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第16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董卓见此招不行,于是又出损招,他大量毁坏流通中的五铢钱,甚至下令将长安附近所有的铜人、铜钟和铜马打破,其中就包括当年汉武帝求长生时所铸造的承露盘。然后统一铸成小钱,用这些小钱收购关中地区的各种物质。
但是这种小钱粗制滥造,不仅重量比原五铢钱轻,而且没有纹章,钱的边缘也没有轮廓,不耐磨损。结果就导致了严重的通货膨胀;货币贬值,物价猛涨。最严重时甚至到了买一石谷要花数万钱的地步。在经济危机后又增加了货币危机,以至于百姓们再不用铜钱交易,全部回到了以物易物的原始社会。
长安司空府,荀攸来到门前,看着高大的门楼一时间颇为感慨。在家丁的引导下,荀攸走进了卧房。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荀爽,字慈明,在荀家排名第六,但论才学,却数第一。当初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居汉水滨达十余年,先后着有《礼》、《易传》、《诗传》、《尚书正经》、《春秋条例》、《汉语》、《新书》等巨着,被时人称为硕儒。
董卓当权,强迫其为官,先为平原相,还未到任便追为光禄勋,任职三天,又升为司空。论起恩宠,比之蔡邕有过之而无不及。
只可惜他不是蔡邕那样的书呆子,对于董卓的暴行,他不仅愤怒,更在时刻准备着将其推翻。
看到荀攸进来,荀爽挥挥手,将所有下人都赶了出去,低沉道:“来了?”
荀攸看着床上这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时间竟感到有些哽咽,道:“是。”
“在军中还好吧?”
“一切安好。”
“许康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荀攸想了一下,道:“一个怕死的人,也是一个重情的人。”
荀爽一愣,随即叹口气,道:“这么说他不能为我们所用了?”
“他只答应在适当的时候以他的方式帮忙。”
荀爽又叹口气,道:“连深受皇恩的袁家都靠不住了,我们哪里还有资格责怪别人。现在有办法对付董卓的恐怕只有一个人了。”
荀攸惊讶道:“谁?”
“王允。”
“他?”
“王允是并州世家的代表,就连董卓虽然不喜他,但也不得不用他。只有他有机会将并州的势力整合起来,与董卓的凉州军抗衡。”
“可即便如此,他与董卓相差也太远了。”
“所以我们要帮他,以前我们山东世家寄希望于袁绍等诸侯,希望他们能以武力整顿朝纲,所以才不肯与并州势力合作。现在到了这个时候,我们没的选择了。”
“只要董卓还控制着军队,我们永远都奈何不了他。”
“但至少我们可以保住皇上,让他不敢肆意妄为。”荀爽浑浊的双目向上望着,半晌方喃喃道:“将来,总会有机会的。”
荀攸茫然的走到大街上,与荀爽的谈心并不能释解他心中的疑虑,董卓的实力之强似乎以及到了无懈可击的地步了,再加上他本身亦是防卫严密,想要杀他简直难如登天一般。
荀攸抬头上望,天空灰扑扑的,让人感觉不到丝毫的暖意。
随着冬季的逐渐来临,缺乏粮食的弊端再次显现出来,各地的告急文书如雪片般飞来。朝廷的大臣纷纷要求董卓调拨粮食以救时难。但董卓却根本不在乎这些。他首先要保证的是军队的粮食供应,然后是他家族的享乐与挥霍,对于大臣们的救灾意见连看都懒得看。
在董卓看来,只要几十万凉州军稳定了,那他的统治也就稳定了。至于那些草民,待来年春暖花开时,总还会剩下一些的。
蔡府后院,草亭之中,蔡邕一杯接一杯往自己嘴里灌着烈酒。无数的百姓在饥寒交迫中死去,他却无能为力。虽然他也向董卓上过要求放粮的折子,但却如石沉大海,了无下文。
如今的蔡邕实在想不出该这么办,只能借酒浇愁。
许康坐到蔡邕对面,将他手中的酒壶一把夺过。
蔡邕大怒,道:“放肆,你……”
一本小册子“趴”的一声掉落在蔡邕面前,许康道:“这个或许可以帮老师解除烦忧。”
“你知道老夫烦什么吗?”也不想想几十万灾民的温饱是谁能够轻易解除的吗?蔡邕不耐烦的拿起册子,想要扔到一边,但终究还是忍不住翻了开来。随即便被里面的内容所吸引,瞪大了眼,长大了嘴,如一只蛤蟆般呼次呼次的喘着粗气,竟是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第四章 救灾之策()
许康为自己倒了一杯酒,然后狠狠的灌了下去。
这时蔡邕已深吸了一口气,平复好了躁动的心情,举起手中的册子道:“这上面的都是真的?”
见许康点头,蔡邕激动的道:“可是你从哪里弄来这么多粮食?”
“师傅好像忘了我‘财迷’的称号了,这些都是我这两年存下来的积蓄,一共一百万担粮食,应该可以救助不少百姓。”
蔡邕脸色潮红,当初为了这个财迷的骂名,他甚至一度不许许康踏入蔡家大门。没想到如今天下百姓有难,许康竟舍得用全部财产来解救,不免有些汗颜,继而又有些不敢相信的道:“你真的愿意全都拿出来?”
“本来就是为了今日所用。”
“什么?你知道天下会有今日之难?”
许康一愕,含糊道:“这个我若说知道,师傅信吗?”
“信。”蔡邕激动道:“现在你说什么为师都信。”
许康翻了个白眼,道:“不管怎样都好,现在都已不重要,重要的是我们要如何利用这些粮食。”
“对对。”蔡邕马上忘了刚刚的话题,焦急道:“我这就把此事上报给皇上,让朝廷大臣们将粮食分发到各县去。”
许康阻止道:“若可以这么做的话,我又何必来烦扰师傅。由我直接交上去还不是一样。”
蔡邕立刻尴尬道:“你说的对,这件事确实应该由你亲自去做,皇上肯定会重重有赏的。”
许康叹口气,道:“老师,你还没明白我的意思吗?我并不在乎朝廷的赏赐,我要的只是如何将这些粮食真正用到需要它的人身上。”
蔡邕一愣,道:“你的意思是?”
“若是把粮食上缴,由朝廷分配的话,不知要有多少被挪用贪污。老师,你真的放心这么做吗?”
“可是,不这么做,单凭我们又如何处理这么多的粮食?”
许康自然有自己的救灾方案,他早已料到会有今日之灾,所以囤积了大批的粮食。可是若是由他单独将这批粮食放出的话,必然会引起董卓和朝廷内一些有心大臣的怀疑,到时候好事也会给他惹来杀身之祸。
所以,他必须找到一个既可以成全自己的名声,又不至于引起董卓杀心的办法。蔡邕很快就进入了许康的视线之中。
一来是因为蔡邕无论在民间还是在仕林中都有很高的威望,二来则是因为他为人迂腐,容易掌控。这话对蔡邕虽说有些不敬,但却是事实,董卓信任蔡邕,恐怕也多少与此有关。
“我想在关中地区找到一个小县,把粮食先囤积进去,然后对外逐步散布消息,就说我们在这里救灾放粮,让灾民们自己往我们这里聚集。”
“你打算在什么地方囤积粮食?”
许康拿出一份地图,道:“这里,平城。此城位于渭河上游,又处在关中平原内,从洛阳迁移来的百姓大多分布在四周,若我们在此囤粮,救助起百姓来也方便许多。”
蔡邕仔细研究了一下,道:“这里太过偏僻了,而且城池也不大。灾民们大多饥寒交迫,如何走得了这么多的路程?”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地形偏僻才不容易暴露。再说百万担粮食看上去不少,可是要想救关中数百万灾民度过冬天根本是不可能的。若是我们每一个都救的话,结果只能是一个也救不了,如今也只能尽我们所能,救一个是一个了。”
蔡邕沉默着,显然有些犹豫不决。
许康又道:“这样吧,师傅可以和朝中大臣商量一下,让沿途的县城先为这些饥民提供短暂的休息场所和食物,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灾民来到平城了。”
蔡邕想不出别的方法,只得点点头,道:“那我们该如何控制平城?”
许康心中苦笑一声,道:“这要看师傅的本事了,你手下弟子无数,能不能找出一个可信之人做此城的县长。”其实在许康的心里,他本来是有人选的,那就是是荀攸。而且当他把这件事告诉荀攸时,荀攸也很激动的答应了。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就在许康准备实行计划时,荀爽突然病逝。荀攸无奈,只好回家帮忙料理荀爽的丧事去了。
这时候方才显出许康手下文臣的缺乏,除了荀攸外他竟然再找不到一个可以托付此事的手下了,如今也只能找蔡邕帮忙。
蔡邕来回走动着,嘴里念叨了几个名字,但又自己否决了,突然双手一合道:“有了,我想到一人,定可胜任此事。”
“谁?”
“山阳王粲。”
“他?”许康自然也听过王粲的名头,他是建安七子之首,为后世留下了不少优秀的文学作品,“可是,他可靠吗?”
蔡邕打包票道:“肯定没问题。”
许康也想不出其他人选,只得先让蔡邕将王粲找来询问。
谁知王粲一到,许康却吓了一跳。
此时的王粲年不过十五,再加上体弱多病,使他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小,竟似一个不足十岁的孩子一般。
这就是蔡邕千挑万选出来的人才?许康有些无奈的看着他,道:“他能当县长吗?”
蔡邕看上去却很是兴奋,道:“你可不要小看他,他有过目不忘之能。”
许康正想问过目不忘跟救灾有什么关系时,蔡邕已经将自己的计划跟王粲交代的一清二楚,许康想阻止都来不及了。
王粲听完蔡邕之言,眼神顿时一亮,走到许康面前,深施一礼道:“许师兄果真是宅心仁厚,小弟先待雍州百姓谢过师兄的大恩了。”
许康忙避往一旁,回礼道:“此事尚需师弟全力相助,应该是为兄谢过师弟才是。”既然王粲已经知道了此事,那势必少不了他一份,毕竟许康总不能为此杀人灭口啊。
“但凡师兄有任何差遣,小弟万死不辞。”王粲激动道。
“既如此还请师弟明白,此事尚要保密,不可为外人道。否则被董卓探听到消息,保不住就会将这批粮食充做军粮。到时候我们就真的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百姓饿死街头了。”
第六章 大势迫人()
王粲作为王家的嫡子,其父正是当初那个拒绝了何进提亲的王谦。要知道当时正是何进全盛之时,论地位与现时的董卓也不妨多让,虽然权势略逊,但声望却远非董卓可比。可即便如此,当何进表示要把女儿嫁到王家时,竟然被王谦断然拒绝,而何进只能忍气吞声,丝毫奈何他不得。由此亦可见王家在地方上的声望之隆。
王粲年龄虽小,但却自幼有“神童”之名,他过目不忘的本事即便在诸多大儒中也颇被赞颂。以他的家事,再加上过人的本领便是在朝中找一个闲散官职也未为不可,何况是做一个小地方的县长?自然更没有人不识趣的去反对。
王粲的职位很快便敲定了,但此事事关重大,仅靠他一人,总归有些不保险。许康又从自己的手下中调出十人辅佐于他。
这十人都是鸿都门学的学子,不仅学问深厚,而且都有一定的社会经验,刚巧可以补王粲之不足。
鸿都门学此时已经解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当初它本就是在汉灵帝与十常侍的鼎力支持下才建立起来的,后来随着汉灵帝驾崩,十常侍伏诛,鸿都门学也彻底失去了支持,逐渐被打入了冷宫,最后变成了名存实亡的存在。
很多学子眼见出路被断,只得纷纷离开另谋生路。当然也有一些相信许康,或者不甘心就这么回家乡的人选择留了下来,许康也尽量为他们安排工作,至于一时间找不到合适工作的,许康也一一养了起来,供这些人在家继续做学问。
而这样的学子许康家中一共养了两百多人。
可惜的是鸿都门学的学子在官场中已没有了出路,否则许康也不用求蔡邕来找一个区区县长职位的人选了。
十人中领头的是许康的便宜兄弟许世,他如今已是许康的绝对心腹,对许康也是忠心耿耿。许康的很多秘密都已经告知了他,当然此行的真正目的也不例外。
如果说董卓是长安城明面上的皇帝,可以掌握任何一个人的生杀大权,甚至包括朝中的大臣。那么许康就绝对可以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