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笑傲北宋 >

第40节

笑傲北宋-第40节

小说: 笑傲北宋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一切本来是一件大好事,将宋朝的商品经济、文化教育、科学创新都刷新了一个高度,后世称之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然而物极必反,由于历史局限,再加上每个人地域、出身、个性及政治主张不同,而且这些政治家往往都是大文豪,动不动就搞个开坛讲学,各个学术流派便纷纷衍生了。发展到宋英宗后期,这些大文豪个个心高气傲,更是将学术切磋带到了朝堂之上,久而久之,便演变成不同的政治党派。

    其中主要的派别被分为三家:朔党,蜀党,洛党。朔党代表人物就是司马光、刘挚、梁焘、王岩叟、刘安世等。蜀党代表人物苏洵、苏轼、苏辙、吕陶、上官均等。洛党代表人物则是程颢、程颐和朱光庭等,洛党便是宋明理学的奠基者。

    这些大文豪不顾社会现状,不计民生民情,将意气之争带到了朝堂之上。凡是异党提出的,都表示反对;凡是异党反对的,都表示赞同。如此一来,百官勾心斗角、尔虞我诈,朝堂之上一片乌烟瘴气。

    公元1067年春天,宋神宗赵顼19岁登上皇位。这位意气风发的皇帝面对财政匮乏、国用不足,军队战斗力差、西夏用兵连遭惨败,以及官僚暮气、不思进取等诸多局面非常不满,他锐意改革。

    宋神宗对洛蜀朔三党失望至极,便不顾朝廷一众官员反对,于熙宁二年即公元1069年,大胆启用新人王安石为副宰相进行一系列社会制度改革,史称“熙宁变法”也即王安石变法。于是,围绕这场变法,一场历史上参与官员最多,持续时间最长,斗争最为激烈的政党之争发生了。

    王安石变法以发展生产,富国强兵,挽救宋朝政治危机为目的,以“理财”、“整军”为中心,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文化各个方面,是中国古代史上继商鞅变法之后又一次规模巨大的社会变革运动。宋神宗不但大力支持王安石,更是第一个走进王安石“新党”队伍的成员。

    洛蜀朔三党见宋神宗身为帝王,却胡乱站队,这让他们气愤不已的同时更是忌惮不已。势单力薄之下,三党一合计,达成盟约,共同抵制王安石变法,便形成了所谓的“旧党”。从此,“新旧党争”正式登上历史舞台。

    王安石一上台便相继推出了青苗法、募役法、农田水利法、保甲法、均税法等法律,这些法律虽然体现了抑兼、济民的思想,但同时也侵害了地主和商人阶层利益,因此引来朝野一片反对声。以司马光为代表的守旧派官员马上站出来反对变法。

    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宋神宗既然支持王安石,手段自然是强硬至极的。虽不至于将反对的人杀了,但他发起火来,群臣也是不敢太过激进违逆的。但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守旧派的官员看到硬的不成,那便采用智取。首先是宰相富弼称病请辞,接着是青州欧阳修告假还乡,司马光隐居洛阳,三朝元老韩琦更是哭着上书宋神宗。文武百官一时间竟是走了大半,各个部门职位竟是无人职守。宋神宗当时年少轻狂,岂能就这样轻易服软,他真的发怒了,凡是请辞的官员都被他一一批准了。

    这大部分官员一走,职位便空了出来,王安石的新法居然是没有一人去推行实施。无人可用的王安石万般无奈之下只好唯才是用,起用了一大批新晋官员,这也为后来新旧党争的白热化埋下了祸端。其中,就有章惇、曾布、沈括、蔡确、吕惠卿等人。

    这旧党一走,新党一上台,宋神宗和王安石总算舒了一口气,变法热情空前膨胀,全国上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变法高潮。

    王安石的法令本是对百姓有利的,但一层层的传达到地方之后,这可就变了味。这些新晋官员为了迎逢王安石和宋神宗,急功近利,为了政绩不择手段。其中最为典型的就是青苗法的实施,青苗法大概内容是:每年夏秋两收之前,如果百姓农户没有钱粮,可以自由自愿的到官府借贷,利息为2分。王安石青苗法的本意是在青黄不接的时候救济百姓,让百姓免遭饥寒交迫之苦,更是抑制了民间高利贷的恶行,达到“民不加赋而国用足”的目的。

    但当地的官员为了彰显政绩、邀功请赏,却是强行逼迫百姓向官府借贷,而这利息也增至4分,额外还有名目繁多的勒索,一时间百姓苦不堪言。青苗法就这样变质为官府的高利贷,苛捐杂税猛于虎也,便也就诞生了。王安石满腔热血,一片好心,最终却弄得百姓家破人亡、流离失所。

    熙宁七年(1074年)春,天下大旱,饥民流离失所。临安一位才子绘制《流民旱灾困苦图》献给宋神宗,宋神宗看完之后黯然落泪,心中第一次对王安石变法提出了质疑。同年四月,曹太皇太后、高太后向神宗哭诉“王安石乱天下”,枢密使文彦博、副宰相冯京、退居洛阳的司马光、在老家的旧相富弼纷纷群起而攻之。宋神宗的皇位岌岌可危,他终于知道害怕了,变法的意志也动摇了。迫于压力,终于罢去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

    次年,宋神宗又燃起了变法热情,重新召回了王安石,王安石再次入相。但此刻的朝廷也不是一年前的朝廷了。王安石亲手提拔起来的副相吕惠卿,为了相位栽赃陷害王安石的弟弟王安国。而宋神宗对此却视若不见,变法上更是没有太多的支持。改革派的内部分裂、宋神宗的不信任、世人的谩骂,让王安石深受打击。又隔一年,王安石长子病逝,王安石悲痛万分、心灰意冷,辞去了宰相一职,从此不再过问朝堂之事。

第81章 新旧党争(二)() 
王安石最后跟宋神宗说的一句话便是:天下事像煮汤,生一把火,接着泼一勺水,哪还有熟的时候?

    王安石两次罢相,都是宋神宗向守旧势力妥协的结果。他的目的是为了保住自己的皇位,获得大臣和后族的支持,但是他希望通过变法富国强兵的政治目标并没有变。他一边安抚守旧派的大臣,启用曾被罢退降职的守旧派人物吕公著、冯京、孙固等,一边坚持改革,以平衡新派、旧派的力量。

    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的第二年,宋神宗改年号为“元丰”,从幕后走到前台,亲自主持变法。然而,变法依旧伴随着反对的声音。失去了王安石,宋神宗本就很伤心,又要独自面临巨大的压力,不免有些恼火。他决定实行更为强硬的手段来推行新法,严惩反对变法的官员。宋神宗没有停止改革的进程,经过他的不断努力,宋朝基本建立起了更有利于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

    在宋神宗强硬的推行变法下,宋朝经济、文化、军事、政治都得到了明显的好转。国库充裕了,兵力增强了。元丰四年1081年,西夏惠宗欲将河、洮等州黄河以南的土地还给宋朝。却遭到西夏梁太后反对,将惠宗囚禁。西夏陷入了内乱之中。

    雄心勃勃的宋神宗觉得收复西夏的时机已到,又急于向守旧派证明新法成效,便毅然决定出兵30万,分五路进攻,企图一举灭掉西夏。宋军一路所向披靡,五路大军直捣灵州城,意图攻克灵州后一举攻下西夏都城兴州(今宁夏银川)。却不想西夏人是诱敌深入,宋军后勤被西夏截断,宋军兵败如山倒。在撤退的途中,西夏更是挖开了黄河渠道,淹了泾原、环庆两路大军军营,宋兵死伤无数。当宋兵全部撤回之时,所剩兵力仅15万。

    宋神宗听到灵州惨败的消息,夜不能寐,从此便染了病。但宋神宗并不服输,次年,他命徐禧再次出征西夏。在大庆打赢了一场小战,得到银、夏、宥三州。宋神宗大喜,命徐禧、李舜举和沈括三人在三州交界督建永乐城,屯兵戍守,俯瞰西夏,以图等待战机。却不料此举却惹怒了西夏人,发兵30万攻打永乐。守城的三万宋军几乎全军覆没,永乐失陷,西夏大胜。

    宋神宗听到永乐失陷,在早朝时候面对百官失声痛哭。两次大败,彻底的击碎了宋神宗的梦想。从此,宋神宗一病不起。在元丰八年(1085年),年仅38岁的宋神宗含恨而逝,熙宁变法也从此走向了失败。

    宋神宗病逝之后,10岁儿子赵煦继位,建年号元祐。一贯反对变法的高太后垂帘听政,她当即召回了王安石的头号政敌,起用保守党领袖司马光为相。司马光执政后立即启用吕公著、刘挚、范纯仁、吕大防、苏轼等一批保守派官员,史称“元祐党”。

    被打压了15年的司马光在思想上走上了极端,坐上宰相之位后便颁布了一系列方针:凡是王安石颁布的新法一概废除,凡是变法派官员一概罢免。在司马光执政一年多内,新法几乎全被废除殆尽,王安石、章惇、吕惠卿、曾布、沈括、张商英等30人被列为“熙宁奸党”,悉数赶出朝廷。自此,宋神宗和王安石的一生心血,就这样被毁于一旦。

    王安石听到这个消息,于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伤心离世。不久之后,司马光竟也相继病逝。这两人,年少时候是关系很好的朋友,却因政治意见不同而斗了一辈子,最后竟在同一年去世,不得不让后人唏嘘不已。

    司马光死后,守旧派范纯仁为相。放眼整个朝堂,全是守旧派,新党官员要么被贬,要么被辞,要么被流放,朝堂之上竟找不出一个新党人士。按理说此刻总该消停一会了吧,但这些文人偏偏就是爱搞事情。新党一除,守旧派立马解除盟约,又变为原来的洛蜀朔三党,开始内斗起来。

    蜀党领袖人物苏轼,为人比较豁达和正直。对于王安石新法,其实他是持中立态度的,但他的恩师欧阳修,及提拔他的司马光都是保守派,他便自然而然的站在了保守派。但他对新法以及新党人士却没有太多的偏见。

    司马光过世后,旧党执政的官员拼命压制新党人物,极尽废除新法,其恶行已经不是简单的党派之争了。对此,苏轼极为不满,他向朝廷提出谏议,认为新法并不是完全的不可取,并不需要完全的废除。

    这样一来,苏轼被守旧派认为和王安石是一丘之貉,洛党朱光庭更是从苏轼的诗书文章中找出一些字句,污蔑陷害苏轼对先帝不敬。自此,苏轼既不能容于新党,又不能容于旧党,一生颠肺流离,好不凄凉。

    这样的党争每天都在上演,朝堂犹如市井庭院一般,有人走出去,有人走进来,一年又一年,一次又一次,掌权者们似乎对这乐此不彼。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风水轮流转,这是大自然的规律,也是天理循环。元佑八年(1093年),高氏去世,宋哲宗赵煦开始亲政。宋神宗临死前的那份凄凉他历历在目,宋哲宗作为儿子,岂能忘记当初将他父皇心血毁于一旦的元祐党人。宋哲宗的报复比之旧党有过之而无不及,旧党官员无一幸免,宰相范纯仁被罢,吕大防等“元祐党人”被贬出京,朝野震荡。章惇、曾布等新党人士被诏入京,新党重新掌权。宋哲宗也恢复了部分新法,军事上两次发兵西夏,打得西夏臣服,不敢妄动。

    虽然宋哲宗的做法有些激进,但却使朝堂清明了不少,对外更是震慑住了西夏和大辽。百姓一时间倒过上了一段安定祥和的生活。但天有不测风云,人有祸兮旦福,就在大宋一片欣欣向荣的时候,年仅二十四岁的宋哲宗却病逝了。

    宋徽宗即位,守旧派的向太后听政,竟又玩起了乐此不彼的游戏。向太后任命守旧派韩琦长子韩忠彦为执政,不久又升任右相,左相章惇、执政蔡卞等相继受攻击,蔡卞首先被贬任知府;同时恢复了被贬逐的守旧派官员的名位,守旧派官员接着又相继上台。

第82章 新旧党争(三)() 
不久之后,向太后还政于宋徽宗,宋徽宗开始亲政。宋徽宗对这种你来我往的党争感到无聊至极,他决定不再让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了。他既没有起用新党,也没有重用旧党,他自作聪明的起用了一批忠于自己、忠于朝廷的新人,而那些什么新党、旧党,如果再不好好做官,整天搞事,就让他们回家种田去。这批新人,就包括了以蔡京、高俅、童贯、朱勔、王黼为代表的“伪新党”。

    宋徽宗还是太年轻了,他以为除去了新旧党人,朝堂上便再没有党争了。熟不知,一个人只要活着,就会有欲望,有了欲望就会争斗,这党争岂是说没就没的。新旧党的代表是被除了,但那些人的后代、学生依然在奋斗着,前仆后继,乐此不彼。而且这些伪新党内部也不太和谐,表面看起来其乐融融,暗地里却各使损招。

    宋徽宗犯了一个跟王安石一样的低级错误。宋徽宗唯才是用,蔡京等人为了得到更大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