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8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战虽然算不上有多精彩,但还是让慕容恪的不败战绩再创新高,而且也巩固的前燕的统治,意义非凡。
(本章完)
第168章 前凉衰微()
反复无常的人,在哪里都得不到青睐信任,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吕护的投降或许情有可愿,但同样是后赵的残余势力,张平的人生路径就与之大不相同,他真的好比是墙头的狗尾巴草一样,完全跟据风向而摇摆不定,时而南时而北,时而东时而西,而张平也是在几大国之间来回移动,毫无道理可言,全凭心情。
野王之战后,前燕开始着重清理国内的这类人,张平不出意外地首当其冲。
前秦也对张平极为鄙夷,于361年下半年对其展开围剿。
张平原本为了向苻坚表达诚意,特地袭击前燕的国土,并斩获了好几个郡长,但苻坚显然并不在乎这些小成绩,他更在乎国内将领的人品。
眼见已不能被前秦接纳,流击作战的张平唯恐陷入南北夹击的困境,于是转而向前燕投诚。但前燕才刚吃了亏,说什么也不能原谅,慕容恪下令沿的将士,只要发现张平等人的踪迹,不必汇报,直接开打。
张平顿时成了过街老鼠,没多久便被前秦的士兵杀死。
乱世之中,可怜人很多,但可恨的人则更是数不胜数。
前凉国内可恨的人就有不少,大概从张重华时代开始,就再难看到良臣,一直到了宋混当政,终于稍微露出一点贤良的样子。
宋混是靠着杀掉张瓘上位的,但他并没有因此变得骄奢淫逸,而是尽心尽力地维持朝局,是难得的忠臣良将。
361年,宋混身染重病,已难以正常参加朝会,想到国内经济的复苏,马太后深知都是他的功劳,于是亲自领着小皇帝到宋混家里拜访,并教小皇帝说:“将军万一仙去,孤儿寡母,不知还有何人能够依靠,你的儿子****宗继承你的位置可好?”
宋混略显伤感,自己不过是病了而已,也不至少这么快就死掉,只得恭敬地说:“我儿性格过于温顺,而且年纪又轻,怕是难当重任,殿下如果不嫌弃我们宋家一门,我弟弟宋澄办事能力比我还强,虽然反应迟钝,难以应付变局,但在殿下的监督下,大概还可以。”
马太后忙说:“一切听宋将军安排,愿将军早日康复。”
宋混送走了他们母子,赶紧让人把宋澄和****宗喊到跟前,苦口婆心地嘱咐:“我们宋家世代蒙受国恩,当拼死报答,万万不可仗恃官位权柄,骄傲待人!”接着又把属官们也叫了进来,告诫他们务必为国尽忠。
经过这一番安排,仿佛真的就要准备后事了,宋混自觉一切无虞,没过几天便驾鹤而去。按照他先前的推荐,张玄靓任命宋澄为领军将军,辅佐政府。
宋澄也确实按兄长的意思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但可能有些事就难免过于较真,偏偏他又没有宋混的震慑力,很快引起了部将的不满。
右军政官张邕平日里与宋澄表现得十分亲近,但背地里却对他颇有微词,终于在四个多月后瞅准机会,残忍地将其杀害,并屠了三族。
马太后才不管是谁当权,只要保证自己的荣华富贵就万事大吉了,就在事变当天,以张玄靓的名义提拔张邕为中央军事总监,为了有效制约张邕,以避免失位的悲剧,又下令孩儿他叔张天锡升任中央禁军总监,由二人一同辅政。
刚有复兴苗头的前凉瞬间又被打回了原形,新掌权的张邕是个穷奢极欲的暴徒,实际上前凉不但失去了更上一层楼的机会,甚至连原本的局面都以维续,国力下滑更加严重。
前凉的贵族官员们忽然落入这等奸人之手,互相都不服气,张天锡的亲信刘肃悄悄对他说:“国家前途难测啊!”
张天锡算不上聪明人,愣头愣脑地问道:“你这话什么意思?”
刘肃严肃地说:“张邕出入行动,都很像当年的张祚。”
张天锡就算再傻,也知道他大哥的事迹,惊慌地说:“实话告诉你吧,我心里也有点怀疑,但一直没敢说出来,你说我们现在怎么办?”
刘肃伸手在脖子上一比划,沉着应道:“唯一的办法就是早日把他除掉!”
张天锡更加紧张起来,深身抖个不停,低声说:“他现在如日中天,哪这么容易杀他。”
刘肃胸有成竹地说道:“我跟赵白驹两个人足矣!”
张天锡和刘肃都不到20岁,赵马驹也是刚刚成年不久,三个年轻人就这样开始筹划杀人的大事。
本年11月的一天,张天锡和张邕一同入朝,刘肃便和赵白驹装作随从太监的模样在一旁侍奉,等到了宫门前,趁着没有侍卫巡查的机会,刘肃举刀朝着张邕一阵乱砍,结果竟被张邕躲开,赵白驹也接着动手,也没砍中,两人惊恐之下赶紧拥着张天锡向皇宫逃去。
张邕哪能善罢甘休,很快纠集了三百士兵,向着皇宫发起猛攻。
张天锡战战兢兢地登上城楼,刘肃在下面说一句,他就跟着喊一句,朝着张邕等人叫道:“张邕凶恶叛逆,既屠杀宋混三族,又……又要屠灭张姓皇家,你们将士,世……世代都是王国的臣属,怎么……怎么忍心用兵器回报?今天要铲除的,只有张邕一人,其他的全不追究。”
士兵们微一迟疑,纷纷丢掉手上的武器,有个别胆大的直接把张邕制服,一面冲着张天锡高呼:“捉到张邕了,捉到张邕了!”
张邕虽然恼怒,但毕竟无力无天,挣开了士兵,仰天长啸,接着挥剑自刎而死。
可惜他虽死的决绝,却仍不能让家人幸免于难,全体族人和党羽全都被杀。
张天锡终于不用再畏首畏尾的了,张玄靓特任命他使持节、冠军大将军、全国各军区总司令长官,辅佐朝廷,立刻成了前凉最有权势的大臣。
当真是人穷志短,马瘦毛长,越是危机四伏的******,反而越喜欢学人家倾心内乱,但大国偶尔爆发一次争执,或许无伤元气,可小国本就不堪重负,若是几次三番地不知安份,终究难免毁灭的下场。
(本章完)
第169章 保卫洛阳()
随着时间的推移,前凉惭惭从左右天下格局的重要角色,沦为一个龙套,外交关系越发冷淡,举国上下完全沉浸在内部纷争之中,但自得其乐又是不可能的,于是终究难免在外界的强大压力面前受尽苦楚。
自强者才能真正强大,任何试图在激流中安于现状者,都将被冲到最下游。
晋帝司马聃或许是有上进心的,可惜朝中形势注定了没他的用武之地,只能专心做个傀儡,而傀儡的滋味显然并不好受,不但受制于人,更加受制于心,内外交困,身心俱疲,最后郁郁而终。
361年5月22日,穆帝司马聃走完了19年的人生,没留下一个子嗣。
皇太后褚蒜子经过一番考量,决定立侄子、琅邪王司马丕为帝,下诏称:“琅邪王是中兴以来的皇家嫡子正统,无论是大义还是声望,都是人心所向,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应由琅邪王入继大统。”
司马丕是成帝司马衍的长子,因为庾氏兄弟的私心,而在司马衍死时,扶立了司马衍的弟弟司马岳,后来司马岳又传位给了自己的儿子司马聃,可惜司马聃无子,皇位还是回归司马衍一支。
5月25日,文武百官准备法驾,前往琅邪王府迎接21岁的司马丕荣登宝座,然后改由他的弟弟司马奕继任琅邪王之位。
几个月后,司马丕的王妃王穆之妻凭夫贵,升为皇后,已故皇帝司马聃的皇后何法倪则改称穆皇后。
王穆之是太原王氏的王濛的女儿,一家人都是天师道的虔诚教众。
新皇帝虽然年长了几岁,但仍旧不能摆脱傀儡的阴影,实际上东晋的皇帝除了二任帝司马绍之外,几乎都是权臣把玩的器物,与一面旗帜一枚信印,并无本质区别。
说起来当真是有浓浓的嘲讽意味扑面而来,司马懿父子靠着操纵傀儡皇帝起家,然后开启了晋王朝的统治,但从开国皇帝司马炎之后,几乎每个皇帝都成了别人操纵的傀儡,孟德君泉下有知,也该当安息了。
与一般的国家不同的是,傀儡皇帝也有些意外之喜,就是新旧交替的关头一般不会引发变故,因为皇帝是谁无所谓,肯本无关大局,真正决定国家命运的其实是控制朝廷的文臣武将们,只要大权没有易手,大局也不会变化。
相反,若是皇帝特别雄才大略,万一不幸离世,新皇帝无论是英明神武还是酒囊饭袋,即位后必然都免不了迎接各方涌来的危机。
前燕似乎没有研究明白这个问题,趁着司马丕刚刚继位,准备大举南侵,在豫州督导官孙兴的提议下,率先进攻被晋军占领的洛阳。
孙兴倒也不是突发奇想,是有一定根据的,此时的洛阳虽然已被东晋王朝收复,但周围全已荒芜,只是一座孤城而已,守将陈祐手底下也只有一千多个老弱残兵,根本很难坚守。
慕容恪以为可行,于是批准了孙兴的请求,派宁南将军吕护进驻河阴,准备攻取洛阳。
吕护经历了野王之败,原本打算投奔东晋,结果却被前军截获,考虑到自己的作为,以为必死无疑,结果慕容恪竟然原谅了他,并任命他为宁南将军,吕护十分感激,决心为燕国死而后已。
362年2月10日,晋政府得到消息,提拔吴国郡长庾希(庾冰的儿子)为北翼禁卫指挥官、兼徐兖二州督导官,镇守下邳,龙骧将军袁真为西翼禁卫指挥官、兼豫司并冀四州军区司令官、豫州督导官,镇守汝南,二人全都假节,为应付前燕的入侵做准备。
但他们都与洛阳有不短的距离,吕护很快就攻到城外。
洛阳郡长戴施眼见局势不妙,拔腿就跑开了,陈祐被迫向朝廷求援。
桓温接到战报之后,火速派竟陵郡长邓遐(邓岳的儿子)率水军陆战队三千人,前往协助陈祐保卫故都。
有了这三千援兵,洛阳的局面暂时稳了下来,吕护一时难以攻克,准备暂退小平津,等待燕军主力会回之后再进行决战,而城中的晋军及时把握机会,实施追击,吕护最终被流箭射死,算是报答了慕容恪的恩情了。
前军死了统帅,顿时没有继续交战的勇气和实力,由另一将领段崇集结残军渡HB上,驻防在野王。
邓遐此时已推进到了新城,袁真则进驻汝南,并把军米五万斛送往洛阳以解决补给的难题,当确信燕军已经退却,留下邓遐驻防,袁真重新退守寿阳,徐兖二州督导官庾希也从下邳退回山阳。
但慕容恪显然并不会那么轻易言败,没过多久便又派大军南下。
对于东晋政府来说,虽没受到过大的损失,桓温却意识到这是个给自己长脸的好机会,再度上书请求迁都,并把永嘉之乱以来流亡到江南的难民,一律迁回原籍,使北方重新回复生机。
朝廷接到这奏章,无不惊恐非常,此时此刻哪还有有想北返,可畏惧桓温的实力,都不肯公开表达反对意见,可又不能一直拖着不批,准备派个高级咨询官亲自登门向桓温诉说个中苦衷。
京畿卫戍总司令王述倒不以为然,以他对桓温的了解,反倒很轻松地向政府进言:“桓温不过是想虚张声势威胁朝廷,绝不是真心想这么做,只要顺着他的意思下一道诏书,他很快就束手无策。”
宰相司马昱将信将疑,以司马丕的名义下诏称:“自从国家爆发战乱,直到今天,已经五纪,戎狄凶暴横行,代代相传,我一直回头向北眺望,感慨悲怆,充满胸怀,现在我知道将军打算亲自率领三军,扫荡妖魔,清除京畿,光复旧都,除非是把生死置之度外,立志杀身报国的英雄,谁肯如此牺牲?一切应有措施,在你高明的领导之下,由你全权决定,只是黄河洛水一带,城池荒芜,需要经营的地方太多,工作刚刚开始,恐怕你要辛苦一番了。”
桓温接到诏书,果然不再提迁都一事,但就此没了下文,又太丢面子,于是改称把洛阳的巨钟和钟架迁到建康。
王述私下写信告诉桓温:“永嘉之乱以来,国势衰颓,首都迁到江南,大家所努力的正是平定天下,凯旋旧都,如果办不到,也应该把皇家祖先的陵墓迁回,怎么先考虑巨钟和钟架?”
桓温终究还是丢了面子,只好作罢,但却并不至于恼羞成怒,反而对王述更加敬重,想不到朝中竟还有这等人物。
(本章完)
第170章 前凉易主()
桓温认识到自己想要完全掌控全局,总是不免要拉拢名门望族的势力,尤其王述的灵光一现更让他坚信这点,而因为好友谢奕的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