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中国上下五千年 >

第252节

中国上下五千年-第252节

小说: 中国上下五千年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的空白,今后也一律废止;自条约公布之日起,境内的若干奢侈品要停止制造,包括特殊的纺织品、头饰、纸张文具以及甜食。

    明中期以后的江南,土地的占有已极不平均,地权高度集中,人们贫富悬殊。当时以白银来充当货币,而大部分白银集中在富户手中,农民又承担着沉重的赋税,不得不向富户借贷。这就造成了高利贷的猖獗。

    尽管政府的法律规定放款利率不得超过3分,而且不论时间多长,利息不得高于本金的一半。但此规定不过是一纸空文,实际上根本无人遵守。农民一旦借了高利贷,很少能还得起。还不起高利贷,原先作为借款抵押的土地,便为债权人所有。因此,高利贷也就成为有钱有势的乡绅兼并土地的另一重要手段。

第240章 明朝(20)() 
江南最为小户百姓痛恨的要算松江府华亭县的徐家。徐家老爷徐阶是致仕的内阁首辅,徐阶的弟弟除陟出身进士,官至南京刑部侍郎,子荫官为太常卿,琨、瑛也荫官尚宝司,可以说是功名鼎盛,门庭显赫。徐氏数代未分家,奴仆好几千,占有土地24万亩,一说40万亩。除了经营土地、高利贷外,还开办以奴婢为主要劳动力的纺织工场,包揽当地的赋税、办理汇票业务。高官显宦加上巨富,家人就不免仗势欺人,横行乡里,作恶多端,引起公愤。

    海瑞要奉行他信仰的理想,为小民百姓讨还些公道。他首先从徐家开刀。徐阶当首辅时,于他有救命之恩,他于是采取了一个恩法两全的办法。徐阶致仕后听凭家人横行不法,本可以刑法惩处,但海瑞只是将百姓控告徐家的诉状转达给他,让相公大人设法解决,并且最低限度要退田一半。据说,徐阶接受了海瑞带强迫性的要求。后来,海瑞又逮捕了徐陟。这样,一方面显示了他的执法不阿,另一方面也减缓了百姓对徐家的不满,体现了爱人以德的君子之风。

    海瑞若是采取惩一儆百的方式,在外紧内松的气氛中来解决江南乡绅大户对平民百姓的压迫问题,或许能取得一定的成功。但是他并不以惩一儆百为满足,而是要使受冤屈的百姓全部得以伸冤。他规定每月的初二、二十六两天为放告的日子,百姓可以到巡抚府上告状,放告日收到的诉状往往达三四千件。公元1569年年底,他到松江府巡视,前来告乡官占夺田产的人几达一万。他决心通民隐、抑强横。然而,要保证对田产纠纷的审断做到既合理又合法是困难的。首先,海瑞没有一支训练有素的司法队伍可供支配;其次,缺乏必要的书面证据。明朝法律规定,因还不起借款而为债权人所有的土地,在5年内可以原价回赎。但当时要求乡宦退田的小户人家往往没有书面契约,海瑞就规定,凡是无书面契约者,一律按未满5年处理。这样就引起了乡官们的恐慌。他们恿动、贿赂县官弹劾海瑞。

    海瑞到任不久,就受到刑科给事中舒化的弹劾,说他只注意节约纸张等枝节问题,而“不识大体”。他开始处理田产纠纷后,又受到吏科给事中戴凤翔的弹劾,说他“鱼肉缙绅”。戴凤翔的弹劾手法当然是惯用的罗织,把那些无关是非的事情编织到一起,对海瑞的为人行事进行全面否定。弹文中还耸人听闻地说,七个月前,海瑞的一妻一妾在同一天一起死去,很可能是出自谋杀。尽管海瑞上章辩论,对事情一一予以澄清,并说妾系自缢于农历的七月十三日夜,妻系病死于二十四日夜,但弹劾却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不论真相如何,许多人已怀疑海瑞是怪僻不近人情,才造成了这样的家庭悲剧。隆庆帝批示,“着海瑞以原官总督粮储”。而当时高拱东山再起,复入内阁为首辅,兼掌吏部,他没有忘记海瑞在他与徐阶争权时所起的作用,作为报复,他把总督粮储的职事归并南京户部,实际上撤了海瑞的职。海瑞一腔忠君爱国的热情无处展现,只好谢病辞职。气愤之下,他在辞章中痛斥“今举朝之士,皆妇人也!”

    海瑞离任的消息刚一传开,江南的小户人家,“号泣载道,家绘像祀之”。

    公元1570年春天,58岁的海瑞罢官回到海南故乡。两年后,新帝即位。高拱在政争中失败,被逐回河南老家。张居正取得首辅位置。在政治上,海瑞与张居正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他们都力图振作百病缠身的明帝国,上下求索,锲而不舍。只不过在具体的做法上,他们并不一致。张居正是一个实干的政治家,一切从实际出发;而海瑞则是一个复古色彩很浓的理想主义者。海瑞任应天巡抚时,曾致函当时已是内阁大学士的张居正,请求他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予以支持。张居正在给他的复信中说:“三尺之法不行于吴久矣。公骤而矫以绳墨,宜其不堪也。讹言沸腾,听者惶惑。仆谬忝钧轴,得参与庙堂之末议,而不能为朝廷奖奉法之臣,摧浮淫之议,有深愧焉。”表面上对海瑞的处境赋予同情,实际上却批评他行法太为骤急。不过海瑞仍是海瑞,挫折改变不了他的信仰。万历二年(1574年)春,会试举行在即,张居正有一子参加考试,传言张首辅曾私下嘱托会试总裁礼部尚书吕调阳。海瑞即致函吕尚书,请他“以公道自持,必不以私徇太岳(张居正之号)。”这种毫无顾忌的耿直当然不为张居正所喜欢,结果就是海瑞在家闲呆15年。

    万历十三年(1585年),张居正已遭清算。万历帝为树立自己的政治形象,召73岁的海瑞任南京都察院右佥都御史,道改南京吏部右侍郎,署吏部尚书。万历十五年(1587年),当寒冷的季节来临时,明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海瑞,这位大众心目中的英雄,走完了人生的最后旅程。海瑞无子,死时仅留下俸银十余两,旧袍数件,是同事官员的慷慨解囊,才使他得以入敛。他的死讯传出,小民为之罢市。丧出江上,白衣白冠相送者夹岸,祭奠泣别的人们绵延百里。而北京主管人事的官员无疑因此可以大松一口气,因为他们再也用不着去为这位到处惹事生非的人物费心做安排了,他们乐意俯从民情,请求皇上赐给他一个恰如其分的谥号“忠介”,并追赠太子太保。

    汤显祖

    汤显祖,字义仍,号若士,江西临川人。早年即有文名,但因生性耿直,不愿与权贵交往,直至34岁才中进士。不久,他到南京做太常博士,与东林党首领有密切联系,并接受了王学左派的影响,因而政治上履受挫折。万历十九年,汤显祖因不满朝政,上疏抨击当权大臣,被贬至畦州半岛的徐闻县做典史,后迁至浙江遂昌任知县。在这期间,他对人民的痛苦有了深切了解,更坚定了他反抗黑暗现实的态度,这种态度对他日后的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万历二十六年他辞官归乡,从此隐居黎里,潜心著述。汤显祖一生著述颇丰,除有红泉逸草、差别棘邮草等诗文集外,逝世后又有玉茗堂集刊行。汤显祖的著作主要有紫钗记、牡丹亭、南柯记、邯郸记四种,因作者系临川人,四剧又都写到梦境,故又被称作“临川四梦”;又因显祖书斋名“玉茗堂”,“临川四梦”亦称“玉茗堂四梦”。

    “四梦”取材,除牡丹亭外,均出自唐传奇。紫钗记出自唐蒋的霍小玉传;南柯记取于唐李公佐的南柯太守传;邯郸记取材于唐沈既济的枕中记。牡丹亭的情节虽非完整取自某篇传奇,但也略有所本。汤显祖自己在牡丹亭记题词中说,“传杜太守哥者,仿佛晋武都守李仲文,广州地冯夺将儿女事,予稍为更而演之。至于杜守收拷柳生,亦如汉睢阳王收拷谈生也。”可见是由前人种种志怪中概括而来。

    “临川四梦”中紫钗记创作年代最早,大约成于万历十五年(1587年),据说根据汤显祖去南京做官前与友人谢九紫等合作的紫萧记改编。紫萧记的创作并不成功,整个戏剧平铺直叙,和当时流行的才子佳人戏一样,没有什么新内容,曲文也是词藻堆砌。但在紫钗记中,作者以紫玉钗为线索,着力描写了卢太尉的专横,李十郎的软弱,以及他们给霍小玉带来的悲剧命运,大大加剧了剧本的现实意义。霍小玉的形象生动逼真,这在紫萧记中是看不到的。她追求幸福,对爱情忠贞不渝,在逆境中敢于一抛千金,拒绝攀附富贵高门。通过塑造这个形象,为日后作者创造杜丽娘形象做了艺术准备。不像普通传奇侧重于生角的描写,紫钗记将女主角做为重头戏,描写得相当可爱,这一特点在牡丹亭中得到进一步发挥。

    继紫钗记之后,汤显祖创作了牡丹亭。牡丹亭又名还魂记或牡丹亭梦。万历二十六年(1598年),汤显祖为该剧的刊行撰写过一篇自序,它的创作年代当在此之前。牡丹亭是汤显祖中年时期思想、艺术致于成熟的作品。也是“临川四梦”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一书。汤自称“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该剧充分展示了作者的艺术才能。剧情大致是南安太守杜宝的女儿丽娘在丫环带领下游玩花园,观赏春光,不免牵动情丝,她梦见与一手执柳枝的才子相会。梦醒后终日相思,积郁成疾,不幸身亡。死后丽娘的阴魂与情人柳梦梅相会,结为夫妻。在柳梦梅的帮助下丽娘复活,最后两人正式成婚。全剧通过杜丽娘因情而死,由情而生的情节,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反映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萌芽时期的青年男女对爱情自由的渴望和对个性解放的强烈要求,并热情歌颂了他们为实现自己的理想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杜丽娘的形象在剧中塑造得十分成功。“惊梦”、“寻梦”、“冥誓”等情节突出地显示了她热爱生活、热爱自由、挚着爱情,勇于反抗的鲜明个性。作者用饱含同情的笔墨将一个封建礼教的女叛逆者呈现在人们面前。牡丹亭的曲文同样华丽,但华而不侈,文词运用得既巧妙又十分贴切自然。而且作者尽量减少骈文,采用了许多近乎白话的语句,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

    南柯记与邯郸记同是作者晚年的作品,分别问世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和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晚年的汤显祖意志相对消沉,因而南柯记与邯郸记都流露出比较严重的处世思想。但两剧也在不同程度上揭露了现实的丑恶与黑暗。南柯记中,作者精心描写了一个“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的平和世界——槐安国,以此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影射世间不平与赃官暴虐。他还将淳于棼被招为附马,出任南柯太守,二十年间高官厚禄、权势灸手的经历写成“南柯一梦”,充分展示了他对权贵的鄙视和对封建知识分子热衷于仕途的不满。邯郸记的现实针对性更强。作品不仅描写卢生貌似荣华的一生不过“一枕黄粱”,而且通过他中壮元后在官场履遭暗算的经历,抨击了尔虞我诈,谋财害命等种种腐败现象。作者在剧中甚至公开宣称“深宫吾皇听不聪”,矛头直指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两剧的共同局限性,在于作者在对现实进行了大量揭露和抨击后,暗示对这个世界不应斗争,而应采取逃避。与紫钗记和牡丹亭相比,南柯记和邯郸记曲词相对直白,但有讽刺性。

    浪漫主义是“临川四梦”的共同特色。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幻境等主观随意性较大的情节展示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不可能解决的矛盾。作者还以抒情的手法展现人物的内心,这在牡丹亭中尤为突出。汤显祖的“临川四梦”代表了明代戏剧创作的最高峰,它上承元杂剧,不启清传奇,是我国戏剧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章回体创作

    章回体是我国长篇的唯一形式,形成于明代初年。它是在宋、元讲史话本的基础上直接发展起来的,讲史话本从萌芽到成熟经过了神话传说、史记文学、六朝志人志怪、唐宋传奇和宋元“说话”话本的漫长过程。讲史话本是“说话”话本的一种,内容主要讲历代兴亡的故事。由于这种写作形式须将一段历史分为若干次来讲,每讲一次,就形成后来章回体的一回。说话人在每讲之前,要用简短的标题将本回内容向读者提示,这就是章回回目的起源。

    明代章回体的创作经历了前期和后期两个不同的阶段。前期创作的思想艺术成就较高,这表明章回体在形成之初,即进入了创作高峰。这时期较有影响的作品是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残唐五代演义、西游记等。上述的内容一般都是民间长期流传,后经说话人和戏曲艺人不断补充,逐渐丰富,最后才由作者改编而写成书的。吴承恩的三国志通俗演义是章回体的开山之作。作品描述了三国时期魏、蜀、吴统治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