

    魏郊道:“这么说来,此次太后肯定会干涉大魏伐楚之事了?”

    “十之八九!”尉缭肯定道。

    “不如我等请太后带着大王出大梁,前去地方上游历一番,不知诸位以为如何?”刘季突然想到这么一个办法,“我大魏历代君王都有巡视天下的习惯,且大王登基已有数年,然却从未走出过大梁城半步。故而末将想来,太后带着大王巡视地方,一来可以让大王增加些阅历,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二来,太后也正好可以避开楚使的到来,一举两得。”

    刘季越说越兴奋,以为自己简直是天下第一等的聪明人,才能想出这么一个好的主意。

    “不妥!”尉缭摇头道:“既然楚使为求和之事而来,无论怎样,他都会设法前去面见太后的。且我等也没有丝毫理由扣押楚国使臣,使其不得走出大梁城半步。”

    “那就眼睁睁的看着楚使面见太后吗?”刘季犹自不服。

    “其实我等可以用先王遗训说话。”此时,严恩站出来说道:“我大魏两代先王都有遗训,后宫不得干政,这是整个天下都知道的事情,一旦太后想要开口阻止伐楚之是,我等便可用先王遗训说话,来堵回太后的阻拦。”

    “话虽是这么说的,可如果太后真的欲要干涉政务,我等又能如何?”范增摇头否认严恩的建议,“后宫不得干政确实是两代先王的遗训,可一旦我等真的这么做了,无疑会让太后对我等怀恨在心。即便太后此番没有阻拦成功,那以后呢?不知诸位想过没有,如果以后太后对朝政横加干涉的话,我等又该如何行事?”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我看干脆直接不再伐楚得了!”刘季泄气道。

    “刘季这话说的不错!”庞癝此时开口道,“楚国不是想要求和吗?我大魏就如了楚国的愿不就好了?不过本相倒要看看,楚国用何代价来换取和平?”

    “相邦的意思是想要与楚国休战?”刘季惊讶的问道。

    “不错!”庞癝点了点头,道:“去年楚国无缘无故伐我大魏,如今又有向我大魏求和,如若楚国不给我大魏足够的好处,想必即便是太后有心想要帮助楚国,只怕有些话她也说不出口吧!”

    尉缭想了想,认为庞癝说的话很有道理,“太后也是明白事理之人,想来不会做出违背魏国意愿的事情来。这段时间,大家大可仔细谋划,看看能从楚国手中得到什么好处才是实在的。”

    刘季撇了撇嘴道:“能得到什么好处?想来无非是一些金银器皿罢了!”

    庞癝看了刘季一眼之后却道:“楚国此番求和,必然要行割地赔款之事,诸位以为索要楚国的哪个地区才最有利于我魏国?”

    刘季道:“这还用想?当然是寿春了!整个淮南,也只有寿春一带的人口较为稠密,至于其他的地方,都是些鸟不拉屎的荒芜之地,要不要又有什么关系呢?”

    “想要得到寿春是不可能的。寿春对楚国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若我等索要寿春,对楚国来说还不如直接开战开的实际,故而大家想想,除却寿春之外,淮南还有那些地区对我大魏有实际的战略意义。”庞癝道。

    “不如就索要期思一带的土地吧!”尉缭道,“期思一带位于淮河上游,如果能够归属大魏,那么在战略上,将会对寿春形成压制作用。”

    庞癝却有些不大同意尉缭的话,便提出了自己的意见:“本相以为还是索要钟离一带比较合适。期思一带多山,虽然在地势上对寿春有压制作用,然而那里却不利于大军的行进。”

    “可钟离一带多沼泽,且人口稀少,根本就没有几座像样的城邑啊!”尉缭很是诧异庞癝为何会选择索要钟离一带的土地。

    庞癝却道:“确实如同太尉所言,钟离地区看似人烟稀少,且没有几座像样的城邑,然而诸位可不要忘记了,那里是整个淮南地区除却寿春以外,被开发最好的地方了。

    淮阴、盱台、东阳、东城、阴陵等钟离周边地方虽说只能算得上是小邑,连县城都算不得,但不得不说的是,那里的是除却寿春以外人口最多的地方,而且,那里紧邻洪泽、高邮两个大泽,故而水产丰富。故而如果大魏占据了那里的话,即便在那里驻扎十万大军,也不用国内提供一丝一毫的粮食。况且,难道诸位没有发现,那里距离广陵很近吗?”

    “广陵?”范增突然有些悟到了庞癝的意思,便开口道:“相邦的意思是,如果大魏占据了钟离一带,以后大可绕过坚城寿春,前去进攻更南面的广陵,以切断寿春的后路,是也不是?”

    “不错,本相心中刚刚想起这么一个还不算成形的计划。广陵位于江水北岸,是淮南地区的大后方,寿春城内的粮草、物质多是从江东调往广陵,翟经过昭关,被运送过去的。以后一旦大魏和楚国再度开战,我军就可直捣广陵,从而切断寿春与江东的联系,使得寿春得不到江东一丝一毫的支援。”

    “这只是本相心中突然升起的一个想法,还算不得上完善,诸位大可想想本相这个计划可行不可行?范增,你出生于居巢,对淮南地区最为了解,大可说说自己的看法。”庞癝看向范增说道。

第253章 楚使到来() 
范增出生于位于寿春南百里处的居巢,对淮南的风土人情自是在座之人中最为了解的。故而对于庞癝的点名,范增并未有丝毫犹豫便开口说道:“其实说起来,无论是寿春东部的钟离地区亦或是西部的期思地区,人口规模都是差不多的。两地的气候也很类似,唯一不同的大概就是地形了。期思多山而钟离多泽。论起沼泽分布区域之广,钟离地区仅次于郢地东侧的云梦大泽。自然,也因此,钟离那边虽然出产的粮食不多,但鱼虾却很是丰富。其他的下官倒是没有什么意见,就是怕我大魏的将士如若去了钟离那里,适应不了那里的气候以及饮食。”

    范增的意思很明白,论起地理位置的重要性,庞癝之前所说的自是在理。可考虑问题也不能只是凭借这一点,还有诸多其他的方面要考虑在内。

    南人善水,而北人善马,这是不同地区的人自幼养成的生活习惯所导致的。说道饮食习惯,即便魏国地处中原,然国内之人很少有经常食用鱼虾的习惯。

    来自后世的庞癝更是明白这一点,南方人的餐桌上如果天天让他们吃面食,只怕不出一个月,他们就会厌烦。而北方人同样如此,如果让一个北方人天天吃鱼虾,只怕不出十天,他们闻到鱼虾的腥味就会大吐特吐。

    魏国在这一方面还好一些,如果将鱼虾运送至秦国,除却王宫贵族知道该如何食用鱼虾之外,只怕绝大多数秦国百姓都要被鱼刺卡住喉咙不可。

    后世著名作家路遥曾在《平凡的世界》里写过这么一小段故事,说小说主人翁之一的孙少安在陕北的村子里开了一个鱼塘,待鱼养成之后,孙少安分给村子里的村民吃,可很多村民却因一辈子都没有吃过鱼而被鱼刺卡住了喉咙,引起了不小的笑话。

    要知道那可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陕北农村,连那个时代的农民都未曾有百姓食用鱼虾,更何况是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代呢?

    故而,庞癝觉得范增说的很有道理,如果钟离地区归属魏国,那么气候、饮食习惯等诸多方面庞癝就不得不考虑在内了。要不然没来由的,刚刚前往那里驻守的将士因水土不服而丧失战斗力,那可就坏了。

    魏国虽然地处中原,绝大多数百姓都食用过鱼虾,但这也只是偶尔的一次尝尝鲜而已,如果让中原的百姓天天吃鱼,只怕他们也是吃不进去的。

    如此一来,魏国便不得不向那里运送粮草,这无疑会给魏国增加一些不必要的负担。而期思地区则不然,期思虽然也是地处淮河以南,气候也比较湿润,但饮食习惯上与中原地区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