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爷小说网 > 历史 电子书 >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

第258节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第258节

小说: 愤怒的两晋南北朝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时萧宝卷仍在建康当皇帝,萧齐国内同时存在两个朝廷,双方互不承认。

    (本章完)

第448章 萧衍称帝() 
萧宝卷人心丧尽,荆雍二州同时起义,对建康造成致命的打击。

    主导此次武装政变的两个灵魂人物萧颖胄和萧衍,因为性格和际遇的不同,走上了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

    萧衍蓄谋已久,而且信念坚定,一路长驱直下,很快就推进到京畿重要,即将迎来人生的重大转折。

    萧颖胄底气不足,首鼠两端,给人畏畏缩缩的印象,终于收场惨淡。

    就在萧衍顺风顺水的时候,效忠建康的巴西郡长鲁休烈和巴东郡长萧璝,在上游偷袭了荆雍的后方,因萧衍几乎把所有精兵全都带到下游,江陵大为震动,萧颖胄火速派人东下通知萧衍,要求让湘州督导官杨公则回军救援根据地。

    萧衍可不想错过攻入建康的好机会,而分散兵力西上,况且鲁休烈等人的军队到底没有后劲,更没有长远规划,与建康也无法形成配合,威胁并不大,所以让使者回报萧颖胄说:“如果真的有危险,杨公则逆流而上,即便率军抵达江陵,也来不及了,事实上鲁休烈的军队不过乌合之众,用不了多久就会自己解散退走,目前要做的是拖延时间,沉着应付,等待时机成熟——一定需要援军的话,我的弟弟近在雍州,可以下令征调,增援并不困难。”

    萧颖胄没有办法,只好派带兵官蔡道恭先行抵挡一波。

    可惜蔡道恭辜负所托,屡创败绩,而萧衍仍在东方大显威风,此等形势对比,让萧颖胄大为窝火,忧愤之下竟一病不起,于501年11月12日,在江陵逝世,享年40岁。

    萧颖胄死后,萧衍便成了江陵政府的唯一大领导,距离他的终极目标更进一步,并且很快就兵临建康。

    建康城中尚有武装部队七万人,但萧宝卷认为建康先前被围的时候,不出半个月就化险为夷,这次肯定也是那样,所以根本无心应战,下令御厨房采办木柴粮食,只够供应一百天即可,另外把蒋子文的神像迎进皇宫后堂,每天对其祈求祷告,宫城城门全都关闭,坐等萧衍失败。

    蒋子文是三国时期的将领,民间传闻他死后成了阎王爷,并多次在人间显灵,孙权便在钟山为其建立祭庙,并把钟山改名为蒋山,蒋子文也就成了长江下游地区的大神。

    萧宝卷平时就喜欢战斗,当此军情紧急之时,更是与禁宫侍从、提刀传令、以及宦官宫女们,经常在华光殿前进行军事演练,萧宝卷假装身受重伤,让人把他抬到木板上抬走,以此作为对未来灾祸的一种化解。

    随着时间的推移,萧衍并没有像萧宝卷想的那样自己退却,局面越发紧张,萧宝卷每次到城外的战鼓和嘶喊声,立即披上大红袍,登上景阳楼,向外眺望,差点被反军的流箭射中。

    城中军民人心惶惶,茹法珍多次跪求萧宝卷,悬赏召集勇士抵挡贼寇,另外对现有将士进行奖励,提高他们的积极性,但萧宝卷偏偏此时变得吝啬起来,一脸无辜地说:“贼盗难道只找我,为什么单向我要东西?”

    皇宫后殿有数百块木板,有关官员请求用来加强城防工事,萧宝卷又拒绝,声称那是用来兴筑宫殿的材料,不许他用,并督促官员制造三百人的精致仪仗、将来山游时使用的帐幔、金银雕刻的各种杂物,比平时催的还急。

    城内已是民怨沸腾,茹法珍和梅虫儿却“另辟蹊径”,把当下的困局归咎于大臣们不尽力,劝萧宝卷把他们全部诛杀。

    此时城中军事,全由征虏将军王珍国负责,兖州督导官张稷之前带人来京增援,被任命为王珍国的副司令官,二人得到消息,恐惧大祸加身,当即秘密派亲信晋见萧衍,并合谋发动政变,诛杀萧宝卷。

    张稷的军事参议官张齐,深夜引导王珍国拜访张稷,然后由张齐亲自掌灯,屏退所有侍从,王张二人把政变的细节一一敲定,然后把计划告知后宫随从官钱强。

    12月6日当晚,钱强让人打开云龙门,王珍国和张稷率军突入内殿。

    萧宝卷正在含德殿卧听笙歌,还没有睡着,听到军队进殿的声音,翻身跳了起来,迟疑了片刻,从北面窗户跳出去,打算跑回后宫,可是后宫宫门已经关闭,宦官黄泰平举刀砍中了萧宝卷的膝盖,萧宝卷摔倒在地,转过头来怒吼:“奴才,你反!”

    张齐已经赶到,上前一步,砍下萧宝卷的人头。

    这个19岁的昏暴皇帝终于以这种极端的方式结束了罪恶的一生,也预示萧齐王朝即将走到尽头。

    大功既已告成,张稷召集右副行政长官王亮,按顺序坐在殿前西厢钟架之下,让文武百官在写给反军的信上签名,用黄油绢布包住萧宝卷的人头,派国立大学教授范云等人,送往石头。

    萧衍看到萧宝卷的人头之后,立刻动身进城,派张弘策先进宫清扫,查封库房和档案,又逮捕贵妃潘玉奴,以及萧宝卷宠爱的佞臣茹法珍、梅虫儿、王咺之等41人,全都关在监狱等候处置。

    12月9日,萧衍用宣德宫王宝明太后的名义,宣布废黜已死的萧宝卷,改封东昏侯,皇后褚令璩、太子萧诵,都贬为平民,任命萧衍为立法院副总立法长、最高指挥官、主管朝廷机要、骠骑大将军、京畿卫戍总司令、封建安郡公,依照晋朝武陵王司马遵的前例,文武百官都向萧衍致敬。

    潘玉奴生得国色天香,萧衍打算留她作妾,询问监察院总监察长、领军将军王茂的意见,王茂说:“灭亡齐国的,正是她这种东西,留下她恐怕受外界议论。”

    萧衍叹息良久,终于让监狱行刑队把潘玉奴绞死,把茹法珍等人处决,另行遴选宫女二千人,赏给立功的将士。

    萧宝融不过是个傀儡,萧齐王朝完全落入萧衍之手,萧衍的旧交好友们免不了也跟着上位,监察院宫廷监察官范云、南清河郡长沈约、宰相府右秘书长任昉、前吴兴郡长谢朏、前国立大学校长何胤全都成了萧衍的座上宾。

    范云还是很有良友风范的,萧衍入宫不久,便把萧宝卷的妃子全都收为己有,整天沉浸于温柔乡里,对军国大事再不上心,范云多次进行规劝,结果发现效果不佳,于是联合另一位监督院总监督长王茂,一同当面劝谏。

    范云说:“以前刘邦进关的时候,对妇女并不特别偏爱,因此范增畏惧他心怀大志,明公现在刚刚平定建康,四海之内,人民敬仰你的名望,为什么重蹈前人失败之路,被一个美女连累?”

    王茂起身叩拜再三,顺着范云的话也进行规劝,萧衍面子上挂不住,终于半推半就地同意,纠结了一晚上,次日赏赐范云、王茂各一百万钱,以资鼓励。

    没了美女作伴,唯一能刺激萧衍的,也就剩下权力了。

    按照南朝的惯例,夺取大权的第一步就是要屠尽前朝“余孽”。

    于是萧缅的儿子湘东王萧宝蛭、江陵公萧宝览、汝南公萧宝宏,以及萧鸾的儿子邵陵王萧宝攸、晋熙王萧宝嵩、桂阳王萧宝贞接连被杀,萧鸾的儿子鄱阳王萧宝寅有幸提前准备,破墙逃走。

    萧宝寅穿黑布短袄,腰上缠了一千多钱,穿着草鞋,在夜间长途奔走,脚底布满了血泡,终于摸到长江岸边,假扮成一个钓鱼的人,随着水波上下飘荡十多里,等搜捕的军队退去,才赶到长江西岸,被当地居民华文荣收留,华文荣联合几个亲属,带着萧宝寅躲在山沟之中,避过风头之后,租了一头毛驴,让萧宝寅乘坐,白天休息晚上赶路,终于抵达寿阳的东城。

    北魏驻军司令杜元伦,飞快报告扬州督导官、任城王元澄,元澄派车马和武装部队前往接应。

    萧宝寅本年(502年)只有16岁,因长途跋涉,形色异常憔悴,看到的人都以为是谁掠夺贩卖的奴隶,但之后开始顺风顺水,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萧衍自然料想不到这个少年未来的作为,也并没有因这一插曲而中断自己的夺权之路。

    所谓夺权,到这一阶段也就是篡位称帝了。萧衍早于502年正月25日,就迫令王宝明下诏:擢升最高指挥官萧衍为相国、总管文武百官京畿卫戍总司令官,封梁公爵,采邑十郡,赏赐九锡,梁国设立梁国朝廷,自行任用官员,撤除萧衍的主管朝廷机要,但仍保留骠骑大将军。

    2月27日,王宝明再下诏增封萧衍十郡,晋封梁王。

    3月28日,萧宝融从江陵赶到姑孰,萧衍也不等与小皇帝见面,直接迫使其下诏禅位,第二天,把萧鸾的另一个儿子庐陵王萧宝源也杀掉。

    4月8日,萧衍在建康南郊正式称帝,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天监,南朝的第三个国家——萧梁就此兴起。

    相对的,立国仅24年的萧齐覆灭,4月10日,萧齐最后一个皇帝萧宝融也被萧衍谋杀,享年15岁。

    10日当天,萧衍派亲信郑伯禽前往姑孰,强迫萧宝融服下金块,萧宝融说:“要我死,用不着金块,一壶酒就够了。”于是开始狂饮,直至不省人事,然后被郑伯禽杀死。

    萧衍本年39岁,在当时已算不上年轻,但接下来竟然一口气在皇位上坐了48年,若不是因为非自然因素,时间可能会更长,抛开其修身治国平天下等种种作为,单是在位时间就算得上是现象级了。

    (本章完)

第449章 元氏宗亲() 
南朝的危险,北朝的机会,萧衍和萧宝卷斗得很么厉害,北魏国内免不了引发南征的广泛讨论。

    然而新皇帝元恪远不如其父的风姿,大权全都交给舅舅高肇,以及宠臣茹皓、王仲兴、寇猛、赵修、赵邕等人打理,完全没有为政的积极性,更没有统一中国的远大理想,镇南将军元英和车骑大将军源怀等人,先后多次上疏请求趁南方战乱的机会,动员大军讨伐,结果都不了了之。

    越是平庸的统治者,越不能避免国内生乱,南朝当然是一直战火纷飞,而自从元恪坐上宝座,北魏国内也一直没有平静,似乎将领们想要南征北讨,也面临很多问题。

    因为无恪不给力,他的叔叔们仗恃资历威望,多怀兴风作浪的本事。

    咸阳王元禧担任比宰相更高级的上相之后,从不亲自处理政务,各种贪污受贿,肆意妄为,就在元恪刚称帝时,元禧甚至派奴仆去向领军将军于烈索取皇家羽林和虎贲武士,作为自己出入的仪仗队。

    于烈作为黑鞘将军于栗磾的孙子,没有辱没爷爷的名声,坚决拒绝了这一不合理请求,对元禧的奴仆说:“天子守丧期间,心怀悲痛,闭口不言,国家大事全都由上相决定,上相既有吩咐,本来不能违抗,可是我的任务就是保护宫廷安全,像这种违背体制的事,除非有诏书,不敢贸然同意。”

    奴仆失望而回,元禧再派人对于烈说:“我乃天子的叔父,身为上相,提出请求,与诏书有什么分别?”

    于烈声色俱厉地让使者回报:“我并非不知道大王的尊贵,可是你不该让一个奴仆向我索取只有天子才可以使用的羽林和虎贲武士,你能得到我的项上人头,但绝得不到羽林虎贲武士。”

    元禧大怒若狂,很快调于烈为恒州督导官,于烈不愿离京,所以坚决上疏辞职,元禧当然不准,于烈干脆就称病在家,不再参与政事。

    于烈的儿子、左翼禁卫指挥官于忠,兼任直閤将军,经常在元恪左右侍奉,于烈让于忠提醒元恪:“王爷们专断横行,意图难以预测,最好早一天解除他们的职务,由皇上自己掌握权柄。”

    北海王元详也秘密向元恪检举元禧的过失,并趁机警告说:“彭城王(元勰)很得人民拥护,不应该让他长期留在朝廷。”

    元勰与世无争,偏偏世人都对他给予厚望,让许多王公贵族羡慕嫉妒,元详就是其中之一。

    碰巧将要举行西郊大祭,王公都在皇家祖庙东边的别馆集合,元恪在夜间秘密派遣于忠通知于烈,声称次日一早会有人事变动,让他早早赶到。

    天色微亮,于烈匆匆抵达,元恪让于烈率直閤武士60多人,带着圣旨征召元禧、元勰、元详前来。

    不多时,众人到齐,元恪说:“我孤陋寡闻,继承皇帝宝座,前后已三年之久,完全依靠各位叔父,各位叔父十分辛苦,曾多次诚恳地要辞去官职,归隐田园,我岂敢再三拒绝,从现在起,我将接管政府,亲自处理政务,各位叔父暂请回到各自的办公处所,我另有人事命令。”特别对元勰说:“这些日子以来,南北事务繁重,一直没能让你完成谦让的美德,我是什么人,怎么敢长期违背先帝遗诏,使叔父不能远离世俗。”

    元勰拜谢再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你可能喜欢的