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杀破狼 >

第142节

大明杀破狼-第142节

小说: 大明杀破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当奸臣,尤其是在当一个和东林党和复社做对的奸臣需要的不仅仅是勇气,还有智慧。和那个傻乎乎的魏忠贤相比,没有皇帝偏袒的温体仁,在政治斗争手腕方面明显高出了好几个档次,以至于前前后后十几年,东林诸公和复社诸子硬是拿这位没什么办法。

    崇祯初年,东林党翻案成功,再一次要众正盈朝了,这个时候好不容易熬资历快混入内阁的温体仁因为非我党同志,自然是毫不客气的被排除在外,想入阁,门都没有。这个官场之上,如同逆水行舟,不进那就只有退了。温体仁岂会是那任人摆布之辈,他立刻找到了突破口,把钱谦益同志给拉下马了。就是那张“一朝平步上青天”的著名试卷,温体仁毫无畏惧的招惹百官的攻击,然后死死的咬住一个党字。最终,在极端厌恶臣子结党的崇祯帝的支持下,温体仁入阁成功。

    此后短短数年,温体仁才华尽显,不过不是在治国理政方面,而是在结党营私玩弄权术上。他先后成功搬倒了钱龙锡、周延儒二位首辅,而且让人惊奇的是这个搬到的过程。一般来说,杀敌过万,自损八千,可温体仁每次玩得都是顺水推舟,钱龙锡他借的是袁崇焕的案子给搞倒的,周延儒则是借着登莱兵变搞倒的。

    所以尽管受害人对他是恨之入骨,可在崇祯皇帝看来并不觉得温体仁是在公报私仇,反而觉得这个臣子很忠心,事事都能替君父分忧。什么是高手,这就是高手了,而且是高手中的高手。

    不过再厉害的高手也有失手的时候,历史上温体仁最后失败也失败在玩弄权术上。温体仁有一个非常不好的性格,那就是睚眦必报,表现之一就是对得罪过他的人一辈子也不放过。

    钱谦益就是这样一个得罪过他的人,温体仁一直策划弄死钱谦益,即使是钱谦益躲在老家赋闲也不放过。可钱谦益不光是东林党老大啊,人家还是江南的大地主,可以拿辽东一季度军费去买花魁初夜权的大富豪。所以钱谦益把银子直接砸向崇祯朝三大太监之一的曹化淳身上,而曹化淳拿了钱自然是要办事的,温体仁自然是被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

    不过现在的温体仁还没功夫去考虑钱谦益,他要对付的人太多了,钱谦益这个乡巴佬还排不上号。在挤走了钱龙锡和周延儒之后,温体仁现在在朝中依仗着皇帝的信任差不多已经是在孤独求败了。但总有一些人不开眼,时不时得罪我们的温阁老。

    比如说,萧严萧士毅。这个小子虽说年纪不大,二十八岁,但是胆子不小,屡屡给自己过不去。对于这样一个人,已经到了爷爷能忍奶奶也不能忍的地步了。

    最早是在温体仁设计袁崇焕的时候,按照最除的计划,捉拿袁崇焕应当是万无一失的,算来算去也不会有谁敢出来反对。偏偏就是这个萧严萧士毅,人家正主东林党都哑炮了,他还跳出来反对,而且还要求和袁崇焕一起下狱。如果不是崇祯皇帝本身也想杀袁崇焕,估计当时这个事情还办不下来。

    这也就算了,看在他是个无知莽夫而且在勋贵中很有面子,毕竟在崇祯帝那里也很得信任的份上,温体仁也就弄了个赋闲在家算是报复了。

    可这人居然不识好歹,登莱之乱,自己借机弹劾周延儒用人不当,好借此登上首辅之位。嘿,这小子又跳出来了,仗着打败叛军的功劳,把已经被自己弄进死牢的孙元化给捞了出来。结果周延儒仅仅是个罢官了事,虽然自己登上了首辅的位置,但却因为这么一个人搞得有些坐不稳了,现在周延儒据说和复社的人已经勾搭在一起了,随时威胁着自己的宝座。

    可恶,实在是可恶,是可忍孰不可忍。温体仁决心弄死萧严,看看以后还有谁敢不顺自己的心思,看看还有谁敢跟自己作对?

    这既然是打定了主意要整人,那自然是要先了解要整的对象的背景情况了,温体仁这样的权术老手自然是轻车熟路了。

    不了解还好,一了解温体仁就有些头痛了。

    首先,这个萧严现在的编制属于。。。武官,也就是往常对付文官的招数用来对付他就不怎么好使了。其次这人对大明忠心是出了名的,不但战功显赫(斩杀巴雅喇,活捉汤古代,平等登莱叛乱),而且天启帝还对他有临危托孤之举,当今天子能坐稳大位,能剪除阉党,完全是因为有此人在的缘故。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自己好不容易把他的宣府总兵拿掉,可崇祯帝却迟迟不准安排人去接替,这也使得萧严有了轻松起复的基础。。。

第002章西南风云(二)() 
第002章西南风云(二)

    如果只是这两个原因,那么还不至于让温体仁郁闷,因为萧严这个人是个直肠子,性格刚直的很。从温体仁的角度来说,要对付这样的人容易的很,出兵不给粮草什么的,反正他肯定会搞出事情来。这次出兵登莱,温体仁就试过了这招,而萧严也很配合,一路几乎是强行借粮过去的,惹得崇祯皇帝十分不悦,还明旨训斥。

    但奇怪的是,无论多少弹劾的奏折飞来,崇祯帝都没有治罪的意思。

    后来温体仁通过高起潜的关系搞清楚了是个怎么回事,这京中的勋贵们和着才是萧严最大的保护神。

    可别小看这些勋臣,铁打的朝廷流水的官,无论你是严嵩还是张居正,或者是刘瑾魏忠贤,无论你秉国的时候权势如何滔天,如何的肆无忌惮,但是在有些人面前你得瑟不起来。

    这个有些人指的就是勋臣,具体来说就是英国公、成国公他们。当初魏忠贤这么得意,在张维贤面前都是客客气气的。

    这个勋臣的由来就不细说了,但是数量不算多,权力不算大,不能直接过问朝政。可你挡不住人家是世袭啊,虽然不能直接干政,但是人家有两个优势是别人比不了的。第一是人家世世代代掌握着京营防卫,考虑到他们的家族跟皇家是休戚与共的关系,忠诚度还真的是不用担心,偶尔出一个精神不正常的也捣腾不出什么。而最重要的是,人家是可以随时面圣的,当然皇帝也有权不见。

    有了这些勋臣为萧严说话,难怪萧严搞出这么大动静皇帝也没有办他的意思。

    可为什么这些勋贵会帮着萧严说话呢?温体仁很快就知道原因了,根子原来在张振岳这里。

    换句话说,不是萧严多么会做人会来事,而是他这个镇守南洋地区的大哥太会做人太会来事了。江南地区各行会的税收纳入户部之后,皇帝的内帑就靠张振岳每年从南洋拨来的二百万两在维持了。而满北京的勋贵也都是欧亚联合公司的小股东,最多的如成国公等四家,每年能分到20万两白银的干股红利,少的也有5万多两,而且这收益是长期的,年年都有。你让他们这些勋贵如何不给张振岳这个面子,帮萧严说话,反正萧严是出了名的忠直,就是脾气不好容易得罪人,又不会去谋逆。

    查到这里,照理说温体仁也该放弃了,可这位并不气馁,他很快就跟亲信想出了对付萧严的办法。

    出主意的不是别人,是被革去兵部尚书正谋求复起的梁廷栋,这位比温体仁更怕萧严,更希望早日出去萧严这个噩梦。

    因为有一件事情他没敢告诉温体仁,就是那个当年出首告发袁崇焕的谢尚政在去福建上任总兵的路上给人杀死在河南了。虽然事后左良玉上报了一个为流寇所杀,但梁廷栋又不是白痴,堂堂一个朝廷的总兵,久经战阵,就算是轻车简从护卫不多,也断不至于为流寇所杀!

    梁廷栋当时大胆断定,凶手不是左良玉,而幕后指使很可能就是那个肯跟袁崇焕一起下狱坐牢的萧严。可惜随后不久梁廷栋就因故被崇祯帝免职赋闲,这个案子也跟着不了了之了。事实上梁廷栋还是小看了萧严,如果他知道谢尚政是萧严亲自动手处决的,估计这个时候他就不会是在这里谋求什么起复了,而是赶紧找个地方隐姓埋名了却余生了。

    “阁老,何须为此辈烦忧啊!就算他背后关系复杂,就算他有个好兄弟撑他,要对付一个武人,咱们的办法多得是啊!”梁廷栋在听完温体仁的想法后,轻声说了一句在久思无果的温体仁听来如天籁之音的话。

    “廷栋有何良策,速速道来啊,老夫为此事烦恼久矣!”温体仁急忙道。

    梁廷栋有求于温体仁,自然是不敢卖关子,稍微停顿即徐徐道来:“文官死谏,武官死战。阁老若是要对付这兄弟二人,只需要把他们送去最易战死之地不就可以了?二兄弟只要死掉一个,事情就算是办完了。若是萧严死了,阁老自然省事不提。若是张振岳死了,人走帐消,阁老要对付失去了依靠的萧严那还不是易如反掌?”

    温体仁恍然大悟道:“廷栋的意思,咱们把他们统统调去辽东打建奴?”

    梁廷栋算是服了,这位温阁老还真的是一点兵事都不懂:“自然不能是去辽东,他们兄弟本来就是从那里出来的,在那里关系深厚不说。但是目前辽东的局势,建奴就算再凶悍,能耐这二人何?若阁老把他们送去辽东,能否置二人于死地尚未可知,反怕是会建功立业啊!”

    “啊!”温体仁一想也是,而且他还估计了一下,把张振岳从南洋调动到辽东,估计害怕南洋民变的崇祯皇帝是不会答应的“那廷栋,这二人当调往何处啊,咱们大明何处还有比建奴更凶的敌人啊?”

    梁廷栋笑道:“阁老日理万机,自然是不需要晓得这地方何在的,可廷栋执掌过兵部,对此自然是一清二楚的。”

    话说到这里就停了,那意思自然是不言自明了,温体仁心中暗笑一下道:“廷栋放心,如今这兵部正值多事之秋,正需要廷栋你这样的能臣去打理,老夫明日便向皇上保举于你。”

    “那廷栋自然是先谢过阁老了”梁廷栋松了口气继续道:“云贵,该地和辽东不同,瘴气滋生,土司众多,自奢安乱起,叛乱不断,朝廷在此折损的兵马将官不计其数。而且此地山路崎岖,后勤补给不上也是应有之意。在这样的地方作战,打胜仗难,吃败仗易。当年平定奢安之乱都是依靠当地土兵才成功,朝廷大军在该地根本吃不开。若是阁老能说服万岁,将萧严和张振岳调往此处,可保无虞了。”

    温体仁听完抚掌大笑道:“廷栋大才,廷栋大才啊!”

第003章西南风云(三)() 
第003章西南风云(三)

    虽然帮着温体仁陷害了袁崇焕,可那只是为了上位,梁廷栋虽然私德大亏,但就明末兵部尚书一职而言,他算得上是有才干的了。

    西南四省之地,确实是复杂的不得了,甚至比辽东还要复杂数倍不止。秦汉时期,西南少数民族地区族群林立,在大约相当于今天一个省范围的方国内,大小族群就达几十个之多。生产力水平的差异,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性比较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王朝统治者只有采取特殊的方式,形式上将这些地区纳入自己的统治版图。但要实现这种形式上的统治,就不得不利用当地土著民族首领,让他们保持原来在本民族中的政治经济地位,保持国名、领地封号等;另一方面,王朝又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设置郡县,派驻郡县首领,并通过地方土著民族首领,以加强对这些地区的统治。这种特殊的政治制度,称之为“羁縻”制度。“羁縻”制度的实质是“以夷治夷”,即利用土官治理土民。“羁縻”的含义,按照《史记•司马相如传•索引》解释,“羁”为马络头,“縻”为牛牵绳。土司制度的源头便是两汉时期的羁縻制度。羁縻郡县制到了唐代改为羁縻州府县制。此时,王朝开始利用地方土著中的贵族分子担任羁縻州府县的首领,给予各种官职名号。

    正式的土司制度始于元代,元朝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建立土司制度,当时只在四川、湖广、云南等行省设置土司机构。据《元史•地理志》记载,四川、云南、湖广等行省共设有大小土司行政机构296处。

    到了明代,土司制度完备,以夷制夷到达顶峰,大明王朝在昆明设置了黔国公府,管辖云南土司,在贵州则设置了布政使司和宣慰使府管辖贵州土司。

    这些土司实质上就是土皇帝,在其管辖范围内可以无法无天,不但拥有自己的军队、政府,而且还可以设卡收税。

    大明帝国强大的时候,这些土司还不敢妄动,遇到朝廷抽调兵马作战,这些土司也都是积极派兵参战,比如万历三大征,明军中就不乏土司的军队。

    但是随着万历末年大明帝国在辽东地区的接连失利,以及西南地区明军的不断被抽调,土司们的野心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