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东汉重生 >

第307节

东汉重生-第307节

小说: 东汉重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安邑,时近一年。

    其遗址称“禹王城“,位于后世的山西夏县西北七点五公里处。至今尚有城垣残迹,由于几度兴起,城址有年代不同的大、中、小三个城圈。

    大城属战国前期,地跨鸣条岗黄土丘陵和岗下平原,周长15。5公里,为北窄南宽的梯形,墙基的宽度除西北城角有一公里的地段为二十二米外,其余部分都是10…12米。

    大城的中部,又有周长3270米的正方形小城,墙宽5…6米,地势高出周围地面1…4米,可能是与大城同时建造的宫城,但尚未找到宫殿基址。至于将大城西南部圈起的中城垣,周长6500米,则可能是秦汉时期作为河东郡治时修筑的。

    禹王城内满布东周至汉代、两晋时期文化层,其堆积厚度2…3米遗存极为丰富。出土的大量遗物有陶范、汉五铢钱等,尤以五铢钱泥范最为珍贵,有“海内皆臣,岁丰登熟,道无饥人“十二字篆文方砖和兽首瓦当为同时期遗址中所独有。

    它是国内现存战国…秦汉古代遗址中保存最完整的一座,1988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来源:夏县司马光墓祠堂内的文史展览资料)

    另有一处遗迹禹王台,又称青台,为历代祭祀大禹之所,解放前毁于战争,留一夯土高台,位于小城东南角,当地传说为禹妻的望夫台。

    传说中的“禹都安邑“即指此处。又:相传夏启接帝位后建都于此。桀又居之。

    而安邑城就是河东郡的治所,这里不单单是河东郡太守府的所在地,也是河东卫家的势力范围。

    华夏很多朝代,甚至后世的现代,都是由一个个家族组成的,正所谓没有国哪有家,而相反没有家同样也没有国。

    而小家而是百姓之家,而大家是国家,而那些权贵之家,传承了多少代的家族,则是世家大族。

    而东汉的世家大族,在整个朝代和社会之后,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很多人才,都是出自大家族。

    因为,整个时候,不管是学着还是武者,多数都是出自于家族,就算有些人才,也极其稀少,因为,往往一个城池,或者一个郡县,一个家族就能左右他们的发展。

    而百姓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力,都掌握在大家族之中,剩下的两三层的百姓,才算是给朝廷上税的百姓。

    所以,当李典带兵赶到安邑城之后,他除了接手安邑的守军之后,同时也去拜访了,河东卫氏的家主卫觊。

    卫氏是河东的儒学世家,也是河东的儒学大族。卫凯不仅以才学名扬天下,主要是儒学世家的大背景,因此成了统治集团不能不依靠的社会基础。

    魏晋书法在华夏历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它是华夏书法辞旧创新,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是华夏现代书法艺术的起点,它以特有的魏晋书风,创造了华夏书法史上的神话。

    这个时期是一个重大历史变革的时期,是一个充满忧虑和思考,智慧与成就的时代。社会动荡,政权分裂,王朝更替频繁。曹操当权后,一方面严明典律,一方面崇尚文艺。政治环境相对宽松,儒教以外的教派渗入中国,老庄玄学盛行。

    这些脆弱的魏晋士人,开始追求一种洒脱、清闲、空灵的处世作风,夸豪斗富,简傲争胜,行为方式怪诞。新思潮新学风逐渐形成,这就是魏晋时期的玄学。

    这个时期,儒学逐渐衰微,但卫氏家族仍保持儒学世家的门风。非常重视家族秩序的礼法孝道,卫瓘十岁丧父,“至孝过人“,卫璪内侍怀帝,死于国难;

第五百七十章 大战前夕() 
这个时期,儒学逐渐衰微,但卫氏家族仍保持儒学世家的门风。非常重视家族秩序的礼法孝道,卫瓘十岁丧父,“至孝过人“,卫璪内侍怀帝,死于国难;

    卫玠有“在三之义,人之所重,今日忠臣致身之道,可不免乎“语,实乃忠君之道,也是孝道的扩大。在通经知礼者“略无几人“的当时,颇能显出卫氏对儒学名教的重视。

    博古通文是卫氏家学的一个显着特征。在东汉,经学有今文经学与古文经学之分,今文与阴阳家合流,是君权神授的理论基础,处于官学的地位,古文经学虽非正统,但普遍流行于北方。据三国志?魏书?古文序中记载,卫氏所习儒学应为古文经学。

    卫氏书风随着学术风向的变化,也在与时俱进。曹魏三帝时期,刑名之学占上风,卫凯上书明帝注重刑法,受到了重视。

    在东晋时期,袁宏曾将魏晋的清淡家分为正始名士、竹林名士、中朝名士,所列淡宗,具名卫玠不及卫瓘,与卫瓘出于儒学世家立场,主张复兴儒学和恢复名教政治有关。

    到了卫玠这一代,卫氏的学术面貌有了明显变化,在魏晋玄学时期成长起来的卫玠,“少有名理“且善易老“,当时人们赞叹曰:“卫君不言,言必认真“,但与那些乖戾激进的玄学家有本质区别。

    儒学世家的卫氏,在学术思想开放的魏晋时期,仍以儒学名教为本,凸显正宗,也适时吸收各家学术思想,从而达到了“儒道兼宗,礼玄双修“的境界。

    魏晋时期,儒学大族多是书法世家。如颍川长社钟氏、颍阴荀氏、琅琊临沂王氏,太原晋阳王氏,范阳卢氏等等,这些书法世家与卫氏相比,书名均逊于卫氏,虽然有的在卫氏之后隆盛,但传承均不及卫氏绵长。

    卫氏的书名以早播、威望崇高。传承绵长令各家望尘莫及。卫氏自己觊始,书法便扬名于世。他“好古文、鸟篆、隶草,无所不善“卫凯古文学邯郸淳,深得其法并能以假乱真,达到示淳而淳不能别的境界。

    其篆书与韦诞齐名,草书与张芝犹有不同。由于其故为胜场,又善各体,时望高于以正书、行书见长的钟繇。

    河东卫氏作为魏晋时期的士族,它的发展正处于西晋稳定时期,又先于西晋衰落。家族的代表人物卫瓘对于河东卫氏的兴盛与衰落有重要影响。

    卫觊在关中经略、曹魏朝政变革活动的谋略与忧患意识;卫瓘在曹魏灭蜀汉时的角色担当功能和后来评价、及其在“八王之乱“前夕卷入司马氏皇室与外戚大臣矛盾的混乱残杀中,遭受无辜受害的家族悲剧;卫玠在两晋交替时的清谈风尚引领及其实质和其他卫氏家族余脉人物的钩沉。

    卫氏是河东大族,更是当年卫子夫的后代,但是,什么家族都有另类,什么样的腐败世家,也有正人君子,这些事情不能一概而论。

    卫觊(生于公元155年,卒于公元229年),字伯觎(出自华芳墓志,名字取觊觎。三国志中做伯儒当是觎儒二字近音同音弄混之故,当从墓碑),河东安邑(即后世的山西运城)人。

    他是三国时期着名的政治家、文学家、书学家,也是曹魏政权中颇有见识的政治人物。卫觊少年早成,很早就以才学着称,曹操为司空时,就任他为属吏。

    先后任过县令、治书侍御史等职。在这个时期,卫觊镇守关中,为曹操平定中原,进而底定关中做了有益的准备。魏国建立后,他与王象共同主持制定典礼制度,官至尚书。

    卫觊少年早成,以才学见称。曾任曹操司空府的属吏、茂陵县令、尚书郎。公元199年(建安四年),官渡之战即将爆发,但此时荆州牧刘表答称支持袁绍,而关中诸将亦保持中立,坐观成败。

    曹操因益州牧刘璋与刘表有嫌隙,命卫觊为治书侍御史,出使益州要刘璋出兵牵制刘表,以避免刘表出兵扰乱后方;但当卫觊经过长安时知道入益州的道路已被阻塞,唯有留在关中。

    当时北方稍定,董卓乱政时逃离关中的人民都回到故乡,关中诸将就引他们为部曲增强自己力量,卫觊就写信给荀彧说:“

    关中县是个丰腴富饶之地,前些时候因兵荒马乱,百姓流亡到荆州的有十万余户。听说老家已经安定下来,这些人都盼望着早日返回家乡。

    可是回来的人却找不到活儿干,各路将领便竞相招纳他们做为自己的私兵。因为各郡县的力量薄弱,无法与他们抗争,所以各路将领的势力就逐渐强大起来。

    一旦有什么风吹草动,这些军队就成了后患。盐,是国家的宝物,自战乱以来未加管理,发放散乱。如今应该像从前那样设专人监卖,再拿赚到的钱买些米,如果有归来的百姓,就把米供给他们,鼓励他们辛勤耕作,积累粮食,以使关中重新富裕起来。

    远方的百姓听说了这些事,也一定会日夜兼程,争先恐后竞相回赶。再派司隶校尉留治关中做为主将,那么就可以逐渐削弱各路将领的势力,使地方官府的力量日益强盛,老百姓的生活富裕起来,这可是强本弱敌的好事啊!“荀彧把卫觊的建议报告给曹操。曹操采纳了他的意见,开始派谒者仆射监督盐官,派司隶校尉管治弘农。

    等到关中各地照此执行以后,曹操就把卫觊召了回来,提拔他为尚书。

    公元213年(建安十八年),曹操进爵魏公,建立魏国,卫觊任侍中,与王粲一同主掌制度。公元220年(建安二十四年),曹丕继任魏王,卫觊任尚书,后回东汉朝廷任侍郎,准备禅让之事。

    曹丕同年称帝,再任尚书,封阳吉亭侯。公元226年(黄初七年),魏明帝曹睿继位,进封閺乡侯(晋书作阌乡侯)。

    卫觊向曹睿进言说:“九章刑律是从古时候遗留下来的。判断刑罚的标准、概念很细致,不容易把握。

    因此主管一方的官员,都应明晓法律。刑法,乃国家最重要最宝贵的一项制度,但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执掌刑法的官员,乃是掌握老百姓生死衰荣的重要人物,但他们被授予的官职往往很低下。

    国家政治的弊端,未必不是由此产生。故请您下令设置刑律博士,让他们向有关的官员教授刑律方面的知识。“这件事不久就正式实施了。

    卫觊经历过汉魏两朝,时常向皇帝进献忠言,如上书建议设立法律博士教授法律,让各官员都清楚法律,按律执法;又曾因百姓徭役频繁而要求曹睿少建宫室。

第五百七十一章 卫仲道的师父() 
国家政治的弊端,未必不是由此产生。故请您下令设置刑律博士,让他们向有关的官员教授刑律方面的知识。“这件事不久就正式实施了。

    卫觊经历过汉魏两朝,时常向皇帝进献忠言,如上书建议设立法律博士教授法律,让各官员都清楚法律,按律执法;又曾因百姓徭役频繁而要求曹睿少建宫室。

    卫觊曾受命主管国史资料及撰述工作。还写成了魏官仪,总共撰写了几十篇文章。他还喜好古文,鸟篆、隶草,样样都很精通。

    建安末年的尚书右丞河南潘勖,文帝时的散骑常使河内王象,也和卫觊一同以文章显扬一时。卫觊死后,谥号敬侯。其子卫瓘继承了爵位。

    以上就是关于河东卫家,和东汉当代卫家家主,卫觊的资料,卫仲道虽然没有什么可取之处,而卫觊也一心官位。

    但是,最近因为卫仲道却有了一位师傅,而这个师傅就是救了卫仲道一命的人,至于这个人是谁,我们先买个关子,以后在说。

    不管是河东卫家,还是卫家的卫觊,那都是魏晋时期的世家名族,而卫家在东汉时期,也是数一数二的世家,不然的话,卫家想蔡邕求亲,蔡邕也不会立即就答应了。

    河东郡安邑城,郡守府的大堂之中,只见李典一身甲胄坐在主位之上的左侧。

    而在主位之上的右侧还做着一个一身华服之人,此人一看就是一个世家之人,此人就是卫家的卫觊。

    而在两个人的下首,则是坐满了各色人等,他们有的是李典的部将,有的则是河东郡的官员。

    他们还有的则是卫家之人,其中,还有一个人,就是卫觊的二弟卫仲道,另外,在李典和卫觊的身侧还有一个,一身道服之人,满脸的高深莫测,当然了,还有一个人坐在下首第一位,此人就是从弘农郡退回来的乐进。

    而李典是河东郡兵马的主将,他却让卫觊坐在了自己的身侧,两个人的位置,几乎是部分尊卑,这也是李典给卫家的面子,而李典要守卫河东,抵抗赵云更是离不开卫家的帮忙。

    等众人跟李典,卫觊见礼,并且做好之后,就听李典说道:“诸位,最近赵云占领了弘农郡之后,更有北上河东郡的意图,所以,我们要积极整军备战,不得有误。”

    李典先是跟大家交代了一些事情,接着就扭头冲身边的卫觊说道:“伯觎兄,如今赵云就要北上入侵河东郡,可是我们目前兵力不足,还望伯觎能够帮衬一二。”

    上一世的卫觊,早就被曹操征辟,此时也是被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