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喜乐年华-第1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谁有钱了不会过好日子啊,原来是没办法。一年就那么多收入,要替儿女把将来上大学的学费攒出来,要替儿子存一些将来娶媳妇的钱,要留一点儿以防意外,日子自然就过得紧巴巴地。
可现在不同,只要天气没问题,每天都有上百块的收入,并且房子也买过了,女儿还说以后更可以增加品种,挣的钱只有更多,她自然舍得改善生活。
她已听女儿说了,吃饭得有营养,这样才能保证他们学习的需要,保证他们成长的需要,所以,家里现在是不断买骨头熬汤喝。天天家里菜多了,水果也多了。
从老家带过来的两只老母鸡,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后,又开始有规律地下蛋。杜如蒿说这样的蛋好,鸡是真正喂的粮食,下的蛋更环保。每天收到两个蛋,陈松枝就给儿子和女儿每人一个,如果只有一个,就给儿子补身子。
在杜如蒿的劝说下,陈松枝还买了一些鸡蛋,他们夫妻每天也吃一个。这可把她心疼坏了,不断地说早知道就不把家里的鸡卖掉了,都带过来才好。
不知道是不是心理作用,陈松枝觉得这段时间,明显儿女的气色都不一样了,儿子好像也壮了一些。而她自己的身体,好像腰也不疼了,不知道是不是吃鸡蛋的缘故还是干的活轻松的原因。
第19章 邀请()
心疼买鸡蛋的钱,也为了给家人增加营养,陈松枝又买了一些小鸡。小鸡一身黄毛,毛茸茸的,看着十分可爱。它们被装在一个大纸箱里,叽叽喳喳,给这个小院增添了许多生机。
喂了小鸡一些小米,杜如蒿忍不住拿起来一只,托在手心看。别的这个年龄段的女孩子玩玩具,她什么也没有过。现在壳子虽嫩,可心已是饱经沧桑,玩玩具的心情早没了。可这么可爱的活物还是让人看着就喜爱。
小鸡有些惊慌,在杜如蒿手心转头看来看去,“叽叽”叫了两声,又轻啄了下她的手心,痒痒的。杜如蒿用手摸了摸毛,果然像想象中那么软,那么柔,手感很好。
“你用力轻点,小鸡骨头软,易受伤。”陈松枝真怕女儿把小鸡给玩坏,忍不住提醒道。
她自己前天把小鸡从纸箱里放出来放风的时候,不小心踩着了一只,当时小鸡的腿就瘸了。陈松枝用了布条给它包扎了一番,可小鸡挣扎了一天,不吃不喝,最后还是死了。
小鸡的生命力太弱,每年养小鸡活下来的都只是其中一部分强壮的,可那死去的必竟是一条生命,陈松枝有些难过。
“我很轻的。”杜如蒿轻轻把小鸡放进纸箱,收拾东西和陈松枝一起出摊。
现在每天生意都差不多,她们和周围摆摊的也都熟悉了,大家见面还互相打个招呼。
一个店主羡慕地说:“你们生意这么好,肯定挣不少钱吧。”
钱财动人心,两人统一对外说词,陈松枝这次也不例外,笑笑说:“这利很薄,我们只是挣个辛苦钱。”
这一天,杜如蒿终于见到了她的同学。当时她正在弯腰给人拿蛋卷,就听到有人犹豫地叫:“杜如蒿?”
听到叫她,杜如蒿抬头看,这不是李晓路吗?李晓路穿着一件浅粉色的边衣裙,衬得肤色特别白皙。她身边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一头短发显得十分精神。两人各打一把遮阳伞,正站在她们摊前。
两人视线交汇,李晓路笑了,露出两颗小虎牙,十分可爱,“我前几天就听人说我们一高有学生在这里卖蛋卷,原来是你啊。”
杜如蒿有些疑惑,自己与李晓路有过交集吗?看起来她对自己很熟悉的样子。仔细想一想,印象中好像她就是个对人爽朗、热情的人,朋友很多,可也不见她与谁特别亲近。
不过,来者是客,并且自己才请李晓虹救过人,而李晓虹愿意帮忙,说不定还沾了李晓路的光,杜如蒿还是热情接话,“是我,放暑假了没事,帮我妈一起做个小生意。这个是你姐?你们一起尝尝蛋卷吧!”说着,杜如蒿掂起一包蛋卷打开请她们尝。
“哈哈,你这孩子可真会说话,我是晓路妈妈!”张梅英爽朗地笑了。
“阿姨您看着太不像了,我还以为是晓路哪个姐姐!”女人哪个不愿被说年轻?更何况李晓路妈妈看着是比一般人年轻,说姐姐也说得过去。
张梅英被逗她哈哈大笑,难得这个小姑娘温温柔柔,看着一脸诚挚,说话却如此有趣。她尝了一口杜如蒿拿的蛋卷,点了点头,却不再说话,就和女儿笑吟吟地看着杜如蒿母女忙碌。
杜如蒿疑惑,她们找自己有事吧,却不见再说话;说没事吧,却站在一边不走。不过,她也不好再说别的,和李晓路母女寒暄几句,就又忙开了。
直到摊前没其他人了,张梅英才说:“你能不能做其他品种,我想在我家超市辟一块专门经营点心。”
“会的,会的,我能做不少品种的糕点呢。”杜如蒿忙道。
这真是喜从天降。李晓虹家的超市是有名的连锁超市,从日用品到服装鞋帽,应用尽用。就是现在没有后来规模大,也属独一份。能进她家超市,省了租店面的力气,还能扩大影响。
“那你回头把你会的点心做一些我尝过我们再说。”说完,张梅英留了个地址,就和李晓路告辞走了。李晓路还调皮地对她们眨眨眼。
自家的蛋卷有这么大影响力了?李晓路她妈都找上门来。
“好好,你真的会做其他点心?”陈松枝猛一听这个消息也很高兴,可转眼她就想到女儿刚才信誓旦旦的话,又有些担心。
这必须会啊,何况自己原来真的做过,杜如蒿再次保证,“放心吧妈,其实点心做起来都大同小异,我看过做点心的书,也在同学家试过,很简单的。”
前两天攒了一点儿钱时杜如蒿就劝过陈松枝,自家可以再添加个烤箱,很多新品种就可以做了。陈松枝有些犹豫,虽然这个蛋卷卖得不错,可烤箱比较贵,买一个的话手头的钱就都砸进去了,万一有个意外,真是让人不能承受。
趁此机会杜如蒿又劝道:“妈,您看人家超市也准备进咱家点心呢,不投入哪有产出,咱们还是买个烤箱吧。”
“你不会为了要我买烤箱,故意和你同学串通了吧?”虽然女儿不可能拿这事来骗自己,但这也太巧了,由不得陈松枝有些狐疑。要是以往她绝对不会这么想,从这一段发生的事情来看,她发现女儿可没有原来乖巧,她的主意正得很。
“那个是李志军的老婆,人家开了个大超市,我哪有那么大能量请人家过来骗您?再说,人家地址都留了,我们做出来送过去你就知道真假了。”
陈松枝本来就有些犹豫,听女儿这么说,心里同意。就像女儿说的那样,种田还要施化肥买种子投入呢,做生意也是如此。但还是说:“这不是一笔小钱,回头和你爸你哥商量一下再说吧。”
等杜石林休班回来,杜如峰也回来吃饭时,陈松枝就问他意见。杜石林想了想,问杜如蒿:“好好,你有把握把点心做好吗?”
杜如蒿点点头,这个她已经在前世就证明了,她现在要做的,就是给家人信心。
“你们这段挣了多少钱?”杜石林又问。
每一天挣多少钱陈松枝都算着呢,看着那钱一天天的增加,她心里就有种踏实感,想都没想她说:“1082元。”
杜石林沉默了一会儿,才道:“这也是个机会,好好想买就买吧,真要是不好,或者人家超市不收,我们也可以自己卖。不过是这段白白干了而已。”
杜如峰也劝:“妈,您担心的不过是做不好,害怕白白投入了,不过我们应该相信好好,她在这方面真是有天分。”
给哥哥一个大大的笑脸,杜如蒿也说:“是啊,我觉得这比上学简单多了。上学我那么努力,也只是中等,可做点心,感觉看一遍就会了。”
“如果我们买烤箱,借人家的钱什么时候才能还上啊。”陈松枝借出钱的经历有,但还没有借别人这么一大笔的经验,心里总觉得欠着别人的。
这一段时间挣钱不少,还想着再干几天就能先还掉一笔了,但看来又是向后拖。
“那两笔都是自己亲人的,再等等也没什么,大不了到时我们多还他们一些罢了。现在主要就是根山家的那笔,有些对不起人家。我们多去医院看看他吧,我有空也会去医院去帮忙,以你们挣钱速度,很快就可以还上了。”
“这还用你说?我们也是三天两头就做饭给他们送去,医院又不供饭,他们一直在外面买也吃得不合口味。”陈松枝白了杜石林一眼。
全家人都同意,他们就去订烤箱,不过县城还没货,商场的人表示他们得从省城调货。不过他们这里离省城交通也方便,货到的速度还挺快,第三天商场的人就按他们留的地址送来了。
看着这个大烤箱,陈松枝祈祷,它可一定要像女儿说的那样管用啊。不然这段挣的钱,还有前段买房剩下的钱可全投进去了。要是不行,全家只能勒紧裤腰带喝西北风去了。
第20章 缘由()
烤箱回来,杜如蒿先做的是一款她很喜欢的桃酥。不是那种像月饼一样大的大桃酥,而是类似少林寺素饼一样的小桃酥,圆圆的胖胖的,像旺仔小馒头一样的形状,但比鹌鹑大些,看着精致可爱。
因为做的是糕点生意,杜如蒿前世也经常去超市及别的店看各种点心品种,还买回家试吃找人家的优点,尝试成功后就加到自家店里。不然为什么她的店那么红火,就是她的产品好,还不断推陈出新。
她可是记得,少林寺素饼一盒300多克,她去世前已卖到近20元一盒。其实配料也就是那些,杜如蒿做出来和超市卖的口感差不多。不过人家是品牌,又有了包装,卖的就贵些。
她不知道为什么张梅英愿意给她机会,不过机会一向青睐有准备的人不是吗?这次,她就准备以此为主打产品,希望能打动张梅英。
她把面粉、泡打粉、小苏打混合均匀,和蛋液、玉米油搅拌后和成面团,掺进花生碎,再把面团搓成小圆球压扁,锅底垫上隔热板,铺上锡纸,把面团放在锡纸上,用最小的火烘烤后放入烤箱,温度调成180度定时。
到时间后,她戴上隔热手套把烤盘端了出来。烤盘上的酥饼色泽金黄、甜香扑鼻,一个个小巧可爱。
杜如蒿忙着的时候,陈松枝眼睛都不敢眨地看着女儿动作,看她有条不紊,动作行云流水,一切熟练得像自己做饭,才放下心。看来女儿是真会,不是说的大话。
待女儿把酥饼烤好端在她面前,她尝了一口,酥香细腻,又带着花生特有的香味,恨不得把自己舌头咬掉一截。
女儿可真厉害,只是自己看书琢磨,这样好吃的点心就做得出来。而这样厉害的好好,是自己的女儿,这让陈松枝油然而生一种骄傲的情绪。
杜如蒿看到妈妈放松享受的表情,微微笑了笑,又做了曲奇饼干及几种咸味的饼干。这些都是她做熟了的,有些是她自己摸索出来的,有的是她去交学费学的。
那时候是为了生计,逼迫自己一定要做好。做的是香甜的点心,心里是苦涩的。现在,虽然还是为了生活,不过,家人和她在一起,她更多了一分气定神闲,心情却很愉快。她觉得,自己的手艺好像更进一步了。
因为是样品,每一种点心杜如蒿做得都不多。做好之后,她把分类后的点心装进一个个纸盒子里,把纸盒装进提篮,和陈松枝一起去了张梅英说的地址。
其实那是张梅英家超市旁边的一间小办公室。办公室里冷气开得很足,她们从外面进来,好像进了另一个世界。
看她们进来,正趴在桌子上的李晓路站起来迎了过来,“如蒿,你的点心做好了?”说完,她从杜如蒿手中接过了盒子打开,“很好看,我看着就很有食欲。你们请坐。”
说完她吐了吐舌头,去一边洗了洗手,过来捏起一颗桃酥放入嘴里。
“好吃,甜而不腻,香酥可口。妈,您也尝尝。”李晓路说着也拿起一颗放入张梅英口中。
“你这孩子,也不怕你阿姨和同学笑话。”张梅英说了女儿一句,却没拒绝,小口尝过后,点了点头,笑着和她们谈起来。
“看孩子年纪,我应该比你年纪大,就托大叫你一声妹子。妹子,我听我家晓路说了,你家儿女你都教育得不错啊,全考上了一高。”除了自家两个女儿,她还没见过其他农村出来都这样优秀的。
陈松枝本来有些忐忑,张梅英家可是县里首富。看她人这么平和,心情也不由放松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