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混球-第10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五十 是你的鸟()
一个月
对于正在蓬勃发展的舞阳千户所来说,一个月可以发生很多事情。
头一件事,是方大人回去之后不久,就派人送来了二十头耕牛,五百斤良种,以及一批锄头、镰刀、曲辕犁等农具,充分表明了自己重视农桑的态度。杨梦龙高兴的收下了这些东西,不过身边的人还是听得到他低声咕哝了一句:“小气!”
第二件事,是舞阳千户的工匠造出了二十盘水磨,沿着唐河两岸一线排开,利用水力带动石磨,磨起麦子来省事而高效,军户们都可以免费使用这些设施,至于四乡八里的乡亲也可以用,不过,是要钱的。
第三件事,是不断有军人家属从大名府那边迁过来,投靠他们在舞阳军户所当兵的儿子兄弟。每名士兵可以获得十亩肥沃的军田,这对于农民来说有着无以伦比的吸引力,一个个都是全家搬过来的,舞阳千户所里的人口直线上升,早已超过了巅峰时期的七千人,而且还在稳步增长,再加上留在千户所里工作的工匠流民,人口总数要突破一万大关是很轻松的事情。
第四件事,是麦子成熟了,可以收割了。今年又是旱灾又是蝗灾,小麦的收成受到很大的影响,军田的亩产量只有一石半左右,杨梦龙名下的良田要强一些,大多能达到两石,这收成还算过得去。这都是杨梦龙的功劳,要不是他弄出了波尔多液赶走了害虫,又造出水车解决了灌溉问题,只怕要颗粒无收了。军户们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收获的小麦还清了欠小杨将军的粮食之外还能剩余不少,今年应该可以吃上几顿饱饭了。
总而言之,一切正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大家齐心协力,天灾也不是那么可怕的。
杨梦龙更是兴奋不已,天天都往田里跑,看着那一片片金黄的麦子乐不可支。他带来的三万多两银子现在只剩下区区几十两了,再没有进项他就得完蛋了,这话还不能对任何人说,这段时间他都愁死了!还好,总算撑到麦子成熟了,这黄澄澄的小麦可就是钱哪!他算了算,扣去军粮,扣去足够整个千户所的人吃上三个月的粮食储备,扣去税收,他至少还能拿出七千石粮食来卖,按当下的粮价,少说也能卖几千两银子,够他撑一阵子了。至于缺口嘛以后再想办法。如果有计算器的话他肯定要戳上了,算算自己到底能赚多少钱。
这天一大早,他又跑到了麦田里看他的宝贝麦子。现在麦子已经熟透了,空气湿度也很低,这天气最适合收割小麦了。他轻轻的捻着一串小麦,数着上面的麦粒,唉声叹气:“唉,产量还是太低了,没有化肥想靠种田发财,好难啊!”
陈百户带着一队人马走了过来,这位老兄近来跟打了鸡血似的,白天组织人手在地里赶麻雀,不让麻雀啄食麦粒,晚上又组织人手在田里巡逻,防止有人偷割麦子,整个人有使不完的劲。看到杨梦龙,他笑呵呵的说:“大人,麦子今天就能收割了这天气刚刚好,又热又干燥,晒起来很容易干。再不割,天就变了,几场雨下来,麦子就该烂掉了!”
杨梦龙说:“那就割。吃完早饭就动手,男女老少都要上,早割完早安心!”
军户们发出一声欢呼,摩拳擦掌。割麦子其实是很辛苦的,脸朝黄土背朝天,骄阳似火,能晒掉你两层皮,田里的蚊虫又多,咬得你全身都是包,他们听说要割麦子却这么高兴,倒不是他们不知道辛苦,实在是这么多麦子放在田里放心不下,不早点割回去他们晚上都睡不着觉。
陈百户高兴的说:“那我马上回去通知大家早点吃饭,然后开始收割!”
杨梦龙嗯了一声,表示同意,又看了看麦子,很不满意的叹了一口气:“收成太差了”
这还叫差?
陈百户他们直撇嘴。你倒是看看田老爷的田啊,咱们的田每亩好歹还能收一石多,他的田一亩就剩下那么几斗了,这还叫差?不过大家也知道杨梦龙的标准一向是高得吓人的,大家听听就好了,别当真,当真的话那是跟自己过不去。
杨梦龙一声令下,整个千户所都行动起来,狼吞虎咽的吃完早餐,拿着镰刀挑着箩筐,浩浩荡荡的奔向麦田,开始收割麦子。好几万亩麦子,这可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劳动力有一个算一个,通通上阵,就连小孩子也专门放了假,大一点的帮忙割麦子,小一点的提着蓝子跟在后面检大人不小心漏掉的麦粒和麦穗。军营里那一千多整天除了训练还是训练的士兵也被放了出来,提着镰刀甩开手臂,刷刷刷的收割着麦子。他们肯定是把割麦子当成了训练,三人成行,五人成伍,齐头并进,整整齐齐的往前推进,不存在谁快谁慢的问题,由此也可以看出戚虎对他们的训练是多么的成功。至于年老的军户就不用那么辛苦了,他们负责烧水做饭,每到饭点就把饭菜一桶桶的送到田里,大家洗干净手,坐在田里风卷残云的吃完,继续干,一分钟都不肯浪费。
泌阳百户所和桐柏百户所的军户也过来帮忙,加入到收割麦子的行列中去,这样一来,声势就更加浩大了。地主乡绅们看着这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再看看自家田里那惨不忍睹的庄稼,心里很不是滋味,这帮穷军汉,还真让他们干出点名堂来了!
割好的麦子一担担的挑回去,摆在晒谷场上,能干的妇女用一种类似梳子的农具将麦杆上的麦叶梳掉,再用镰刀把麦穗割下来,摊到晒谷场里晒,至于麦秸,则捆成一捆捆摆到空地去晒,以后修补屋顶、烧火做饭就全靠它了。麦穗晒了几天,就有人赶来牛,套上石辗子,赶着牛一路辗过去,麦粒就这样被从麦穗上辗脱下来。这是最古老的脱粒机,从石器时代就开始用,一直用到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才算退出历史舞台,对于农民来说,石辗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称它为农耕文明最后的坚守者也不为过。
辗下来的麦粒被扫到一起,清理掉麦穰,然后扬场。所谓的扬场就是用铲子铲起麦子装到簸箕里,再逆风用力扬出去,让风将麦糠吹走,这道工序要两个人才能完成。杨梦龙在一边看着,心生感慨:真像西天取经啊,不经过九九八十一难都没有办法把麦子装进自家的粮仓!早已习惯了联合收割机、柴油动力脱粒机的他对这些效率低得可怜的技术怎么看都不顺眼,可是不顺眼也没有办法,他可没有那个能耐给军户们发明一台联合收割机!
处理好的麦子摊在晒谷场上晒————谢天谢地,这个原来的练兵场总算是发挥了一点积极的作用。晒麦子的工作同样是由老人和小孩子来完成,他们必须练就一双堪比预警雷达的眼睛,随时注意天空,天气稍有变化就要行动起来,不然一场雨下来,麦子可就全泡汤了。小孩子还要有一双飞毛腿,看到鸟儿落下来啄食麦粒马上扑将过去将它们赶走,小家伙们在保卫粮食这一问题上的态度异常坚决:一粒都不让你吃!杨梦龙看他们跑来跑去太辛苦了,让人做了一批弹弓分发下去,再看到鸟儿偷吃麦子,直接弹弓伺候。此举赢得了孩子们的一致好评,晒谷场上石弹穿飞,不时有贪吃的鸟儿中弹,反过来成了孩子们的美食。这活杨梦龙爱干,他天天泡在晒谷场上和孩子们用弹弓射鸟,玩得不亦乐乎,筱雨芳哭笑不得,你到底是千户还是孩子头啊?从他的表现来看,他还是像后者更多一些
一只大鸟从天而降,飞快的啄食着麦粒,每啄几口就抬起头来看看四周,或者飞到另一个地方,以免中招,警觉性还真够高的。它啄得正来劲,嗖的一声,一枚卵石破空而来,正中它的身体!这只大鸟发出一声凄惨的啼叫,原地滚了两滚,痛苦的扑腾着,弄得麦粒乱飞,在痛苦的挣扎中咽了气。那边,一大群小毛头围着一个板寸头拍手欢呼:“打中了!小杨将军打得真准!”
杨梦龙得意的说:“废话,我可是百发百中的神射手啊,能不准吗?去,把它给我捡过来,我要用它熬一煲汤给我的未来媳妇喝!”
一个光着屁股的小屁孩屁颠屁颠的冲过去捡战利屁,随着他的跑到,小鸡鸡一甩一甩的荡出一道道不规范的弧线
杨梦龙神气的向孩子们传授着自己的心得:“下手一定要快,眼睛死死盯着鸟,手随眼动,瞄准了就打,没有打不中的道理”正说着,筱雨芳银铃般的声音响起:“梦龙,过来一下!”这位大小姐打着伞找到晒谷场来了。
杨梦龙飞快的把弹弓塞到一个孩子手里,然后一本正经的走了过去,不等筱雨芳开口便叫:“我没有打鸟!我只是来看看麦子晒干了没有!”
筱雨芳用食指往他额头重重的弹了一下:“此地无银三百两!别玩了,赶紧回去,有人找你。”
杨梦龙有点不爽,他玩得正高兴呢:“谁找我呀?”
筱雨芳说:“一位大粮商,找你收购粮食的。”
这可是一件大事,杨梦龙不敢怠慢,跟着筱雨芳回千户所。那个光屁股的小屁孩拿着那只可怜的鸟跟在后面叫:“小杨将军,你的鸟,你的鸟!”
这不是打脸吗?
杨梦龙转过头去,怒声说:“是你的鸟!”
五十一 徽商()
舞阳千户所里,一位长袖飘飘的白衣文士正好端端正正的坐在客厅里喝茶,身后站着几名徒手布衣的高大汉子,手掌上全是厚厚的老茧,肌肉发达,眼神凶悍,显然是他的保镖。这位白衣文士三十上下的年纪,长得白白净净,眉宇之间透着一股书卷味,商人身上特有的铜臭在他的身上没留下什么痕迹,令人心生好感,要不是他放在桌上的那份厚礼,还真把他当成前来拜访的书生了。
“幽香扑鼻,沁人心脾,还没有喝便已经口舌生津,浑身舒坦了,好茶,真是好茶。”白衣文士喝完了一杯茶,依依不舍的将茶杯放下,啧了啧嘴,“真没想到这个小地方居然也有如此精通茶道的妙人,看走眼了。”
外面传来又急又快的脚步声,不用看,光是听这脚步声就知道是谁来了。没错,是杨梦龙,这家伙走路一向风风火火,特别是遇到重要的事情,更是跟赶着投胎似的,谁挡在前面肯定要让他撞翻。白衣文士整整容色,站了起来,杨梦龙走进客厅,目光随意一扫,落在了他的身上,一脸惊奇,似乎没想到找自己做生意的居然是这么个文弱书生。白衣文士见杨梦龙年轻得出奇,一张脸晒得又黑又红,也是心里惊讶,暗说:“久闻舞阳千户所的千户少年英雄,年纪轻轻便在定兴跟鞑子恶战了一场,今日一见,果然不虚!”他拱手行礼:“这位想必就是舞阳县家喻户晓的杨千户杨大人吧?徽州程骥这厢有礼了。”
杨梦龙笑呵呵的说:“不客气,不客气。我就是杨梦龙,舞阳千户所的头头,未来舞阳卫的指挥,程老兄,你还是我搬进千户所以来头一个上门拜访的商人啊!”
程骥微笑说:“在下不胜荣幸。”把桌面上那个老大的礼盒往杨梦龙面前一推,“初次登门拜访,小小意思,不成敬意,还望大人笑纳。”
杨梦龙乐得合不拢嘴,都还没有开始谈事情就送礼了,太上道了!他客气了一句,让老仆人把礼物收下,然后大马金刀的坐到程骥对面。筱雨芳又沏上一茶香茗,柳紫嫣的贴身丫环则端上一碟蘸着蜂蜜的核桃饼,这样的招呼,以一位大商人的标准,称得上是寒酸了,却让人觉得很自在,很惬意。杨梦龙拿起一个核桃饼扔进嘴里一阵大嚼,然后咕咕咕一口气喝掉了三杯茶,那举动真的是称得上无拘无束了,看得程骥直想笑。喝掉了三杯茶之后,杨梦龙终于开始谈正事了:“程先生是徽州人?”
程骥说:“正是,在下是徽州祁门人,世代经商,主要以贩粮为主,典当、盐业等行业也有所涉及,不过没什么名气。”
坐在杨梦龙身边的筱雨芳脆声说:“原来先生是徽商世家出身,失敬了。”
徽商历史悠久。早在东晋,徽州的商业就开始兴起,在唐代徽商渐成气候,到了明代,徽商达到极盛,就连洪武大帝朱元璋,也曾向徽商借过大笔款子充作军费,其中翕县商人江元一次便助饷十万两银子,徽商的实力可见一斑。明朝中叶至乾隆末年,是徽商发展的黄金时期,足迹遍布全国,甚至把经营范围延伸到了东南亚。徽商讲究义利兼顾,提倡以诚待人,以信接物,发达了也会大力回报家乡,算是比较有节操的,因此口碑一直不错。不过,经商看似风光,却也很辛苦,三年不归家,新婚别离,对于徽商来说都是寻常事情,他们以勤奋和吃苦耐劳著称,哪里有商机,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今年大旱,河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