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传记电子书 >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贾思勰 >

第5节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贾思勰-第5节

小说: 中外科学家发明家丛书:贾思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贾思勰在《齐民要术》序中就已指明,学习古圣先贤的教导,其根本目 

的是“要在安民,富而教之”,即如何让民众生活安定,使他们富足和得到 

教养。对待历代人们提出的兴农主张和具体措施,他总是给以很高的评价, 

称他们为“益国利民,不朽之术。”所以,他写作的《齐民要术》也是起自 

耕农,终于醯醢,资生之业,靡不毕书。”“齐民”指“平民”,“要术” 

为从事生产生活重要事项的技术。 

     贾思勰注重实践经验的归纳与提烦,他也很强调遵从事物的发展规律。 

有很多这方面的不朽名句,如“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 

返道,劳而无获。”“迎风散水,逆坂走丸,其势难”等。 

     贾思勰在他的著作中还表现出了要求实行改革的政治态度,这也是他在 

科学上获得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 Page 20…

                        七、 《齐民要术》的影响 



     贾思勰的同姓排行的“哥哥”贾思伯,字士休,在孝文帝时走入仕途, 

死于公元525年,官至侍讲,死后赠镇东将军,青州刺史,尚书右仆射,谥 

文贞。 

     贾思伯是一位儒者,他父亲为孝文帝的中书侍郎,“有学行,见称于时”, 

贾思伯也是“自以儒素为业,不好法律,希言事。”曾经上议修建明堂的事。 

明堂是古代帝王宣明政教的地方,因久已失传,历代礼家聚讼纷纭,贾思伯 

所议,“学者善其议”。孝明帝(516—528)时为侍讲,向明帝讲授杜预(222 

—284)所注的《春秋》。“延儒生夜讲昼授”而且还“倾身礼士,虽在街途, 

停车下马,接诱恂恂,曾无倦色”。他的客人问他:“公今贵重,宁能不骄?” 

他回答说:“襄至便骄,何常之有?”当世之人都作为雅谈。 

     贾思伯的弟弟思明,也是“少厉志行,雅好经史”,最早为彭咸王侍郎, 

官至侍中,死于公元540年,死后赠使持节、都督青徐光三州诸军事、骠骑 

大将军、尚书右仆射、司徒公,青州刺史;谥曰文献。 

     贾思同和他的哥哥思伯一样,也曾经为侍讲,为静帝(534—550)传授 

杜氏 《春秋)。 

     贾思勰有两个朋友,一个是冯元兴,一个是刘仁之。 

     冯元兴,字子盛,东魏郡肥乡(今河北肥乡)人。他少年时随着做太守 

的父亲冯僧集住在平原(今山东平原县西南)和张吾贵、房虬学习《周礼》, 

 “颇有文才”。23岁时,回乡讲学,经常有几百人听讲。曾经“领僚孝廉, 

对策高第,又举秀才。”通过御史中尉王显的关系做了检校御史,还曾经三 

次出使过高丽 (今朝鲜)。后来曾与贾思伯同时为孝明帝侍读(贾思伯是侍 

讲)。官至安东将军、光禄大夫、中书舍人。太昌初(532年),卒于家, 

赠征东将军,齐州刺史。有文集百余篇。 

     刘仁之,字山静,河南洛阳人。他的祖先是代人,迁到洛阳来的。年少 

时“粗涉书史”,书法也比较好。由御史中尉元昭推荐做了御史。曾经又做 

过西兖州刺史,“在州有当时之誉。”死于公元544年,赠卫大将军,吏部 

尚书青州刺史,谥曰敬。 

     刘仁之这个人“外示长者,内怀矫诈”,是个伪君子。但是他爱好文史, 

敬重人流。和冯元兴关系非常好,冯元兴死了以后,他还经常照顾冯元兴的 

家小。 

      《隋书·经籍志》“农家类”著录了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全书共10 

卷,92篇,含大字7万多,小字夹注4万左右。这部承先启后,继往开来的 

农学著作,从公元6世纪初撰成,到北宋,中间经过500年左右,全靠手抄 

流传下来。北宋时期,书籍刻印业发展较快,技术趋于完善,它才得以刻版 

成书。 

     公元1020年8月26日,利州转运使李昉,请求颁布《四时纂要》和《齐 

民要术》这两部书,“诏使馆阁校勘镂本募赐,历时五六年才刻完。”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刻印本出来以后,流传的速度、范围就扩大了, 

影响也随之扩大,到了后代,又出现了几本重要的农书,可以和《齐民要术》 

媲美。 

     元代的王桢(1271—1330左右)写的《王桢农书》是其中的一部。 

     王桢是山东东平人,从今天的省域概念来看,他和七八百年前的贾思勰 


… Page 21…

还是“老乡”。 

      《王桢农书》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影响。譬如: 

     第一,《王桢农书》的指导思想“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 

这天、地、人三才理论,与贾思勰《齐民要术》中记载的“顺天时,量地利……” 

思想有一定的渊源关系。 

     第二,在北方旱作农业技术方面,从总体上说,并没有完全超出贾思勰 

的水平。 

     第三,在养马方面,继承和发扬了贾思勰“食有三刍,饮有三时”的经 

验。 

     当然,《王桢农书》有它自己的特点,第一是比较全面系统地论述了广 

义的农业;第二是兼论南北农业;第三是比较完备的“农器图谱”,等等 

     第二部可以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媲美的是明代徐光启(1562—1633) 

的《农政全书》。 

      《农政全书》是在徐光启死后,经过陈子龙的删改后成书的。《农政全 

书》共分12门,60卷,70余万言。但是,书中大部分的篇幅,是分类引录 

了古代的有关农事的文献和明朝当时的文献,徐光启自己撰写的只占6万 

字。 

      《农政全书》主要包括农政思想和农业技术两大方面,但农政思想就占 

了全书一半以上的篇幅。 

     徐光启的农政思想,首先是主张用垦荒和开发水利的办法来力图发展北 

方的农业生产,除此之外,他并不能在北方旱地农耕技术领域添加重要的新 

内容。 

     徐光启《农政全书》的新贡献在于:第一破除了中国古代农学中的“唯 

风土论”思想,第二是进一步提高了南方的旱作技术,第三是推广甘薯种植 

等等。 

     明末清初的宋应星(1587—1666)所著的《天工开物》(1637成书), 

在他自撰的序中说:“卷分前后,乃‘贵五谷而贱金玉’之义。”这和贾思 

勰的重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都是源于晁错的 《论贵粟疏》。 

     其他能够和贾思勰的《齐民要术》规模相似的农学古籍只有元代的《农 

桑辑要》和清代的《授时通考》了。 

      《农桑辑要》是元朝政府在公元1274年颁行的官修农书,7卷,分典训、 

耕垦、播种、栽桑、养蚕、瓜菜、果实、竹木、药草、孳畜10门。 

      《农桑辑要》这本书大致就是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为蓝本,杂采以 

它书而成的,总的来说是详而不芜,简而有要,便于采用的。 

      《授时通考》是清代鄂尔泰等人所撰。这本书是从旧文献中辑录的有关 

农业的资料,分类编成的。内分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农 

余、蚕桑8门,共78卷,引书甚广,其中,贾思勰的《齐民要术》占有相当 

的位置。 

     总之,《农桑辑要》、《王桢农书》、《农政全书》、《授时通考》这 

几部全面性的大型农书都是取法于《齐民要术》的,并且还以《齐民要术》 

中的精炼内容作为基本材料。 

      《齐民要术》中所载的种植、养殖技术的原理原则,许多都在历代的农 

业生产实践中起到了重要的参考作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贾思勰以后的隋唐时期,尤其是唐朝,进入了中国 


… Page 22…

封建社会历史上空前的鼎盛时期,农业生产上有了较大的发展,农业生产工 

具得到了改进,出现了曲辕犁、筒车等较为先进的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水 

利事业也大为发展,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水利工程,人口和耕地面积大量增 

加,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展现了“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平实(杜 

甫《忆昔诗》)”的开元盛世的景象。应该说,隋唐时期的农业发展,与北 

朝,特别是北魏孝文帝实行均田制以后打下的农业发展基础有很大的关系, 

那么,在这里面,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一书,在农业技术方面,对隋唐时 

期的农业发展也是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的。 

     北宋时期,《齐民要术》的刻本出现以后,由于印刷术的发展,在时间 

和空间上更加扩大了《齐民要术》的影响,《齐民要术》对农业生产所起的 

促进作用也就更大了。 


… Page 23…

                     八、 《齐民要术》在国外的影响 



      《齐民要术》不仅在国内有影响,在国外也早已有影响。 

     日本在宽平年间(889—897)由藤原佐世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 

其中已经收录了《齐民要术》。在中国久已湮没的北宋崇文院《齐民要术》 

的原刻本,在日本高山寺藏有第五、第八两残卷,虽然不完整,却已经成为 

稀世的珍本了。 

     日本黎明会蓬左文库收藏了一部德川幕府家旧有的《齐民要术》手抄本, 

因为曾收在金泽文库,简称金泽本。金泽本是现在所存《齐民要术》北宋系 

统本中最为完整的,虽缺卷三,但基本上保存了北宋刻本的全貌。 

     公元1948年,在各界学者的推动之下,日本农林省农业综合研究所借来 

了蓬左文库藏本,影印了200部,称金泽文库本《齐民要术》。 

     1950年底,日本方面把这种珍籍影印本赠给中国科学院、北京农业大学 

等单位,基本完整的北宋系统本《齐民要术》,终于返回了故土。 

     在这种金泽文库的抄本中,还照录了“宋靖康二年(1127年)百忌图”, 

图中描绘着耕牛,还附有“嘉逢丁未年,耕织早向前,丝绵十分熟,麻麦满 

山川”的诗句。从这个“百忌图”及其诗句,我们可以得到两点结论: 

     第一,因为“百忌图”是公元1127年的,那么,这种抄本所根据的北宋 

刻本的祖本一定是公元1127年以后才传到日本的。 

     第二,“百忌图”和这种歌颂五谷丰登的诗句,是古代“农家历”上经 

常采用的,说明《齐民要术》在流传过程中已经和农家历结合起来了,也就 

是说,它不仅在知识分子中有影响,而且直接影响到从事农业生产实践的广 

大农民阶层了。 

     公元1744年,日本出版了题为势阳逸氓、田妤之译注的《齐民要术》向 

荣堂本。书中有《新刻齐民要术序》,署名是山田萝谷(妤之),序文中提 

到: 

      “民家之业,求之要术,验之行事,无不可者矣。” 

     山田萝谷(妤之)所以要译注刊刻《齐民要术》,是“欲使本邦齐民有 

治生之要术”。译注者加了日本的假名,训点,从后世的《农政全书》以及 

其他典籍中摘引了不少段落作为注解,他还把他所译注的《齐民要术》,称 

之为“悉皆训农益国之术”。 

     20世纪50年代,日本出版了西山武一、熊代幸雄校释翻译的日本文《齐 

民要术》。欧洲学者也翻译出版了英文本和德文本的《齐民要术》。 

     现在,日本已经实现了工业、农业的现代化,但是仍然很重视《齐民要 

术》的研究,最主要的原因是《齐民要术》蕴含着深谌的科学论述。 

     日本学者神谷庆治在西山武一、熊代幸雄《译注校订齐民要术》一书序 

文中说,《齐民要术》至今仍有惊人的实用科学价值,还说:“即使用现代 

科学的成就来衡量,在 《齐民要术》这样雄浑有力的科学论述面前,人们不 

得不折服。” 

     在日本旱地农业技术中,也碰到春旱、夏季多雨这样的问题,而现在所 

采取的最先进的技术理论与对策,“和《齐民要术》中讲述的农学原理,却 

几乎完全一致,如出一辄。” 

     日本学者研究《齐民要术》重点是探讨东方农业技术类型的特点。他们 

对《齐民要术》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是它把握住了旱地保墒农业技术的精髓, 


… Page 24…

它的耕作技术是完整成套,卓有成效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