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司马炎本来也不抱什么希望,但既然森林里已无老虎,那不妨给这只猴子个机会。
(本章完)
第13章 平定孙吴()
马隆并非信口开河,武官出身的他对于战场形势有着特有的敏感度,经过这些年听到的消息和缜密的分析,认定秃发树机能已走到穷途末路,攻陷凉州只不过是回光返照的表现罢了。当然,即便是这样,想要平定盘踞西北多年的鲜卑人,仍旧需要好好准备一番。
在被问及破敌之策时,马隆申请要亲自招募3000名勇士,不管他们出身背景如何,只要能拉开120斤的巨弓或是180斤的巨弩,都能入选。
文武百官们又出言反对,认为西北的兵力已经很多,不应该另行招兵,而且单凭一个看门的几句话就答应这么离谱的要求,那绝对是忙中找乱,万一失败而且是必定会失败的话,反倒打击了关外将士们破敌之心,也容易动摇民心。
司马炎几乎想都没想就答应了马隆的要求。心里的苦只有自己知道,马隆现在就像是司马炎的救命稻草,好不容抓住岂有撒手的道理。
虽然有了皇帝的支持,但朝中一些官员还是忍不住要阻挠马隆出征,军械库的管理官就故意发给3000勇士们一些锈掉的武器,就等着看马隆的笑话。
马隆却也不是软柿子,而且带兵出征可不是儿戏,那是玩命的勾当,真扛着这破烂武器上阵杀敌,别说3000人,就是30000人也得栽在敌人脚下。
很快司马炎就接到了马隆的申诉,下令责罚军械库的人,并且拨付给马隆3年的辎重,马隆这才安心上路,不然真的要上路了。
接下来几个月的时间,远征军几乎没有发过任何消息,朝臣们都摆出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神态,就等着司马炎发火了。
但司马炎却绝不会发火,只盼马隆早日传来捷报,那时候虽不至于太兴奋,但至少不用内疚尴尬了。
马隆最终不负所托,于本年12月将秃发树机能斩首,并把其头颅传送洛阳,持续10年的叛乱宣告平息。
而就在马隆出征不久,伐吴大业也终于进入倒计时。
279年秋,龙骧将军、益州督导官王濬首先上书司马炎,大致如下三点:
一、孙吴皇帝孙皓昏庸残暴,国内民不聊生,此时正是伐吴的最佳时机,如果孙皓玩火自焚,新皇帝英明神武,那时再讨伐就不容易了;
二、益州从272年就开始造船,如今已7年过去了,船体每天都有朽烂,如果再不出动,怕是还要重新再造了;
三、王濬曾是羊祜的军事参议官,深得羊祜真传,而羊祜已于去年年底病逝,王濬也有70高龄,随时都可能去世,那么就没人掌握孙吴的底细和破吴的法门,而且益州的船队也将不好操控。
上述这三条有一条出现问题,伐吴都将难以发动。
司马炎接到奏报之后十分纠结,因为支持他的羊祜已经没了,而以贾充为首的权臣们则清一色地反对伐吴,朝中只还有个张华站在自己这边,但张华太过温和,虽然口头支持,但却并不能给予足够的信心,基本上他这个皇帝陷入了重重包围之中。
镇南大将军、荆州军区司令长官杜预很快也呈上自己的意见,他分析的更加具体,认为自闰7月以来,孙吴只是下令戒严,却并没有派南京的主力部队前往西部驻防,依照常理推断,他们已经不能东西兼顾,现在发动大军成功的机会很大,而即便不成功也不过废些时日,对于江山社稷并无不利影响。
杜预是羊祜死前极力推荐的人,司马炎还是很信任的,但仍旧不能下定决心出兵,每天都像是热锅上的蚂蚁,连晚上睡觉也不安稳了。
一个月之后,杜预仔细揣摩了一番司马炎的心思,连夜写了一篇奏章派人送去洛阳。这次的内容并没有说孙吴有多衰弱,而晋王朝又如何强大,更没有像王濬那样自负到说离了我不行这样的话,而是针对朝廷的形势进行了一番分析,认为之前羊祜与司马炎经常秘密商讨伐吴的细节,对此有许多朝臣(以贾充为首)颇有微词,但他们也知道应该平定全国,只是以前站在对立面,所以即便伐吴成功,他们也没有功劳,于是为了掩盖之前的错误言论而不得不一条道走到黑,实际上不用理会他们反对的声音。
奏章到达皇宫时,司马炎正在和张华下棋,司马炎故意把奏章让太监大声念出来,张华听完之后连忙推开棋盘垂下双手,非常诚恳地表示支持伐吴,并请皇帝即刻下令讨伐。
司马炎心想就等你这老狐狸明确表态来给我加强信心了,于是任命张华为******的财政部长,专门负责军粮的运输,择日便命南方各军出动。
贾充收到消息之后第一时间跑到宫里向司马炎抗议,他的死党荀勖和冯紞也坚决反对,声嘶力竭地陈述各种困难,总之务必收回伐吴的命令,否则于社稷百害而无一利。
司马炎因为杜预奏章的铺垫,所以贾充等人越是反对,他反倒越认为此时正是伐吴的良机,于是故意发怒将贾充等人震住,但很快便又示以安抚,声称这都是各地将领的意思,难得他们这么积极为国解忧,实在不好打击他们的热情。
279年11月,晋王朝对孙吴发起大规模灭国性的总攻击,6路大军20余万人同时开拔向南京城合围。贾充这个自始至终都持反对意见的人居然被任命为钦差大臣兼远征军总司令官,带上符节和铜斧,率领中央禁卫军进驻襄阳,节制调度各路兵马。
事实证明杜预的判断是完全正确的,孙吴已无充足兵力反抗外来入侵,安东将军王浑一路所向披靡,攻占沿边的城池、军营,势如催枯拉朽。而孙吴素来仰仗的水军也在王濬的战舰前黯然失色,几天之内连丢数城。其他几路大军也纷纷传出捷报,孙吴的领土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被晋王朝吞食着。
第二年280年3月15日,也就是大军出征的第5个月,孙吴末帝孙皓光着膀子背缚着双手,后面还有人扛着空棺材跟着,一行人走到王濬的军营投降,立国59年的孙吴正式灭亡。
(本章完)
第14章 万女之夫()
消息很快传到洛阳,司马炎激动地涕泪横流,端着酒杯感慨起都是羊祜的功劳。
相比孙吴的亡国,晋王朝的内讧应该会更精彩一些,因为孙吴本是将死之身,亡国只是时间问题,但晋王朝各个生龙活虎的文臣武将们互相扯皮倾轧,却是很戏剧性的。
身为远征军司令长官的贾充首先就做着与身份极不相符的行径,反复上书说伐吴之路困难重重,应该召回大军再作打算,另外要把张华腰斩以向百姓谢罪。司马炎固然不会斩张华,但又不肯得罪贾充,只说张华与自己意见一致而已。之后荀勖跟着上书请求同意贾充的意见,被司马炎无视了。
前线的杜预听到宫中的消息之后倒吓得不轻,生怕司马炎一时动摇而同意了贾充不合理的要求,紧急写就一篇长文送去洛阳。
而与些同时,孙吴亡国的战报也一同到达宫中,所有争论都宣告平息,贾充既惭愧又恐惧,亲自到宫门请罪,司马炎只是笑着予以安慰,不作追究。
此事虽了,王濬与王浑却正争得热火朝天。
就在孙皓投降之前,王浑正驻防在长江西岸犹豫不前,王濬则顺着长江一路直抵南京城西的石头城,很快孙皓带人扛着棺材到了王濬大营,王浑这才后悔不已,原以为孙吴会做最后的抵抗,想不到不费吹灰之力就被收降。
事情经过很清晰,但王浑不甘心如此天大的功劳落在别人手里,便想方设法地打击王濬,因王浑的儿子王济是司马炎的女婿,所以朝中很多人都支持王浑,主管的官员甚至建议将王濬押解回洛阳接受军法审判。
王濬是从三国时期过来的,知道当年偷度阴平的邓艾最终是什么结局,自己和他的遭遇突然变得出奇的像,于是也怕无辜被害,便不停地上书司马炎将伐吴的经过一五一十地交待出来,不求什么赏赐(一把年纪了也没什么特殊需求),但求能被理解。
争执了一个多月之后,事情总算平息,司马炎选择相信王濬,毕竟他与羊祜、杜预这些人都是最初支持伐吴的,而且在了解了伐吴经过后也大概知道了二王之间的恩怨,索性谁也不作处理,以免影响平定天下的喜悦心情。
事后参与伐吴的官员都得到了赏赐,王濬升任辅国大将军、封为襄阳县侯,杜预封为当阳县侯,晋封关内侯张华为广武县侯,羊祜的正室夏侯氏封为万岁乡君,其余人等各有相应封赏。
但世人都知道王濬的功劳最高,结果封赏却最轻,百姓多为其愤愤不平,国立大学教授秦秀等人上书司马炎申诉了王濬的冤屈,司马炎无奈再升任其为镇军大将军。
至于亡国皇帝孙皓,虽然坏事做绝,但并没有得到世人所说的“恶报”,反倒在本年4月28日被封为归命侯,即便没了一国之君的荣耀,仍旧可以享受荣华富贵,哪天心情好了还能随意杀人取乐,与往日无异。
就在为孙皓封侯之后的第2天,司马炎下令大敕天下,并改年号为太康,特别准许全国人民大吃大喝5天。
全国人民最后有没有大吃大喝,我们不得而知,但如果国富民强,家家过年都有不少余粮,那不必皇帝下诏也不能委屈自个的肚子。同样的道理,如果家家生活都清贫到衣不遮体食不果腹,就算皇帝下一百道诏令但不曾改善民生,最终吃不上饭的人仍然免不了饿肚子。
“太康”是司马炎的第3个年号,也是他最后一个。一个年号象征着一个时期,至少在皇帝眼中代表进入到另一个层次。
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过往的焦躁与彷徨都变得那般软弱无力,回忆起来仿佛一场梦境,那么平淡无奇。
司马炎自坐上龙椅就开始盘算如何统一全国,十五年之后终于得偿所愿,但此刻却已没了当初意想的兴奋,甚至在收降孙皓的第二天就开始忙碌其他事了。
这件事其实蓄谋已久,那就是扩充后宫。
早在273年全国就举行过一次大型的选美活动,如今江南平定,司马炎自然不肯放过这个等候多年的机会,在尝惯了北方佳丽之后早就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试试江南女子的滋味。但他这一次没敢用海选的模式,而是直接从孙皓的故宫中挑选了5000名美女,加上之前选的,司马炎的老婆共有将近一万人的规模,算上宫女的话,后宫的人数起码再要翻两番,遗憾民间只因皇帝一人就多了4万个光棍。
司马炎本年已经45岁,这在古代已不能算是年轻人,但他既是皇帝,平日里食疗医疗工作自然做得十分到位,可能普通百姓很多到了这个年纪提起房事就有心无力了,而司马炎仍旧可以一夜与数名美人交欢。
只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一旦专注于某事,那么在做其他事的时候就难免有些不继。司马炎作为晋王朝的开国皇帝,最应该做的事自然是治理好国家,但从平定孙吴之后便把主要时间花在了美人的绣床上,金銮殿对他而言倒没有那么大的吸引力。
就像是职场竞争,后宫那么多女人,想要取得司马炎的注意和青睐也是不容易的。当然司马炎有时也会面临选择的难题,究竟在哪一个或是哪一组美女房里留宿呢?
实践出真知总是不错的,司马炎很快就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那就是乘坐山羊拉的小车,山羊在哪家门前停留,哪家的女主人就准备接驾了。
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后宫佳丽们常年独守空房难免孤独寂寞,为了留住宫里唯一的男人,也是花费不少心思。她们后来就发现山羊喜欢吃竹叶,而且好咸口,于是人人都在门前插竹叶,并把盐水酒在旁边,就等山羊大人光顾了。
几个回合之后,司马炎发现山羊到哪个门前都作停顿,等到获悉真相后很不高兴,干脆弃用山羊车这个法子,重新进入艰难的抉择之中。
他在后宫玩得不亦乐乎,朝堂上的三杨也没闲着。
(本章完)
第15章 冯荀乱政()
三杨就是皇后杨芷的父亲杨骏和杨骏的两个弟弟杨珧、杨济。三杨依靠皇后这个得天独厚的人脉资源,并乘着司马炎流连后宫之际很快掌握了王朝的权柄。
晋初那些年在朝廷异常活跃的贾充一派,到了282年4月25日随着贾充的死而渐渐退居二线了。荀顗早在274年就飞升极乐,荀勖、冯紞两个人很快转投三杨的阵地,继续他们的祸国殃民之旅。
就像是评价好人和坏人,对于忠臣和奸臣的区分,其实也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和深刻的标准。但一个人的行为总能够对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