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丝路龙船 >

第87节

丝路龙船-第87节

小说: 丝路龙船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沉稳、平和,脸上没有一丝异状,除了眼底偶尔闪过的一丝兴奋稍稍暴露了赵昰的心情外,少年天子的气度不仅让自己的母亲感到心安,也让朝廷重臣们的心踏实了下来。

    “陆相和文相之议甚好,朕觉得很好!母后也很期待能早日重返江南故土,此事就这么定了吧。”少年天子毫不迟疑的回复出口后,太后茫然不知所措的时候,在两位宰相的引领下,六部尚书以及禁军都指挥使江万载一齐起身,郑重的向着少年天子躬身行礼,口中齐声高呼道:“皇上圣明,太后圣明,臣谨遵圣旨。”

    (本章完)

第139章 焚书、坑使() 
大元朝至元十四年正月初八,忽必烈纳前宋皇后全氏为妃,将时年七岁的原大宋德佑皇帝赵顕认为继子,并将赵顕从瀛国公之位晋升为瀛郡王。

    将此事诏告天下的同时,元廷又从降元的宋臣中选出一人为使,持忽必烈亲手所书的招降国书,以及用瀛郡王名义所写的劝降信大张旗鼓的出使琼州。

    忽必烈在国书中公然宣告天下,若赵昰率琼州的宋臣一体归降,不仅所有文武官员皆原职录用,而且同样会将赵昰收为继子并以王爵加封。

    元廷使节一路行来,沿途大肆宣扬忽必烈的招降书信以及全皇后、瀛郡王与赵昰的关系,一时间琼州的大宋皇帝嫡母及幼弟成为忽必烈的妃子和继子的事实,确实让天下所有心怀宋室的汉人百姓们心里如同吃了苍蝇一般的恶心和难受。

    无论是两国相争还是两人相斗,气势和声望总是会起到极大作用的。被这么大一盆污水当头泼下,琼州的大宋朝廷接连两次湛江大捷对中原百姓造成的影响顿时被削弱了许多。

    再英勇的猛士,如果身上沾满了污泥烂草,这形像总归是很难引人敬佩、追随的。

    上元节过后不久,当元廷使节故意散播的消息提前传到琼州时,整个琼州上下的军民百姓都感受到了一种莫大的耻辱和愤怒。可是在愤怒之余,一种深深的挫败感也同样开始弥漫在整个琼州内外。度宗皇帝的正宫皇后成为蒙古人的妃子,明正言顺继位的嫡子德佑皇帝认贼做父,偏偏身为度宗皇帝长子的赵昰和全皇后以及赵顕的关系是无论如何也抹不掉的。

    蒙古人这般简单粗劣的羞辱手段,确实让如今身处琼州的大宋景炎朝廷和皇帝的声望遭受了极大的打击。

    消息传入琼州后,据说就连素来沉稳冷峻的丞相陆秀夫也当场暴怒,对蒙古人如此下作无耻的手段破口大骂。文天祥在当场怒摔了书案上所有的物品之后,主动将应对元廷使节之事揽在了身上。

    大宋景炎三年正月二十一日,文天祥召集朝廷诸部所有大臣和琼州各府县官员,在海口浦等候元廷使节的到来。

    已时末,当玄武军的水师战船载着元廷使节一行三十余人抵达海口浦时,心惊胆战前来琼州为使的朱立波看着海口港外密密麻麻等候的人群,心里却多少生出了一丝期望。

    在临安随全皇后和德佑皇帝一同降元的朱立波当年是大宋朝廷内一位闲散的谏议郎,降元之后也一直被蒙古人囚居在大都。自从被逼无奈领了前往琼州出使的凑合差使之后,朱立波一路行来都处在胆战心惊的情绪中。

    出使琼州是做什么的,为什么会选择他这样一位被闲散囚居的降臣,朱立波心里都很清楚。可是在蒙古人利刃加身的胁迫下,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朱立波还是在蒙古人事后重赏的承诺下接受了这个当面羞辱大宋朝廷的使命。

    本就是被蒙古人胁迫才不得不从,而且从古至今两国交战不斩来使已是一种惯例,再加上大宋朝廷向来讲究儒家传统的礼仪和风度,都让朱立波心里存有一丝侥幸之意。

    早就做好了会被琼州朝廷拒之门外,或者是给予一番冷落甚至是羞辱打骂的准备,可是看着眼前海港外到处密密麻麻的人群和人群中高高飘扬的旗帜,熟知大宋官制的朱立波已经从旗帜上清楚的知道了港口外究竟都有什么人在等候他这位“元廷使节”的到来。

    琼州朝廷如此大张旗鼓的迎接元使,而且居然是由西府枢相亲自出面率众多官员迎候,这情况很不正常啊。难道如今大宋朝廷在琼州已经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真的有借机归降大元之意吗?

    如果真是这样,那岂不是有一件天大的功劳会凭空送到自己手上!回大都之后,就真的有享之不尽的荣华富贵了!

    朱立波脑子里飞快的转着各种念头,强抑着心中暗自升起的窃喜,故做镇定的整理了一下身上的大元朝官服,在身后两位蒙古武士和几十名汉人随从的护卫下登上了海口浦的码头。

    上岸之后,却并没有大宋官员主动上前交涉。略有些尴尬和无奈的朱立波只能主动带着身后的随从们,朝着文天祥的枢密使大旗方向缓缓行去。

    很快,朱立波就看到了身穿威严官服在众多官员簇拥下的文天祥,当年在临安时与文天祥也曾有数面之缘的朱立波当即在脸上堆出了谦卑的笑容,隔着老远就率先朝文天祥躬身施礼。嘴里还不忘高声呼道:“文相公别来无恙,时隔数年,想不到今日又能见到文相尊颜,实是令下官喜不自胜啊!”

    这厢恭敬亲热的打完招呼,眼看着文天祥仍然无动于衷的样子,朱立波也不敢自恃什么元使的架子,连怀中所揣的元廷招降书也不敢先拿出来,仍是微躬着身子朝文天祥身前趋来。

    “站住!你是何人,来我琼州何事?”

    在几位盔甲森严的彪悍军卒大喝下,朱立波慌忙停下脚步,眼看文天祥仍是脸色冰冷无意开口,朱立波也只能陪着笑解释道:“昔年在临安时,下官是御使台谏议大夫朱立波啊,文相公当年出任临安知府时,下官也曾到府上拜访过两次,文相公贵人事忙,想是已经记不起下官了。”

    朱立波说到这里,文天祥这才将目光投在他身上,嘴角带着一丝冷笑开口道:“你还记得曾在我大宋为臣之事,那么今日却又是为何而来?卖身投贼,甘为蒙古鞑子效命,沿途肆意辱我大宋声威,居然还有脸说自己曾为我大宋之臣。”

    听出来文天祥话里的语气不对劲,朱立波这才真正慌乱起来,急忙从怀中将蒙元朝廷和德佑皇帝赵顕的招降国书和劝降信拿出来捧在手中,可不等朱立波再次开口,文天祥已经带着满脸的厌恶之色,冷冷的挥了挥衣袖。

    众多枢密院直属禁军一拥而上,将朱立波和所有的蒙元来使全部打翻在地,用绳索五花大绑起来之后,每个人的口中还都被塞进了一颗麻核,连朱立波这位名义上的蒙元朝廷使节也没有例外。

    几名禁军兵卒将一个火盆抬上来之后,文天祥连看都没有看一眼,就将军士们递到他手中的蒙元国书和德佑皇帝赵顕的劝降信全部扔进了火盆中。

    随后朱立波和所有的蒙古使节一道被扔进了一个早就挖好的深坑之内。嘴里被塞了麻核连话都说不出来,在惊惧之下奋力挣扎之际,朱立波听到了一番让他彻底绝望的话。

    站在挖好的土坑旁边,文天祥厉声高呼道:“我大宋与蒙古鞑子早就势不两立,如今鞑子借凌辱孤儿寡母之机肆意羞辱我大宋国体,身为臣子岂可坐看朝廷受辱、天子蒙羞。文某在此对天启誓,来日必率王师北伐中原一雪前耻。元贼及其附逆,但凡再敢前来,皆如今日之例,葬之如豬犬尔。“

    言毕,文天祥抄起土坑旁的铁锹,第一个将一大锹土推入坑中。在文天祥的引领下,大宋朝廷众臣和琼州诸县官吏鱼贯上前,每人一锹土,生生将蒙元来使全部当场活埋。

    景炎三年正月二十一日,大宋枢密院正使文天祥,当众焚蒙元国书、坑杀大元使节三十二人,以大宋朝廷从未有过的暴戾手段,对蒙古人的肆意羞辱做出了最强硬的回应。

    (本章完)

第140章 盘龙入广西() 
文天祥用如此暴虐的方式对付忽必烈羞辱大宋朝廷的手段,不仅出乎了蒙元朝廷的预料,就连琼州朝廷内部也有许多官员和学子们对文天祥的做法感到极大的不满,认为文天祥此举大大违背了儒家“仁恕”之道的传统。

    私下里甚至有人给文天祥起了个绰号“文屠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以仁恕之道推及他人,这方是儒家治世待人之道。

    在琼州上下议论纷纷之际,就连丞相陆秀夫也忍不住在私下里劝诫文天祥道:“宋瑞贤弟虽是一心为国,可手段若是过于暴戾,只怕会引人非议,有损贤弟声名啊!”

    知道陆秀夫是一片好意,文天祥也并没有生气,只是平静的对他解释道:“君实兄好意文某心领了,非是文某心性残暴嗜杀,实在是非如此不足以震慑元贼,不足以消我大宋百姓心中之恨啊。我大宋向来以儒家之道治世,秉持“仁恕”,宽以待人。即便是对待敌人和俘虏也大抵如此,可蒙古鞑子这一次实在是欺人太甚。强霸我大宋皇后为妃,以德佑皇帝为继子,这是摆明了要泼脏水羞辱皇上啊。“

    说到这里,文天祥长叹了一口气,缓缓在原地踱了两步后接着说道:“主忧臣辱,主辱臣死,若是不用上这等暴戾手段,只怕蒙古人还会继续拿此事大做文章,皇上的声名和我琼州朝廷的威名都要成为天下笑柄了。君实兄想来也知道,当年尚在赣南之时,蒙古人就曾以文某麾下降将吴浚来我营中劝降。文某当时就下令将吴浚缚于旗杆之上,当众缢毙。若非如此,只怕当初营中军将们就要军心溃散了。仁恕爱民自然没错,可若是对上亡我之心一刻不息的蒙古鞑子,也只有用刀枪才能砍断他们凶残的爪牙。我大宋如今只所以沦落到现在这般田地,不独是因为缺少兵将、军械,更多的是缺少决死敢战之心,缺少一股血勇凶悍之气啊。若用文某一己之声名,可激励起我大宋军民百姓的勇气和斗志,那文某又何惜这区区微名呢。“

    听完了文天祥的话,沉默了良久之后,陆秀夫正了正衣冠,郑重的向文天祥躬身行了一礼,嘴里也极为罕见的说出了一句认错致歉的话:“宋瑞贤弟高见,陆某不如也!谨受教了。“

    文天祥坑杀蒙元使节的消息传遍天下之后,虽然自有那些归降元廷的儒生仕子们不遗余力的鼓吹着忽必烈以王爵招降宋室的“优容“,斥责着大宋朝廷如今的”暴虐不仁“。

    可在天下百姓眼中,敢于在强大的敌人面前用最强硬的态度去抗争、反击的大宋,显然更值得让人去敬佩。大宋朝廷显露出了难得一见的血性和骨勇之后,众多不堪忍受蒙古人和色目人欺压的汉人百姓也仿佛看到了一丝希望。

    大宋景炎三年初,大元至元十五年(1279年),浙江处州(今丽水市)农民二万人在张三八领导下杀庆元县达鲁花赤也速台儿起义。

    浙江衢州农民二万人推陈千二为领袖,发动起义。

    湖南制置张烈良与提刑刘应龙起义。

    一时间,整个江南各地和荆湖各地陷入了激烈的战乱之中,元廷虽然迅速调集精锐兵马镇压了各地的汉人百姓起义,可是大宋朝廷的声势却再次高涨了起来。

    琼州上下,军民百姓也同样在这股思潮的影响下,生出了强烈的收复中原故土的期望和决心。百姓们以更大的积极性来开荒拓田,工匠们全力赶制、积蓄各种军需辎重,朝廷官员们也无不夙夜不休悉心政事。

    上下同心协力,虽然困居于琼州一隅,大宋国库的各种物资和军中战力仍以一种清晰可见的速度不停的充实、壮大起来。

    在两位宰相暂时不准备对广南东路大动干戈的情况下,面对着盘龙卫统领智勇和尚不断请求要以实战练兵,赵昰和枢相文天祥商议过后,做出了将盘龙卫送入广南西路的决定。

    察不忽木将主力全部调入广南东路之后,现在的广南西路只有两万汉军分别驻守南宁、玉林两座大城,根本不可能将整个广南西路数千里地方真正纳入治下。

    广南西路山林密布、地广人稀,正是最适合小股精锐活动的地界。只要智勇和智能两人没有脑子发热去强行攻击南宁和玉林,那么广南西路众多的小县城和各地的元廷官府都会是盘龙卫最好的袭扰目标,盘龙卫也正好可以做为朝廷收复广南西路的先锋和斥候。

    正月二十一日,在御龙直指挥使江国栋的护卫下,大宋天子赵昰亲自到海口浦为智勇和尚率领的盘龙卫送行。盘龙卫将在海口浦乘坐玄武军的一艘水师战船,绕过雷州半岛从钦州港潜入广南西路。

    除了兵甲和身上背着的口粮之外,赵昰唯一能给盘龙卫提供的支援也只有三名特地从军中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