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就是这么生猛-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为了表示对赵梦兰女士的关心与爱护,立山当即掏出两千两银子,让赵梦兰感受到了人世间的温暖
赵梦兰女士感激不尽,立山也得到了他想要的一切,虽然没有象盛宣怀的跟班那样舒服死,但也死了个七七八八了。他食骨知髓,再也舍不得放手,索性邀请赵女士去京师二次创业
立山说:人生豪迈,不过是从头再来。
于是赵梦兰女士进入大京城,她是南国佳丽,与北地胭脂的粗线条截然不同,富有特色的经营手法让她于北京城中一炮而红。
时人有云:诺大的中国,只有两个女人。
一个是金銮殿上的慈禧太后。
一个是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
白天的时候,忧国忧民的大臣们趴在慈禧太后的脚下,研究老太太的鞋底。
晚上的时候,大臣们挤在赵梦兰女士的裙子下面,研究赵女士的鞋面。
北京闻人卢玉舫听说了赵梦兰女士的大名,就找了来,两人一见如故,于是就写了金兰谱,结为了八拜之交,卢玉舫为兄,赵梦兰女士为弟。
赵梦兰女士不搞多元化,走的是专业经营之路,养了一个专业吹拉弹唱的经营班子,叫金花班,所以人称赵女士为赛金花。
与卢玉舫结为八拜之交后,北京城中的百姓们就亲切的称呼赛金花女士为“赛二爷”。
当年把德国驻俄中尉瓦德西迷得神魂颠倒的四国公使夫人,经过一番努力奋斗,终于把自己混成了爷字辈的。这再一次雄辨的证明了,命运掌握在你自己的手中,只要你不息的发奋努力,付出总有回报!
已经成为了名女人的赛金花,接到了一个迟早要来的客人:
——袁世凯。
袁世凯来拜访赛金花的时候,带来了许多白花花的银子。
他对赛金花说:我希望你能够替我办件事情——替我接待一个客人。
那个客人是谁?
赛金花好奇的问道。
(3)脂粉圈套
中国古时候的穷书生,大多不过是两个梦想:
第一是红袖添香,美人陪伴。
第二是吟风赏月,美景常在。
最容易满足的是第二个愿望,好的风景随处可见,只要你家里有钱,不愁找不到好的风景。
至于第一个愿望,多半只会在舞台上出现,舞台上尽多见了穷书生就倒贴的美人,但是现实中的美人却是非常昂贵的,如八大胡同的赵梦兰女士,就根本不是普通的穷书生能够消费得起的。
流离于北京城的读书人王修植,就是这众多的穷书生中的一员。王修植也是八大胡同的常客,忙时闲时,八大胡同走一走,就算是兜里没银子,姑娘不让碰,远远的看一眼也是好的。
可是忽然有一天,王修植竟然时来运转,飞来艳福。
赛金花赵梦兰女士邀请他赴八大胡同“小酌”。
王修植喜不自胜,飞也似的去了。
果然是赛金花对他情有独钟,单单请了他一个人,美酒名花,娇艳醉人,更让王修植消魂蚀骨的是赛金花让他当夜留宿。
王修植的心里充满了幸福的感觉。
他没提钱的事儿。
提那个干什么?忒俗。
此后几天,王修植就住在了赛金花处,不是他闲着没事,只是这地方男人进来就不乐意走。
饮酒,赏花,醉品美人,这种舒服日子,给个皇帝也不换。
忽一日,赛金花再设小宴,亲替王修植斟酒。
席间赛金花软语温柔,旁敲侧击,才知道这位王修植虽然只是一个穷困潦倒的门客,却也不是易于之辈,他有一桩让人生气的本事——他能够把他不会干的事情写得活灵活现,就好象他真的会干一样。
虽然他从未摸过兵刃,从未上过战场,却会写兵书。他曾经为贵州巡抚胡燏棻写过一部兵书,胡燏棻就拿这部兵书呈上朝廷,结果被朝廷派他去天津马场训练新军。这件事不知怎么被袁世凯打听到了,就带了礼物登门,想求王修植替他也写一部。
可是不曾想,袁世凯经略朝鲜,升官升得太快,早已引起了众怒,时下清流士子众口一词,一致认为甲午之败都是袁世凯惹出来的祸事,要不是袁世凯老是欺负日本人,大清国至于被撮尔小日本打得屁滚尿流吗?
此时袁世凯在读书士子的心目中的形象,已是臭不可闻。
千夫所指,无疾而终。袁世凯虽然心理素质过硬,不把人们的物议放在心上,可是他要想说动象王修植这样的人替他写一部兵书的话,自然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听了王修植的解释,赛金花怀着沉重的心情正式通知他:
如果他仍然是执意不肯替袁世凯写兵书的话,那么,只怕袁世凯一生气,王修植这些日子以来的缠头嫖资,就得由自己来付帐埋单了
王修植目瞪口呆,才知道女人的床是不可以乱上的,如果你上床上得容易,那么等你下来的时候,铁定会少不了麻烦。
但王修植终究不是易与之辈,他眼珠一转,就立即想到了一个好主意。
(4)没文化就会吃大亏
王修植睡了女人理短,不能不应付应付袁世凯,可如果真要是替袁世凯写一部兵书的话,他心里又不情愿。
于是王修植灵机一动,给了袁世凯一部废稿。
什么叫废稿呢?
原来,早在王修植替胡燏棻写兵书的时候,第一稿写废了,只好重写。现在王修值就拿写废了的第一稿给袁世凯,谅袁世凯这人没读过几本书,没文化,也看不出个好歹来
事实还真是这样,袁世凯见了那部废书稿,如获致宝,大喜过望,挟着这叠子废书稿就兴冲冲离开了,看着袁世凯的背影,差点没让王修植笑死。
但是王修植笑得太早了。
袁世凯这个人,虽然书读得不多,却是地地道道的“不学有术”之人,王修植的这叠子废稿在别人眼里一钱不值,对于袁世凯来说,却是价值非凡。
这时候的袁世凯,从朝鲜回来快一年了,这是大清帝国最难熬的一年,地也割了款也赔了,可是日本人还不肯罢休。不肯罢休也没办法,毕竟中国太大了,日本人想一口吞掉,那只会活活把自己噎死。
袁世凯看得明明白白,大清帝国的控海权是彻底完蛋了,眼下国家最迫切的需要是一支陆上力量,所以仿西洋之法训练新军,是朝廷必做之事。
朝廷主事的是慈禧太后,这老太太只比袁世凯精明,不比袁世凯糊涂。当袁世凯想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慈禧太后已经命广西按察使胡燏棻于天津马场训练武定军,袁世凯慢了一步,失去了这个机会。
于是袁世凯高薪诚聘赛金花出马公关,终于拿到了王修植的这些废手稿。
回到自己的寓所之后,袁世凯点灯熬油,彻夜苦读,终于把这些废稿理清了脉络,弄出了头绪。
然后袁世凯把这部书稿重新改过,另写了一篇应时练兵说贴,拿去给荣禄看。
荣禄官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这个官大小相当于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要想获得练兵的机会,首先就得得到荣禄的支持。
却是想不到,荣禄此人,正在等待着袁世凯的到来。
为什么呢?
原因很简单,荣禄也深知大清国海上力量的丧失,标志着此后的战争势将于国境之内展开,建设一支强大的陆军力量势在必行,虽有胡燏棻于天津马场已经训练出了五千新兵,但胡燏棻却是翰林出身,一辈子也没打过仗,他所谓的训练新兵,无非不过是照本宣科,拿着王修植闭门造车的书稿一字一句的念,用这种法子训练出来的新兵,到底管用不管用,那实在是天晓得的事情。
而袁世凯则不然,他的资历、见识、经验与对西方军事的了解,都不是胡燏棻那种文人所能比得了的,所以荣禄自然也不会放过袁世凯这种人才。
荣禄当场对袁世凯提问了几个问题,袁世凯对答如流。隔日,荣禄向慈禧太后汇报,要求让袁世凯与胡燏棻在金殿上展开“pk”,看谁的练兵理论更丰富,经验更老道
金殿pk的结果,直欲让人跌破眼镜。
袁世凯的表现相当优秀,他慷慨激昂,侃侃而谈,等轮到了胡燏棻,却不曾想这老胡不会说官话,竟然是满口谁也听懂的绍兴方言。
老胡连官话都说不来,这又如何训练新军呢?
见此情形,光绪皇帝当即下旨,命袁世凯留在督办军务处供亲王及朝中大臣差委——这个职位却是个袁世凯最干不来的闲差,主要工作是翻译、研究各国的兵书,并撰写有“中国特色”的兵书,还要拟订西法练兵的计划和章程
也就是说,朝廷是这样安排的,既然袁世凯懂得练兵,那就给胡燏棻提供技术服务吧,多翻译几本西洋兵书,天津练兵的差事,还是由老胡来担任。
(5)慈禧的脸长在李莲英的脚上吗?
袁世凯无法接受pk大赛的结果,那老胡连普通话都说不来,还怎么练兵呢?可慈禧太后明知道这事,偏偏就是不把这个机会给袁世凯,袁世凯只好去找人说理。
还好,这大清国还是有说理的地方的。
李莲英的家里。
李莲英的家很好找,胡同里拐两个弯,好大一个门楼,那里就是。
当然太监是不允许出宫的,更不允许参与抢购房地产哄抬物价,所以这个门楼,又称之为李莲英弟弟的家。
于是袁世凯去找李莲英:
李莲英告诉袁世凯,近来太后心情一直不好,说话要留神,注意察言观色。喜欢听的就多说,不喜欢听的就别说。
袁世凯听后很为难,因为跪见太后,怎么能允许看着太后的脸回话呢?
李莲英说:你回答太后的话时,注意看我的脚。如果我两脚并拢,你就不要说了,那是太后不喜欢听;如果我两脚分开,就是太后喜欢听,你就大胆地说
李莲英的这双脚,表情还真够丰富的。
有了李莲英这双脚表达慈禧太后的喜怒哀乐,袁世凯心里就有底了。
再上金殿,据理力争,字字句句都说在慈禧太后的心窝子上,老太太听得眉花眼笑,当即传旨:
着温州道袁世凯赴天津小站,练精兵三十营,钦此,谢恩。
圣旨下了,这时候大家才想起一桩事来,那满口绍兴鸟语的老胡还在天津马场呢,他怎么安排?
人才难得啊,就让老胡去修铁路去吧。
慈禧太后胸有成竹的吩咐道。
袁世凯如愿以偿,奔赴小站去练兵,他走得正是时候。
他前脚走,俄国人后脚就来了。
中国北疆!
日俄战争由此拉开序幕。
(6)神秘的女才子
日俄两国在中国本土上交战,清廷无可奈何,只能是袖手旁观,宣布中立,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痛心的一页,也是国际战争史上的大笑话。
但这个笑话却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实际上,俄国人进入东北,还是由清廷自己给引进来的,这一招又叫驱虎吞狼之计,亦称以夷制夷,是典型的弱国外交之手段。
当时的情形是,日本人一举消灭了大清国的海上力量,挟新式火器之锋利,长驱而入东北,并向中国的东北三省大量的移民,而清廷的陆军战斗力又是不堪一击,如果任由事态发展下去的话,就只能眼看着日本人吞并东北三省。
俄国人进入中国东北三省,在烧杀劫掠的过程中与日本人交战,这固然是国耻,可再大的国耻也比丧失国土要小得多,但凡有一点点抵抗能力,清廷也不会坐看局势一天天的恶化下去。
只要日本人和俄国人在东北打着仗,那么无论是日本人也好,俄国人也好,就不可能如愿的吞并东北,等朝廷这边慢慢养精蓄锐,养上个千儿八百年,等中国强大了,民族觉醒了,不愁不逐日俄两寇于国门之外。
也就是说,与日本人不同,俄国人侵略中国,是满清政府自己请来的,如在1896年时,满清朝廷与俄国就签署了中俄密约,条约中第一款规定:
日本国如侵占俄国亚洲东方土地,或中国土地,或朝鲜土地,即牵碍此约,应立即照约办理。如有此事,两国约明应将所有水陆各军,届时所能调遗者尽行派出,互相援助,至军火粮食,亦尽力互相接济。
看看,这条约上说得明明白白,日本如果敢动手,俄国人就有责任来中国大战日本人再来看第三款:
当开战时如遇紧急之事,中国所有口岸,均准俄国兵船驶入,如有所需,地方官应尽力帮助。
看看这条约我们就知道,满清朝廷脑子是非常清楚的,国家就这么一个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