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大明流贼 >

第39节

大明流贼-第39节

小说: 大明流贼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多岁,中等身材。他此时没有穿官袍,只穿着一件潞绸直辍,戴着儒巾。正同客座上的人相谈甚欢。

    “哈哈哈,瑶草,现在看来,你确实多虑了。”坐在客人位置上的人,缕捋着胡须,大笑道。

    “集之兄,现在说这话当然可以抚须大笑。可当时确实是把我急了一头汗啊。”马士英一副劫后余生的样子,仿佛那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昨天才刚刚经历过。

    他口中说的“集之”,正是阮大铖。身材瘦削,生了一张国字脸,有六十岁了。他早在天启年间就因逆案弃了官,在南京寓居。不过,现在的阮大铖同以往不一样了。

    因为有了身在高位的马士英扶持,他也开始飞黄腾达起来。

    “集之兄,士英之所以身居高位,全靠您的推荐。想想那时候周延儒靠复社张溥筹银子当上首辅,而您出资颇多,却因为小事无法被提荐,让士英顶替,方才有了我这个地位。”马士英诚恳地说道:“今日我说这些,其实不瞒集之兄,是有他意的。”

    “有他意?瑶草但说无妨,我听便是。”阮大铖很奇怪,这马瑶草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诚意伯刘孔昭,总兵高杰、刘泽清、黄得功、刘良佐几人,想必集之兄都知道。当初如不是争取到他们的支持,那参赞机务兵部尚书史可法可会是依伦常之序,论亲论贤,立福王为帝,还是未知之事。常说福王之得以登基,全仗了士英的支持,我并不觉得如此。”马士英仍旧在回忆着往事。

    “现在史可法到淮安、扬州督师,而士英留下辅政,掌兵部以及加封之事,都一如所愿。我才得以为集之兄谋些福利。我曾对圣上说过,是集之兄从山中投书与我,制定谋策,才让圣上命您冠带朝见。大学士姜曰广、侍郎吕大器、怀远侯常延龄等人俱说集之兄是逆案巨魁,不可召用,士英也上奏辩解。士英知道,集之兄有大才,不能不用之于社稷。如今兄兼任右佥都御史,又将要巡阅长江防线。近日我还从圣上那里得知,兄台不久就会加升为左侍郎。时已至此,兄台也当满意了。”马士英略微用一种深沉的语气说着。

    “瑶草,你这些话到底是何意?”阮大铖琢磨了一下:“莫非是在警告我吗?”

    “集之兄哪里的话,何谈警告之说。只不过,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好了,再提起只会让自己不痛快。我们也该停下来,好好的想想朝廷的事了。那些东林的人,走的走,罢的罢,不成气候。我是说,应该放手了。”马士英辩解了一下,说出自己的见解。

    “当初,举朝以逆案攻击我,无人为我声张,逼得我不得不流于这里。今日我得势,不好好惩戒一下这些小人,如何能消我心头之恨!”对于当年之事,阮大铖非常愤恨:“他们攻击逆案,我就造顺案与他们相对。”

    “但是,兄台你看。你我联手之下,这南京城内,还有何人与我们争锋?”马士英继续劝说:“光时亨、顾杲、左光先、周镳、雷演祚、史可法、高弘图、姜曰广,还有那个钱谦益都被我们打压了下去。但正是如此,如今朝士人人自危,若是再造大案,恐怕圣上就要有所行动了。”

    “瑶草你说的也对,今时今日,的确也该收拾收拾,革新除旧一番了。我不日就要启程,巡阅长江。这朝中之事,瑶草要多多提防。”阮大铖听了许久,又沉默了许久,方才用极缓慢的语气说道。

    “集之兄前途无量,士英在这里也只是替集之兄守着罢了。将来朝中中兴,这宰辅之位必然是集之兄所有,中兴之功也必将会流传千古。!”马士英确实十分感激阮大铖,他最近的所作所为,可以说都是在阮大铖的指挥下进行的。这一番话,也是发自肺腑所言。

    “瑶草莫要这样说,你我今日一聚,难得!走,去小酌一杯。再来叙说!”阮大铖连连摆手,将话题推到了酒菜上去。

    “好,近日陪集之兄不醉不归!”马士英心里高兴,他终于可以停下那些报复之举,专注于提高自己的政绩上去了。

    。。。。。。

    淮安。

    以兵部尚书身份督师江北四镇和长江一线防务的史可法正驻扎在这里。

    “吕大器、姜曰广、刘宗周、高弘图、徐石麒等和马士英有间隙的人,全都先后被罢免。而杨维垣、虞廷陛、郭如暗、周昌晋、虞大复、徐复阳、陈以瑞、吴孔嘉等人胸腹无所才学,却尽数调入朝中。哈,连已死的人都给赠官和抚恤,与张捷、唐世济等人比同。更有像张孙振、袁弘勋、刘光斗这些宵小之辈,被安置在言路!天啊,马士英这是要毁了朝纲吗?!”史可法看着近期朝中的邸报,不由得破口大骂。

    原先他本来是想着让皇帝批准马士英以庐凤总督的身份来接这份督师的工作,不曾想反被马士英倒打一耙,联合江北四镇把自己给挤了过来。

    这下,朝中尽是阉党把持。东林士子再无翻身之日。可悲啊,可悲!

    (本章完)

第62章 史可法() 
眼下,马士英独握南京大权。内倚宦官田成之辈,外结勋臣刘孔昭、朱国弼、柳祚昌,镇将刘泽清、刘良佐等人,而专听阮大铖之计。尽起逆案中的朝政混乱,贿赂公行。专以铲除正人引进凶党为务,不顾四方安危。

    史可法忧心如焚,却又苦于脱不开身。每日里只能暗自叹息,恨自己无法救东林与水火。

    当初马士英推荐阮大铖,他就不同意。这人的人品极差,心术不正,朝野上下有目共睹。又牵涉逆案,断是有千分理由的,也不是随心所欲尽说瞎话而能推荐上来的。

    他想起了当时那一幕:

    阁老高弘图为了阻止马士英的阴谋,已经提出须九卿会议通过才可。那马士英是个明白人,知道这招意在阻止他。为此,双方的口水战,都打到皇帝跟前去了。

    其实,他早就明白马士英的套路。马士英举荐阮大铖,无非第一说阮大铖是个军事人才;第二,模糊阮大铖在逆案中的所作所为;第三,求皇帝。这三点中的前两点他可以轻松反驳,唯独第三点,他没办法左右。而当下的事实证明了,正是这第三点让他功败垂成。

    马士英本是皇帝倚重的人物,既然言之有理,自然会表示接受。皇帝同意了,不管高弘图如何不同意,不管刘宗周如何上奏疏哭诉,也没用了。

    一道中旨,就毁了所有人的努力。

    最可恶的是这中旨先例,并非在阮大铖这里首开其端。开这个口子的居然还是自己人——张有誉。

    江阴人张有誉,当初吏部尚书郑三俊,举天下廉能官五人,选他位居第一。以张有誉的声望,在朝中提拔重用自在情理之中。但坏就坏在皇帝中旨启用他为为户部尚书,即便是群臣立刻抵制,高弘图也同样强烈反对,吏科给事中章正宸甚至封还诏书,其他言官亦上书反对,这些都无济于事。这一次,皇帝坚持了自己的意见。

    “阮大铖前时陛见,奏对明爽朗,才略可用。朕览群臣所进逆案,大铖并无赞导实迹。时事多艰,须人干济。着添注兵部右侍郎办事。群臣不得从前把持渎扰。故钦命,起阮大铖为兵部添注右侍郎。”

    这是崇祯十七年九月八日,邸报上所载皇帝颁布的谕旨。

    史可法字字记得清楚明了,“唉,也许是天命吧。”他叹息道。

    。。。。。。

    北京城。

    盛京来的王公大臣们已经陆续被安顿完毕,原先明朝皇族的庄园现在成了新主人的财产。从辽东地区大清崛起之处带来的狩猎习惯一直没有被这个骑射为本的民族所抛弃,时有贵族在山林中打猎。

    “臣叩见皇父摄政王。”现在已经贵为和硕平西王的吴三桂在皇家围场参见多尔衮。

    “哦,原来是平西王啊。你来找本摄政王有何事?”多尔衮并不看着吴三桂,他手里正拈着一枝箭,“嘣~~~”“嗖~~~”弓弦拖曳着箭矢飞速离去,“噔”的一声钉在两百步外的靶垛上。

    “好箭法!”吴三桂赞叹道。

    “平西王可要来试上一试?”多尔衮做出了邀请状。

    “臣箭法太差,比不得皇父摄政王,怎敢班门弄斧。”吴三桂连忙推辞。

    “说吧,你是不是为了李闯的事情来的。”多尔衮一眼就看穿了吴三桂的心思,开门见山地说道。

    “皇父摄政王明鉴,臣确实是为此事而来。臣以为,我军兵马休息时日已久,是该西进剿灭李闯了。”吴三桂小心翼翼地说道。

    “此事本王早就已经计议好了,既然你也来了。不妨就说与你听,范文程,你来解释给平西王。”多尔衮喊来了一边侍立的范文程,对吴三桂示意了一下。接着他又开始射起箭来。

    “平西王,皇父摄政王打算命英亲王为靖远大将军,领三万兵马前去攻取山西陕西。您和平南王一起随军出征。”范文程如实相告。

    “那先生可知,皇父摄政王还有何打算?难道只是我们一支王师前去?”吴三桂虽然了解八旗军的实力,但他同时也想到了京师南面的那些人。

    “平西王是担心畿南和山东一线的李闯余孽是吗?”范文程也是看得透彻。

    “正有此意。”吴三桂回道。

    “这个皇父摄政王早已经想到了,同英亲王一起,豫亲王将亲率两万大兵南下,挥师江南。其实山东河南局势是不需平西王担心的,那里的李闯设下的官吏多是故明旧臣,此刻他们怕是已经脱离李闯,自立门户或者重新归附南京了。以大清的大兵威力,只需传檄下去,像平西王一样联大清以平贼寇的人还不是会尽相呼应。”范文程得意地说道,早在京师平定之后,他就想多尔衮建议派人招抚畿南山东一带。而今从奏疏上看来,这一招的效果十分好。除去一些故明官员重新站在南京立场,奉弘光皇帝为正朔之外,畿南和河南北部,山东一部,均以点头答应归附大清。

    “皇父摄政王真是天纵奇才,远虑如此,大清何愁不会据有中原!”吴三桂听完之后,内心大震,这多尔衮眼光分明已不在黄河以北或者是划江而治,而是要进取天下之地。“那我这还算是借虏平寇吗?”

    “平西王觉得,我的计划如何?”多尔衮射完了箭,拿起戈什哈送来的绢帕擦着手,又要来一杯水,边喝边问。

    “皇父摄政王计划天衣无缝,臣佩服!”吴三桂由衷的赞叹。

    “哈哈哈,平西王现在觉得,我大清与大明何如?”多尔衮抛了个问题给吴三桂。

    “这个……以臣之见,大清胜上十分!”吴三桂犹豫之后,果断回答。

    “哈哈哈,既然平西王对我大清有如此之信心,那就有劳平西王随英亲王去一趟陕西,待取了李自成的人头,朝廷自有更大的奖赏!”多尔衮对这个回答也挺满意,和颜悦色的说道。

    “喳!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皇父摄政王所托!”吴三桂呼喊一声,施了一个满清式的跪拜礼。

    “哈哈哈……”多尔衮笑的更大声了。

    ……

    史可法头疼朝中的事情,和江北的乱局。多尔衮得意自己已经收取了黄河以北的疆土,阿济格领兵西进,多铎统军南下,怎么看大清的气数都是正兴旺的时候。

    但历史总会不一样。

    山东,青州。

    最近,山东巡抚方大猷感到自己有点束手无策。

    “今则无百姓、无官、无兵,而总因无饷。虽奉令旨准免三分之一,部臣王鳌永复推广德意请免新、练二饷。臣又除去荒地,止就成熟者姑征一分。然究竟民无以应也。久已抛弃农业,渐有从贼巢中观望来归,而一旦闻有开征之示,掉臂而返,有以相率从贼为得计者。此开征两字求之一百四州县中不过十数处耳。”这是他早前呈给朝廷的奏疏中所说的情况。

    虽然多尔衮并没有错误的认为自己已经能够搞定北方,他只是低估了当地人的反抗力量。这导致大清在山东的统治并不稳定,反抗的事情时有发生。

    山东百姓留恋李闯大顺的免征赋税一事,以永昌年号为旗帜奋起抗清,当地明朝官绅也倾向于回归南京朝廷。

    他方大猷这个大清的山东巡抚,手里兵丁不多,粮饷不足,只能固守着济南府一处。对于他地,则鞭长莫及。

    “唉,早知道就应该请求皇父摄政王早日派旗兵过来,这样我也不会落得如此困境了!”方大猷看着手里的急信,这是王鳌永送来的求援信。

    (本章完)

第63章 乱局() 
史可法是比较关注江北形势的,高杰、刘良佐、黄得功、左良玉、刘泽清,这些人虽然是支持福王的一系,但他们手握兵权,掌控的地区也多是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