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

第73节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第73节

小说: 江山劫之明末宏图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邦华摇了摇头上前说道:“曹公公万不可自谦,既然是商议,咱们就一起议议,公公才高八斗、学富五车,深的皇上信任,你不开言。我们心里也没个数,你说是吧,曹公公!”

    “承蒙首辅大人信赖!咱就开始议吧,议到哪老夫又什么建议,老夫就说说便是了!”曹化淳见推辞不过,便勉强答应道。

    接着,李邦华点了点头,看了看诸位说道:“姜镶兵犯大同,危及京师,各位同僚集思广益,看看朝廷该做如何处置?”

    李建泰抢先说道:“首辅大人,曹公公,下官以为当务之急还是将此事告知皇上,皇上还在前线,我们不能让皇上腹背受敌啊!”

    “李阁老所言极是!”徐右麟也急忙说道。“除了要皇上明白其中的利害之外,还有加紧时间将京中的百姓全部南迁,现在的情况已经是火烧眉毛了,一刻也等不得了!”

    就在他们商议的时候,又一匹探马进京,他们几个敏感的神经,不由得再次紧张起来。可不过这次是前线大营中发来的,但消息的重要程度可是与朱之冯的八百里加急消息有过之而不及啊!

    信中写的是皇上一行已经率师南下的消息,信中还提到了李昱晗的病情,虽此而来的还有一封范景文和王承恩联名给李邦华的私信。信中详细的写了军中目前的大疫和皇上的病情,范、王二人还让范景文将此消息通报内阁,但不准外传!

    这些消息虽然李邦华都知道,但此刻他却必须装出万分惊恐的样子。他一连后退了好几部,重重的坐在椅子上,眼睛直勾勾的盯着前方,好像受到了惊吓一样。

    李建泰、郑三俊等人急忙围了过来,曹化淳也起身上前问道:“首辅大人,你这是怎么了!”

    “信!信!”李邦华仿佛吓得连话都不会说了一样,手中拿着那封信不由得颤抖着。曹化淳急忙接过那封信,看罢,也沉着脸坐在了一旁,其他三人也都互相传看了一下,都流露出了万分惊恐的表情。

    军中大疫、皇上病重这两件大事,再加上京师目前的情况,或许就是神仙来了也没有回天之力了。整个房间里,他们五个人都呆呆的坐在那里,没有人说话,都是一副刚死了亲爹的表情。

    过了半天,郑三俊缓缓开口说道:“各位大人,曹公公,虽然说天降此不幸,你我也总不能就这样坐以待毙吧!还是要想一个存社稷、保家国的法子活命吧!”

    “郑尚书言之有理!”徐右麟起身说道。“太祖爷问鼎金陵,到如今也已二百七十六年了,大明朝可不能就这样轻易亡在我们身上!”

    “话虽如此,可徐阁老,我们如今既无带甲之兵,也无充饷之银,虽有心而力不足啊!”李建泰一旁叹道。

    “我愿自散家财,以资军需。拼的这把老骨头,也不能忘了皇上的大恩大德!”徐右麟义愤填膺的说道。

    郑三俊听到这也站起来说道:“徐阁老,下官也愿意追随大人!要是京师破了,谁还有活命的机会,还不如殊死一战,哪怕博个清名也不枉一死。”

    “二位大人别焦急,叛贼不是还没有来的吗?何必说这么丧气的话?”李邦华摆了摆手示意他们二人坐下。

    曹化淳接过话茬说道:“首辅大人,皇上对你是万般器重。出征之前,也是多次召见,时至今日,大人也不要藏着掖着了,皇上的意思是什么,咱们就怎么办吧!”

    曹化淳此话一出,郑三俊等人也都直勾勾的盯着李邦华。李邦华看罢四周,起身说道:“曹公公所言极是,皇上是留有圣谕,既然今天都到了这个地步,那我就说了吧!”

    李邦华来到桌前,用手从洗笔的瓷碗里沾了沾水,在桌子上缓缓写到——南迁,他们几人都凑过来看了看,除徐右麟外都点了点头没有说什么,曹化淳看罢便说道:“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回宫准备去了,宫里的玩意可多,至于骡马之类的,不知皇上可有安排?”

    “大件的运抵天津,皇上已经给天津巡抚冯元飏去了旨意,他已经开始准备南下的海船,另外还将驻守在山海关的水师全部调到天津,估计也就这几天可以到达。所以公公只需现在将这宫里的东西运抵天津即可!”李邦华回答道。

    曹化淳点了点了头说:“既然如此,那老夫就先行告退了!”说着话,曹化淳便出了内阁。

    而内阁里,徐右麟一脸失落的站在那里,郑三俊上前拍了拍徐右麟的脊背说道:“徐阁老,成败平常事,东山可再起啊!”

    “唉!人生无奈老来何,日薄崦嵫已不多啊!”徐右麟悲愤的说道。

    “有道是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啊!咱们这几个老骨头,要的是存社稷,这些年咱们也没见得吧朝廷制得多好。所以啊,至于复祖业,那还得靠后来人!”郑三俊接着劝道。

    “走吧!走吧!可大明的基业万不可走南北两宋的老路!”徐右麟发自肺腑的感慨道。

    李邦华缓缓的走到徐右麟旁边,语重心长的说:“徐大人啊!听我一句劝,皇上可不是那昏庸的徽钦二帝,我大明更不是那软弱的大宋。我朝历代帝王都是英勇神武,如今世道险恶,这许多事可都在皇上的预料之中,要想真正的光复祖业,凭着一身正气可是不行的啊!”

    “首辅大人说的是!”徐右麟点了点头说道。

    接着,京师各处都贴满了勒令所有军民南下的告示,京师九门更是在封闭了将近五十天后全部打开,虽然前几日已经下令让百姓撤离,可并未限制日期,如今是令到既行,朝庭三日之后,撤离京师,至于不愿意离开京师的百姓,朝廷一概不管!见此情形,大部分的百姓都开始收拾行装,打算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暂且不说百姓见此告示有多慌张,单说曹化淳这边,崇祯当时宠幸的宫女——褚瑛,四天之前早已随王顺南下而去。宫里还要带走的就是内孥的那批银子,和一些珍宝古玩之类的。但最让曹化淳担心的还是那封信,不知如何是好。

    如果再将信不放回去的话,到了南京,皇上一旦发现,该如何交代。可要是放回去的话,这条最有力的罪证,就再也不可能被拿出来。

    看着曹化淳思前想后的样子,庞天寿多半是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他试探性的问道:“公公是在为那封信发愁对吧?”

    “还是你的眼睛尖!”曹化淳苦笑着说道。“我们拿着这封信,才可以进行下一步的佐证,实际情况老夫想你也明白,这实在令人头疼。”

    “公公不知可听我一言。”庞天寿说道。曹化淳看着他点了点头,他继续说道:“如今依我来看,此封信还是放回去为好,不管皇上到底挺得过去还是挺不过去,这封信从咱们手中拿出去都是个祸事。与其这样,还不如将其放回大内,咱们想法子从福王哪里找出路了,他李邦华既然说信使福王给的,那何不给福王去一封书信,问一下便全部知晓了。要是福王说没有的话,咱将此事禀报皇上,看他李邦华怎么收场。”

    “事到如今,也就只能这样了!”曹化淳点了点头说。“王德化的那两个下人和王继谟这三个人,都是翻案时的重要证人,你全权负责押送他们去南京,还有崔文瑞,派人出去瞅瞅,我总觉得有事要发生,至于这封信怎么处理,还有宫里的事情,老夫自能应付。”

    “是!一切全凭公公调遣。”庞天寿抱拳说道,然后他就退出去忙自己的事情去了。

    而李邦华这边也注定不会平静,王继谟已经失踪四天了,他料到事情不妙,可是王熙此刻又不在京师,他的信息网却有限,只能是干着急,而且王熙出去也一天多了,也不知道情况到底怎样。

    但京师的情况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内阁六部等各个衙口接到撤离的命令后,都乱成了一锅粥

第九十六章 朱之冯鏖战宣府(一)() 
二月二十日,当宣府巡抚朱之冯的急报抵京的同时,姜镶的大军已经连克阳高、天镇,到了山西与北直隶的边界的永嘉堡。

    而宣府城里,战报却是一封接着一封的从前线发回,邵宗元已经按照崇祯皇帝的部署,抽调了整个西北的所有精兵,姜镶率领的两万大军如无无人之境一般,在大同各地是连战连胜。

    面对如此紧张的情形,当地的百姓早已拖妻带子、落荒而逃。仅剩的一千多老弱之兵,也是人心动荡,早已成了惊弓之鸟。

    宣府行署的作战指挥厅中,朱之冯虽为一届文官,但却身先士卒。身着铠甲,同总兵朱三乐,副将房之屏、王徽俊共同商议御敌之策。

    空荡荡的作战大厅里,不知什么原因,每个人的脸上都显得极其凄凉,整个屋子的氛围也让人感到极其的压抑。

    朱三乐的络腮胡也仿佛没了往日的神气,耷拉在嘴角。他声音低沉的问道:“抚台大人,贼已至此,咱们该做什么打算啊?”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朱之冯沉着脸说道。

    “邵大人已经将咱们的兵马全部带走了,那姜镶可带有两万的精兵,咱们就这一千羸弱,怎么挡啊?”朱三乐皱着眉头问道。

    “不挡的话,咱们去哪?”朱之冯看着朱三乐反问道。

    朱三乐继续反问道:“那我身为总兵,我总不能看着我的弟兄们白白去送死吧!”

    朱三乐说罢,朱之冯紧紧的盯着他,仔细观瞧可见他脸上在不由自主的颤抖。朱三乐见状急忙说道:“抚台大人,抚台大人,我我”

    “你是总兵?你不舍得他们去死!”朱之冯声音颤抖的说道。“那我是巡抚,我就忍心自己的弟兄去送死了!”

    “大人,大人,我不是这个意思!下官口误!下官口误!”朱三乐急忙说道。

    房之屏见状,急忙说道:“抚台大人,总兵大人,咱们都是为了弟兄们好,二位大人都勿怪,谁也不希望弟兄们白白送命啊!”

    听到这朱之冯重重的叹了一口气,他接着说道:“你们都不用说了,大家的心情本抚都能理解,可事到如今我也只能送大家四个字了——杀身成仁。”

    “大人,你既然这样说了,我也就直言了,你我共事也多年了,脾气秉性咱也都明白,若有得罪,三乐再次先给大人请罪了。既然大人力战,可具体部署下官真的是在是没法做。大人想想,万安两卫,加之宣府,三地只有一千兵,怎么分也都是把弟兄们往火坑里推。”朱三乐问道。

    朱之冯:“那依你之见呢?”

    “撤!”朱三乐坚定地说道。“说句不忠的话,朝廷撤了大同宣府的兵,又让我们弟兄们留在这,这不明摆着让我们等着送死吗?如今大兵压境,大人你又要力战,这个我不说什么。可我坚决不同意和姜镶硬碰硬,事到如今,咱们还是撤到居庸关,哪里多少也有千百人的守军,咱们和他们联合起来,一来咱们人数也算能有所增加,二来咱们也给朝廷施点压力,说不定朝廷还能给咱们想点办法呢!”

    “房将军、王将军,你俩的意思呢?”朱之冯有扭头问道两个副将。

    王徽俊上前一部说到:“二位大人,卑职愚见,咱们宣府毕竟是边疆,城防还是比较严的,虽然邵军门将宣府的精兵带走,但城上的大炮什么还是都在的。卑职以为,咱们虽然人数上不足,但咱们借助城池和利炮,就算守不住宣府,也让他姜镶知道咱们也都不是好欺负的!”

    “大人,卑职以为总兵大人所言还是好点。这仗咱们得打,但咱们却不能硬打。那目前京师和西北的境况来看,多地缺兵,所以还不如把大家据在一起,一起抗敌,所以卑职以为还是总兵大人的意见最好。”房之屏也说到。

    朱之冯听罢起身走到地图前,摇了摇头说到:“你们来看,宣府以东是保安、怀柔、延庆(居庸关),这三地,保安怀柔的城防是十分的羸弱,根本不堪一击,而延庆那边,虽然说是个关隘,可总兵李守乐素来与你我等不合,说好听点咱们是联兵据贼,可说白了咱们是要寄人篱下谋个生路,就李守乐那刚愎自用的脾性,他会容咱们入关?到那时,咱们再想想,一无城池可以依靠,二无重炮相佐,就咱们这一千来人可真的要和姜镶的两万人硬碰硬了。”

    听罢朱之冯的分析,他们三人都沉默不语,谁也料不到,宣府城竟然会到了今日这种进退两难的地步。朱三乐焦急不安的来回踱步,朱之冯眼睛紧紧的盯着地图,而两个副将也静静的站在一旁。

    朱三乐摆了摆手说到:“好我的抚台大人,这总不是要逼咱们上梁山吧!”

    “能上梁山就好了!可现在的情形连连梁山都没得上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