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8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像是评价好人和坏人,对于忠臣和奸臣的区分,其实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和深刻的标准。但一个人的行为总能够对周围的环境造成影响,这个影响却是可以清晰评定的,是好还是坏,是优还是劣。不论你身上贴着什么样的标签,你的所作所为都生动地展现在历史画卷中,也在后人雪亮的眼睛里。
单纯地说荀勖和冯紞是奸臣、佞臣,并没有实际意义,但当细数他们政治生涯中的作为,就不难发现这比那些标签可精彩得多。
荀勖早年在前朝(曹魏)颇有些名气,为人也很精明,往往一眼洞察别人的心思,尤其对上司的心理揣摩得很到位,因此在司马炎跟前几十年而从没受到大的排挤,甚至在289年死后还被追赠宰相。其在晋王朝从政期间长年担任副总立法长的职务,那是在权力中枢的重要角色,但除去在265年与贾充、杜预、张华等人共同制定《泰始律》之外,并没有其他留名青史的建树。
有人对《泰始律》的评价很高,实则言过其实。法律真正的意义在于执行,而不是华丽的条文内容,显然该项法律在皇权****的当时并没有什么令人振奋的成果,尤其在处处充满“人情味”的晋王朝更是乏善可陈。
虽然本职工作做得一般,但荀勖却很有上进心,在其他方面做得风生水起。抛去些政治斗争的小打小闹,有一件事就能代表其从政的成果:拥立司马衷与贾南风夫妇。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冯紞以巧言善辩著称于世,比荀勖更加虚华,但二人有着共同的价值信仰,那就是不遗余力不计后果地为自己谋福利。
冯紞的成绩主要体现在打压张华和疏远齐王上面。
张华为人忠厚务实,是晋王朝不可多得的良佐,但往往这样的人总是免不了会被八面玲珑的人设计,细数古今中外的历史,中正之人多遭旁门左道的明枪暗箭。
张华与司马炎之间的矛盾集中体现在太子司马衷的废立上。白痴太子声名在外,明眼人都知其不能担当重任,但司马炎一来自欺其人,二来受皇后等人的蛊惑,三来因为司马衷的儿子司马遹很是机灵,也许将来是不错的继承人,总之是铁了心要司马衷接替自己的皇位,于是支持司马攸的张华便理所当然的受到司马炎的冷落。
古时候的家天下讲究的就是血统,在弟弟和儿子之间,司马炎毅然决然地选择自己的儿子。
282年正月18日,张华被调任为幽州军区司令长官。看起来冯紞的计策进展不错,但结果却不尽如他意,张华到了幽州之后实行较好的安民政策,将汉人与外族的关系处理的非常得当,声誉更胜从前。
司马炎眼见如此,便有心将张华重新召回中央,毕竟治国总是需要人才的。
这时候冯紞又开始发功了。
司马炎对于司马昭时期钟会的叛乱印象深刻,加上司马氏自己都是通过叛乱夺权的,因此对权臣十分敏感。而当冯紞向他说起这件事的时候,司马炎的反应甚至有些失态。
冯紞故作随意地提到钟会,然后以老实憨厚的姿态劝司马炎要防微杜渐。这招愿者上钩果断奏效,司马炎再三追问朝中是否存在第二个钟会。
就在一场日常谈话中,张华无辜中枪,被指为居心不良的权臣——至少有居心不良倾向的权臣。
自此之后,司马炎再也不敢让张华回归中央,而张华一生中最精彩的篇章其实倒在司马炎死后才真正上演,接下来的几年时间只是为了最终的爆发而蓄力。
张华的遭遇让齐王司马攸意识到了危机。很快他的直觉便得到印证。
在对付司马攸时,冯紞巧妙地设下陷阱,又和荀勖展开神配合,最终促成了司马炎的“驱逐令”。
司马攸自幼便有美名,中年之后的德行声望更是与日俱增,朝野上下多数对其景仰有加,冯紞与荀勖二人借此对司马炎施展攻心之计,号称朝中文武都归心齐王,只怕日后太子很难继承大统。
司马炎本就忌讳太子一事,经此一说很快就生出疑心,等到下诏将司马攸放回其封地的时候,朝臣果然纷纷上书为司马攸辩护。
这一次司马炎彻底愤怒了,自己的儿子本就智商不高,如今朝中上下竟还都支持别人,一时间盲目的情感击败了理性,越发坚决地要将司马攸以最快的速度赶出中央。
当然愤怒只是内在的,表面文章还是要做,不管实质上情节有多么恶劣,作为皇帝的他也要将其好好包装一番。
283年2月,司马炎下诏将济南郡并入齐国,接着封司马攸的儿子、长乐亭侯司马寔为北海王,赏赐司马攸轩悬乐器、六佾舞蹈、黄铜巨斧、朝见时可以乘坐皇帝出门时的备用车队。
司马攸不是傻子,深知眼前所有这些修饰都掩盖不住自己被放逐的事实,一时悲愤竟骤然病倒。
这场病来的蹊跷,随后的处理更是稀奇。司马攸心灰意冷之际希望能守在母亲坟墓旁,从此再无他求,但司马炎显然已决意不让这个兄弟待在京城,便只派了御医前去探视,御医们为了迎合皇帝,异口同声地宣称司马攸身体健康毫无病症。这样一来,司马炎更是几次三番催促司马攸启程离京,司马攸无奈收拾行装进宫告辞,出宫不过三五天的时间便大口吐血,很快抱恨辞世,享年36岁。
事后,司马炎下令诛杀相关的御医,让司马攸的儿子司马冏继承齐王的爵位。司马冏也是日后八王之乱的主角之一,他漫心的愤怒当是在此时已埋下了种子。
(本章完)
第16章 大祸初生()
张华离京、司马攸病逝,晋王朝接连失去两位栋梁之才(张华尚未完全失去),司马炎自己则沉溺酒色,从此朝政被贾南风和三杨等人玩坏,所谓的太康盛世才刚有苗头便已走上了下坡路。
北方的鲜卑人仿佛嗅到了某些机会,虽有匈奴人的前车之鉴,但为了争权夺利还是免不了铤而走险。
此时徘徊在晋王朝边境线上的鲜卑人大致分成了三个部落,分别是慕容部落、宇文部落和段氏部落,后来在中原大地上大放异彩的跖跋部落尚未踏上历史舞台。
所谓一山不容二虎,更何况是三只大老虎。这三个部落间各有矛盾,尤其慕容部落和宇文部落的矛盾尤其严重。
285年,慕容部落的酋长慕容廆异想天开地上书晋王朝请求派兵协助攻击宇文部落,而晋王朝自然不会答应这种毫无道理的请求,结果血气方刚的慕容廆一怒之下攻击辽西郡,杀害并俘虏了不少汉人百姓。
这场闹剧不久在肥如终结,慕容部落被幽州军官打得七零八落,接下来几年时间都没能壮大起来,但仍旧时不时地到边境骚扰,后来稀里糊涂地把一个晋王朝的附庸扶余小国给灭了。
继秃发树机能之后,慕容鲜卑也在挑战晋王朝时折戟沉沙。
不过慕容廆总是有些政治手腕(脸皮很厚),在多年骚扰没有大进展之后,于289年派使节到洛阳请求归降晋王朝。司马炎向来以包容大度闻名于世,本着来者不拒的态度任命慕容廆为鲜卑司令官。慕容部落从此也算得到了官方的承认,在强大的宇文部落和段氏部落的挤压之下有了晋王朝撑腰,也终于有了一线生机,慕容廆甚至还成了段氏部落段阶的乘龙快婿,段夫人为他生了三个儿子,其中的慕容皝日后将统领辽东,建立荣耀的大燕国,成为整个鲜卑人的英雄。
但正如其他异族一般,他们也还需等待。
晋王朝虽没有给外族人留有下合适的机会,但接下来几年的时间通过内部的种种危机渐渐露出了破绽,最终促成了各个种族一齐狂欢。
太康末年,王朝的元老级重臣多数已经死亡,弥留人世的也都老糊涂了,朝廷几乎被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一人把控。
杨骏为人优柔寡断且刚愎自用,只顾享受权力带来的荣耀,而丝毫不顾及朝局的长治久安。
在司马炎被酒色掏空身体病重之际,杨骏竭力排斥异己,将朝廷上下的关键职位都换成了自己的心腹,以致于当司马炎偶然清醒的时候发现周围全是陌生的面孔,但此时的晋武帝已今非昔比,面对眼前的局势已无回天之力,只能眼睁睁地被杨骏玩弄于鼓掌之间。
290年4月20日,与病魔斗争了多年之后,司马炎终于离开人世,享年55岁,他死前指定的托孤重臣汝南王司马亮已被杨骏设计赶出京城,当天登基的新皇帝司马衷是个十足的白痴加脑残,晋王朝正式落入杨氏之手。
290年5月13日,晋世祖武皇帝司马炎被安葬在峻阳陵,一个新篇章即将开启,只是伴随而来的是一场巨大的灾难。
杨骏这位唯一的顾名大臣,在处理完司马炎的丧事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居然是大肆封赏,希望以此搏得文武百官的好感,无论中央还是地方官员全都提升一级,参与治理丧事的则提拔两级,郡长级以上官员都晋封关中侯、免除田赋捐税一年。
他虽荒唐,但朝中尚有理智的官员,甚至以炫富闻名于世的石崇都看出问题所在,联合散骑侍从官何攀共同上书,请求收回成命,指出新皇帝刚刚上位,所做封赏居然比开国以及平定孙吴时还要宽广,轻重厚薄,对比强烈,若是开此先例,几代之后大家都是公爵侯爵,将不再有平民,那场面简直不敢想象。
但这些劝告注定是徒劳,完全挡不住杨骏在作死的路上越走越远。
蠢才的得势甚至要比人才的埋没还要可怕,人才埋没或许失了突破的机会,但蠢才一旦得势,一切既有的成果都会付之一炬。
杨骏在当权之后严厉苛刻,且做事极其琐碎,大方向不顾,专门纠结于细枝末节,从内而外散发着一股小家子气,完全一种野鸡掉进凤凰窝的即视感,无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对他万分厌恶,他做的那些封赏非但不能拉拢人心,反而成了街头巷尾最大的笑话。
后宫中的贾南风倒是很乐意看到这样的场面。
从司马炎病逝的那一刻起,她就在盘算如何大权在握,肆无忌惮地为所欲为,但外有杨骏,内有杨芷,不论她做什么都觉碍手碍脚,可对方是皇太后和朝中最高品的权臣,一时间无力扭转局面。
三个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僵局。
古往今来的历史无数次的证明,宁肯得罪君子,千万不能得罪小人,因为君子有自己的底线,而小人则是六亲不认、无所不用其极。
显然金殿禁卫官孟观和杨肇,以及禁宫侍从太监董猛,就属于后者。
这三人官职卑微,杨骏又是目无下尘,平日里对这三人往往呼来喝去。若是其他人考虑到自己的地位,私下里抱怨几句也就是了,但孟观和杨肇偏偏和贾南风走得很近,而贾南风视杨骏为死敌,三人很快燃起火花。董猛曾为贾南风供事,不失时机地充当起了火药桶,四人打定主意要将杨氏一族炸个稀巴烂。
阴谋一旦萌生,势必一发不可收拾。
贾南风的思路很清晰,首先进行舆论攻势,其次借亲王之手实施打击,最后将亲王降伏,自己掌握大权。
孟观和杨肇借由自己职位的便利,散发些小道消息传播速度很快,受众也很关键且范围很广,但在联系亲王时出现了小小的波折,被杨骏设计赶出宫的汝南王司马亮性格温和,无心参与权力的争夺,贾南风的计划一度陷于停滞。
这时候另一个人的出现,正式将晋王朝引向混乱。
此人不是旁人,正是现任皇帝司马衷的兄弟楚王司马玮。
司马玮年轻气盛,听到李肇叙述的诛杀杨骏的计划,顿时高兴地跳了起来,假借皇后之手杀掉朝中权臣,一旦成功还有可能从白痴哥哥那里夺得至尊之位,这种机会可不是每年都能碰得到的。
(本章完)
第17章 三杨覆灭()
当时杨骏正在筹划解除地方亲王的兵权,以防止地方叛乱,但一时不知如何下手,因此当接到司马玮进京申请的时候简直不能更欢喜,立即批准。
291年2月20日,司马玮带上扬州军区司令长官准南王司马允抵达首都洛阳。
杨骏看到两个亲王结伴而来,隐约觉得哪里不对劲,但并没有细想,在他看来,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不论过程如何都是不重要的。
但当过程曲折到一定程度,预期的目标就未必能如愿实现了。
司马玮显然可以称得上是来者不善。
十多天之后的3月8日,杨骏尚未及时颁布诏令解除亲王的兵权,贾南风一派率先发难,孟观、李肇二人借着工作的便利密报司马衷,谎称杨骏要谋反,诱使其深夜写下诏书将首都戒严,一方面将诏书送至杨骏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