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贼吞天下-第10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众文士顿显怒色。
第八十三章 文士阳仪()
一众文士对邓茂带有侮辱性的语言明显有些怒色,奈何他是奉天军第二号人物,又是程远志的结拜兄弟,大家新来咋到的不便反唇相讥。有些性格耿直的便欲起身离去。
许康心中暗自叫坏,若是让这里有一个人离去,那以后奉天军再要征召其他人从政的话将困难许多。
不过今天来时已经商量好的,宴会的主题就是为了让程远志招贤,收买这些文人的衷心。
许康这时实在是不便率先表态,正在犹豫间。
突然,一文士率先长身而起道:“将军此言差异,岂不闻战国时苏秦配六国相印,使强秦不敢东向而望;张仪说楚,为秦国轻易得来千里之境。其他虽是文士但开疆拓土者不计其数,这些文人无论哪一位所得功绩都不弱于史上的任何一位名将。将军又岂能说文人乃是无用之人?”
邓茂冷笑一声道:“哼,这么说你是以苏秦张仪自比了。”
那文士不卑不亢道:“先贤大能,岂是在下可以自比的,但在下受程帅礼聘至此,自然要为程帅尽绵薄之力,方不复程帅的知遇之恩。”
邓茂这才感兴趣的看着他道:“哦,我倒想知道你要如何尽你的绵薄之力。”
那文士气得一噎,绵薄之力不过是他的自谦而已,没想到邓茂却当众用了出来,显然是看不起他的能力,不禁闷声道:“在下闻说我奉天军所到之处,无城不可。只有南方尚有一座小县,因地处偏远,不利大军行军,故而仍孤悬于外。在下不才,原凭口中三寸,为程帅拿下此方土地。”
许康闻言眼前一亮,这位文士所说的南方自然就是如今的辽东半岛。辽东郡的人口主要分布在辽河流域,十几座县城几乎都在这一片区域中。
而在南方广袤的辽东半岛上,则仍被大量的原始深林所覆盖。这里面积辽阔,人口稀少,只有在近海的一块小平原中坐落着一座还算上规模的县城名为沓氐。
许康自从来到辽东郡,就对辽东半岛广袤的地域垂涎不已。
那里地域辽阔,若是能够发展起来,就可以极大的扩展辽东郡的战略纵深,不再惧怕来自草原的威胁。
甚至可以从这里寻找出海口,与青州齐郡的关羽取得联系,以后两郡之间交通有无,将大大提升奉天军的整体实力。
奈何他自从打下襄平后,各种事情接二连三的发生,使他根本腾不出手来向南扩张。
再加上沓氐与襄平之间隔着重重山岭和茂密的丛林,想要派一支大军攻打,仅仅是中间的路程就是一大考验。
如今听到有人可以兵不血刃拿下此城,自然兴奋异常。
只可惜,在场的所有人中能看出辽东半岛对辽东郡的巨大战略作用的没有几个,只以为那是一块荒凉的土地,取之无用,弃之不惜。
因此邓茂首先不屑道:“我还以为你要为我奉天军拿下哪座大城?原来只是一座地处边远,毫无意义的小城而已。我若想要它,两千人马就够了,何必你来惺惺作态?”
那文士顿时涨红了脸,冷哼一声道:“既如此,在下无能,就此告辞。”
程远志忙道:“先生留步,不过是言语之争而已,何必如此意气用事?”
谁知那文士却道:“不知渠帅对在下提议觉得如何?”
程远志道:“边远小城,取之可也,不必劳先生冒此大险。”
许康一听便知要糟,程远志虽是好心,但言语中对沓氐显然也不是很重视。
这文士明显已经看出了辽东半岛对未来辽东郡发展的巨大潜在作用,因此才用言语试探,看程远志似乎也有此眼光,哪想到程远志竟然完全没有理会他的意图。
这下他更不会留下了。
果然,只听那文士叹口气道:“在下学问浅薄,无法为程帅效力,还请程帅允许在下先行回去,继续攻读诗书。若将来学有所成,再来程帅帐前听用。”
不等程远志表态,许康已经坐不住了,他好不容易遇到一个能够看出辽东半岛巨大作用的人才,岂会与他失之交臂。
当下“哈哈”一笑,待将所有人的注意力都集中过来后,许康方道:“先生还真是急性子。程帅只是求贤若渴,担心先生此去沓氐会有危险而已。沓氐此城早已是我奉天军非取不可之地,至于原因,等本将过后再与先生详谈。”
“而我们之所以现在还没取,只是因为被玄菟郡战事拖累,外加高句丽虎视眈眈,若先生可以兵不血刃拿下此城,则我辽东郡大兴之日指日可待,而先生对我奉天军之功绩将无人可比。不知先生愿否?”
那文士眼前一亮,道:“不知阁下是?”
许康忙道:“本将乃是奉天军副帅姓许名康,敢问先生名姓?”
文士眼中光芒更胜,谦逊道:“在下阳仪。”
“阳先生对在下所提议觉得如何?”
“求之不得。”
当下,许康在自己身边安了一个座位,有请阳仪上座,二人便旁若无人的商谈起如何收复沓氐,并为此做交换了意见。
宴会后,许康立刻为其向程远志求得出行的许可,并答应事成后将重赏于他。
第二天一早,许康就来到南门外亲自为阳仪送行。
许康语重心长的道:“此次若能收复沓氐城,则先生对我奉天军不仅有大功,更有大恩。”
阳仪忙谦虚道:“大人言重了,在下得大人如此器重,必粉身碎骨已报。”
许康忙又安慰几句,这才郑重其事的将阳仪送上征程。
看到阳仪的身影渐行渐远,龚英莲不禁问到:“你就这么相信他一定会成功?”
“这世上从来就没有一定会成功的事情。”许康依依不舍的看着阳仪,看到他回头,甚至还挥了挥手臂,嘴里却在冷静的回答着龚英莲的提问。
“那你还如此器重他。”
“人家愿意冒生命危险替我们去拿下一座城池,我对他说些鼓励的话,又能怎么样?”
“你……你真奸诈。”龚英莲没好气的道。
刺梅在后面则补了一句,“这个阳仪好可怜。”
第八十四章 皇甫嵩下台()
天日放晴,笼罩在玄菟郡上空的阴云终于退去。
这一次,玄菟郡不仅打退了高句丽五万大军的进攻,更是与如今在东北地区势力正如日中天的奉天军搞好了关系。
不仅得到了奉天军不会侵占玄菟郡的保证,更得到了他们愿意协同防御的安全盟约。
一时间,困扰了玄菟郡人民数月之久的迷茫感一扫而空,整个玄菟郡都陷入了狂欢之中。
与外面的狂欢不同,太守府书房内却是愁云密布。
参加完欢庆仪式的姚光将自己关在书房内,陷入了深深的焦虑之中。
他这次力排众议,寻求与奉天军合作,成功打败了高句丽,固然为他在玄菟郡民间百姓中赢得了巨大的声誉,但同时也使他陷入了勾结叛匪的尴尬境地之中。
如今他不得不思考该如何向朝廷解释这次战役的成败得失,甚至手中这份报捷的奏章都已经成了一份烫手山芋。
思来想去,姚光却恐怖的发现自己竟然已经与奉天军站在了同一条战线上。如今他的安危不仅不在他自己的掌握之中,甚至不在朝廷的控制之中。而在于奉天军究竟对朝廷是一个怎样的态度上。
若是奉天军愿意归降朝廷,自己不但无事,甚至可以得到一个诏安之功。可若是他们想要割据一方,那自己就只有两个选择,要么死,要么与奉天军联合一起造反,还是死。
而且现在已经不是他本人无法得到朝廷的信任,就连他最宠爱的长子现在也正在奉天军中听令,与他们并肩作战。
朝廷若是怪罪下来,那就绝不仅仅是他一个人的事,很有可能将罪及他的整个家族。
想到这里,姚光的额头已经布满了冷汗,连贴身的内衣都已湿透。
不过,令姚光略感安慰的是,看奉天军的举止,已经有了接受朝廷招安的迹象,否则他们也不会为了交好玄菟郡,而与高句丽这个东北强国开战。
至于奉天军宣扬的为了民族利益一说,姚光是嗤之以鼻的。在私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有多少人会选择保护所谓的民族利益而放弃自身权益,更何况这群人还只是一群叛军而已。
如今以他们一郡之地,要面对塞外各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若是能得到朝廷的承认,无疑会使他们在辽东的根基更稳。
所以在姚光看来,奉天军是没有理由拒绝这样的条件的。
而他也将成为奉天军与朝廷之间的牵线人。虽然这有可能会进一步壮大奉天军的实力,但现在他已经顾不上这些了。
现在最主要的就是给奉天军一个合法的身份,使自己与他们的合作更加名正言顺。
这样即使将来奉天军真的再出现什么纰漏,他也可以推脱自己的行为都是已经得到朝廷的同意的,至少惩罚时会因此降低一些吧?
想通了这点,姚光不再犹豫,提笔在自己的奏折上开始挥毫。不一会儿,一片洋洋洒洒数千言的报捷文书便完成了。
在这篇文书里,先是惯例的一大通的恭维话,然后才是报捷的内容,接着又提起辽东郡奉天军的简略情况,尤其是夸大他们希望报效朝廷的意愿,同时希望朝廷能给他们一个封号,让这些人去与高句丽拼命,为大汉保守边疆等等。
字里行间都透漏着提朝廷出谋划策,采用以敌制敌的对耗战术,削弱奉天军和高句丽实力的意思。
姚光写完后,又仔细复查了一遍,确认无误后,方收了起来。
似乎是害怕自己会改变主意一般,姚光立刻命人快马加鞭将此奏折送往京师洛阳。
而他本人则在玄菟郡太守府内坐等朝廷对自己命运的宣判。
不过恐怕让姚光意想不到的是,他的文书送入朝廷后,竟如石沉大海一般,再没有了下文。
那是因为此时的朝堂上,各方大佬们,都已将目光投入到另一件事情上,那就是皇甫嵩回京之事。
皇甫嵩这次回京可不是什么立功受封,而是被押解进京的。
说来可笑,年前皇甫嵩还是国家的救星,人民的英雄,而这还不到半年时间,他竟然就变成了阶下之囚。命运之离奇,当真令人叹为观止。
原来今年早些时候,北宫伯玉等人入侵三辅,朝廷为了收回皇甫嵩的权利,便诏令刚刚做冀州刺史不过数月的他立刻回镇长安,为皇家守陵。
皇甫嵩不敢违抗皇命,急匆匆的赶到长安后,却无奈的发现他此时已然无兵无将,面对声势浩大的西凉军,只能暂避锋芒。
而此时,十常侍又联合起来,想要收皇甫嵩为己所用,张让故意向他索贿五千万钱。想要试探他一番,若是皇甫嵩同意给钱,则表明此人可以被他们利用。
奈何,皇甫嵩严词拒绝了他们。
十常侍在明白了他的心意后,立刻上书灵帝,以他连战无功,耗费钱粮为由,将其弹劾。
灵帝早已对皇甫嵩的强大军功忌惮不已,以前他任冀州刺史,手中有钱有粮有兵,灵帝还有些顾及,不敢动他。如今皇甫嵩既已离了冀州老巢,那他就像是一只没牙的老虎,灵帝哪还会顾及,当即下令,将其革职查办,收押回京。
此次十常侍对付皇甫嵩的行动,自然也引起朝廷内一些正直士大夫的不满。奈何平时与十常侍一直对着干的那些所谓“清流们”,这一次竟然集体选择了沉默,任由皇帝对皇甫嵩的判决生效,其中意味,着实耐人寻味。
于是一代名将皇甫嵩就在这样荒唐的理由下,不仅左车骑将军印绶被收回,连他的封户也一下子收回了六千多户。
使堂堂一位万户侯爷不到一年时间便成为了一介都乡侯。
随着皇甫嵩的黯然下台,各种势力再次粉墨登场,开始争抢西安大军的统帅之职。
于是,世家,宦官各出奇谋,都想要把自己的人推到这个职位上去。
面对如此错综复杂的局面,谁还有心思去理会发生在遥远辽东的一场小小战役啊。
第八十五章 父女别情()
朝廷的大佬们在乎的只是手中的权利交接,谁会真的在乎发生在辽东那场有可能关系到数十万辽东人民生死的“小小战役”。
正如这洛阳的百姓一般,他们的生活也只是在升斗之间而已,对于朝廷上的博弈无人过问,只是偶尔谈起,感叹了一下皇甫嵩的命运,如此而已。
罗氏,严格来说她并不算是升斗小民,她来自宫里,并且还是个小小的女官。
但对于十常侍与朝廷大臣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